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鬼是什么?在上一讲里我们已经提到,根据迷信思想,鬼是人死后的生命存在形态。鬼魂生活在阴间,和世人生活的阳间分属阴阳两界。清朝小说《聊斋志异》中有很多鬼的故事。昨天我们已经讲到了美丽的女鬼,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恐怖的恶鬼。在关于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中,恶鬼无一例外都是凶神恶煞,恐怖吓人的模样。在世人心目中,恶鬼为什么是这种形象呢?《聊斋志异》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恶鬼的呢?
马瑞芳:
上一讲我们讲了聊斋可爱女鬼,这一讲我们讲恐怖的恶鬼。康熙18年,《聊斋志异》初步成书的时候,蒲松龄的一个年长的朋友高珩给他写了一个序。他说当时的社会“江河日下,人鬼颇同”,认为蒲松龄是运用鬼魂的形式来写社会。《聊斋志异》写鬼,写得五花八门,离奇古怪。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鬼魂故事把它放到封建社会末期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上来看,我们发现,鬼魂的遭遇,鬼魂的追求,鬼魂的伦理难题实际上都是时代生活学和精神学的反映。鬼魂,就是人生。鬼魂胜过人生。
画外音:
《聊斋志异》中的鬼魂故事,为什么能够反映人生?因为它是人世生活的倒影。形形色色的鬼故事实际上反映着形形色色的现实人生。恐怖的恶鬼面目狰狞,就像现时生活中丑恶的事物。但是恐怖的恶鬼一旦披上美丽的外衣,摇身一变化为美女,虽然内在肮脏但是外表光鲜,在这种情况下,恶鬼还容易分辨吗?
马瑞芳:
在《聊斋》的鬼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化成美女的厉鬼,看到像城市倒影一样的学府,学官,蒲松龄还很喜欢用鬼故事来说教,包括我们现在认为非常陈腐的说教。比如说,“夫权神圣不可侵犯”。《聊斋》的鬼故事内容很丰富,我们先看一个,我们要警惕披着美女画皮的恶鬼。恶鬼,披上美女的画皮变成非常美丽的女人,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性的描写。《画皮》是《聊斋志异》最有名的故事之一,也是聊斋不多的几篇淋漓尽致写恶鬼的篇章。是咱们夜晚把《聊斋志异》拿过来翻到那一篇可能不敢往下看的一篇,我们读起来有惊悚感,甚至毛骨悚然。
仔细一琢磨,我们发现蒲松龄是借着这个恶鬼的故事来劝世,来传达他自己的道德观念。《画皮》写的是太原的王生早上外出,在路上遇到一个美女,很喜欢就上前套近乎。这个美女就说了,我的父母贪财,把我卖给人家做小老婆,大老婆非常地妒忌,今天也打,明天也打,今天也骂,明天也骂,不能忍受,我现在打算逃得远远的。王生一听,心生邪念,邀请美女跟他回家,这个美女就跟他回家了,藏在密室两个人同居。王生的妻子陈氏是个大家闺秀,她劝自己的丈夫,说这个女人可能是有钱人的侍妾或者是丫鬟逃出来的,你不要因为她召祸,你还是把她送走吧!王生舍不得,过了几天他到街上去遇到一个道士。
