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善心做人凡心做事
6094100000065

第65章 在孩子心里种下爱的种子

一个女儿问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爸爸说:我们家没有钱。

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

爸爸说:我们家不穷。

六周岁的女儿似懂非懂。

爸爸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爸爸打理着一些家里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爸爸说:送给穷人。

她又问:为什么?

爸爸说:他们没有寒衣,过不了冬。

女儿点点头,一副很明白的样子。一会儿,她拿来一件小棉袄、一条围巾、一顶帽子,说要捐出去。爸爸正想鼓励她两句,不料她一把拉下爸爸的帽子说:爸爸,求您了,把这顶帽子也送给穷人吧!

爸爸的心一震,为女儿那小小的心所感动。爸爸一直以为自己富有同情心,而在这之前,他却从未想过要将自己正需要的东西送给别人。

第二天,爸爸送她至校门口,看着她捧着那个小包裹一蹦一跳地走进校门,爸爸的眼睛渐渐湿润。爸爸高兴的是,女儿将比自己更富有。

文中爸爸说女儿的“富有”是精神上的,这就是一种博爱的精神。

《三毛作品集》中还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生活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小城的红发少年,他以幼小羸弱的身躯承担起独立照料贫病交加的父母亲的重任。从这个十来岁的少年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仁爱精神给人带来的巨大力量和无穷智慧。

虽然这是个小故事,也很普通,表现的只是对父母亲的关爱,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他能从小就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爱老师、爱同伴、爱学校;他多次拿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经常去干休所、车站、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曾经几次把自己的奖品赠送给家庭困难的小朋友,并拿出自己的奖学金救助失学儿童。长大后,谁能说他不是心揣博爱胸襟之士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实验学校大门的正面墙上,悬挂着这样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他说:“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讲那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这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的爱祖国教育打下了基础。他还说:“必须使儿童经常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等带来欢乐,否则,儿童就会长成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在他的心里,既没有做儿子的孝心,也没有做父亲的慈爱,更没有为人民做事的伟大理想。如果一个人在亿万个同胞里连一个最亲的人都没有,他是不可能爱人民的。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没有对最亲爱的人忠诚,他是不可能忠于崇高的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