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龙
1985年,福州市铜盘路,一个全托幼儿园的门口。
“爸爸,你能这样的时间来接我吗?”一个孩子充满期盼地喊着,伴着稚嫩声音的是他那小手上伸出的三个手指头。三天,这是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时间。父亲点点头,孩子笑了;很快父亲又摇了摇头,孩子哭了。在孩子的哭声里,父亲艰难地转过身,眼含着泪水渐行渐远。这不是电影,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这位父亲叫黄金水,现在是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当年他忍痛离开孩子,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更为沉重的牵挂!让我们随着孩子那不解的目光,走近他的故事……
四元八角钱
1955年,黄金水出生在莆田县灵川乡一个贫农家庭。沿海农村的清贫生活,给了黄金水一个十分珍贵的纪念品——吃苦。十岁那年,父母亲带着一家人移民到人口稀少的闽北山区。高中毕业后,黄金水回乡劳动,由于表现突出,1975年被邵武县洪墩公社推荐为工农兵学员,来到了南京林产工学院上大学,就读森保专业。
当时,国家给不带薪的大学生的待遇是每月发给十四元八角钱的生活费。生活费是以菜金的形式发放的,目的为了保证学员的伙食。对于那些来自工作岗位上的带薪学员来说,这个标准太低了。可黄金水每月却要从这本就不多的生活费里申请退出十元钱,寄回家中。老师惊讶了,那些带薪的同学更是惊讶,每月只剩四元八角钱,黄金水这日子还怎么过!
算一算,一天只有一角六分钱。黄金水说,那时尽管钱值钱,可这点钱还是紧了点,基本上只能把肚子骗饱,菜就谈不上了。不是他不想吃好点,而是他更清楚这十元钱对于他那农村的父母有什么意义。因为,他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他是长子,长子啊!
就靠着每月的四元八角钱,黄金水节衣缩食走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涯。
1978年,黄金水大学毕业,对口分配到福建省林业研究所森林保护组。这个当时设在南平地区来舟的单位,条件比较艰苦。可是,对于久经艰苦磨炼的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他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学有所用。于是,1979年当他知道省里组织人员开展森林病虫害普查,就主动请缨,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艰苦而又漫长的普查之行。
不离身的“解放鞋”
八闽多山,那些人迹罕至的山上树荫蔽日、杂草丛生、藤蔓纵横、无路可行。可是,要收集森林的病虫标本,还就得到这样的地方。那时鞋的种类也简单,部队战士穿的胶鞋俗称“解放鞋”,是最流行的行走用鞋。于是,黄金水和大伙一样穿上了“解放鞋”,没想到这一穿,还真就穿出了感情!
森林病虫害普查很辛苦。每天清晨,背上采样的用品出发,翻山越岭,在茫茫林海中找寻;傍晚,带着采集的样本归来,穿越丛林,在泥泞坎坷里奔波。几个馒头、一壶开水就是一天打发肚子的食物,还得提防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毒蛇、蜂群等。好在黄金水对艰苦有着较好的承受力,对险情也有应对经验,他最关心的就是多采集标本。有时,随身带的标本容器不够了,黄金水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饭盒,脱下自己的衣服。曾经的困难,成了他克服困难的最好本钱。靠着这种坚持,五年里,黄金水的足迹遍布40多个县的主要林区,并和专家及同事们鉴定制作了10万多个昆虫标本,为他今后的森保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82年,在对沿海防护林的普查中,木麻黄成片被风刮倒的现象引起黄金水的注意。福建有37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主要靠木麻黄筑起的防护林抵御风沙,保护环境。如果它出现问题,那后果可就严重了。平潭岛的长江澳风口,历史上不就曾发生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惨剧吗?通过观察,黄金水发现外表看似好好的树木,其实里面已经被一种虫子掏空了。难怪风刮树就倒。可这是什么虫,又该怎样防治呢?这时普查尚未结束,他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但这件事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黄金水的心头。
1983年普查结束后,黄金水请教专家,知道那个侵害木麻黄的“敌人”叫多纹豹蠹蛾。他再次穿上“解放鞋”,来到了惠安县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决心找出治虫的办法。那时林场的条件很艰苦,也没有什么经费,但黄金水还是毅然决然地在一间陋室里搭起床,开始了他的研究。先是喷洒农药,无效。接着往虫的洞眼里注射农药,虽然虫死了但树也中毒枯死。怎么办?看来只有搞清楚它的生活习性,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就在这一年,黄金水的儿子出生了。他是又喜又愁,喜是人之常情,愁的是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妻子是商业系统的营业员,产假后也要上班!所以,当妻子休完产假不久,他就狠了狠心把孩子断奶送到邵武农村。时隔数月,他和妻子再见到孩子时,孩子整个瘦了一圈,妻子心疼得一定要把孩子接回身边。靠着亲戚轮流帮忙,好不容易把孩子照看到入了全托。
这期间,黄金水在赤湖林场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烈日炎炎的暑天,多少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他顶着酷暑,冒着风雨坚守在树林里,为的就是掌握喜欢在恶劣天气活动的多纹豹蠹蛾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找出对策。疲惫的间隙里,他每每会思念远方的妻儿:不知他们过得好吗?
