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个想法找个活法
6096800000004

第4章 卸去伪装,实现感情中的真正融合

诚信是人际交往第一课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它包括不欺人、重承诺、不耍花招、敢于负责等内涵。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底线,也是人际交往和各种社会事务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我们只有说话算话、诚心实意,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交到朋友。同样,只有一个人的诚信没有问题时,我们才愿意和他交往。所以,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人与人真诚交往的第一课就是双方一定要讲诚信。

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从小聪明能干,好奇心强,不论对什么事情都喜欢问个“为什么”。他的父亲是个大种植园的园主,非常喜爱花草树木。他亲手在自家的花园里栽了几棵樱桃树,对它们爱如珍宝。

一天,父亲出去了。华盛顿望着枝叶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闪出个大问号:这几棵樱桃树为什么能长得这样好呢?他皱着眉头来回打量,突然自语道:“哼,这树干里面说不定有什么‘宝贝’呢!弄开看看。”他看看家里没人,便提了一把斧头,来到树前“咔嚓”一声把樱桃树砍断了。然后,他扔下斧头,握把小刀,急切地在树干里拨呀、找呀,但始终没找到什么“宝贝”。于是,他泄气了,心想:“宝贝’没找到,树也砍坏了,父亲回来定会打我的。”

父亲回来了,看到被砍断的樱桃树,恼怒地吼道:“这是谁干的?谁干的?真是太坏了!我要扭断他的胳膊。”听到父亲的喊声,全家人都跑出来摇头摆手表示不是自己砍的。

这时,华盛顿咬了一下嘴唇,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父亲正要举手打他,华盛顿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盛怒的父亲说:“爸爸,我告诉你的是事实,决没有说假话!”听着儿子的申述,父亲的怒容顿时消失了,心想:是呀,孩子虽然损坏了樱桃树,但他却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能诚实勇敢地承认错误,我怎么能打他呢?

他亲切地拉过华盛顿说:“孩子,你不必害怕,我不会打你的。因为,你这种对错误勇敢诚实的态度,比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千万倍!”接着他拍拍儿子的小脑瓜,询问了他砍树的前前后后。华盛顿又如实地向父亲叙述了他砍树的想法。父亲听了很高兴,吻了一下儿子说:“是啊,对任何事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父亲大声向全家人说:“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我们的小宝贝华盛顿这种诚实和勇于认错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诚信是人们日常交往所必备的品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没有起码的诚信,在社会上立足尚不可,何谈成功?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丢弃了西瓜去捡芝麻,是得不偿失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商人,渡河时他的船翻了,他便抓住水中的浮草,在那里哀号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未靠近,商人就急忙吼叫道:“我是这里有名的富翁,你如果救我,我给你100两金子。”

渔夫真的把他救上了陆地,商人却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100两金子,如今却只给了10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吗!”

商人听了勃然大怒:“你是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今天一下子就得到10两金子,你还不满足吗?”

渔夫失望地离去了,后来,这商人乘船顺河而下,船碰到礁石,商人又淹没在水中,那个渔夫正好又在那里。

有人问渔夫:“你怎么不去救他呢?”

渔夫说:“这就是那个答应给100两金子却言而无信的商人。”

渔夫把船靠了岸,看到商人随后就沉没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没有起码的诚信品质,想要立足于社会,何谈可能?

曾几何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不仅没有了信任和依托,而且尔虞我诈。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个人和整个经济局势的发展。因此,人们呼唤诚信的呼声日益高涨。在现代社会,不讲诚信的人将会逐渐被淘汰出局。唯有以诚信立世,才能在人生路上长远顺利地走下去。

交友务求志同道合

交友之所以讲求志同道合,是因只有志相同、道相合,彼此之间才会互相扶助,风雨共担;才可以推心置腹,彼此温暖。一个人一生之中若真能得几个这样的朋友,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倘若朋友很多,能够相互搀扶的没有几个,能够风雨同舟的更是寥若晨星,那么这样做人也是一种失败,事业当然也难求进展。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友谊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如果没有友谊,我就无法活下去。”

