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实际上,人的面部表情、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在无形中传递着不计其数的复杂而又微妙的信息,都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对方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如果你是一个心思细腻,观察力强的人,那么你在交际中,就能通过收集信息,作出综合判断,从而洞悉对方的内心。
察“眼”观色,透视心扉
眼睛是人们传达信息最为重要的器官,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十之八九可以透过他的“眼色”看出来。只要你善于观察和分析,那么你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传达给你的信息。这样你就可以掌握交往活动的主动权,让自己在各种交往活动中时刻把握别人的心理活动,看对方的“眼色”行事。
“眼色”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四五岁时,我们就能辨认一般的面部表情,而到了六岁左右,聪明的孩子就懂得看大人的“眼色”行事了。比如,看到妈妈一瞪眼,准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在人际交往时,我们同样要懂得看人“眼色”行事。
一个人的眼睛流露出温和的善意,那么这样的人心底必定是感性和善良的;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横立,那么这个人的性情一定非常刚烈;一个人的眼珠如果暴突,这样的人一定不是善良之辈;如果发现一个人的眼睛斜视而不语,那么他的心一定怀有不满。
如果近距离仔细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发现他神情内藏不露,同时眼睛向上扬,他是想要证明他自己确实没有任何过失,是一种假装无辜的表情。
如果一个人在对别人瞄上一眼之后,慢慢闭上了自己的眼睛,这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怀疑你”的身体语言。如果在闭上眼睛之后,再睁开望一望对方,如此动作不断地反复,那么这就是对别人尊敬与信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向一位异性看了一眼就故意收回自己的视线,而不继续观察,这就是他的一种自探行为,他真实的意图是,想要对方给予答复。
一个人的眼睛呈低垂状态,是表示谦逊的信号。在职场中,这种眼部动作是基于下属不敢正视其上司的正常反应。眼睛低垂的方向多是地面的方向,这个时候眼睛不会左右乱瞟,做这种眼睛动作之时往往与鞠躬或俯首听命等身体动作同步。
一个人在目光炯炯地望着别人时,他的上睫毛极力控制往上压,这是为了制造一种令人难忘的表情,这是向别人传达某种惊恐的心绪或者不安的心情。
如果斜视瞟人,则是偷偷地看别人一眼又不愿被人发觉的动作,这时候他传达的是羞怯的意思。这种眼睛的动作等于是在告诉别人说:“我比较含羞,所以不敢正视你,同时又忍不住地想看你。”
一个人以挤眼睛的动作用一只眼睛给另一个人使眼色,这就意味着两个人之间有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意思是:“你和我此刻拥有共同的秘密,这个秘密其他任何人都无从得知。”如果在社交场合之中两个人之间相互挤眼睛,则表示他们对某项主题或者事物有共同的感受或相同的看法。
除此之外,眼神沉静,说明他对于你急于获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眼神散乱,说明他也毫无办法;眼神横射,仿佛有刺,说明他为人冷漠;眼神阴沉,应该知道这是凶狠的信号,与他交往,应该小心谨慎;眼神流动过于频繁,便可知道他胸怀诡计,有可能想给你苦头尝尝;眼睛无奈上扬,是假装无辜的表情,这种动作表示自己确实被冤枉;近距离细看,表明在意、重视;眼光游移表示心不在焉,感觉无聊;眼神乱瞟表示不安、紧张等等。
想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睛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就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因为眼睛的动作与变化是非常短暂的,稍纵即逝,所以一样要把握好眼睛极为轻微的变化,同时要依靠分析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得到对方通过眼睛所传递的信息。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他认为通过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
这并不是孟子的随意之言,根据眼睛推断一个人的善恶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医学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眼神,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如同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所以,眼睛在人的五类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
