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懂心灵
6092900000020

第20章

“乔治?约翰逊对我很好,他很像是一位父亲。是的,我也认为他就是一位父亲。”约翰?布莱克总是对人这样说。但同时他却正在背地里秘密地计划把公司的顾客和销售力量出卖给他们的竞争对手。

布莱克表面看起来很好,所以他在同事家里一直都很受欢迎。布莱克也相信这些人很信任他,也很忠诚。于是他常常问他们:“你们想把自己的收入翻上一倍吗?你们就没有想过去取得更多的福利吗?”

同事们总是回答:“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可这又该怎么做呢?”

终于有一天,布莱克回答道:“我不希望让任何人破坏我的计划,因此,如果你们可以向我起誓,保证不告诉任何人,我就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他就竭力引诱这些人转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并答应给他们很高的报酬,并力图激起他们对公司的不满。

这些销售员们一时陷入了维谷。他们已对布莱克起过誓,答应过他不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一个人。可是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害于雇主,他们不能做出这样对不起乔治?约翰逊和他所代表的公司的事。

这些销售员向布莱克指出这样做是不对的,希望他还是放弃这个计划,但他不予答复并坚持他自己的道路。没办法,他们只好向乔治?约翰逊报告了这件事。

正如同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那样:“喜欢和任何处事正确的人站在一起;只要他是正确的,就和他站在一起;当他走入歧途时,就和他分手。”这些销售员在作出正确决定时,表现出了忠诚的品德。他们懂得当对一个人的忠诚和对另一个人的忠诚发生冲突时,如何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作出选择。

幸福是一种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一个人面对任何事,甚至能够将困难与不幸转为幸福。相反,倘若一个人一再否定自己的幸福,那么,他便是在制造自己的不幸,所有“不幸”的因素,也就围绕过来,幸福也就被淹没了。

天亮了,人们在这列老式火车上度过了极不舒服的一夜,这时有五个男士正挤在洗手间里刮胡子。因为一夜的疲困,又是这么多人在这狭窄的地方洗漱,人们大多是神情沮丧,彼此间更不交谈。

就在这些人的沉默里,突然闯进了一个面带微笑的男人,他愉快地向大家道早安,但没人理会他。之后,他一边开始刮胡子,一边竟轻松地哼起歌来,神情显得十分愉快。他这极不“正常”的举止令所有人感到不悦。于是有人冷冷地、带着嘲讽的口吻问道:“喂!你好像很得意,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那当然了,”男人如此回答着,“是的,我很得意,我也觉得很愉快。”然后,他接着又说,“我是把使自己觉得幸福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了。”

人们听到这句话都呆住了,“我是把使自己觉得幸福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了”这句话在洗手间内所有人的心中都激起了一阵涟漪,并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印迹。

的确,这句话有着很深刻的哲理。人们不论是遇到幸运还是不幸时,心中习惯性的想法往往总是占有决定性的影响地位。曾有人这样说:“愁苦人的日子总是困苦,而心中欢畅者,则常享受到愉快的丰宴。”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告诫我们要设法培养愉快的心情,并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我们的生活就将成为一连串的欢宴。

通常来说,习惯是一种生活的累积,我们是可以创造的。养成幸福的习惯,主要是凭借思想来完成。首先,我们要拟订一份有关幸福想法的清单,然后,每天经常想起这些东西,保持愉快的想法。在生活中若有不幸的想法进入心中,就要立即停止,将它设法摒除,并以幸福的想法取而代之。此外,在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的时候,不妨先在床上舒畅地想想美好的事情,静静地把它们在脑海中重复一遍,然后再为今天描绘出一幅幸福的蓝图。

如此一来,不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事,这种想法都将对我们产生积极性的效用。

老板的第二专长

人生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一种生存的本能。金钱永远都是身外之物,是人难以控制的东西。但如果我们所拥有的是一种能力,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使用它,为我们换来财富。

在我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我曾在台北市的一家私人企业里工作,大老板是个很了不起的房地产商人。把一张台北市地图摊开来,随便用手点画:“这里,这里……”千街万巷,指指点点之间,到处都成了大老板的土地。这还仅仅是一个台北市,其他遍布全台湾省的山林、小镇、溪谷,被大老板一块一块蚕食鲸吞的也不在少数。

有一天下班之后,办公室里还稀稀落落地剩下几个人,大老板似乎是不甘心早早回去休息,仍旧流连在办公室里不肯离去。偏巧我也急着赶事情,也逗留得很晚。大老板一时心血来潮,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

他对我说:“年轻人,你看我是不是很有钱啊?”

我说:“是啊,我想全台北可能没有谁比您更有钱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能顺着他的意思说着。

“其实,有钱没什么了不起,最重要的是能不依赖现有的金钱生活下去。”大老板意味深长地说。

我试探着问:“董事长您不会是怕穷吧?”