卡耐基共结交了3位挚友:赫蒙·克洛依、法兰格·贝克尔和罗威尔·汤姆斯。赫蒙·克洛依是来自卡耐基的故乡玛丽维尔的作家,卡耐基和他都是从玛丽维尔走向纽约的。但赫蒙·克洛依似乎更幸运些,他在《圣约瑟夫报》、《圣约瑟新闻》以及《圣路易斯快报》担任记者之后,找到了一个最适合他的职位——巴特瑞克出版社杂志编辑的助理。

刚开始时,他们两人并没有什么交往,在一次偶然的度假中,卡耐基遇上了克洛依,两人交谈起各自在纽约的奋斗历程。卡耐基在和克洛依的一系列交往中,逐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一生的挚友,关系一直持续到卡耐基逝世。

他们两人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旅游,而且还经常一同出去游泳。一次游泳中,克洛依问卡耐基:“亲爱的戴尔,为什么不尝试写作呢?”

“我正在积极地准备。”卡耐基兴奋地回答。

从此,卡耐基提起了笔,下定决心进行创作,在卡耐基一生的畅销书创作中,克洛依的帮助功不可没。

卡耐基对克洛依在他成功道路上所起的作用非常感谢,为此,他特意在《影响力的本质》一书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话赠给克洛依,他写道:“让我以最高的名誉把此书献给我最尊敬、最重要、最诚实的朋友。”

法兰格·贝克尔曾是卡耐基的学生,他们的友谊是在卡耐基培训班上开始的。贝克尔是在贫困中长大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家庭从此陷入困境。为了维持生计,贝克尔很小就开始当报童,稍微长大一些后便去开蒸汽炉挣钱来帮助母亲,后来他成为一名棒球手而使他进入了灿烂的人生舞台。可是,后来他在球场上受了伤,不得不从球场上退下来。在这之后他转做销售,但贝克尔很快发现,自己很难取得预想的成功。于是他加入了卡耐基培训班。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卡耐基对自己的理论充满了信心。

与此同时,对于卡耐基来说,贝克尔简直就像是位明星学生。因为他从卡耐基课程毕业后,其事业蒸蒸日上。贝克尔用他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卡耐基理论的高明。

为了表示对卡耐基课程的支持,他特别希望能帮助那些处于贫困或者事业无法拓展的人们。因此,他也成了卡耐基家中的常客,因为他永远记着卡耐基对他的帮助。

贝克尔后来也写过一本书,名叫《我如何在行销中反败为胜》,便是叙述自己是如何将卡耐基课程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行销业务上去,并加以革新而取得胜利的。这本书是对卡耐基人际技术的一项最好证明。通过这位全美最佳行销人员的大力推荐,确实有助于卡耐基的教学发展,而且从贝克尔的见地中,卡耐基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卡耐基与罗威尔·汤姆斯的友谊出现在两个人事业的低谷阶段,因此可以说是患难之交。而后来汤姆斯也靠自己的盛名为卡耐基销售他的书籍。一战时期,卡耐基服了18个月的兵役,在他回来后,报名参加他的培训班的人数已经很少,大家都忙着寻找工作,领取救济金。尽管战后的情形并不令人满意,但卡耐基心中的那个事业依然存在着。

有一天,卡耐基接到了罗威尔·汤姆斯从伦敦发来的电报,说想和卡耐基再次合作,许多内容暂时保密。

1919年,汤姆斯返回纽约市时,带回了许多战时在中东旅游和历险的照片,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汤姆斯的心头形成了。他希望卡耐基能帮他准备一些相关的文稿,他雄心勃勃地想以一种兴奋、乐观、激动的第一手资料表达方式,发表题为“与爱拜斯在巴勒斯坦及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演说,这一构想成功的希望相当大。汤姆斯打算利用骆驼队、印第安人、开罗人骑兵及伯特印人的非正规军等栩栩如生的照片来开展演说。不过,尽管他拥有丰富的资料,却仍需要一名能为他整理资料的助手。在他脑海中涌现出的第一个人便是戴尔·卡耐基,这个曾经帮他获得巨大成功的真正朋友。