这个道士说,你全身被邪气缠绕,你肯定是遇到鬼了。王生说没有,这个道士说你鬼迷心窍了,世界上就是有一种死到临头还执迷不悟的人。王生听了以后就觉得很奇怪,他就想,我明明遇到的是个美女,她怎么可能是鬼呢?是不是这个道士想借捉鬼骗饭吃。他回到他自己那个密室,就是外边的一个书斋,大门关得紧紧的里面上了锁。王生就找了一段塌了半截的墙翻过去,发现自己的书斋的门也锁着。他开始怀疑了,他就蹑手蹑脚走到窗前从窗缝里面往里面一看,只见一个狰狞的恶鬼,翠绿色的脸,牙齿像尖利的锯齿,铺了一张人皮在床上,拿了一支彩笔对着这个人皮上的美女描描画画,画完了把笔一丢,把这个人皮提起来抖了一下往身上一披,眼睛一眨,恶鬼变成美女。
王生吓得魂都掉了,小说里面写他狼狈到什么程度,“兽伏而出”,手脚并用像狗一样爬出来了。找到道士,道长您千万救命。道士说,“我有一个拂尘,你拿回家挂到你的门上。”王生回家把道士的拂尘挂在他和他老婆的卧室外面,当然就不敢再回那个密室了。到半夜听到外面沙沙沙的响声,王生吓得不敢看,推着他老婆说你看看是怎么回事。这算个什么男人,自己寻花问柳惹来了祸事叫老婆出面,他老婆就看到了那个美女来了,走到门前看到挂的那个拂尘,咬牙切齿。
画外音:
恶鬼面对拂尘是进是退?被美色勾引的王生会不会因为道士拂尘的保护而平安度过灾难?故事到此已经发展到了高潮。但是作者蒲松龄却不满足于仅仅讲一个精彩的故事,他继续深入挖掘,用寥寥数笔揭示了恶鬼的本来面目。挂着的拂尘,实际上暗示了对恶鬼的劝阻,但恶鬼却不会丢掉到嘴边的肉。恶鬼在门外徘徊很久,最后还是没有放过王生,也就是不顾劝阻,还是要做恶鬼,于是不可逆转的结局终于发生出来了。
马瑞芳:
闯开房门进去,登上王生的床,把他的胸膛一裂两半,把心提出来,走了。王生被这个披着美女画皮的恶鬼把心挖走了,他的妻子陈氏就去请求道长救命,道士告诉他,我没有这个能力。你到市面上去求一个躺在粪堆里面的乞丐。他不管怎么羞辱你,你都不要恼,而且他让你做什么,你就一定得照他的要求办。陈氏就到了市面上,看到有一个疯疯癫癫在那唱歌的脏乞丐。陈氏毫不犹豫,“扑嗵”跪在乞丐面前,“求救我丈夫的命”。这个乞丐那是个真人不露相的神仙。大家都围过来看热闹,那么美丽的一个大家闺秀跪在一个乞丐的面前。乞丐就耍她了,“佳人爱我哉”。陈氏还是说请救命,乞丐又说,你丈夫死了你找我我是阎王爷吗?又说,像这样的丈夫你救他干什么呀?随便找个人都比他强。但是陈氏还是磕头再磕头,一定请救我丈夫的命。乞丐拿拐杖打陈氏,还是不走,还是磕头。这个时候乞丐就吐出来一堆黏痰,擤出来一堆鼻涕,捧在手里边说吃了吧。陈氏没办法,吞下去了,这一段我什么时候看到这里,我都不忍卒读。陈氏本来是个不出二门的大家闺秀,是个不会和他丈夫之外的任何男人发生联系的一个良家女子。她为了她那个见异思迁的丈夫,竟然要当众光天化日之下忍受这么长时间的这样花样翻新的羞辱,这太不可思议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个品性不端的丈夫造成的。陈氏忍着莫大的羞辱把这团鼻涕和黏痰吞下去,当然是心里很难过,没救活丈夫倒吃了黏痰。回家一边哭一边给丈夫整理被恶鬼裂开的胸膛,正哭着,正整理着,那团鼻涕和黏痰突然涌了出来,掉进王生的胸膛,眨眼的工夫变成了一颗正在跳动的心脏。鼻涕和黏痰变成了一个好色者的心脏,意味深长。凡是那些见色起意的人他们都有一颗肮脏不堪的心。这个故事很怪异,但是它劝谕世人,人不能走邪门歪道。王生猎艳的结果是自己丢了心,自己的妻子受了食唾之羞,吃别人的黏痰和鼻涕。恶鬼披上了美女的画皮引诱那个心有邪念的人,这是多么地毒辣,多么的阴险又是多么的巧妙。披着画皮的恶鬼它决不会放弃到嘴边的肉。而上了恶鬼当的人最后都会失掉人生最珍贵的东西,比如说王生就丢了心。所以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我们都要警惕那些披着美女画皮的恶鬼。
画外音:
