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善心做人凡心做事
6094100000092

第92章 不要为错过了的怀有遗憾

我们匆匆行走于这个世界时,是否可以将一路的美景尽收眼底?是否可以将世间珍品都收归己有?不,不可能,甚至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常常错过它们。于是,人生便有了“遗憾”这一词组。仔细想想,遗憾能给你留下什么?除了一种难以诉说的隐痛,似乎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不要让自己总是怀有这种隐痛,佛法讲“万事随缘”,既然你与之无缘,那就随它自去吧!

禅界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以警世人:

一个小孩在一处平静的地方玩,这时来了一位禅师,给了小孩一块糖,于是,小孩非常高兴。

过了一会儿,禅师看见小孩哭得很伤心,就问他为什么哭,那小孩说:“我把糖丢了。”

禅师想:“这小孩没糖时很平静,平白无故得到糖时很高兴,等到糖丢了时,便极度的伤心。那失去糖后,应与没得到糖时一样呀,又有什么伤心的呢!”

是啊!为什么要伤心呢?

人生中一些极美极珍贵的东西,常常与我们失之交臂,世间的好的事物其中都暗藏了一些遗憾,生活中有一种痛苦叫错过,这是最深刻的痛苦。

岁月会把拥有变为失去,也会把失去变为拥有。你当年所拥有的,可能今天正在失去,当年未得到的,可能远不如今天你正拥有的。有时候错过正是今后拥有的起点,而有时拥有恰恰是今后失去的理由。

美国的哈佛大学要在中国招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所有费用由美国政府全额提供。初试结束了,有三十名学生成为候选人。

考试结束后的第十天,是面试的日子。三十名学生及其家长云集锦江饭店等待面试。当主考官劳伦斯·金出现在饭店的大厅时,一下子被大家围了起来,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向他问候,有的甚至还迫不及待地向他做自我介绍。这时,只有一名学生,由于起身晚了一步,没来得及围上去,等他想接近主考官时,主考官的周围已经是水泄不通了,根本没有插空而入的可能。

于是他错过了接近主考官的大好机会,他觉得自己也许已经错过了机会,于是有些懊丧起来。正在这时,他看见一个外国女人有些落寞地站在大厅一角,目光茫然地望着窗外,他想:身在异国的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不知自己能不能帮上忙。于是他走过去,彬彬有礼地和她打招呼,然后向她做了自我介绍,最后他问道:“夫人,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接下来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

后来这名学生被劳伦斯·金选中了,在三十名候选人中,他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而且面试之前他错过了跟主考官套近乎、加深自己在主考官心目中印象的最佳机会,但是他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那位异国女子正是劳伦斯·金的夫人,这件事曾经引起很多人的震动:原来错过了美丽,收获的并不一定是遗憾,有时甚至可能是圆满。

人生要留一份从容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要知道世上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美丽的机会人人珍惜,然而却并非我们都能抓住,错过了的美丽不一定就值得遗憾。

战争时期,有一个人居住的地方遭遇了一次敌机的空袭。当时,他匆匆跑向一个拥挤不堪的防空洞,但是却发现洞内人满为患,无奈之中,他只能怀着遗憾朝远处的另一个防空洞跑去,还没等他跑出多远,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巨响,敌机扔下的炸弹落地爆炸,刚才他去过的那个防空洞不幸被命中,洞中无一人生还。

有些美丽是不该错过的,而有些美丽则需要你去错过。从前,一位旅行者听说有一个地方景色绝佳,于是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那个地方,一饱秀色。可是经历了数年的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后,他已相当疲惫,但目的地依然遥遥无期。这时,有位老者给他指了一条岔路,告诉他美丽的地方很多很多,没必要沿着一条路走到底。他按老者的话去做了,不久他就看到了许多异常美丽的景色,他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庆幸自己没有一味地去找寻梦中那个美丽的地方。

生活就是如此,跋涉于生命之旅,我们的视野有限,如果不肯错过眼前的一些景色,那么可能错过的就是前方更迷人的景色,只有那些善于舍弃的人,才会欣赏到真正的美景。

有些错过会诞生美丽,只要你的眼睛和心灵始终在寻找,幸福和快乐很快就会来到。只是有的时候,错过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非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也许他在拼命追逐之后得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在追逐的过程中,他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应该是很沉重的,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

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况且有些东西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象中的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比得到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你一定会懊恼不已。俗话说:“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也许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错过它却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人生需要一点随意和随缘,不为失去了的遗憾,也不为希求着的执著。无执、无贪,这便是禅的随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