接到电报后,卡耐基略做准备,便匆匆地收拾行装奔赴伦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首场演出获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伦敦的新闻界整天都对此进行报道。演出任务完成后,卡耐基满怀喜悦地返回纽约。

可不久,汤姆斯又电传卡耐基,让他马上回英国,并请他为爱伦拜——劳伦斯组织两个巡回演出公司。此时,罗威尔·汤姆斯表演公司正应邀在全美、全英及加拿大巡回演出,盛况空前。

尽管在以后的事业上两人都遭到过挫折,但两人间的友谊并没有因此而削减,数年后,汤姆斯再度邀请卡耐基撰写影片中罗斯·华盛顿的台词。汤姆斯为《影响力的本质》第一版撰写绪论,他的签名常在戴尔·卡耐基的广告上出现。而且,卡耐基还经常去汤姆斯家做客,汤姆斯的孩子还记得有一位友善、愉悦、一头灰发和戴着淡色镜框眼镜的慈祥长者,常来他家与他父亲亲切交谈。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卡耐基对友谊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而他对增进友谊也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如果一个人孤独地在社会上生活,身边没有一个能够信赖的朋友,他的事业是肯定不会成功的。卡耐基事业的成功固然与他自己的艰苦奋斗分不开,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挚友的支持和帮助,卡耐基的成功就不会如此辉煌。

保持自尊,交往才能见真心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要有自尊心。没有自尊心的好朋友决不是可以托付重任的好朋友。没有自尊心的人,不会把自己的人格看得很宝贵。当然,对朋友的托付,他们也会接受,但他们其实很难真正担当起责任。因为他不会把出卖朋友的耻辱看得太重。任何一个没有自尊的人,都没资格要求别人信任他。

一位纽约商人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于是,他把1元钱丢进了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走出几步远后,他感觉这种做法不妥,便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回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说自己忘了取了,请原谅他的疏忽。最后他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过了一段时间,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员迎上这位商人,并自我介绍说:“先生,你可能已忘记了我,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那天告诉我我也是一个商人为止。”

有一位名叫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开了一家名为“芬克斯”的酒吧。酒吧的面积不大,只有30平方米,但它却声名远扬。

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那人用十分委婉的口气和他商量说:“我有10个随从,他们将和我一起前往你的酒吧。为了方便,你能谢绝其他顾客吗?”

罗斯恰尔斯毫不犹豫地说:“我欢迎你们来,但要谢绝其他顾客,这不可能。”

打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他是在访问中东的议程即将结束时,在别人的推荐下,才打算到“芬克斯”酒吧去的。

基辛格最后坦言告诉他:“我是出访中东的美国国务卿,我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我的要求。”罗斯恰尔斯礼貌地对他说:“先生,您愿意光临本店我深感荣幸,但是,因您的缘故而将其他人拒之门外,我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基辛格博士听后,摔掉了手中的电话。

第二天傍晚,罗斯恰尔斯又接到了基辛格的电话。首先他对昨天的失礼表示歉意,说明天只打算带3个人来,只订一桌,并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

罗斯恰尔斯说:“非常感谢您,但是我还是无法满足您的要求。”

基辛格很意外,问:“为什么?”

罗斯恰尔斯说:“对不起,先生,明天是星期六,本店休息。”

基辛格说:“可是,后天我就要回美国了,您能否破例一次呢?”