《画皮》这个故事中恶鬼装扮成美女引诱了心有邪念的人,这个简单的故事表达了深刻的含义。这是作者蒲松龄的高明之处。但是他毕竟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在他的一些鬼作品中也写出了鬼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兴风作浪的事情。用现在的眼光看却是非常陈腐,这又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马瑞芳:
我们下面就看一下他的鬼故事里面是怎么样表现阴司对夫权的保护。《聊斋故事》,我们都经常说它很深刻。它有深刻的现实性,它有鲜明的时代性,但是如果我们只注意现在看来还有积极意义,现在还有教育意义,而忽略了他那些现在看来很陈旧,很落后,那样一些作品,我们就不能够全面的认识古典名著。蒲松龄实际上思想很矛盾,他有时很超前,他有时候很落后,很封建。蒲松龄他身上那种鲜明的男权意识就使得他写了一大批非常精彩,这是艺术上非常精彩,但是思想非常腐朽(的作品)。他认为丈夫死了,妻子也不能改嫁,丈夫在阴司还要操纵自己的妻子,夫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寡妇红杏出墙就要受到严惩。他写了一个故事叫《金生色》。金生色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这个故事的名字。金生色娶了妻子姓木,这个故事本身它就带有宣扬封建迷信的因素,阴阳五行,金木相克,夫妻不到头。金生色死了,木氏在她丈夫生前信誓旦旦对丈夫“甘词厚誓,期以必死”,对生病的丈夫说,甜言蜜语的说“您死了,我也不活了”。但是丈夫一死,尸骨未寒,儿子还不到周岁,这个木氏就涂脂抹粉想要改嫁。金生色生前对他的妻子非常了解,所以自己病重知道要死的时候把母亲请来,哀求母亲说我死了,您照看孩子,您让她改嫁,母亲也同意了。但是偏偏“本年墓相不利”,根据迷信的说法今年不能埋葬,得放一年。丈夫的灵柩还停在家里,这个木氏就迫不及待地把无赖引到家里面来寻欢作乐。金生色死了家里只有一个孤苦伶仃的老母亲,管不了儿媳妇。丫鬟是木氏的心腹,当然不可能管。但是有人管了,谁管?鬼魂出现了。木氏和无赖正在房间里面甜甜蜜蜜,突然听到“棺木震响,声如爆竹”。接着,住在外间的丫鬟看到已经死了的金生色带着宝剑闯进寝室,接着听到里面一男一女的惊叫,一会那个无赖赤条条的跑出来,又过了一会死者揪着他老婆的头发拖出来了。木氏像杀猪一样的叫,然后又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不守妇节的木氏遭受了惨重的侮辱,命丧黄泉,教唆她和无赖私通的邻家的老太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无赖跑到她家里,把她的儿媳妇侮辱了,她的儿子不得不把自己的媳妇给杀了。而这个老太太,这个教唆木氏的老太太因为犯了教唆罪被县官活活打死。木氏的父母因为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儿,名誉扫地,家产全部赔光。一件寡妇出墙的小事,导致了如此广泛的株连,如此残暴的杀戮,这真是令人发指。金生色鬼魂捉奸啊,表现出强烈的至死不休的夫权观念。而蒲松龄认为这个躺在坟墓里还要管者妻子的丈夫很正常,很神奇。
画外音:
像这样人死了变成鬼,还要维护夫权的故事充斥着陈腐的封建气息,这是封建制度下男权意识的集中体现。它表现了作者蒲松龄思想上的局限性。但蒲松龄作为一个天才作家,他在另一些鬼故事中揭示了科举的黑暗,表现出了思想的进步性。他把现实生活中的学府变了形,放到阴曹地府的背景下。在这样的故事中,他揭示了什么样的猫腻呢?