长期的坚守、细心的观察,终于让黄金水发现:这多纹豹蠹蛾是个爱干净的家伙,总要将它的粪便推出树外,看来治这家伙有些门道了,只要它出来时能将其克星白僵菌带进去就有戏。可是,黄金水试了许多办法均不理想。这时他突然想起,老家莆田甘蔗榨糖后那又黏又甜的废液。它是白僵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应该可以利用。黄金水为自己的这一想法感到兴奋。
这时,黄金水接到托儿所的电话,得知儿子生病了。他心疼得将孩子接回家,面对病中的孩子他感觉自己欠得太多。因此,黄金水专门请了三天假来照顾孩子。孩子第一次得到父亲这么多时间的陪伴,心里很高兴,很想多一点时间和爸妈在一起!于是,当黄金水将孩子再送去托儿所的时候,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说实话,作为父亲,黄金水多希望能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是,木麻黄病虫害治理实验正处在关键时刻,他放不下这份牵挂。
黄金水最终离别孩子,来到赤湖林场。他把白僵菌加入废糖液中,涂在树干的洞孔口上。果然,幼虫出来排便时,就沾上了白僵菌,回到洞里又大肆传染;废糖液还招来蚂蚁,进入虫孔捕食害虫……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随着效果的显现,黄金水为自己能用所学报效祖国而激动。这一年他三十岁,受到了团中央的表彰,正是而立之年。那伴随他无数次跋涉山林的“解放鞋”,也成了他不离身的考察伙伴。
妈妈的蟹篓
2001年,厦门市发现了松材线虫病。接到报告,相关部门为之震动,森保工作者更震惊。他们很清楚,松材线虫病是国际上公认地对森林,尤其是松树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得病的松树在感染后四十天就会枯死,很难根治。而福建约有5400多万亩的松树林,几近全省森林面积的半壁江山。如果病情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黄金水迅速带领由全省森保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来到厦门,为的是掌握第一手资料。放眼望去,只见满目青翠,四万多亩的松树林配合着其他树木把厦门装扮得花园般美丽,大片的绿色中偶有几处褐红色格外抢眼,看去分外漂亮。但黄金水很清楚,那就是遭虫害枯死的松树。
对付松材线虫病,常规的方法是砍伐。按规定,一片(林班)松林中只要1株松树染病,就得将整片松树都砍了,再进行烧毁以防传染。而当时,厦门有7%的松树染病,如按常规处置,厦门的松树岂不都要砍掉,花园城市何存!黄金水心疼啊,他怎么舍得眼睁睁地看着松树被砍,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做些什么。
经过仔细研究,黄金水和同事发现,松材线虫自身不会移动,主要是通过一种叫松墨天牛的媒介昆虫传播。于是,黄金水认为只要摸清了松墨天牛的习性,控制住它,就能控制住松材线虫的传播,这种大胆的想法当时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为了了解松墨天牛的生活习性,团队的同志们一天三班倒,对其实施不间断监控。渐渐地掌握了松墨天牛的生活习性,根据它喜爱松树的濒死木的味道的特性,黄金水带领大家研制出了模仿这种味道的引诱剂。可是,光将松墨天牛引来还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怎样使它有来无回,进而歼灭。
苦苦思索中,一个童年的记忆在黄金水的脑海里浮出,这是妈妈当年赶海时腰间的蟹篓。于是,一个由妈妈的蟹篓而引发的灵感,催生了一个仿照该原理而成的诱捕器。
引诱剂、诱捕器、白僵菌等生物技术,组成了对付松墨天牛的三大利器。黄金水和他的团队向治理松材线虫病这一国际难题发起了挑战。
一场无声的激战在松树林中展开,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一场成败的较量在运筹帷幄里进行,结果是最终的裁判员。
十年过去了,厦门近300万株的松树依然郁郁葱葱。黄金水他们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花园城市,还有八闽大地的5000多万亩松林!这项“松材线虫病监测及松墨天牛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课题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06年该项目获得了“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填补了近三十年来福建省林业系统科技人员由自己主持的项目获省科技一等奖的空白;2008年作为“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及媒介昆虫防治关键技术”项目第二完成人的黄金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分中的两分
