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的提醒
6170800000055

第55章 眷眷亲情,舐犊情深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足合当如此。着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译文: 父亲慈爱,儿子必然孝顺;哥哥友善,弟弟必然对他尊重。在家人之间即使拿出最大的爱心,也是理所当然的,谁也不会因之而有些许感激的念头。如果给予者引以为荣,而接受者不忘对方的好处,那就等于把骨肉当成了路人,把亲情变成了市井交易。

家人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人,在家人之间自有一种感情是无须理由亦不求结果的,这就是亲情。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也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然的力量。[A124]

诗人柳亚子先生写给儿子柳无忌的家信上说:“我礼拜三寄的四本帖,礼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礼拜五、礼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张,你都收到吗?觉得太多了缠不清,有些讨厌吗?如果讨厌,不妨来信告诉我。仍旧接到你一信,再发一信,好吗?这几天冷吗?热吗?吃的东西快完吗?有人来过吗?身体好吗?功课不吃力吗?望你告诉我。”一个因舐犊情深而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现代翻译家傅雷1954年到1966年写给长子傅聪的书信,“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语)从衣食住行到恋爱婚姻,从言谈举止到为人处事,殷殷关切之情令人感动。“做一个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正是这些书信,使傅聪由一名年轻音乐学子成长为一位蜚声乐坛的演奏大家。这样的文字永远值得为人父母者学习借鉴,研读品味。

亲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价值无法以金钱来衡量。给孩子金钱,不如给他一份弥足珍贵的爱,有了这份爱,以后再艰难的人生路他都可以从从容容地走过。

如果你以前还不理解父母对你的爱,还不懂得父母对你的爱,还不知道去表达你对父母的爱,那么现在,也许你该对父母之爱的珍贵和神圣开始有一个新的理解。

当年苏珊娜10岁,母亲34岁。苏珊娜想的是海边有幢房子,母亲想的是钻石耳环。苏珊娜憧憬家里仆人如云,手托银盘,以巧克力、奶油糖、冰激凌侍候他们。母亲并不知道怎样放胆做大梦。她想的是一副每只大约有半克拉钻石的小耳环。母亲的梦先实现了。第二年她生日,丈夫就买了耳环给她。

只有盛装外出时,母亲才戴上那副耳环。家境不宽裕的时候,她说只要有耳环,不必添新装。不大景气的那几年,情况很坏。耳环没有了,苏珊娜好久都不知道。耳环原来被母亲当了。

苏珊娜长大以后,母亲给苏珊娜看一张当票,说总要赎回来的。她担心忘记去付利息。有一年,她果然忘记付利息,耳环就此没有了。

母亲倒没有抱怨。就戴着那些一夹就行的耳环,是便宜货。苏珊娜也就忘记母亲的梦想了。后来他们兄妹3人都结了婚,生了孩子。岁月催人,日历一张张撕掉,好像落在草坪上的枯叶一样。

这时苏珊娜想起母亲的梦想,不觉整整过了四十二年。母亲已经76岁了,瘦瘦小小的,无复当年风采。她说手杖是她最好的伴侣,走到哪儿都少不了。有时孙子重孙的名字也会弄错。

苏珊娜把二老接到海滨去,苏珊娜的房子在沙丘上,不很大,是幢小房子,就在防波堤后面。没有仆役,咖啡罐里有奶油糖,母亲说:“地方不错。”

苏珊娜送母亲一只小丝绒盒子。她手颤抖抖地接了,笑自己紧张。

爸爸打开盒子,告诉她耳环很漂亮。“真漂亮。”他说。

母亲吻苏珊娜,摩挲她的头发。她本来就喜欢哭。她把耳环戴好,说:“你们看看,我样子怎么样?”

他们说,真漂亮。但母亲自己看不见。她已经瞎了。

金银首饰比不过父母的亲情之爱。在人的一生中,比金银更重要的东西也还有很多,比如亲情。没有了温暖的亲情,茫茫人海中,人会冷得发抖。而没有了父母的爱,就算是拥有了所有的财富,你依旧感觉一贫如洗。

当今社会,我们身边的许多爱在萎缩,在淡化,但是神圣的父母之爱,始终没有褪色,从来没有贬值。根本原因,在于这种炽烈而持久的感情,根植于每个为父母的心灵深层,是难以抑制的关心,是自觉自愿的奉献,它使父母和子女单独的个体之间的屏障消失,它超越了隔绝与局限,超越了孤独、疏远和绝望。也就是说,在父母那里,这是一种与生俱有的美德,是今世生命得以充实的活动。疼爱儿女的情感,融化在所有父母追求两世吉庆的一言一行之中。只有这种爱,才能使父母找到爱的幸福,也才能觅得爱的奖赏,因为爱儿女就是为人父母生命的本身!

亲人的关爱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出自本能,如果把这种爱加上了利益的砝码,在付出的同时还考虑能否得到回报,那无疑是亵渎了这世上最神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