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懂心灵
6092900000052

第52章

另外一位是法国的一位热血青年,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他甘愿背上十字架。那是他还很年轻的时候,他参加了一个大型的艺术品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同时看中了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晚祷》。美国人财大气粗,一开口就喊出了五十万的高价,法国人齐声高唱国歌,硬着头皮和美国人竞价。结果,囊中羞涩的法国人在自己喊出的天价面前大露窘态,美国佬狂妄地甩出一捆钱,带着《晚祷》吹着口哨昂首离去……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这个青年的心,他发誓今生一定要挣足能够购回《晚祷》的钱,让米勒含笑九泉,为祖国争回尊严。一首国歌鞭策着他,画中的农妇回乡的渴望召唤着他。他拼命挣钱,终于在步入中年之后用重金购回了《晚祷》,并把它捐献给了法国卢浮宫。

言而有诚,方可信

只有“信”字当头,与人言才会有力度,有分量,才会有话可言。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在即位之初,很多的小诸侯国都不愿臣服于他。原国虽小,但得知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儿子,就怎么也不肯重耳做他们的霸主,于是就不断挑起边衅。为平息动乱,晋文公决定讨伐原国。

战前,晋文公亲自部署作战方案,并与士兵约定:“依我们的军事实力,相信我们能够速战速决,此次出征以七天为期。”

战局出乎人的意料,虽然原国弱小,但将士们英勇顽强,沉着应战,尽管伤亡惨重,给养不足,却没有一丝泄气的势头。

七天限期已到,原国仍然没有投降。晋文公为遵守诺言,便下达了撤军命令。眼见原国就要走投无路了,在这时撤军,将士们纷纷向晋文公进谏,请求再坚持一下,只要三天时间原军就会完全崩溃。

晋文公却坚定地说:“君主应该言而有信,遵守诺言,这是国家得以昌盛的珍宝,也是军队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珍宝,为了降服一个小小的原国就失掉如此贵重的东西,是不值得的。”

这一仗虽然没征服原国,可是他言而有信,遵守诺言的名声却传遍了周边许多国家。

第二年,晋文公再一次发兵攻打原国。这一次他与士兵约定并向外发布:“此次出征一定要坚持到底,不彻底征服原国决不收兵。”

原国人听到这个约定,知道晋文公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于是战幕尚未拉开就主动投降了。看到这种情境,周边的小国也纷纷臣服,归顺了晋文公。

诚信是可贵的,以诚相待是一个人的精神魅力,也是受到人们尊重的关键所在。以诚相待体现了一个人的正直无私和忠诚可信,唯其如此,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就在鲁宗道刚刚上任的时候,有一天,皇帝派遣使臣召见他,使臣到来时,鲁宗道已去酒家那里喝酒了,就打发人去找他。过了好长时间,他才摇摇晃晃地回来,这时早已耽误了面见的时间。使臣说:“如果圣上怪罪你来迟,你当用何事做托词?”鲁宗道说:“应该实话实说。”使臣说:“若这么回答,只能得罪圣上。”鲁宗道说:“好喝酒,这是人之常情不是罪,欺君可是大罪啊。”使臣便告辞了,留鲁宗道一个人去见皇帝。

又过了一会儿,鲁宗道才来觐见,皇帝问他何故来迟,鲁宗道谢罪说:“臣家境贫寒,没有酒器,无法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戚,便邀他到酒家去喝酒了。可是臣下换了衣服,市人认不出我来,也不失为官的体统。”皇帝认为他能说实话,是个可用之才,于是就重用了他。后来,鲁宗道做了参知政事。

欺骗他人无异于连自己一同欺骗,只是自己更变得心虚罢了。

敢犯错误的美丽

勇于打破陈规是一种创造,而不敢侵犯权威、墨守成规,只能是在原地踏步,毫无进展。一个只知道跟在别人后面顺从的人,是永远都看不到属于他自己的光明的。

鲁宾斯坦?阿图尔是一位美籍波兰音乐家,他五岁时就能登台演奏,从十岁起就在欧洲各地演奏莫扎特等人的协奏曲,并一再赢得人们的赞叹。

鲁宾斯坦一生都在不断地录制肖邦的作品,力求使自己的气质与肖邦的气质真正合而为一。他的演奏总是充满了温暖亲切的抒情,那敏锐的分句、丰富的音色无不染上浓郁的诗意。除肖邦的作品之外,他还演奏贝多芬、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并且都注重抒情性,演奏得都很有特色,鲁宾斯坦也因此被称为是“最正宗的肖邦”。