罗斯恰尔斯很诚恳地说:“不行,我是犹太人,您该知道,礼拜六是个神圣的日子,如果经营,那是对神的玷污。”

基辛格无言以对,他只好无奈地离开了耶路撒冷,至今也没能在中东享受这家小酒吧的服务。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不信,但事实的确是这样。这家小酒吧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前15名。一个只有30平方米的小酒吧,竟能享受如此之高的美誉,的确令人惊讶。但当你读过并相信了这个故事之后,恐怕对其中原因就不言自明了。在罗斯恰尔斯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十分珍贵的品质,那就是:拒绝的勇气。在需要拒绝的时候,他敢于拒绝任何人,包括基辛格那样的高官和权贵。

拒绝是一门最棘手的艺术,它经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善的行为,其实,拒绝有时候恰恰是一种美德。只有那些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拒绝一些东西的人,才是我们应该交往的朋友。相反,那些唯唯诺诺,凡事都毫无原则妥协的人,我们就要考虑他的人品是否有问题了。

许多求职的人在参加面试的时候,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地坦诚,而给招聘者一些他以为“正确”的回答。可是这个做法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愿意要伪君子,正如从来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一样。真诚何止适用于找工作面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真诚宽容,这个世界会更美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要与人实现友好合作,你就必须以一片赤诚之心待人,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包容和吸纳对方的意见,你才能走向成功。孔子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很简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会像一把锋利的好刀,削铁如泥。一切事业都必须精诚合作才有希望成功。

一个人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他们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他们只能无可奈何地饿肚子。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强体壮,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享还是独霸利益。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优秀的人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会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如今许多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就是希望通过合作产生巨大的能量,达成双赢的效果。

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世界的人,对周围人戒备森严,心胸狭窄,处处提防,他不可能有真正的伙伴和朋友,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独和无助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易于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死敌。他们围绕定比定律争论了有9年之久,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是,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独占天功。他真诚地对与他激烈争论的对手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责难,我是很难进一步将定比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时,普鲁斯特特别向众人宣告,定比定律的发现,有一半功劳是属于贝索勒的。

普鲁斯特认为,贝索勒的责难和激烈的批评,对他的研究是一种难得的激励,是贝索勒在帮助他完善自己。这与自然界中“只是因为有了狼,鹿才奔跑得更快”的道理是一样的。

普鲁斯特的宽容是博大而明智的,他允许别人的反对,不计较他人的态度,充分看到他人的长处,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营养,肯定和承认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正是由于他善于包容和吸纳他人的意见,才使自己走向成功。

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和开普勒之间的友谊就是一曲优美的宽容之歌。

开普勒是16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在年轻尚未出名时,他曾写过一本关于天体的小册子,深得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当时第谷正在布拉格进行天文学的研究,第谷诚挚地邀请素不相识的开普勒和他合作一起进行研究。

开普勒兴奋不已,连忙携妻带女赶往布拉格。不料在途中,贫寒的开普勒病倒了。第谷得知后,赶忙寄钱救急,使得开普勒渡过了难关。后来由于妻子的缘故,开普勒和第谷产生了误会,又由于没有马上得到国王的接见,开普勒无端猜测是第谷在使坏,于是写了一封信给第谷,把第谷谩骂了一番后,不辞而别。

第谷是个脾气极坏的人,但是受此侮辱,第谷却显得出奇的平静。他太喜欢这个年轻人了,认定他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将是前途无量的。他立即嘱咐秘书赶紧给开普勒写信说明原委,并且代表国王诚恳地邀请他再度回到布拉格。

开普勒被第谷的博大胸怀所感染,重新与第谷合作,他们俩合作不久,第谷便重病不起。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底稿都交给了开普勒,这种充分的信任使得开普勒倍受感动。开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出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以告慰第谷的在天之灵。

浩瀚如海洋般的宽容情怀,使第谷为科学史留下了一页光辉的人性佳话。这种宽容像雨后的万里晴空,清新辽阔,一尘不染;这种宽容像是舔犊情深,给予下一辈温暖的关爱和呵护;像是辽阔的大地,让所有为大地增添靓丽生命的物质,都有自己的一片发展天地;亦像是一条乡间的小河,让水草悠悠地生长,让小鱼快乐地游来游去。

