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抚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的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是开启孩子智慧的最佳条件。父母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最为依赖和信任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多的是心灵的影响。如果孩子是块塑泥,父母就是模型,而最初掌握刻刀的同样也是父母。
父母与孩子之间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作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是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和行动上。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希望与父母同乐。只要双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亲子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同乐还可以缩短家人之间的距离,不仅达到娱乐的目的,也会使家庭气氛和谐。
在过去大家庭的时代,欢乐是全家共同创造的,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许多年。直到今天大众传播媒体、收音机和电视的出现,才渐渐取代了古老的娱乐方式。过去,一家人吃过晚饭便在院子里乘凉,长辈开始给大家讲着古老的故事;除夕之夜,全家欢聚一堂,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全家和乐融融。而今天的情况就不同了,孩子有自己的乐趣,亲子关系慢慢变得浅薄。这一方面当然是有文化及社会的变迁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缺乏民主态度来和孩子相处。为人父母者总是只注意在各方面要给孩子最好的,但是却忘记要与孩子同乐。
我们总是能够轻易地逗婴儿开心,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似乎就失去了这种和孩子一起娱乐的能力。然而孩子却还是很渴望和父母一起娱乐。通过娱乐,父母与子女之间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同时可使亲子关系更融洽。家人一起玩游戏不仅可以同乐,也可以避免尖锐的竞争。小孩子可以从游戏中体会出输赢并不是绝对必要的,游戏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娱乐。这种观念并不容易传达,因为大多数的父母都不知道很多小孩子不论做什么事,都习惯当赢家。父母可以将游戏时间列为家庭固定作息的一部分。当然这个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考虑其他家人的时间安排,邀请他们一起来同乐,共同参与孩子的游戏。
父母要清楚,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语言方式来达到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此为楷模。因而身为父母要时时提醒自己,孩子正在观察自己。因此,家长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要想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尽早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习惯。要达到这一点,父母的行为是很重要的。父母坚持刷牙、健身或注重饮食健康,都是在给孩子无意中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所有那些肯学习的父母都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但也应该注意不要拔苗助长,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孩子一起欢笑,能让他看到事物轻松和愉快的一面。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孩子需要同龄玩伴,通过与自己年龄相仿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兴趣、责任心等。不要限制孩子与同龄人的接触,家长所要做的是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指导。
父母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影响到家庭对子女的知识和能力的传递。这种传递对于孩子将来的成才,可能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同样,在生活中,父母亲对孩子成长所起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来了一位近60岁的华裔老太太。她每天总是最先来到教室里温习功课,上课时十分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她的笔记写得工工整整,年轻人便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参考。每次考试,老太太总是紧张地复习。有一天,老教授对青年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受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青年们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正是1986年当选为全美六大杰出妇女之一的赵小兰,现任美国政府劳工部长,这是迄今为止华裔在美国联邦政府中任职最高的官员。
母亲对于一个孩子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从母胎里就开始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承担与孩子进行最初的情感沟通,孩子通过母亲的一系列行为使其基本的感觉能力得到锻炼,孩子的情感得以发展,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的诱导作用。同时母亲还是孩子最初的人格行为的影响者,对孩子人格基调的基本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亲对子女的成长也具有关键性及重要性,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因为孩子的成长如果完全由母亲把持,肯定不利于孩子少年时期的健康成长的发展。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的柔弱。当然如果只是由父亲单独培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父亲行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将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父母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原则,以便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使其懂得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五点:
1.信任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使他对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渐渐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对婴儿来说,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经常跟他说话、唱歌,用眼神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父母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2.耐心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记住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把积木扔掉,父母可以告诉他,积木搭不起来确实使人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然后引导孩子完成积木搭建。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耐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时不要说“等10分钟”,而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再出去。”
3.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动手做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果不想培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的话,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
4.自信心
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最好途径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让他学习用勺子吃饭,再大一点学习自己穿鞋子。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作决定。比如说吃冰淇淋,可以让孩子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做主。
5.投入
孩子的投入素质就是让孩子知觉他人的感受。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例如,两岁男孩打了同伴的头,不应该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苦,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但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感受。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家长可以告诉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头,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记了,上次小明打你,你很痛,你都哭了。”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孩子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