马瑞芳:
而蒲松龄他在科举路上拼搏了一辈子,他非常熟悉学府,非常熟悉那些学官。他很知道咱们北京人所说的猫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蒲松龄有很多篇的作品写的都是读书人死了还为了功名来魂游。读书人为什么那么倒霉,为什么有才能的人就考不上,就是因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男盗女娼的人手里面,掌握在不学无术道德极其低下的人手里面。《饿鬼》它写的是阴司,但是很明显的它是阳世的倒影。《饿鬼》它写的是这样一个人,它的主角是个临邑儒学训导,相当于县中学副校长。像这样的人他应该是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的,但是这位外号“饿鬼”的儒学训导,他专门和学生作对,因为他前世就是个饿鬼。这里蒲松龄创造性地运用轮回观念,传统的轮回观念是说人今生作恶,来世就变畜生;今生积德,来世就有官路。蒲松龄反其道而行之,现在的学官上辈子都是饿鬼,饿鬼转世。这个儒学训导上一辈子叫马永,是个懒汉,坐吃山空,家产荡尽,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饿鬼”。他穿的衣服,用我们山东人的话来说叫“破八蔓儿”。在市面上怎么吃饭呢?抢东西吃。有一个朱老头很可怜他,就给了他点钱,教他做个小生意,但是他拿到钱,又把它吃光了。又怕碰到这个朱老头,他就跑到临邑住在学宫里。天冷了,怎么取暖?把学宫供着的那些圣贤人的雕像拿的那个笏板,他们的那个帽子,都是木板做的拿下来烧了取暖。被学官发现了,要惩罚他,马永就表示我可以为先生生财。两个人一拍即和,怎么生财呢?演双簧。这个马永找到有钱的秀才门上要钱,不给钱,那把刀把自己割伤了,然后去告状。这个学官再向秀才要钱,不给钱就按照学规处理,秀才降等、除名。这样做了几次引起了公愤,大家揭发。马永给抓起来打了四十大板,带枷示众,死在监狱里面。这就投胎了,投到朱某,这个朱老头家里来做儿子。长大了无意之中看到一篇文章。到旅店里面看到墙上贴了一篇文章叫《狗之性》,记住了。结果考试的时候瞎猫碰到死老鼠,偏偏就考了这篇,就考中了。到了60岁的时候就做了这个儒学训导,成了前世和他狼狈为奸的学官的继承人。这个儒学训导前世是饿鬼,投生在朱家,这是个谐音了,在狗身上做文章升了上去。蒲松龄真是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更丑恶的是这个儒学训导平时的表现,做了几年学官一个道义上的朋友没有,只要谁手里面拿出钱,立即他就像水鸭子一样嘎嘎地笑。你要是手里面没有钱,眼皮耷拉下来,眼睫毛把眼睛遮得严严实实地就像不认识。见钱眼开啊,这叫什么学官?这个理应庇护学子的学官,把学生当成摇钱树,把学府变成陷人坑。只要学生、秀才犯了点小小的错误,县官要轻轻地处罚,他必定狐假虎威,对学生敲骨吸髓,就像对待盗贼一样,小说里面说“酷掠若治盗贼”,老师哪有这样对待学生的,最后被恨透他的那些学生捉弄他,你不是嫌自己老要染胡子么,拿黑颜色染,学生偷偷的地把黑颜色换成红的,结果染了红胡子,变成名副其实的鬼样了,最后气得数个月就死了,永远去做饿鬼了。这就是一个学官,鬼话连篇,但是这确确实实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学官的漫画像。
画外音:
饿鬼转世就成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学官,学官前世都是饿鬼,饿鬼和恶鬼又是谐音,这真是冷嘲热讽,而在阴曹地府的背景下,蒲松龄更是把科举制度和藏污纳垢巧妙的画上了等号,离奇的鬼故事是怎样的做到了这一点的呢?