正确地评价自己,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才能产生与人合作、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就很难与人精诚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合作伙伴相互之间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也难免有差错、有失误,能不能相互宽容谅解,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合作氛围,往往直接影响事业的成败。

合作就要互相补台,尤其当合作伙伴的失误给共同的事业造成困难或损失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与热情的鼓励,开诚布公地指出失误,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心平气和地探讨对策,以帮助合作伙伴尽快走出失误的阴影,振奋精神。这样才能尽快克服困难,尽量减少损失。

有的人遇到困难或不顺就一味地埋怨指责合作伙伴,或者有了成绩则贪天之功,结果是挫伤了别人的积极性,引起别人的反感,妨碍今后的合作,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以赤诚之心待人,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

以赤诚之心待人,你会赢得更多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了一条路,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人都是有自尊的,所以目中无人的人会被人讨厌。然而自尊太过则为自傲。有些人之所以让人觉得盛气凌人,正是因为自矜身份、自尊太盛的缘故。过分强调身份,就是不断拉大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有时简直成为了对别人的侮辱。放下身份,坦诚待人,才能与人平等交流,才会与他人心心相通。

有一个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值也很高,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最后他真的有了成就,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大公司里有成就,他是卖蚵仔面线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在大学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租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致很多人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徕了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怀疑过。要放下身份!这是他的口头禅和座右铭。他说,放下身份,路才能越走越宽。

有的人家世不错就觉得自己的身份很高;有学问的人觉得自己不同凡响;有钱财的人觉得自己不同旁人;有名位、有才华的人,认为自己比较有尊严,并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份,而事实上,如果依赖这些作为身份,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这本来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怀有这种认同感的人常常会想: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所以,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沟通,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没有文化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会有损于自己的身份。

其实,这种所谓的身份只会让人的路越走越窄,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去。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份的人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多了优势。

如果你想把事情做成,就要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这样,在与你交往中他人就会放松自己的警惕性,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多精力去对付一个“傻瓜”。即使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来对待你,好像要让着你一样,也就不会与你一争长短了。

其实,你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合作。实际上,表面上越是谦虚的人,就越是非常聪明的人,越是工作认真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已经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你谦虚就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意与你相处;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地,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内心里就会感到紧张,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能放下自己高贵的身份架子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新鲜的事物,丰富自己的头脑和智慧,这将是他最重要的本钱。放下架子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而且抓住的机会也会更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

身份能给我们的,不过是一种高人一等的自我感觉。这种虚荣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它并不是根据人的品质、业绩和成就,而只是根据个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别人的欣赏、尊敬和仰慕的一种愿望。所以身份是只纸老虎,但这只纸老虎可能吓走真朋友。

虚言无用,凭实际行动打动人

生活中,那些有实才、做实事的人,他们更看中的是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实效,而不是有多少虚言。因为虚言无实效,言传则流于炫耀,浮浅而表面。而且,不合时机、不合对象的言语,不仅不能够传授道理,反而会招来诽谤。所以,智者不言,而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史记》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而无知者无畏,他们只会夸夸其谈卖弄口舌之利,哗众取宠,眩人眼目。这就好像一瓶水,如果装满了,怎么晃都没有声音,可如果只有半瓶,摇晃起来就会哐哐直响。

一位铁匠做了一批质量良好的菜刀,他去集市上叫卖了一天,可是人们谁也不愿意花高价去买。后来铁匠想了个办法,他把摊子摆在集市热闹处,有人问价他也不说话,等到围观的群众多了,他将几根铁丝置于案板上,举起菜刀,一刀砍下,铁丝被齐刷刷砍断。铁匠继而向路人展示菜刀,刀口丝毫无损。人们看到菜刀的质量确实不错,纷纷抢购。不一会儿,刀就卖完了。

菜刀质量好坏,光看是看不出来的,光听铁匠说也不能让人相信。铁匠的对策,就是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证明锋刃。人心的真假,比菜刀更难分辨,有社会经验的人,都不会轻易信任人,不管对方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所以,与其多言招人轻贱,不如默而不言,用行动证明自己。

