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
有一后生欲拜一位老郎中为师学艺,老郎中却要先考考后生。他先说出一副对联:“九死一生救阿斗,昭君出塞到番邦。”横批是:“立起沉疴。”而后,老郎中捋须笑道:“此联内含四味中药,横批则是一位古人姓名,你若能猜得出,我便收你为徒。”后生略思片刻,胸有成竹地回答:“这有何难?‘九死一生’是‘独活’,‘阿斗’是‘使君子’;‘昭君出塞’乃‘王不留行’,‘番邦’即‘生地’。横批系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师父,不知徒儿所答对否?”老郎中听罢大喜,伸出拇指夸道:“你果然‘药’思敏捷,回答完全正确。好!自今日起,我正式收你为徒。”
故事三:
徒弟快出师了,老中医把他叫到面前,要他对上几副对联。老中医先出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徒弟听了师父提到灯笼,对联中又用了中药名“枳壳”和“防风”,于是,他也用药名作对: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老中医十分高兴,又指着天井里的一排竹子,口占一联:烦暑最宜淡竹叶。徒弟略一思考,脱口而出:伤寒尤妙小柴胡。师父又说: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徒弟又对上:梧桐子大,口服五六十丸。
对到这里,老中医对徒弟说:“你已学成,可以行医立业了,我们这个职业,应以仁为尚,救死扶伤,不分贫富贵贱,哪怕天南地北,让我们再对一副对联,你就开始自己行医去吧!”老中医出了上联:神州到处是亲人,不论生地熟地。徒弟回答: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师徒俩感到十分开心。
故事四:
清末湖北名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痛不已,遂自题一副药店门联:独有痴儿渐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杏林小讲堂】
独活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龙眼独活的根。疏风解毒,活血祛淤,止痛。用于痘疮、跌打损伤、头痛、腰痛等。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
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淡竹叶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主产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性味性寒,味甘、淡。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药名信联双关情
清朝末年,山东某城有一片大药铺,名叫保和堂,是个百年老店。药店老板是个行家,由于经营有方,做到远悦近来,赚了不少钱。于是扩大资金,增加货源,多雇店员,派往川、广、云、贵采办道地药材的就有三四人,全店上上下下数十人,也都个个卖力。
店里有位大先生(店员),家住城郊,小桥流水,茅屋数楹,家里种上四五亩田地,称得上是小康之家。儿子十四五岁,常在店里“学生意”,由于诚实勤谨,深得店东的嘉许。一年冬季,“大先生”受店主人的委派,带着儿子到四川去采购药材。山高水远,转眼到了第二年,清明、谷雨已过,麦子由绿而黄。立夏后临近小满,就要开镰收麦了,可是“大先生”和他的儿子还远在四川未归。妻子一人在家,全没主意,只好央人写了封信,信上只写了一行字: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先生”拆开信封,嘻嘻一笑,儿子问有什么喜讯。“大先生”把信递给儿子,说:“家中麦好收了,要我们早点回去。你看‘做一行,谙一行’,连你妈信上也有三味药名哩!”儿子一番端详,原来“父子”是“附子”,“及早”是“芨草”,“当归”也是常用药名,真是妙语双关。
何人不起故园情?“大先生”父子远在四川,接信后当然归心似箭。一年一度的麦收,关系到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和收入,这是庄稼人的头等大事。无奈有一笔大宗买卖正在洽谈,成功的话,百把“大龙洋”(银元)可以到手,再说临走时店主也多次说过,安心在外做生意,家里有事一切由店主安排。于量,“大先生”当晚便拟好一份电报,第二天送到电报局去拍发。电文是: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
来信三言两语,复电言简意赅。妻子接到电报,送给代笔的王先生过目,王先生一看,不由得连声喊:“妙!妙!妙哉!”妻子虽然莫名其妙,但见王先生的喜悦之情,料想并非祸事,忙问:“什么妙?”王先生告诉他,“大先生”还有一笔生意,“大财”尚未到手,叫你夏令暂且歇息,不要过于忙碌,累坏了身体。王先生接着解释道:“上次我帮你写的信,总共十个字,隐喻了三味药名,如今电报上,可巧也是十个字,也嵌进了三味药名‘阿胶’、‘全蝎’、‘半夏’,你说妙不妙?”
