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考的力量
6320100000004

第4章 智者的选择(2)

第十二节 智者善用别人钱

一位年薪超过美金3.5万元的年轻销售经理写道:“我有一种感觉,我觉得财富、快乐、成功就在眼前。只差一步,我就能打开那扇门。”贫富之间的差距,往往只差一项原则。蓝诺·拉文白手起家,他遭遇问题时,必须研究、思考和规划,找出解决每一项问题的方法。

他和妻子一起制造化妆品,并且经销其他公司的产品;由于缺乏资金,因此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自己做。

他们的公司逐渐成长,毕妮丝负责管理和采购,蓝诺则负责业务及生产,并且聘用律师及税务会计专家。他们把赚到的每一块钱都投资在事业上,努力研究、思考及规划,善用每一块钱,让每一个工时都发挥最高的生产能力,杜绝浪费。

由于蓝诺的努力,他们的营业额不断提高,在同业间极受肯定。他得知VO.5公司将被拍卖,该公司生产的护发剂,品质非常好。蓝诺兴奋极了,高品质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立刻去做!他与该公司的所有人联络,由于蓝诺的热诚加上丰富的专业知识,卖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意以美金40万元成交。

美金40万元从哪里来?

蓝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金。

立刻去做!他通过银行的介绍,认识了三个曾经投资另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客户。蓝诺打了长途电话和他们联络,他们对财务问题非常专精,可能提供一些建议;此外,他们曾经投资另外一家公司,或许也会投资他的公司。事实果然如此。

他们在投资方面经验丰富,此次他们提出的策略是:(a)合并所有的业务;(b)专注某一项业务;(c)以5年的期限,每季分期付款,用营运的获利偿还贷款;(d)以机动利率偿还贷款;(e)提供公司股权25%作为投资者的利润。

蓝诺欣然同意。他了解运用别人的钱非常重要,三位投资者同样是利用别人的钱——他们向银行贷款美金40万元。

蓝诺和毕妮丝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工作,成绩斐然。不久之后,VO—5公司产品的使用者遍及全美,并出口到许多国家。3年后,他们的资产超过美金100万元钱一旦进入流通,就变成了资本,就能生钱。把没有进入流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让它进入流通,从而使钱生钱,这是市场经济中一个最简单的原则。于是有了储蓄,有了股票,有了信用社,有了典当行。

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如何应用于我们个人的创富呢?

很简单,善于运用别人的钱赚钱。出路有三:

第一,利用银行的钱,利用你的不动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发展自己的事业;

第二,自己出技术、出思路、出软件,找有资金的人合伙,使生意或实业起步。先干起来,不要怕吃亏,不要怕沾不到更合理的利益,吃一点亏并不要紧,关键是先干起来。因为行动本身会给你提供许多灵感和新的昭示。你能起步,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最大的赢家。

第三,向朋友借钱。现在借钱越来越难了,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关键看你的生意或事业成功的几率如何。人们都愿意把钱投到光明之处,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按照这三条去办,你就能用别人的钱发展事业。靠自己积累的方法,越来越显得古老和跟不上形势了。原因很简单,太慢了,也太笨了。

第十三节 3年生意扩大100倍

陈烨华学的是会计,技校毕业就当上出纳员。她想,吃穿不愁了,也不用到处找工作了,总算可以稳稳当当地干一辈子了。

谁知她的高兴劲儿还没有消退的时候,厂里公布的第一批下岗名单里竟然有她。名字赫然写在那里,绝不可能更改。她关在家里痛哭了三天。

她才23岁,人生的道路刚刚开始,未来向何处去?要钱没钱,要经验没经验,干什么去呢?再到另一家公司当会计?不行,这苦头还没吃够哇,命运掌握在人家手里,说刷你就刷你,还是趁着年轻,自己趟出一条路吧,无非是多失败两回呗。

她下决心自己闯。干什么呢?她开始去逛街。离家不远,有一家副食店,她只看了一眼,就动了心。她想,卖糖酒烟茶、瓜果蔬菜,老百姓离不了,天天得用,肯定能行。一瞬间的工夫,甚至没怎么多想,她就决定了,就干副食店。

她仔细去考察,当然是悄悄的,暗中的,不让人知道她要开店。到底是学过会计的,很快她脑子里有了总投资数,办一间小店,也得10万元。

她刚刚结婚,一点积蓄也没有。怎么办?“借!就得借!”