董事长开始讲这其中的道理,他说:“我不怕穷,但我不依赖我的财富。别看我有钱,我心里倒是常想着,如果有一天我没钱了,我还有第二专长,同样还可以生活下去。”

“董事长您有什么第二专长?”我很好奇地问道。

“开计程车啊!我会开车,万一哪天我的财产化为乌有了,我还可以去给人家开计程车,这样我还是可以生活得很好的。没有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老板信心十足地说。他接着又说,“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第二专长的,万一情况转变了,我们凭着第二专长还是一样能谋生。钱不可靠,人总是要靠自己。”

这么有钱的房地产大老板,却当着一个员工的面说,他会开计程车,并认为这是他的第二专长。一时之间,让我觉得实在是难以置信,这简直就是剧中的角色讲错了台词,大人物却吐出小龙套的句子。

很奇怪,在这之后,我却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没事时我就会推敲一下自己的第二专长在哪里,想着万一有一天自己失去了工作,变穷了,又该凭什么来维持生活。

我想,也许我除了现在的工作之外,我大概还能够做翻译、做校对或是在路边卖花。这些虽是胡乱想的,但也是认真的,我知道自己做这些事时一样可以过得开心,一样可以很有自信地拍着胸脯生活下去。

不要太在意赞许

世俗和传统使人们养成了一种说话和办事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可的习惯。其实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才能准确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为之奋斗终生,才能成就事业。

美国心理学家维恩?戴埃曾把一个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的现象写成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老猫路过院子,他看到一只小猫正在那里追逐自己的尾巴,便走上前去问道:“喂!我说你为什么要去追逐自己的尾巴呢?”小猫说:“我经常听人们说,对于一只猫来说,最为美好的事物就是幸福,而这个幸福就是自己的尾巴。”老猫说:“我小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也认为是那样的。但我后来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的尾巴时,它总是一躲再躲;可是当我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时,它总是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

人们都知道赫尔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主管商业之神。有一天,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于是,他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雕像店。他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一块银元。”他又走到赫拉的雕像前,问雕像者:“请问这个又值多少钱?”“两个银元。”当他走到自己的雕像前时,他笑了,心想,自己是商业人的庇护神,地位一定会比他们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啊?”雕像者指了指宙斯和赫拉的像说:“假若你买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赫尔墨斯本想听听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好悄悄地溜走了。

人的一生,往往喜欢把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别人的认可程度上,好像别人说行就行,别人说不行,也就不行。不可否认,别人的评价对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寻求赞许的心理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就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求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的误区。

一旦把寻求赞许当成为一种需要,再要做到实事求就几乎不可能了。如果我们一定要得到别人的夸奖,并常常作出这种表示,那么这时就没人会与我们坦诚相见了。同样,我们也就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和感觉。我们就会变得处处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我价值,并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自我形象和价值。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依赖别人的评定证实的价值,也就成了他人的价值,而不是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的价值是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的。

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成绩和长处。一个人有所成就,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努力的,只有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成绩。因此,绝不要以他人的评价来束缚自己。

需要窗子,也需要镜子

有时人需要适时地擦拭心灵的镜子,不该因为忙碌而冷落了心灵原本的诉求;积多了灰尘,可能将难以再度明净!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自我感知的偏差而产生不必要的烦恼,就是因为我们有时太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在累自己。

一个年轻人,在都市里买了房子,就在刚搬进新居,整理完书架时,他觉得自己的书房实在是太小了,为了扩大视觉空间,他就把书房四周的墙壁都镶上了镜子。

刚开始时,还觉得书房大了不少,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渐渐地觉得书房越来越小。他每天都要面对着装了镜子的墙壁冥思苦想为什么房间会变得小了。事实上书房的空间既没有增加也未减少,可为什么从前感觉小,装上镜子就感觉大了,而后来又感觉小了呢?

这个书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竟然使他无法安心工作,再加上每一转身都能看见镜中的自己,天长日久,他就很怕再进这个书房了,那里成了他的畏途。

有一天,一位长者来到他家,闲聊中他谈起了书房的事情,长者走进书房,看到四周的镜子说:“这当然会让你感觉书房小了,你的四周都是镜子,每天看到的只有你自己,没有别的事物。如果你能抬头看看世界,少顾影自怜,书房一定会大起来的。你还是把镜子撤去吧。”

这个年轻人听了若有所悟,于是便按老人所说的,把书房临街的镜子去掉,装了两扇落地窗,整个书房果然开阔许多。他每天都站在窗前,欣赏外面的景象,感觉这个世界真的是很大。到后来他把在落地窗前的观赏视为这个书房中唯一让他舒心且可做的事情,于是他又无法安下心来思考问题和写字了。

他又重新陷入苦恼,再一次去请教那位长者。

他对长者说:“我开了窗,书房的确是大了,但是我现在每天都只坐在窗前,而不能安心工作了,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长者说:“你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心里装上镜子呢?”

一个人面对外界,需要的是一扇窗子;面对自我,需要的却是一面镜子。面对世界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

所欲即所得

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着的,它总是沿着我们思想的轨道在前进,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是可以改变事物的发展的。不要认为不可能、做不到,我们先试试看。

一次,卡列德患了忧郁症,意志十分消沉。他通常在这种情绪低落的情况下是不会见人的,但这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要参加,所以他决定扮一副假脸前往。开会期间,他的笑容可掬,并和别人开玩笑,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他的忧郁症也就这样渐渐地好了。卡列德并不知道他的这种偶尔心态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要有信心,在不如意时要更加快乐。

多年来,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们都认为,病人除非情绪有了变化,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在进行治疗的时候,病人先要弄清他的情绪究竟是怎么来的,是过去的什么事情触发的。例如,是羞于谈情还是勇于求爱,还是对爱情有点儿担心害怕。那么,治疗者与患者都要去置换那种情绪,用来置换的情绪要能够使病人的行为发生变化。

这种治疗对严重的心理病人是一种基本方法。但对普通人来说,每天都会有令人激动的事情,姿态与情绪之间的联系可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起作用。如果改变某些行为方式,那也可改变我们的情绪。

怎样运用这个原理指导自己的生活呢?要能系统地掌握技巧,这就是:自娱自笑,自得其乐,切不可敷衍。

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例如,我们常常会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候,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当然,笑要真笑,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