而瞳孔的变化、眼珠转动的速度和方向等活动,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再加上眼皮的张合、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等一系列动作,人的感情就自然而然从眼睛中反映出来,而且它所流露出的信息甚至比言行更为真实。所以,如果学会“看‘眼色’行事”,就一定能让自己成为社交活动的高手。
从面部表情洞察对方的一切
虽然面相和外表不能全部反映一个人的品性等特质,但是如果将一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综合观察他的言谈举止、行为声貌,就会从细节中发现这个人的特性。在实践中积累这些经验,就可以一眼看穿江湖骗子,也可以一眼看出对方最真实的想法。这就像只隔着一层玻璃一样,让你清楚地洞察对方的一切。这也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火眼金睛”的妙处所在。
传说韩愈在潮州做官时,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颗长牙,韩愈很讨厌他。韩愈回到府里,才下轿,看门的就给他一个红包,里面是和尚的牙齿。韩愈想,我想敲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后来韩愈才知道,他就是潮州灵山寺有名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
在高明的人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肉体和精神状况的明细表,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性格,因而通过脸来判断人的性格是切实可行的。大颠和尚正是通过对韩愈表情细微之处的观察,察觉了他的不满意之处,真是火眼金睛啊。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钢铁大王”卡耐基是一个不好虚名重实际的人。他厉害的一点在于,能够清楚地洞悉对方内心真正的需求,然后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有一年,卡耐基结识了一位名叫弗里克的青年。此人经营煤炭业,号称“焦炭大王”。卡耐基的钢铁公司需要煤炭,而且他对弗里克的胆识与才干非常赏识,如果跟弗里克合作的话,对他的事业无疑是有好处的。
卡耐基知道弗里克为人十分自负,如果不把他的面子照顾得很周全,即使他明知对自己有利,也不会合作的。于是,他将弗里克请到自己家里,热情接待。其时,卡耐基已年近50岁,比弗里克差不多大一倍,他的财富则比弗里克多无数倍,但他仍然在弗里克面前保持着礼貌和谦逊。
尽管弗里克是个骄傲自负的人,也不禁对卡耐基产生了好感。这时,卡耐基才提出合作成立一家煤炭公司的建议。他还大度地表示,新公司的总价值是200万美元,弗里克的焦炭公司约值32.5万美元,其余160多万美元都由他支付,股份双方各得一半。
只出四分之一多一点的资金,却能得一半股份,这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弗里克却还在犹豫,如果公司以卡耐基的名义运作的话,他是不乐意的。因为他是一个“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人。
卡耐基看出他的心事,补充道:“新公司的名称是弗里克焦炭公司。”
弗里克再无疑问,当即爽快地同意了。此后,弗里克成为卡耐基的合作者,日后更成为卡耐基钢铁公司的高层领导之一。
卡耐基知道,作为商人,当以求利为本。利来而名自至,根本用不着考虑一时的虚名,可是弗里克却没明白这个道理。卡耐基看穿了他想要个虚名的心理,并且投其所好地及时奉上,立刻获得了弗里克的合作机会,这笔买卖,卡耐基付出的不过是一个虚名,一顶空帽子,但收获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卡耐基做的这笔买卖真是很划算,而这笔买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看透对方的心思。
戏曲中有脸谱的说法,就是以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脸就是一张反映个人情绪和性格的晴雨表。其实,正因为每个人的表情后面是他的生活经历、学识修养、心态人格,外人才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脸色可以看穿一个人的心理,看透他是什么样的人。
这里说的“脸色”,也不是指静态的长相,而是指动态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一种丰富的人生姿态、交际艺术。不同的人的脸色,又可以成为一种风情、一种身份、一种教养、一种气质特征和一种表现能力。比如,脸上泛红晕,一般是羞涩或激动的表示;脸色发青发白是生气、愤怒或受了惊吓而异常紧张的表示。脸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更能表现极为丰富细致而又微妙多变的神情。皱眉一般表示不同意、烦恼,甚至是盛怒;扬眉一般表示兴奋、惊奇等多种感情;眉毛闪动一般表示欢迎或加强语气;耸眉的动作比闪动慢,眉毛扬起后短暂停留再降下,表示惊讶或悲伤。无独有偶,西方也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述的是同样的道理:
创立了原子论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被后人誉为唯物论的鼻祖。有一天,德谟克利特在街上偶然遇见一位熟识的姑娘,德谟克利特和她打了一声招呼:“姑娘,你好!”