她和丈夫两人借遍了亲戚朋友,这家5千,那家1万,最小的借额是两千,总算凑够了10万元。在一条不太繁华的街上租了间不到50平方米的店面,她的百家副食品批发部开张营业了。

期间的辛苦就不必说了,总之,一年后,陈烨华挣了50万,她说,挣的是辛苦钱呀。

这时,她得知一家超市要往外兑,那家等钱用,兑的价格不高,也要100万,她只有50万。还去借吗?这么大数额不可能借到。她想了两天,想出一个办法,找人合伙,各出50万,不就解决了吗。虽说“生意好做,伙计难搭”,可现代生意都是合作呀,那有挑单帮发展的。

拿定主意之后,他真就很顺利地找到了合伙人。原来,另一个要兑这个超市的人也是资金不够,正愁弄不到资金。两人一拍即合,她的问题就这么轻易解决了。

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合作的人要抽回资金挪做它用,本来是不允许的,但是陈烨华狠狠心,筹集了资金,还给他了。从此,超市就是她独资的了。

超市发展得比预想的还要好,她采取合作,各占一半股份和利润的方法,二年时间,就发展了10个超市。营业额和面积,都是原来的100倍。

一个23岁的女青年,仅用3年时间,就经营起了自己的超市“帝国”,她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呢?第一,起点高,不办1万元投资的食杂店,一步就办起副食店;第二,走合作之路,用别人的资金发展事业。

第十四节 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谁都知道用别人钱做买卖或者发展自己的事业是个便宜事,可是怎么个用法呢?

罗云的办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罗云1987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前,他就打定了主意,绝不干那种四平八稳的工作,要开创自己的事业。没有资金不要紧,可以找合作人,用别人的钱。在未立足之前,也得打工,但那是暂时的,并非长远打算。

事情也许并不那么容易,他到全国闻名的陶都佛山等地闯荡了两年多,也没有找到机会。1990年的一天,他又回到了佛山。在陶瓷研究所的陈教授家,他捕捉到一个信息,陶瓷热处理因活儿小、技术要求高,没人干。罗云想这个项目投资小、见效快,又与自己和一位朋友的专业对口,是个自己创业的好机会。他和朋友刘飞宇两人考察后,决定干。没有资金,罗云去找一位熟悉又有积蓄的打工仔,由他投资,自己和朋友出技术,办起了云升陶瓷热处理厂。还请陈教授担任了顾问。小厂干起来了,效益不错。

罗云并未就此止步,他一边经营着这个小厂,一边找另外的商机。他听说一个搞塑料模具的私营企业想改行,急于脱手机器设备,价值6.5万元。他前去洽谈,最后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回了设备。设备先用着,以后再付钱,这也等于在用别人的钱做生意。他们的热处理厂变成了热处理模具厂,规模扩大了。

工厂一天天兴旺,想要扩大经营。他们选中一块10亩大的地皮。罗云想租赁这块地皮,但是工厂价值不够抵押,对方未能同意。罗云找金融专家咨询,提出先交一部分钱买5亩地,再以这5亩地和工厂抵押租赁另一半。罗云很高兴,这样用很少的钱就行了。他找到对方一谈,就妥了。他用很少的钱就先使用了10亩地,又等于用别人的钱办了自己的事。

1995年,罗云从调查市场中受到启发,开发了新型卫生洁具,投放市场两个星期后,效仿者一轰而上,如果没有生产优势,很快就会被挤出市场。他们的小厂虽然已经扩大,毕竟未达到一定规模,很危险。扩大规模是当务之急。没有资金,罗云又想到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