有一次,鲁宾斯坦在演奏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时,突然一走神,忘记了乐谱,脑子里一片空白。他不能就此停下,因为台下有那么多的听众都在关注着他,无以为计的他只好凭着自己对巴拉基列夫乐曲风格的理解,胡乱弹起来。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台下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他那神来之笔感染了在场的听众,听众们认为这是鲁宾斯坦的杰作。其实,听众根本没有感觉到他是在什么时候犯的错误,相反,听众认为这是他平生心智与经验的积累。

这样的结果也是鲁宾斯坦所没有预料到的,后来,鲁宾斯坦企图回忆起在台上即兴演奏的曲谱,但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也就三四分钟的辉煌,就像昙花一现,再也无迹可寻了。

鲁宾斯坦后来说,他喜欢演奏成堆成块的音乐,而不是只盯在几个细小谨慎的琴键上。对乐谱“照本宣读”式演奏,是一件令人枯燥的事情,他十分反感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全部按照乐谱来。

因此,鲁宾斯坦在演奏大师的作品时,弹到激情时刻,会突然加上几个音符,甚至手舞足蹈起来。没有人认为这是鲁宾斯坦弹错了,因为人们欣赏的是音乐,而不是零碎的音符。

争座次摆脱牵制

处变不惊,方能不乱大谋。有智有谋才是上策,不可一时意气行事正中别人下怀。

王守仁先生是明代大儒,也是那时重要的政治家。在正德十四年六月,由于近侍之间的内讧,明武宗发现朱宸濠的行为有所不轨,并且也有许多大臣上书揭发其欺君不法的罪行,武宗决定收回他的护卫及屯田。朱宸濠闻讯,立即发动了叛乱。王守仁得知此事,随后就传檄四方郡县,速集兵粮,参与平叛。在诸部兵马到来之后,王守仁便召集众将,商议迎敌之策。王守仁亲率明军出征,不久就大获全胜,并活捉了叛逆朱宸濠。

江彬等人出于嫉妒的心理,于是散布流言中伤王守仁。王守仁一点都不在意,初次拜见时,江彬等人为了排挤王守仁,就把他的座位设在旁边。王守仁假装不知,就先坐到上座,并让人把下首的旁席挪开。江彬等人一见阴谋没有得逞,就恶语相向,王守仁则以交际礼仪相对,并平心静气地告谕他们,后来经人调解,这件事才算平息。之所以王守仁要这样做,是因为他害怕一旦受到牵制,以后就要听他们指使,很多事情就难办了。

王守仁先生不仅在哲学、政治、军事上树立了丰碑,而且历来为人们所景仰。在其人格和谋略上同样为后代树立了榜样。当时朱宸濠的反叛蓄谋已久,如若不是朝廷有所准备,选才得当,使用了王守仁这样优秀的将才,后果将不堪设想。王守仁担任过多年的地方官,也有实际的军事经验,并且其有勇有谋,所以能够迅速平定叛乱。

江彬之流只是一帮奸佞小人,为了抢占胜利果实,给自己的脸上贴金,借机在明武宗前邀功领赏,自然要中伤王守仁。王守仁不但坚持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而且还通过计谋,以正常的交际手段来牵制江彬,不给他在公众场合中伤和打击自己的机会。对付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用变通的方式来对待,巧妙地转化斗争,使对方无从下手,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同时又有力地打击了对手。

识大局去小节

识大体顾大局,分清孰轻孰重,方可举重若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大志必有哀愁,一个人能够站在高处望向远处才不至于心胸狭窄。

有一次,唐文宗李昂要到南郊举行祭祀活动。临行前,主管官员奏说,相扑手已在门外等候,请文宗观看毕相扑的节目再去祭祀。文宗说:“我正在清静斋戒,他们只不过是为了点赏赐罢了,就让他们在外边相扑吧。”说毕把赏赐吩咐下去。又有一次文宗看斗鸡,旁边一个优伶称叹道:“好一只大公鸡!”文宗说:“你既然看好,就把鸡赏给你吧。”

