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六年市长生活终于结束,转眼回首,却觉得它只是短暂的瞬间。市长生活到底给了我什么?这是我常常思索的课题。然,更让我认真思索的课题是“小浪底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这不仅因为小浪底是中国绝无仅有的水利工程,更因为它是一个十足开放的工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程,无论就工程本身,还是其独特的运行模式。
是的,小浪底工程战略地位重要,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行要求严格。因此,它被中外专家称为全世界最复杂的工程,它的挑战性从中显而易见。正是这种原因,小浪底工程成为了世界各路专家精英荟萃的舞台,展示才华与绝活的竞技场。工程高峰期,从50多个国家一下子拥进来700余名“世界人”,难怪人们称这地方谓“小联合国”。
对外国人,再难的工程只能是现代科学技术与“造物主”部署的难关险隘的征服与反征服的较量。但是,来到中国,来到小浪底,情况并非这种单纯的复杂,使外国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方“战场”更有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观念的碰撞;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痛苦的磨擦;有硬性目标与合同条文的貌合神离;有人治与法治的离心离德……无疑,注入了这种厚重的因素之后,小浪底工程难上加难了。
然而,小浪底工程还是圆满成功了,而且是在中国人预定的期限之内,可想而知,其间有几多艰难,几多困惑,几多曲折,几多风险,几多苦涩,几多酸辣……但是,结果是辉煌的。
如此复杂的工程,经权威部门验收,评价为“优良工程”,我对视这方庞然大物,对视着为工程奋力拼搏的老外,内心说,“真不简单!”当然,能用好外国专家的中国人同样不简单。其实,小浪底工程是中外合作的结晶。只不过我要更多的关注关注老外们。在小浪底八九年的时间(最长的达到10年),他们到底留下了什么,或者说,他们的什么东西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是技术吗?是管理吗?是设备吗?是团队精神吗?是优裕的生活吗?是丰厚的工薪吗?
不,这些只是现象,不是本质。这些只是灿烂开放的花朵,不是花儿的根。我与老外六年的接触中,总是企图知道点什么,看到点什么,发现点什么。我终于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外是真正的敬业,是真正的实事求是,是讲诚信的,甚至是唯物的(指对待工程)。特别是对人的关爱和尊重,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其实,这些发现不算什么,因为在我们中国,凡有人群的地方,特别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天天都在喊着要敬业,要实事求是,要以人为本等等,喊的目的是让大家这样做。
反差就在这里,老外不喊口号,我们所谓的务虚在那里难以找到,他们更不会采用我们贯用的考察干部员工的手段,以德能勤积诸方面为工作人打分。他们的人生似乎有一个明白的目标,因为工作任务都写的明明白白,无论是在他们的“导则”中、“条款”中、“合同”中……“人是为工作而活着,人生的价值就是看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事情。”也许,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务虚了。
谨以小浪底移民工程中发生的实事为例,稍稍展开一下我想讲的事情。
小浪底移民工程的资金,其中一部分用的是世界银行贷款,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政策性导则》中写到:
必须采用可靠的措施保护移民的生活、福利、文化教育和人权,以及减少并赔偿当地或地区经济所遭受的经济潜力的损失。
世界银行要求凡在它援助的工程项目中如果需要移民,就必须在技术、经济、财务和管理等方面根据《导则》的要求,提出开发项目中的非自愿移民安置规划,并由世界银行派出具有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知识的专家进行预评估和评估。
为使评估工作做的扎实真实,小浪底库区以市县为单位,每个行政村选择10家农户,其中生活水平高的3户,中等水平的4户,差的3户,对他们进行搬迁前一年,搬迁后三年的跟踪调查。
由于工作关系,我多次陪同世界银行委派的专家小组的考察,从他们踏上济源的土地,直到送他们登上汽车离去。这不仅是我分管移民工作的缘故,重要的是我对他们的敬佩,特别是专家们对人的关爱、尊重和体贴。每每进入移民村,他们就忙的不亦乐乎,从房屋的质量到饮水的质量,从实物补偿款的数额到兑现的情况,从耕地的数量是否落实到土壤的好坏,从移民小学的设施是否完善到移民看病是否方便,从村中有多少富起来的农户到还有多少盖不起房的穷人,从移民眼下的生活态势到今后的打算和理想,从已经得到了什么实惠到还有什么困惑,还有什么要求,对政府还有什么意见……
他们白天超负荷地做着实地考察,把得到的信息记录下来或装进笔记本电脑,晚间就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整理,然后发至有关部门和人物手中。世界银行有个宗旨,搬迁后的移民生活必须比搬迁前有所提高,倘若他们看不到这种提高的现实和可能性,贷款移民的地方当受到指责和制约,也就是说,一旦贷了世界银行的移民款,理所当然的对每一个移民负责,千方百计地使他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是的,这是人的生存权利,这是官员的职业道德,这是衡量政治文明的标尺。
他们很早就这么做了,倘若我们早一点与世界接轨,也许,三门峡移民工程,新安江移民工程,潘、大移民工程就不会出现那种悲怆的故事。其实,用不着接轨,只要我们的官员遵照华夏的传统道德做事,遵照我们一贯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宗旨,肯定也不会发生移民悲怆的故事。遗憾的是,我们倡导的正确的、善良的、文明的宗旨,一旦操作起来,它却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又没有“法规”之类的规则去制约它,甚至是有了法规,并不依照法规去做。
六年的市长生涯,使我与世界银行委派的专家有许多次的接触,其中年纪最长者82岁,最年轻者30岁,有男性,也有女性,有美利坚人、日尔曼人、加拿大人,还有美籍华人。他们从来没人说过,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也没有说过“为人民服务”的词语,更没有说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或重如泰山的词藻。他们只是在埋头认真地做事,做一件又一件对移民百姓有利益的事。他们是敏感的,常常发现我们熟视无睹的问题,而那的确是问题。他们是敬业的,每每一下汽车,进入现场就马不停蹄东奔西走……
其实,做到这些,并不算难,只要我们把心态调整好了,把只对上司负责变为对百姓负责,把讨好领导改为讨好人民,把追求做官掌权改为敬业做事。并将这种崇高的宗旨,美好的愿望形成一款款、一条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矩可考的“条例”、“导则”、“法规”……然后,再制定出可以操作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证这种“条例”、“导则”、“法规”的真正落实。做这种事,难道会有人怀疑中国人不如老外吗?其实只要“真心诚意”。只要这样改过来,把高喊美丽动听口号的“智慧”用在默默无闻地做一件又一件的实事,那世道一定会更好,创造的财富一定会更多,每个人获得的实际利益也就随之增,生活当然比如今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