罗云到佛陶生产基地石湾镇考察。佛陶集团下属华生、华胜两个大厂已熄火多时,两厂的生产线曾投资1.5亿元。洽谈的结果,以每年几百万元的租金,租下了两个大厂。

形成生产规模以后,罗云又引进了意大利著名陶瓷品牌,质量名列市场同类产品前茅。

罗云的事业就这样一步一步干起来了。现在已是亿万富翁。

第十五节 靠别人的财产扩张自己的企业

建吴集团1996年在北京成立时,资产已经超过30亿元,下属企业有60多个。它的神奇之处不在于它的大,而在于这个“大”是在两三年内发展起来的。

何以使建昊集团的发展会有如此之快的速度呢?答案是破除常规,用别人的财产扩张自己的企业。

常规的方法是,自己有了资金以后,选项目、建厂、买设备。可是,建昊集团的袁宝璟没有这样做。他说,常规的办法不会有巨大的发展。他要走一条见效快的超速发展之路。这条路就是收购企业。

袁宝璟的资金收购一两个企业还可以,收购大量的企业很难做到。袁宝琛开动脑筋出奇招,用51%的资金去控制100%的资产。

海尔生物制品公司资产为1000多万元。袁宝璨用500多万元买下它51%的股权,从而实现控股。

温阳制药厂资产为1900万元,如果买下它51%的股权需要上千万元。袁宝璟用海尔做抵押,通过银行贷款收购温阳制药厂。

然后,又以收购的企业为抵押,进一步贷款作为企业的启动资金,使企业正常运转,用利润还银行贷款。条件具备时,再把另外49%的股权买下来。现在,海尔公司、温阳制药厂都已买下了。

袁宝璟用这样的办法使企业魔术般的壮大起来。

第十六节 荣毅仁“吃螃蟹”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有22项重点工程。其中,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陷入困境。中国急需化纤产品,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项重点工程搞起来。纺织部找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寻求解决资金的办法。

中信公司是1979年10月,在邓小平的支持下由荣毅仁办起来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国外和港澳地区的信托存款、信托投资和商业信贷。

中信公司认真研究后,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年2月,中信公司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解决了江苏仪征化纤工程急需的资金问题。

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要冲破许多阻力。人们已经习惯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思维模式,思想封闭保守,不仅冲不破难关,冲破以后,也甚犯口舌,一些人以种种理由指责中信公司。若干年以后,“仪征化工”的发展和效益,使这些指责不攻自破。而且,“仪征模式”被广泛利用。今天的各种企业债券、国库券都已是被人们接受的筹资方式。在海外发行债券之举也陆续被各企业所效仿。

中信公司也在以后发行了多次不同币种的债券。包括日本、德国、新加坡、香港等。仅1984年一年就在海外发行四次债券:1月份在日本发行300亿日元公募债券;8月份在香港发行3亿港币公募债券;9月份在联邦德国发行1.5亿马克的公募债券;12月份又在日本发行1亿美元债券。

要想办出租汽车公司,缺少资金怎么办?一台车以15万元计算,400台车就是6000万元。拿不出这么多钱还要办出租汽车公司,荣毅仁又为他们想出办法——通过租赁解决。1981年,中信公司又提出了一个当时人们的思想难于接受的思路,并且最终成功了。从日本一家公司租赁400辆汽车,办起了“北京”和“首都”两家出租汽车公司。两家公司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指责之言的肤浅和错误。不到两年时间,两家公司就赚回了所付的全部资金。从此以后,中信公司大力开办了租赁业务,并已发展成一个系统。其中包括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与外资合作经营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租赁部等等。

由于荣毅仁主持的中信公司勇于创新,业务发展迅速。在美国、西欧等许多地方设立了分支机构,同近百个国家有业务往来,与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1993年,荣毅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第十七节 专业知识成功之本

在家研读的训练方式,尤其适合拨不出时间上学,或离校后又发现自己有必要再多吸收一些专业性知识的人。

斯托·卫尔原想做个营造工程师,并一直朝这个方向打点自己,但后来美国经济大恐慌,使他的就业市场付不出他要求的收入。他盘算估量了自己的能力,决定改行学法律,便回到学校,修习将来可以当律师的特别课程。完成训练之后,他通过法庭考试,很快就顺利执业了。