唐文宗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唐朝中期政绩比较突出。他看不惯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实际的行为,因此他通过简化礼仪来表明自己的这一主张。如果想要进行改革,就应该落到实处,不要对繁杂琐事大动干戈。唐文宗对待相扑手的方法就是如此。同样,他对优伶的谄媚也是如此。这类无聊小事只要简单地打发过去就是了,如果采用的方式太严厉,不但会让别人很难做事,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毕竟这只是一些琐事而已,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正所谓杀鸡焉用牛刀,徒费力气,对付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还是简单一些的好,这样就可以少一些烦扰,多一些超脱。

在北宋太宗赵光义时,孔守正任殿前都虞侯,有一天,宋太宗在北园宴请众臣。没想到在席间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并与殿前指挥使王荣各自争论起了自己的功劳,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很失体统。侍臣们都说这样有失礼节,应该把他们治罪,太宗却没有答应。第二天,他们两个一同来太宗面前请罪,太宗说:“昨天朕也喝得大醉,迷迷糊糊也记不清都发生什么了。”

为大任者尤其忌讳目光短浅,缺乏大局观。如果把无伤大雅的琐事也记在心上,大做文章,不免有些小家子气。而犯错的是出于无心,事后本来就懊悔不已,如果再遭到不公正的惩罚,心里自然会不平衡。无心之失,不要计较,多一些宽容才能收买人心,提高声誉。

在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很多,道理很简单,一些细枝末节不必当真,如果抓住不放,把自己降低到小人物的水平,不识大局,那就难以服人了。为大任者缺乏宽宏度量,是非常致命的缺陷。施以恩惠,不但可以得人心,也是善待自己的做法。

四十二

等待会错失那个季节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天总是在我们遥不可及的地方。把希望寄托于明天的人,只能是一事无成,白白耗去光阴与生命。

乔有一个野心,那就是成为一名大作家,然而他却没有像样的作品,甚至是一般的作品也很少见。他总是对人说:“日子过得太让人烦恼了,灵感总是不愿光顾我的头脑,所以我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事情,没有灵感是不行的,那样的写作是不会有兴致的。”

写作的确是需要创造力的,但能写出畅销书的那些作家,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呢?一个与乔一起的作家说:“很多作品我必须按时交稿,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一定要想办法去寻找灵感,使自己的笔尖尽量在纸上划动起来。我有时是先定下心来坐好,然后拿起一支铅笔在那里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头脑也随着手一起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在不经意间,便文思泉涌了。”

我们不能把该做的事情放在“以后”、“明天”、“将来”或是“有一天”,因为这些词实在是太渺茫了,它们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代名词。之所以有很多好的计划没有实现,就是因为我们把“马上去做”,却说成“等一会儿”。

因为拖延与推迟而失败的事情很多,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

约翰先生一家每个月的收入是一千美元,可是他们总能在月底前把这些钱花完。夫妻俩都很想储蓄,但这一千美元用起来实在没有什么多余。他们总是在说“等加薪之后我们马上就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开始……”“还是等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再说吧……”

几年很快就过去了,他们还是一分钱也没有存下。最后,他太太瑞恩实在是不想再拖了,就对约翰说:“你好好想想,咱们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那是肯定的啦!你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省不下来嘛!”瑞恩这一次是下定了决心,她接着说:“我们不能再拖延了,我们存钱这个想法已有好几年了,到现在却连一分都没存下。我从报上看到了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一百元,十五年后就有一万八千元,外加六千六百元的利息,那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啊。如果你想储蓄,就把薪水的十分之一存起来,也许我们会靠面包和牛奶过到月底。但是如果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的。”

的确,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还真有点不适应。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尽量节省,留出了这笔预算,可是到后来,他们发现存钱跟花钱一样有意思。

如果我们时时想到的都是“现在”,我们就会完成很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事情可就真的遥遥无期了。

今日事今日毕,还是让我们记住富兰克林的这句教诲吧:今天可以做完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

生活需要勇气

幸福的生活并不是靠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生活需要勇气,不要抱怨上帝没有给我们安排好,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机会去取得,而是我们没有勇气去接受。

从前,有一个贫困潦倒的人,一天他碰到了神仙,神仙对他说:“幸运的人,要有大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将会有机会得到财富和卓越的地位,并且也会娶到漂亮的妻子。”

于是这个人在一生中都在等待这个奇迹的出现,可是到最后,他还是在孤独与穷困中死去了。

当他上了西天,见到那个神仙,他就气愤地说:“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地位和漂亮的妻子,可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说:“我没有说过那样的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得到这些,可是你却从来都没有去把握这些机会。”

这个人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