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的提醒
6170800000095

第95章 小事糊涂,大事明白

原文: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

译文: 真正聪明的人,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总是表现得比较糊涂;真正愚蠢的人,在小事小非上总是狐疑不定精明异常。所以,小事精明是愚蠢的根源,而小事糊涂则是聪明的渊源。

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绝大多数人也都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可是事实上,世上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几乎是没有的,而本不聪明却要自作聪明的人,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

古人说:“处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不糊涂不能平息事端,只能生事、滋事、扰事、闹事;不糊涂不能力挽狂澜,只能被卷入漩涡之中,抛于险浪之巅。

人生处世,需要难得糊涂,对他人要擅见其长,不拘于其短;对事情能总揽全局,不舍本逐末;在大事上能够坚持原则,分清是非,顾全大局,头脑清醒,遵守道义,抑恶从善;在小事上则不过多计较,不小题大做,宽容大度,顺其自然。[A193]

做人不要小聪明。小聪明就是小事聪明,大事愚蠢。生活中,有些人占尽小便宜,看起来什么事都不吃亏,一生却一事无成。这些人往往智力不差,就是不懂取舍,不懂大小,不懂主次,不懂轻重。小聪明的人缺乏大眼光,也就没有大手笔。占尽小便宜的人肯定遭人讨厌,而且他的精力都耗在小事情上,哪还有精力做更大的事呢?

宋太宗病重时立第三子赵恒为皇太子。当时,吕端继吕蒙正为宰相,他为人识大体,顾大局,很有办事能力,深得太宗赏识。太宗说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不久,他便将相位让给寇准,退位参知政事。

太宗驾崩后,围绕谁来继位的问题,宫内多有不同意见。皇太子赵恒年已29岁,聪明能干,处断有方,但他是太宗的第三子,现在太宗已逝,他的即位资格存在争议。其他王子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很忌妒赵恒。但吕端却是站在赵恒一边的,他决心遵照先帝意旨,拥立赵恒即位。当然,他也就对宫中的一些情况细心观察。

正当太宗驾崩举国祭丧之时,太监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熏、知制诰胡旦等人,暗地里密谋,准备阻止赵恒即位,而立楚王赵元佐。吕端心中有所警惕,但具体情况却并不清楚。李皇后本来也不同意赵恒即位,所以,当李皇后命王继恩传话召见吕端时,吕端心头一怔,便知大事有变,可能发生不测。

想到这里,吕端便决定抢先动手,争取主动。他一面答应去见皇后,一面将王继恩锁在内阁,不让他出来与其他人谋通,并派人看守门口,防止有人劫持逃走。之后,吕端才毕恭毕敬地来见皇后。

李皇后对吕端说:“太宗已晏驾,按理应立长子为继承人,这样才是顺应天意,你看如何?”

吕端却说:“先帝立赵恒为皇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如今,太宗刚刚晏驾,将江山留给我们,他的尸骨未寒,我们哪能违背先帝遗诏而另有所立?请皇后三思。”

李皇后思虑再三,觉得吕端讲的有道理;况且,众大臣都在竭力拥立赵恒皇太子,李皇后也不得违拗,便同意了吕端的意见,决定由皇太子赵恒继承皇位,统领大宋江山。众大臣连连称是,叩首而去。

吕端至此还不放心,怕届时会被偷梁换柱。赵恒于公元997年即位为真宗,垂帘引见群臣,群臣跪拜堂前,齐呼万岁,惟独吕端平立于殿下不拜,众人忙问其故。

吕端说:“皇太子即位,理当光明正大,为何垂帘侧坐,遮遮掩掩?”他要求卷起帘帷,走上大殿,正面仔细观望。知道确是太子赵恒,然后走下台阶,率群臣拜呼万岁。至此,吕端才真正放了心。赵恒从此开始执政,在位25年。

毛泽东对此评价很高,他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不糊涂的大事:关键时刻提醒太宗善待李继迁母亲,导致其子来降;关键时刻拥立真宗继位,亲手掀帘以定真伪。真所谓大事上显真功夫也。吕端小事糊涂:糊里糊涂替领导儿子办事,却是私贩竹木,被牵连流放;爱喝小酒,常在公堂上呼呼大睡;吃得太胖,台阶上不去。年青时候可是帅哥。

有关他的一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见其人胸怀大能容人。其人品格相当高,清廉自守,才华过人,很得太宗喜爱,真宗尊敬。他死后,两个儿子无钱结婚,没办法把房子抵押,真宗知道后,很是感动,立即命令从自己小金库中取出五百万钱,替两人买回了房子。

真正聪明的人,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总是表现得比较糊涂;真正愚蠢的人,在小事小非上总是狐疑不定精明异常。所以,小事精明是愚蠢的根源,而小事糊涂则是聪明的渊源。

做人,要做明白之人,而不做处处求明白之人;做糊涂之人,但不做事事糊涂之人;做成大事之前,对于小事也中格外谨慎;做稳自己,切忌只知进而不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