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复博弈中,人们的行动很容易受到对方的影响,而真正智慧的人会理性地看待这些影响,他们不会因为对方一时的背叛而做出永久的报复。
在《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关于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中的“直”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是率直的意思,就是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第二种是道德的意思,是后面“以德报德”的同意反复,就是即使别人对你不好,你也要好好对待别人;第三种是正直的意思,就是别人对你怎样不好,你都要正直地对待他。(为了讨论的方便,分别以“以怨报怨”、“以德报怨”、“以直报怨”来代替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说法。)这三种解释实际上就是重复博弈中面对对方背叛时可以采用的三种策略:第一种,采用“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对方在一次博弈中采取背叛策略,那么你就采取背叛策略来对付他;第二种,采用感化的策略,无论对方在博弈中怎么背叛,你都遵守博弈规则;第三种,采用一种公正的手段,如果对方采用背叛的策略,你就不再和他进行博弈,当他把你在这次博弈中损失的全部返还给你时,你再考虑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
在“以怨报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这三种策略当中,“以德报怨”是一种绝对劣策略,因为它丧失了公平的条件,所以其中一方会不断地依靠自己的背叛来获取更多利益,从而导致利益分配不合理,最终导致博弈破裂。“以怨报怨”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对方背叛前的“威胁”和自己在对方背叛后所采取的“行动”,足以起到制衡对方的作用,但是这种威胁和行动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否则就会陷入合作破裂、只剩下疯狂报复的境地。
在很久以前,北方有一个木匠,技艺高超,擅长以木头做成各式人物,所做女郎,容貌艳丽,穿戴时尚,活动自如,并能斟茶递酒,招呼客人如真人无异,非常神奇,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不能说话。同时,在南方有一位画师,画技非常了得,所画人物栩栩如生。
有一次,画师来到北方,木匠久闻此画师大名,意欲与其相聚,于是备好酒菜,请画师来家做客,又让自己所做的木女郎斟酒端菜,招呼得十分周到。画师见此女郎秀丽娇俏,心生爱恋。木匠看在眼里,故作不知。
在酒酣饭饱之后,天色已晚,木匠要回自己的卧室。临走时,他故意将女郎留下,并对画师说:“留下女郎听你使唤,与你做伴吧!”客人听了非常高兴。等主人走后,画师见女郎伫立灯下,一脸娇羞,愈发可人,便叫她过来,但是女郎不吭声,没有动静。画师看她害羞,便上前用手拉她,这才发觉女郎是木头人,顿时自觉惭愧,说道:“我真是个傻瓜,被这木匠愚弄了!”画师越想越生气,就想办法报复木匠。于是他在门口的墙上画了一幅自己的像,穿着也和自己一模一样,并画了一条绳在颈上,像是上吊死去的样子,又画了一只苍蝇,叮在画中人的嘴上。画好像后,他便躲在床底下睡觉去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主人见画师久久没有出来,又看见画师门户紧闭,叩门也没有人应,于是,透过门窗缝隙向内望去,赫然看到画师上吊了。惊恐万分的木匠,马上撞开门户,用刀去割绳子,这时,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幅画而已。木匠很是恼火,一气之下打了画师。
木匠和画师采取的都是“以怨报怨”的策略,那么他们就会这样不停地报复下去,这样只能让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
相对于“以德报怨”和“以怨报怨”来说,“以直报怨”既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不至于损失太多的利益,也没有完全切断和对方继续博弈的可能,是一种相对中庸的选择。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以直报怨”,这样才能在重复博弈中获取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