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陶渊明诗文选集
63187100000009

第9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天道幽且远[1],鬼神茫昧然[2]。

结发念善事[3],僶俛六九年[4]。

弱冠逢世阻[5],始室丧其偏[6]。

炎火屡焚如[7],螟蜮恣中田[8]。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9]。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10],及晨愿乌迁[11]。

在己何怨天[12],离忧凄目前[13]。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14]。

慷慨独悲歌[15],钟期信为贤[16]。

【注释】

[1]幽:晦暗不明。

[2]茫昧然:茫然无知。昧:暗。

[3]结发:年轻时。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开始束发。(一说十五岁以上,束发成童)

[4]僶俛(mǐn mián):勤勉努力。六九年:五十四岁。

[5]弱冠: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称弱冠之年。世阻:世道险阻。指时局混乱,饥荒时起。

[6]始室:三十岁左右。《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丧其偏:丧妻。古时称丧妻或丧夫为偏丧。

[7]炎火:酷热的阳光。屡:常常。焚如:像火烧一样。

[8]螟蜮(míng yù):都是稻田中的害虫。恣:恣纵。

[9]收敛:收获。不盈廛(chán):捆不成捆。廛:捆。一说,不盈廛是说不满一室。一夫之居曰廛。

[10]造夕:到晚上。造:至。

[11]及晨:到早晨。愿乌迁:然而太阳早点下山。乌:指太阳,相传日中有三足乌。

[12]在己:由于自己。

[13]离忧:遭忧。离:遭逢。

[14]浮烟:飘浮的轻烟。

[15]慷慨:心绪不平的样子。

[16]钟期:钟子期。《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这里是以庞主簿、邓治中为自己的知音的意思。信:真的。

【串讲】

“怨诗楚调”是乐府诗名,汉乐府《楚调曲》有《怨歌行》。庞主簿,名遵,字通之。邓治中,名字不详。主簿、治中都是官名。诗中大意是:

天道幽远难知,鬼神之事更是让人一片茫然。从结发开始就想着做好事,勤勤勉勉到如今已是五十四年。弱冠之年遇上世道险阻,刚到三十岁左右就死了老婆。酷热的阳光一次次像烈火一样晒着禾苗,种种的害虫恣肆在田间。风风雨雨接连不断,欠收的粮食捆不成捆。夏天常常饿着肚子,冬天缺衣少被。一到晚上就想着天快点亮,到天明又希望太阳早点落山。这都怪自己又何必怨天,遭逢的忧愁此刻还让人凄伤。唉——身后的声名,对我就像是一阵轻烟。想起这一切,我的心就不能平静,止不住要独自悲歌,你们能理解这一切确实是我的知音。

【点评】

陶渊明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忧苦。到晚年,回想这一切,他不禁有些感慨万端。这一回对着两位理解他的朋友,便忍不住大倒苦水。他所遭逢的一切,有些是生当斯世,大家都要遇到的,如时局的混乱;有些是他偶然的遭遇,如三十岁就死了老婆;有些看上去也是常人的遭遇,实际却与他的选择有关,譬如种田的辛苦和生活的贫穷。如果生当豪富,或不选择归隐,他都未必能体验到这些。虽说是“在己不怨天”,但这一切还是引出了他对生活意义的一种怀疑。既然天道茫然,鬼神难知,身后名又如轻烟,那么,他所付出、所承受的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对此,陶渊明不免有些迷惘,而只能从朋友的理解中寻找一点安慰了。但诗中所写,最动人的还是那些对贫苦生活的描绘:“……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对于亲身经历过这种辛苦与贫困的人,读这些,是多么伤感又多么亲切啊!一旦拉开审美距离,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哪怕是苦难,也会变成一种亲切的回味。

陶渊明“僶俛六九年”,也就是勤勉努力到五十四岁,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调适:“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论语·述而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对世人不义得来的富贵,看成容易飘散的浮云一样无所谓。但《论语·卫灵公篇》孔子又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他对身后的好名声还是非常计较的。而陶渊明把这种身后名,也都看成是浮烟一样无所谓了。清初思想家唐甄《潜书》上篇上说:“人皆以欲为心,……谓少壮之时不能学道者,以是故也。血气方壮,五欲与之俱壮。血气既衰,五欲与之俱衰。久于富贵则心厌足,劳于富贵则思休息,且以来日不长,心归于寂。不伤位失,以身先位亡也。不忧财匮,以身先财散也。贫贱之士,亦视之若浮云而非我有,此六十七十之候也。”可谓从年龄心理学的角度,触及了陶渊明晚年无欲自刚的心理状态。林则徐题于书室的自勉楹联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从人生境界上说,也与此有着相似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