不言,有两个原因。一是言多必失,会让人觉得轻浮浅薄。我们不能了解对方说的话是不是出于真心,通常的判断方法是察其言、观其行。而言多必失,大话、好话说多了,难免会让人对其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不能满足,轻则怀疑其人品,重则怨恨其终生。所以,多说一句话,不如多做一件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三国时蜀国大将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得到诸葛亮赏识。但刘备却非常不喜欢夸夸其谈的马谡,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去防守街亭。结果马谡刚愎自用,不听诸葛亮的安排,拒绝采纳副将王平的建议,导致蜀军在街亭惨败,诸葛亮退军汉中,北伐失败。

马谡的夸夸其谈也给自己带来了灾祸,他因违反军法被诸葛亮处斩。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于夸夸其谈的人,始终保持警惕。考虑到这种情况,少说多做才是向人证明自己的好办法。有的人喜欢用吹牛来证明自己就是一个可以做大事的料。可是,能做大事就值得吹嘘吗?细究那些古往今来的成大事者,他们的成就有几个是靠吹牛吹出来的?再细究一下,你可能还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吹嘘过自己。他们的成绩完全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而且你要干出一番事业就不能只凭嘴上的功夫去实现。

与马谡相反,东汉名将冯异就是个干活在前、表功在后的典型。当年跟随刘秀的开国名将有28位,号称“云台二十八将”。征战间隙,诸将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冯异因此而得到全军上下的尊敬,军中很多下级军官都愿意去“大树将军”手下效劳。500年后,著名文学家庾信还叹息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不言不争,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才能得到真心爱戴。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一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亲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长,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些“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同甘共苦,建国后一位因犯一般错误离开了部队,后来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问题追究。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作证,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的利益时,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与人恩惠,要少宣扬。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互相帮助也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人格基础上的。如果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施舍,那么对求助者和施助者都是一种贬低:求助者成了无法自立的低能者,施助者的高尚行为也完全成了满足自己优越感的自私行为。如果大肆宣扬,更是把求助者贬低成了乞丐,把帮助别人变成了炫耀的行为。这种宣扬,于人于己都是可耻的,也是不明智的。

珍惜别人的信任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些“聪明人”,他们很善于利用别人的信任,两面三刀,多方糊弄,自己从中捞好处。这些貌似精明的人,其实是目光短浅,这样做只会搞得自己声名狼藉,无人愿意合作。相反,那些貌似缺心眼,能让别人真心信任的老实人,未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2002年李嘉诚旗下的长虹生物科技公司要上市融资,当时长科公司全年的营业收入才几十万港元,根本就不盈利,但是股票发行时还是获得了好几倍的认购。为什么?因为香港人相信李嘉诚的信誉,相信跟着李嘉诚投资不会吃亏,“李嘉诚”3个字就是金字招牌。

有一年,李嘉诚决定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他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计划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李嘉诚的某得力助手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但是,李嘉诚却坚持按原计划出售。李嘉诚说,还是留些好处给买家好,将来再配售会顺利点,赚钱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某报刊对此发表评论,非常精辟地说:“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名声。”

中国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生旅途中,诚信就是青山,只要诚信在,不怕没出路。而运用诡诈之术欺骗他人,只是小聪明,也只会获得一时的蝇头小利,埋下的却是灭亡的种子。在战争中,“兵不厌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敌人捉摸不透,对战争胜利有很大作用。但如果将这种伎俩运用于伙伴朋友之间,虽然能得一时之利,却永远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得小失大,决不是明智的选择。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第18轮的一场比赛在埃弗顿队与西汉姆联队之间进行。比赛只剩下最后1分钟时,场上的比分仍然是1:1.

