书城军事现代战斗机传奇
6081600000045

第45章 苏联A-50“中坚”预警机

伊尔-76AEW&C是伊留申设计局用伊尔-76客机加装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而成的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是苏制图-126型预警机的后继机。

该机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将与前苏联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9、苏-27等一起组成90年代的空中防空体系。

其雷达天线罩位于机翼后缘处的机身上部,比美国的E-3A靠前,故前半球视界不如后者,但采用高平尾,后半球视界优于后者。在飞机头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杆,头锥内装有气象雷达,头锥下后侧雷达罩内估计为地形测绘雷达。

在伊尔-76AEWC上没有前观察员窗口,在机翼上面有凸起的天线罩,估计为卫星通信天线。机身腹部前后两侧有天线罩,装电子对抗监视天线。垂尾根部有辅助动力装置进气口。尾部有天线罩。

A-50I是以大型俄制A-50预警机为操作平台,结合以色列Elta电子工业公司研发的“费尔康”空中预警管制系统,1994年,以色列曾交付一架装有“费尔康”系统的波音707给智利空军。

此架经过重大改装的707分别在机鼻,机尾和机身两侧加装了6面全固态电扫相控阵雷达(S-PAR),提供360度全向覆盖,搜索半径达400千米,可同时自动跟踪100个以上目标,管制至少90次空中拦截,整体性能与E-3C相若,但因系统为采用了最新研制的航电设备和电扫雷达,故系统信息处理速度高出E-3C十余倍。其自动化程度之高可以从略小于E-3C的机载操作人员数得见。不同于E-3C上的AN/APX-103敌我识别机(IFF),以色列人成功地将单脉冲IFF整合在天线阵列之上,使系统反应速度和系统误差都有了较大改良。中国订购的A-50I天线将更紧凑,更加流线,系统也更趋于一体化和合理化。

A-50I使用的EL/M-2075型共形电扫PAR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跟一般机械转动空中预警雷达相比,其高明之处在于采用了六面共形阵列结构、实现了全空域覆盖,有效消除了机身、机翼、机尾的遮挡和干扰;调整每块阵面的尺寸以适合于机体尺寸的需要;扇形扫描区的扫描速度可变,可以适当加快高优先扇形区的扫描速度可在1秒内转向优先扇形区进行快速而集中地精密扫描,故其雷达角速率、解析度和抗电子干扰能力都远高于后者。

另外,PAR所有T/R模组独立运作,可一机多频,系统容错度也非传统雷达可比拟,以便采用全跟踪工作方式和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以低的虚警率快速启动跟踪;利用长的波束空间驻留时间探测远距离目标。

EL/M-2075雷达选用了D波段可能考虑了雷达的检测精度、恶劣天气环境条件下的雷达工作能力、小目标RCS探测能力、切实可靠的天线尺寸等因素。还有就是,使用固体相控雷达同机械式雷达相比空中阻力小,可节省燃料,延长滞空时间(大于8小时)。

EL/M-2075雷达的基本工作方式有:高脉冲重复频率搜索和全跟踪;边扫描边跟踪;慢扫描旋停/低速直升机探测;低脉冲重复频率舰船探测工作方式。这些模式可重叠使用,以提供任一扇形扫描区中的多模式作战功能。该系统还配有先进的电子支援系统和电子侦察系统,也是颇为理想的电子战飞机。

中国在获得A-50I的同时,很可能一并得到灵敏的超高频无线电设备和类似北约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的ACR-740空中资料、语音通信系统,借以建立空中资料链和更有效的三军协同作战。

4架A-50I的引进将使中国的战区空中预警力量凌架于台湾之上,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台湾若执意以军备竞赛代替建设性的谈判,其胜负结果将是必然而唯一的!

主要机载设备有脉冲多普勒雷达,敌我识别器,气象雷达,地形测绘雷达,电子战侦察系统,大气数据采样分析系统,卫星能够通信与多种无线电电台,数据链,有源、无源电子对抗设备,惯性导航系统,近距导航系统。

机长46.59米,机高14.76米,翼展50.5米,机翼面积300平方米,展弦比8.5.

动力装置为4台Д-30КЛ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20千牛(12245千克);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170吨,最大机内装油84.6吨。最大平飞速度8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76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1000米,值勤持续时间6~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