2011年5月11日,在福建省林业厅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会场,黄金水深情地对大家说:“如果我目前的成绩可以打十分。那么,国家和领导给我们科研人员创造的良好环境以及团队的合作占四分,自己的主观努力占四分,还有两分应该归功于我的妻子。”
黄金水的妻子也是莆田人,像多数的莆田女人一样,“丈夫就是生活中的天”,何况自己的丈夫干的还是正事!为了黄金水能够专心工作,几十年来他的妻子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她用自己勤快的双手和辛劳的付出,给丈夫营造了一个能够心无旁骛的环境。生活中的黄金水不知道市场上菜的价格是多少,不知道家里的东西储放在哪里,不操心家中柴、米、油、盐,不会煮饭,更不会烧菜;要用餐了,妻子端上热饭热菜;要出差了,妻子给他打点好行装……
记得那是1993年冬至的前一天,黄金水的妻子要回老家扫墓(莆田有冬至扫墓的习俗)。“好几年没回去了。”妻子说。“你去吧,我就没空和你一起回去了。”黄金水有点愧疚地回答。“我明天就回来,可你们晚饭怎么办?”“没事,我会煮面。”黄金水宽慰完妻子上班去了。下班回家,黄金水来到厨房,他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只见锅台上整齐地摆着一排碗,里面依次装着油、葱头、青菜、盐巴、面条……妻子在匆忙的行程中,还为自己准备好这些!黄金水的鼻子一阵发酸,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出现,他由衷感叹:这么多年了,她始终这么无怨无悔地操心着,真的不容易啊!
采访中,黄金水多次说,自己有一个好妻子!从那眼眶盈满的泪水中,我读到了:一份真情、一份愧疚、一份感激、一份深深的爱意!我相信:没有他妻子全身心地付出、支持,他不可能顺利取得今天的成就!
一句话一辈子
在黄金水的事业征途中,如果家庭是一种支持,组织是一种力量,信念是一种动力,那么前辈的话也许就是一种鞭策。
1985年,在木麻黄多纹豹蠹蛾病虫害治理上取得初步成绩的黄金水,参加了北京的全国植物保护研讨会。会上,中国农科院专家丘式邦的一句话令他至今记忆犹新。丘老当时说:“全国许多人在从事着森保工作,每个人只要看好一条虫,就可以解决问题。”话语简单,寓意深远,就是要森保战线的科技人员尽职尽责,不能让害虫危害了我们的森林。
从此,黄金水就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别人下海致富了,他没有动摇;别人出洋淘金了,他没有彷徨;他认定坚持就一定能胜利。
在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研、中试、推广等各类重大项目30多项,通过科技成果验收鉴定29项;他主持或主要完成的成果已获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9项;获国家专利3项,制定地方技术标准2项,省级审定木麻黄良种3个。这一项项的成果后面,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
岁月虽然无声,但它懂得记载;草木尽管无言,可它知道感恩。黄金水三十三年来孜孜不倦地追求和付出,几千公里的防护林记得,千万亩的山林记得,八闽土地上的人们记得。国家给予他很高的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榜好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个人”等等。
对于自己曾经付出的,对于已经收获的以及还将去做的,黄金水感慨良多,他说:“我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一件事——让树木长青,让山河更美。因为,我是一名森保科技人员,这是职责所在;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应有的奉献。”听罢,我由衷地为这种追求,这种境界,钦佩、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