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面向东,站立位,习练深呼吸,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午时,面向南方,坐位,按摩胸背、腰、腹,调节消化系统。
午后,面向西方,缓步活动四肢,调节运动系统。
傍晚,面向北方,揉动肩、肘、腕、指、髋、膝、踝。
附:术数、风水、医术之常用词:
五 行
五 色
五 季
五 方
五 音
天干
地支
五 脏
五 气
甲乙
寅 卯
丙丁
巳 午
长夏
戊己
丑辰未戌
脾胃
庚辛
申 酉
壬癸
亥 子
风水学,从客观性而论,就是自然界的现实性表现,也是物质的唯物性。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亦是自然界的风与水,节气与生活的关系,更是节气风水的养生。
二十四节气:
立春:春季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
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
春分:春季,昼夜平均。
清明:天气清和明朗,气候温暖。
谷雨:降雨增多。
立夏:夏季开始。
小满:农作物子粒饱满。
芒种:麦粒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气候最热的时节。
立秋:秋季开始。
处暑:暑热即将过去。
白露:此时节,出现露水。
秋分:秋季,昼夜平均。
寒露:气温降低,夜间出现露水。
霜降:开始降霜。
立冬:冬季开始。
小雪:开始降雪。
大雪:降雪较大。
冬至:天寒,白天短,夜间长。
小寒:气候寒冷。
大寒:气候最冷的时节。
老子曰:“我命在我,不在天。”“益生曰祥”。
唐·李商隐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曹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的寿命长短,从科学上讲,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从客观上讲,从饮食、起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六欲(色欲、形貌欲、姿态欲、音声欲、细滑欲、思想欲)、争名、夺利、放纵、妄为、贪婪、无忌、涉险、不节等等,有相当关联。
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善于养生,凡事,求适度,有节制,顺乎自然而取舍,合情合理而为之,健康、长寿之道寓于其中。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子,仅将年龄,讲到七十)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因而,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能过七十三,难过八十四。”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受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公元前479—551)寿至七十三岁。
受尊称为“亚圣”孟子(公元前289—372),寿至八十四岁。
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公元前286—369),寿至八十四岁。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1893—1976年)寿至八十四岁。
弘忍:佛教禅宗五祖(602—675)寿至七十三岁。
徐世昌: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政府国务卿(1855—1939年)寿至八十四岁。
明朝隆庆年间,应天府平冤案、惩贪官巡抚海瑞(1514—1587)寿至七十三岁。
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评论家刘勰(466—539)寿至七十三岁。
杰出的气候学家竺可桢(1890—1974年)寿至八十四岁。
清康熙、雍正年间,着《内经合璧》、《伤寒论注》等学者柯琴(1662—1735)寿至七十三岁。
世上,万事常是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内;必然性体现在偶然性之中。虽然,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却应珍惜年岁而养生,强健体魄而益寿。
自秦始皇嬴政(前246年)至清朝(1909年),七十岁以上至八十四岁之内的帝王,却仅有十人。
吴大帝孙权(182—252),寿七十岁。
后燕慕容垂(326—396)寿七十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6)寿七十岁。
前蜀王王建(847—918)寿七十一岁。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寿七十七岁。
楚王马殷(852—930)寿七十八岁。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寿七十九岁。
吴越王钱镠(852—932)寿八十岁。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寿八十岁。
武周武则天(624—705)寿八十一岁。
即:超过八十四岁的也只有两人,即,梁武帝萧衍(464—549)寿八十五岁和清高宗弘历(1711—1799)寿高八十八岁。
注:中国传统文化,年岁系按虚岁计算(即出生年就已算上一岁)。
《周易》,以阳爻为九。
易卦“离卦“配南方,其数配九。