第二天,德谟克利特再一次碰到与昨天同样打扮的那位姑娘时,却这样招呼道:“这……这……太太,你好!”一语道破之后,他便转身离去。
一夜之间成为“太太”的那位姑娘被德谟克利特看穿时,脸上恐怕要涌上害羞的潮红了。那么,德谟克利特是如何看穿那位姑娘“一夜之间变成太太”的呢?这是他仔细观察那位姑娘的脸色、眼睛的活动情况、面部表情及走路的姿态等一系列举止的结果。
据说,德谟克利特有时正吃着鲜美可口的瓜果,会突然从房间里跳出来,跑到地里去搞清楚瓜果为什么这么好吃。他就是具有如此极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所以才会具有如此神奇的本领。
如果让一个天真质朴的儿童来画一个人,无论他画的是火星人还是章鱼人或是其他什么怪诞的人,他一定会先画出脸,尽管他可能会画出没有脖子的人,但是绝对不会画出没有脸的人。在我们日常会话里,以脸、面代替人的情况往往很多,比如说遇见人,可以使用“拜颜”、“面晤”、“面接”、“会面”等词语来表示。
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大颠和尚、卡耐基、德谟克利特那样善于从脸部看人,这种能力是要通过努力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才能得到的,它不是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做人、看人的本领,发现并掌握它,往往能大大地帮助你做一个左右逢源、极受人喜欢的人。
根据话题判断对方的心理变化
在谈话当中,我们要随时关注对方的话题,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情况往往在话题中表露出来。也许对方并未直接说出自己的心境,但你只要仔细分析对方话题的内容,一定能获得对方某方面的信息。话题是心理的间接反映。哪怕只是说话的方式发生小的变化,也暗示了对方心理的变化。
在生活中,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以至流露的内心情绪,因此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只有正确地“察言”,才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把握他们的想法,更好地沟通。总的来说,人们谈话有这么几个特点很明显,你可以很容易观察到:
第一,爱谈论自己的人
有的人与人交谈时,爱谈自己的情况,包括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爱好、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这样的人性格比较外向,也比较忠厚。一般他们的感情色彩鲜明而且强烈,主观意识比较浓,爱公开表露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多少有点虚荣心。他们渴望交谈者能关注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能在众人的谈话中处于焦点位置。
第二,不爱谈论自己的人
相反来说,如果一个人不爱谈论自己的有关情况,对自己的信息很有防范倾向,哪怕一些可以公开的个人话题也不愿涉及。说明这类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往往对事物的看法观点不鲜明,感情色彩比较弱,主观意识也比较浅薄。这类人比较保守,多少带有自卑心理,也许其中有些人很含蓄,但城府很深。
第三,爱谈论他人的人
有一类人爱与对方谈论第三者,将另外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作为话题,并滔滔不绝,评论不休。不住地向对方说起第三者的是非功过,当然还是贬低的方面多,多以批判为主。喜欢当着你的面谈论第三者的意图是什么?很可能他在批评时还要促使你发表一下看法。这时你要明白对方的用意,你千万不可也妄加指责第三者,最好把话题岔开,对方是想借此来了解你的一些情况。
第四,在谈话中不愿涉及金钱话题的人
这类人对金钱很敏感,谈话中故意绕开金钱的话题不谈。他们往往信心不足,缺少理想。之所以不谈金钱,是因为他们把金钱看得太重,有一种金钱至上的观念。他们不太注重现实,很有物质崇拜倾向,常将赚钱定位人生的奋斗目标,但真正有了钱却没有什么理想,思想上很平庸。他们即使有钱,也不会乐善好施。当拥有巨大的财富时,他们又为自己的财产安全感到不安。这类人活得很不快乐,心灵很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