马瑞芳:
而《考弊司》是饿鬼的姐妹篇。它刻画的是学府,它写的是读书人在虚肚鬼王的管辖下怎么样生活。虚肚鬼王这个名字很有意思,虚肚,永远填不满。虚肚鬼王管理的这个地方叫考弊司,顾名思义考弊司是考察弊端的所在,但是它变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一套宣传,背地里完全不一样,背道而驰。小说开头有个书生来找闻人生,跟他有个要求,说求您去给我讲个情,讲什么情呢。说现在有一个考弊司,管着这些学生,它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就是凡是来觐见鬼王的秀才,每个人鬼王都要从他身上割一块髀肉。什么叫髀肉?大腿上割一块肉。这显然是个隐喻,割肉就是要钱。而这个秀才之所以来求这个闻人生,因为闻人生上一辈子是这个鬼王的爷爷。书生认为,怎么着你也得听你爷爷的话,所以求闻人生去给他讲情。闻人生就到考弊司去了。到了司前面,先看到高高大大的一个堂。立着两个石碑,上面写着像笆斗那么大的绿色的字。这边是孝悌忠信,这边是礼义廉耻,堂上一个大匾,考弊司。堂前面挂了两个很大的对联,上联,曰校曰序曰庠两字德行阴教化,下联,上士中士下士一堂礼乐鬼门生。什么意思?这幅对联连起来它是在标榜,在宣传考弊司的责任。古代的学校,夏代叫“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这些学校都是用德行,道德品性来教育学生。“上士、中士、下士”本来是周代的官名,后来用来指各个等级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都是来向鬼王学习礼乐,学习礼仪的。这幅对联看起来非常的光明正大,标榜的自己很正派,讲究道德就是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广告,实际是什么货色,什么人在这儿活动,闻人生前世那个孙子是个什么模样,蒲松龄写得太精彩了。鬼王出来了,一头肮脏的卷发,前鸡胸,后驼背,鼻孔撩天,嘴唇外倾,包不住牙齿,太丑了。他的随从有过之而无不及,老虎脑袋,人身子,狞恶地像山里边最凶恶的妖怪。这些人不光是面目可憎,行事更加可恶。你不是讲孝悌吗?祖父讲话你听不听,祖父的话都不听,还讲什么孝?你不是讲廉耻吗?割肉这样的公开索贿,还有一点廉耻吗?闻人生就来替秀才求情,不要割肉了,看在我的份上。鬼王摆出来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说了:“此有成例,即父命所不敢承”,这是有规定的,我亲爹来了也不能改变。而且鬼王“气象森凛,似不可入一词”,严肃极了,一句讲情的话也听不进去,就是要割肉,割肉是干什么?要钱。闻人生讲情没有讲下来,秀才就被割肉了,割得哇哇乱叫,嗓子都喊哑了。
我们看这个考弊司,它的外表是那样地堂皇,它的实质是这样地龌龊。外表和实质真是天差地别。外表完全是封建统治者的说教,内里实质是封建统治残酷的吃人生涯。就是鲁讯先生说的《狂人日记》的两句话,吃人。
画外音:
在《考弊司》这个故事里,掌管考弊司的鬼王一定要割秀才的肉,这实际上就是公开要好处,这是对封建统治下学官的形象描绘,但是有正义感的闻人生却对鬼王的这种做法不满,于是找阎王告状。阎王就把管理考弊司的鬼王抽去了善筋。这实际上也表现了作者蒲松龄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对社会理想境界的向往。像这样的鬼故事,蒲松龄不仅在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思想,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而且他的揭露方式非常巧妙,历来为聊斋研究家所重视。那么,在《考弊司》这个故事当中,他对社会的揭露,又巧妙在什么地方呢?
马瑞芳:
《考弊司》有八个字,经常被聊斋研究家反复地引用,就是闻人生看到割肉的时候说的八个字,“惨惨如此,成何世界”,太残酷了。这是个什么世界?《考弊司》写鬼王,当然是虚幻,是幻想,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个幻想比现实更真实,它对现实的揭露更深。比你一般的照相,实录,更刻骨而尽相。实际上割肉就是学府里面的学官敲诈读书人的变形,也是封建官府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变形。但是如果你真实地写一个人怎么样被敲诈,怎么样被打着板子,让你交税,那就没有这个故事更生动,更让你惊心动魄。所以我们说虽然是写鬼,他却把封建统治的黑暗挖掘、揭发到深入骨髓的程度。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前人占领的疆域越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越难”。而蒲松龄这个大作家,他不是那种“守成之主”。就是前人写什么,我照着走。他是一个“光大前业之君”。他总是异曲同工,总是后来居上,别开生面。他善于寻找新的描写对象,他善于熔铸新的艺术世界。你别人看了一千遍,他能看出新东西,再写出新东西。所以聊斋的鬼故事很奇妙,很丰富,又很深刻。它总是可以引起我们很浓厚的阅读兴趣,而且起到惊世骇俗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