这时,埃弗顿队的守门员杰拉德在扑球时膝盖扭伤,巨痛使得他将四肢抱成一团在地上滚动,而足球恰好被传给了潜伏在禁区的西汉姆联队球员迪卡尼奥。

球场上原来的一片沸腾顿时肃静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迪卡尼奥离球门只有12米左右,无需任何技术,只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把球从容踢进对方球门。那样,西汉姆联队就将以2:1获胜,在积分榜上,他们因此可以增加两分。

埃弗顿队之前已经连败两轮,这个球一进,他们就将遭受苦涩的“三连败”。

在几万名现场球迷的注视下,如果算上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是数百万人的注视下,西汉姆联队的迪卡尼奥没有用脚踢球,而是将球抱在了怀中。

顿时,全场响起如潮水般的掌声,亿万名观众把赞美之情献给了放弃射门的迪卡尼奥,或者说,是献给迪卡尼奥体现出来的崇高的体育精神——和平、友谊、健康、正义!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无上的财富。信任,有时只需要一瞬间的心有灵犀就能建立起来,有时却需要多年的积累,有些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完全相信过任何人。如果为了眼前一点小利,辜负了值得你信任而又信任你的人,那永远不能获得人间的温情,也不会有真正的发展。你的一生也许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坦诚认错,挽回形象

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会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人想逃避失败的责任,会拼命寻找借口、掩盖错误,甚至否认错误,这不但使他失去了一个进步的机会,还给人留下骄傲、固执,甚至是虚伪的坏印象。知错认错,勇于改错,才是犯错后正确的做法。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被称为“越战的总设计师”,在冷战时期名噪一时,但其在越战期间的表现也最具争议。1961~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时,美国驻越军人从几百人增至1万多人。1964年,麦克纳马拉更是以越南军队舰艇在东京湾向美舰开火为由,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了《东京湾议案》,授权林登·约翰逊总统全面升级越战。到1968年麦克纳马拉离开国防部长职位时,美国向越南派兵总计超过50万人。

他主导发动的越南战争,却是美国历史上最蚀本、效率最低的战争——越战以美军阵亡5.8万多人,1975年黯然撤离越南而告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冒险”和“唯一输掉的战争”。刻薄的媒体和研究人员甚至以“麦克纳马拉的战争”来代指越战。

对此,麦克纳马拉一直保持着沉默。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他才公开反思越战的心得。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一书,在这本当时为全美第一畅销书中,麦克纳马拉给出了11条反思与“忏悔”。而1994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78岁高龄的麦克纳马拉终于道出了积郁心中许久的心声:“我们错了。我们错得很厉害。”

对于麦克纳马拉的反思,和他同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共事过的一位同僚有过如此评价:“大部分总统、军事指挥官和内阁成员永远都不会承认错误。至少他有勇气面对事实,承认他的错误并且说明他为什么错了。我们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

孔子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做事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就算没有大失败,也会有小失败。而每个人面对失败的态度也都不一样,有些人不把失败当一回事,他们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也有人拼命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他的失败是因为别人扯了后腿、家人不帮忙,或是身体不好、经济不景气等。总之,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的借口。

实际上,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弥补过失。

有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工程师,有学识,有经验,但犯错后总是自我辩解。工程师应聘到一家工厂时,厂长对他很信赖,事事让他放手去干。结果,却发生了多次失败,而每次失败都是工程师的错,可工程师都有一条或数条理由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因为厂长并不懂技术,常被工程师驳得无言以对,理屈词穷。厂长看到工程师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脱责任,心里很是恼火,只好让工程师卷铺盖走人。

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而不是去为自己辩护和开脱。日本最著名的首相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铭就是“永不向人讲‘因为’”。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一门为人处世、办事做事的最高深的学问。

像上述故事中工程师那样的人,正是认为犯了错误有失自尊,面子上过不去而害怕承担,但最终却受到惩罚。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偶尔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从处理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以补救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勇于承认错误,你给人的印象不但不会受到损失,反而会使人信任你,你给周围人的形象反而会高大起来。

其实,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能否有勇气去承担责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上,百般抵赖的日本政府使自己的形象愈发渺小,而为死难者下跪的德国总理却使德国人重新站了起来。抵赖或者坦认,谁更高明,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