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描述
人们常说的“便秘”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病的名称。当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或费力、粪便干硬时,便秘症状就出现了。
一句话点评
人体每天由小肠进入到结肠的液体约1000毫升,80%在结肠中被吸收。食物中的纤维素(称“食物纤维”或“膳食纤维”)及不能酵解的固体物质形成“固体粪便”。由于食物纤维可吸附一定量的水分,使粪便不会过度干硬,便于粪团的顺利排出,因而食物纤维进食量过少,则易造成粪便干硬。
专家解析 Zhuanjiajiexi
食物经过消化道时,在胃内停留3~4个小时,在小肠内约为5个小时,结肠内18个小时左右。因此,食物自胃逐渐下行,直到粪便排出约需30多个小时。
直肠腔内常无粪便,当结肠储存的粪便推进到直肠腔中时,直肠膨胀起来,通过神经多种信号的传导,人即可有“便意”;再经一系列神经协调动作,将直肠腔中的粪便排出体外。要保证正常顺利排便,日常应注意以下几个条件:
1.饮食量和食物纤维含量要充足如果每天吃进的食物过少,或食物纤维过少,难以产生对肠道的刺激,肠蠕动就会减缓,粪便在结肠停滞时间延长,数天方能解便1次。当粗粮、蔬菜摄入不足时,食物纤维缺少,在粪团中保水能力减退,粪便质地变得干硬。
2.饮水量要充足每天要有一定量的水分进入结肠,每日饮水量最好在2000毫升左右。饮水量过少,在结肠内的水也会随之减少,大便就会干硬。
3.排便反射要正常肠道应激性减退,特别是直肠,虽有粪便进入,也引不起便意和排便动作。这是由于生活不规律、工作和精神过度紧张,打乱了排便时间规律,影响了排便的条件反射。一个人若有定时解大便的习惯,时间一到,排便反射就会产生。
4.注意某些疾病的影响: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低减、低钾血症、帕金森病及长期卧床不起者)或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化疗药、解痉药等)可引发便秘。便秘者应注意此类因素的影响。“便秘”应引起中老年朋友的关注。因为它可以引发许多不适症状,如反酸、打嗝、胸闷、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心烦不安、口干口苦、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及心慌气短等。长期习惯性便秘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