九通久。自然界有九野:天的中央为钧天;东方为苍天;东北为变天;北方为玄天;西北为幽天;西方为颢天;西南方为朱天;南方为炎天;东南为阳天。
九泉:九地之下,为阴曹地府。
九圣:一上圣;二文圣;三大圣;四玄圣;五真圣;六仙圣;七神圣;八灵圣;九至圣。
天有九霄,为天之极高处:毛主席诗句:“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自然界有九处:九峰、九州岛、九龙谷、九泉(黄泉)、九曲桥、九嶷山、九间殿、九龙壁、九品莲台。
佛教净土宗认为,人死后要到极乐世界,依托九品莲花台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华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神秘数字,九为极数,也为变数。
超过“九”的数,只是零的增加。
《山海经》曰:“九首蛇,食于九土。”
常言道:“天上九头鸟。”
帝王为九五之尊。
北京城,设置九门(丽正、文明、顺城、齐化、东直、平则、西直、安定、德胜)。紫禁城房屋数九千九百九十余间。
七数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北斗七星,成为定方位、定季节的星座。北斗的斗柄东指,时形成春;斗柄南指,时形成夏;斗柄西指,时形成秋;斗柄北指,时形成冬。所以,北斗星形成方位、季节。可见,中华民族祖先,在远古时期,已形成了这一见地。
七者,指日、月、五星运行之周期。
七元,道家指七窍之元气。
道教以七代表火。五行学说为火生土,土生万物。
人类有七窍:眼、耳、鼻、口。
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人生有七教化: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人有七魄:一名尸狗;二名伏尸;三名雀阴;四名吞贼;五名非毒;六名除秽;七名除肺。
人生丧俗:七日为忌日,要祭奠,至七七四十九日为止。
佛教有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自然界有七曜:太阳、太阴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七星。
“七”是一个流行的神秘数。在十二地支中,阴或阳的兴盛正好是六支。如阴始生于子,至午则达极盛,从午开始衰退,到亥全部消尽;阴始生于午,至子而达到盛,从子开始消退,到巳全部消尽。所以,在十二地支中,第一支“子”和第七支 “午”,在兴衰、起止过程,皆与七有着密切关系。九与七,可谓两个兴盛吉祥的数字。
1097年,宋代李治表,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
1197年,南宋方夷吾,辑《方氏集要方》。
1297年,元代王东野,太医院御医,撰《王氏集验方》、辑《本草经》。
1397年,明代兰廷秀著《滇南本草》。
1497年,明代王世沾著《诸方便览》、《脉经解疑》、《用药要诀》。
1597—1666年,明朝兵部尚书曾孙范文稷,系清太祖、太宗、两朝老臣,清世宗即位,提升镶黄旗。康熙即位,赐御书匾额“元辅高风”。
1697年,清代王惠元,辑《医学原始》、《古今医史》、《四诊脉鉴大全》、《怪证良方》、《寿世良方》、《方药统例》、《女科机要》、《幼科机要》、《伤寒摹读》。
1797—1852,清代吕建勋著《内经要论》、《伤寒寻源》,清代俞廷举撰《金台医论》、《增补达生编》。
1897年,刘赤选,著《温病学》、《教学验证实用伤寒论》。由此可见,古代名医学家、名药学家,生于九七之数者,多有学术上之造诣。医药学上的成就。因而,多有益于人类健康,多造福于社会民众。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又一个崭新的里程碑。香港1997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天时、地利、人和所形成的兴盛、壮丽的日日、月月、年年、岁岁,必将谱写出更加雄伟壮丽的凯歌。
二十六、风水与花卉
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居住环境中,栽培祥和花卉,求之愉悦心志,吉祥如意,平安发福,富贵荣耀。房地庭院、厅室、卧房,栽植、培养花卉,可供闻香怡神,亦可强身益体,利于健康。
茶花,春生之花。花芳香淡郁,清爽怡人,花香醒脑提神,花味益脾清胃,花香散发,养神志,益身体。
茉莉花,夏长之花。花芳香沉郁,清雅怡人,花香舒胸化热,花味清肺开胃,花香散发,祛燥湿,养情志。
玫瑰花,夏季盛开之花。花香气沉郁,清雅不浊,和而不烈。花香散闷浊之气,花味消肿痛瘀结,是调妇女经脉之良药。
桂花,秋收之花。花芳香深郁,清美怡人,花香除散浊气,花味舒胸益肺,花香散发,利咽喉,祛痰湿。
菊花,秋季盛开之花。花香清淡洁雅,可清头醒目,除邪秽。花味祛风热。散疹毒,益五脏。《牧竖闲谈》云:“真菊延龄。”《荆楚岁时记》云:“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水仙花,冬藏之花。花芳香淡雅、清气怡人、花香散郁清热,花味和血散结,花香散发,驱风气,除热气。
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生活环境,蕴涵着风水,风水的益弊,影响着人的精神情志,所以,屋宇庭院,家室陈设,讲求安逸乐怡,舒畅养益,栽培花卉,养神益体,对健身养性,强体益志,具有实际的生活意义。
注:除此之外,郁金香、玫瑰、茉莉、丁香、绣球菊、紫罗菊、仙人掌、百合花、石竹、石竹、冬青、木花、石榴等都可以作为居室装饰花卉。
花卉之宜忌:
房居栽培花卉,可悦心、爽志、怡情、娱神。
养花是享乐大自然的美爱,赏花是陶冶性灵的感应。傲风雪迎春之梅花,高雅爽人之菊花,君子之风的兰花,香熏秋色之桂花,雍容富贵的牡丹,秀气娇人的杜鹃,风韵愉人的月季等等,在休闲时赏之,可安神静意,协和魂魄,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