【杏林小讲堂】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全蝎,又名钳蝎、全虫、蝎子,在我国产地达十几个省份,有15余种,统称东亚钳蝎。山东省主产于沂蒙山区,又称“沂蒙全蝎”。沂源县钳蝎因产量高、质量好,经中国科学院检验“毒力为全国之首”而驰名。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等病。
阿胶,为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用蛤粉炒成珠者称阿胶珠。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半夏为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克即可引起中毒。功用:祛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呕吐,反胃,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
第七卷 中医成语:典故里藏大医
“病入膏肓”不可救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隔之间叫“肓”。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成语“病入膏肓”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
晋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前去替他诊疗。医缓尚未抵达时,景公做了个梦。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儿,一个说:“那人是名医,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在膈之上,心之下,‘膏肓’之处,艾灸、针刺和药力都难抵达,他怎能奈何我们呢?”医缓到来后,经过诊断,颇为难地对景公说:“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入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药物也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亡。
其实,人体背部的膏肓穴,可对“病入膏肓”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是一句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赋。百劳是督脉大椎穴的别名,在背部正中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膏肓即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旁开3寸(约4横指)处,属足太阳膀胱经,是主治各种虚劳及慢疾患的要穴。
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羸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由此可见,膏肓穴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寻找膏肓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4指宽处(或左右旁开3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杏林小讲堂】
人体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背宜常暖”,历代医家在背部施行的擦背、捶背、刮痧、担脊、拔火罐等多种保健养生方法,都有一定的功效。背部除膏肓穴外,还有大椎、身柱、风门、肺俞等重要穴位。每次选用其中的2~3个施行保健灸(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进行,能防治感冒、咳喘、小儿吐乳等多种病症,对维护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及促进健康长寿均十分有益。
“命悬于天”其实是命悬于肺
对于“命悬于天”这个成语,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其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人不吃地上的食物可以活上几天,但是不呼吸天上的空气,恐怕就活不了多久了。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人悬命于天的过程中,其关键作用的是我们的肺。《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人体与天上的空气相连靠的就是肺。因此,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
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中医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一旦肺热或肺寒,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人的气机运行就会受阻,人就会生病。
同时,生命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空气,一是食物。人体内负责运化空气的是肺,负责传导食物的是大肠。所以,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
在五行里,肺与大肠同属金,肺属阴在内,大肠为阳在外。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水谷,传导糟粕。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大肠的邪气容易进入肺,肺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上。
一旦外邪进入了大肠,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和“上火”等症状,有的人会喉咙、牙齿疼痛,有的人会出现痤疮、雀斑、酒糟鼻,有的人会腹胀、腹泻、便秘、上肢不遂。如果这时候不采取措施阻止外邪的进攻,外邪就会长驱直入,进入人体的内部,表现为较严重的肺部疾病。因此平时感冒发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容易转化成肺炎。
弄清楚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入地明白为什么中医常说“命悬于天”了。
【杏林小讲堂】
咳嗽有寒热之别,不能“一视同仁”。受寒后,鼻塞流涕,或者稍微有些发冷打战,这种病应该服生姜、葱白,一日两次,不宜长服;患热咳的人,晚上咳得尤其厉害,喉咙发痒,还会有口渴之感,这种病应该服一些淡盐汤水,病初服用很快就会治愈,也可以长期服用。
“讳疾忌医”酿悲剧
讳疾忌医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个成语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春秋时,蔡国有个著名的民间医生叫秦越人,他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几天,便问明病人临死前的症状,断定这是假死,还能救活。他先给病人扎了针,然后灌下药,稍候片刻,死人居然活过来了。全城的人都十分惊讶,称他是神医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的名声从此传布列国,他的真名反被人们忘却。
蔡国国君蔡桓公听说自己的国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便命人布告四方。扁鹊见到布告,忙回国,晋见桓公。他款步入厅,来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对桓公说:“主公有病,病在皮肤,若不及时医治,恐怕要严重起来。”桓公一听,便有些不快,摇头说道:“我身体很好,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冷笑道:“做医生的,都想赚钱,只会给没病的人看病,这才容易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提着药篮去见桓公。桓公正坐在御园中玩赏。扁鹊来到桓公面前,看着他的脸色,忧郁地说:“主公有病,病在血脉,若不抓紧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公心里十分不乐,扭转头,竟是不理。扁鹊只好退了出来。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心情沉重地说:“主公有病,病在肠胃,再不医治,将更加严重!”桓公听后,勃然作色。扁鹊十分惋惜,喟然长叹,摇头而去。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四次来见桓公,一见桓公,二话不说,急急撤身而出。桓公见扁鹊这次来得蹊跷,派人去问,扁鹊痛心地说:“病在皮肤,可用药水热敷,病到血脉,可用针灸治疗,病入肠胃,可用汤药;现在病入骨髓,没有办法了。”说罢,扁鹊整理行装,连夜向秦国逃去。
过了五天,讳疾忌医的桓公浑身疼痛,果然病倒了,忙派人去找扁鹊,但是已经晚了,桓公就这样死去了。
【杏林小讲堂】
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错误也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杯弓蛇影:心病还需心药医
《晋书·乐广传》记载了“杯弓蛇影”的故事,指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一天,乐广宴请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从此以后,他忧心忡忡,老是觉得有蛇在腹中蠢蠢欲动,整天疑虑重重,恶心欲吐,最后竟卧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