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话、弦外音的说话艺术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经常遇到。会夸夸其谈地说固然可喜,但会听更是一种本事,否则就成了对牛弹琴了。
听,光听进去还不行,还必须学会听出来。汉语的语言艺术本来就博大精深,一层意思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不太好明说的时候通常以话中话、弦外音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你心领神会并迅速作出反应。
比如,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对于这样一件关系到身家性命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在对方未亮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紧,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手下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的晤面中,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当时,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得多,且又是蒋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城如果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若张一旦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于是,杨虎城便借了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传出心声,这样即使不成也可全身而退,另谋他策。
这件事告诉我们,当自己拿不准对方态度的时候,最好不要直言相求或者否定对方,最好使用投石问路法,先摸清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也不迟。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不直接询问对方对某一具体做法的态度,而是先引用俗语或故事,试探其对某一类行为的总的看法,从中得悉对方对某一具体问题可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