很多人会找借口说:“我还要养家糊口,我不能去上学。”或者说:“我太老了。”在此,我要补充一点资料,斯托·卫尔回学校上课的时候已年逾不惑,并且已婚。更甚的是,斯托·卫尔仔细挑选了法律最强的多所院校去修高度专业化的课程,大半法学系学生需要花上四年的课程,他只花费两年就读完了。

专业知识是成功之本,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最普通的道理。

然而,世界上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又多么多呀。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经受不住五彩斑斓的多彩世界的诱惑,因而分散了精力。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光顾那个,后天又被更新奇的东西诱惑,因而形成样样通、样样松的局面。

如果人们能把用于各方面的精力收拢到一起,专门研究一样东西,形成很稳固的专业知识,并且抓住它,继续研究下去,就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关键是你要马上确定下来,你以哪门知识作为自己钻研的方向?现在每个人选择的自由度都很大,你可以选择任何问题。一旦选择了,就要全力投入。

如果能靠灵感的昭示来选择,那就更好了。法国的柏里斯,500年前在啤酒馆发现了一只意大利彩色陶瓷杯,仅仅就是那一瞥。改变了他整个的人生曲线。他开始钻研,试验制造,矢志不渝,16年后,他成为法国伟大的彩陶艺术家。

只要是人类社会需要的,选择任何一门知识都有前途。写字、绘画、音乐、唱歌、写作、办实业、做买卖、研究科学问题,只要能满足社会某一个方面的需要,任何知识都有意义。最近,北京有一位69岁的臧鸿老先生,凭走街串巷做生意的吆喝起家,居然成为“中国吆喝大王”,成为导演们竞相聘请的座上宾。不要瞧不起任何知识,只要社会需要,就大有前途。

第十八节 让技术说话

丁荣群20岁时毕业于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术学校精细化工专业。她来到了佛山某化妆品集团。

一个20岁的姑娘,又是个中专生,谁能重视她。

丁荣群在车间里汗流浃背,她一看温度计,气温马上就要到35度了。实习时师傅灭菌的情景立刻出现在她的脑际,她想起师傅告诉他的话,气温超过35度,杂菌产生二氧化碳会使产品变质。她连忙建议老板购买杀菌剂。老板采纳了她的建议,气温到达35度时,杀菌剂派上了用场。

她受到老板的器重,她得到的红包比到工厂一年多的大学生还多。大家都很羡慕她。有的人对她说,好好干,工厂是技术人才的天地,有本事就上,没本事就下,泾渭分明。

她没想到,这话竟然都在她身上兑现了。有一次,已经多次得蓟老板信任的她,接受了一个大客户的任务。老板还特别交代,这个客户很重要,他们要几百箱粉红色沐浴露。丁荣群很自信,她让老板放心,她觉得自己的技术已经成熟了,一定能完成好这项任务。

她设计了几个方案,逐个实验。有一个方案配制出来的沐浴露,颜色、手感都符合顾客要求。她把配方下到了车间。

她到车间一看,沐浴露的颜色居然是带黄的粉红色。她心里一阵沮丧,眼前一黑就晕倒了。

这批货成了次品,损失起码三四万。

老板毫不客气,给她两条路,或者走人,或者下去当工人。

她选择了后者。她要在哪里跌倒,还在哪里爬起来。她从单人宿舍搬到了10人间的女工宿舍。工资也只剩下原来的20%。

她没有因为自己当工人而失去责任心。有一次生产“膏霜”,她看了配方总觉得差点什么。她仔细进行核算,发现乳化剂的量不够。

她让工人暂时不要生产。工人说:“老师傅是高价请的,干几十年了,你得罪那个人干啥,弄不好,你连工人也当不成了。还是别管闲事吧。”

她觉得工人说得有理,这事的确与自己无关。她呆站着。

工人开始配料了,她像被什么触动了一下,高声说:“不要配料,出事我负责!”一股凛然气概。

她找到老师傅。老师傅开始时很傲慢,最后服气了,说了句:“后生可畏呀!”

她挽救的这笔损失可不小,而且是冒着一定风险,置个人荣辱于不顾的。老板受到感动,她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她更加钻研技术,创造了上百种新的化妆品配方,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她的工资也翻了两番。

不过,后来她还是辞职了。她参股了另一家公司,并担任开发部经理,主管技术和市场。她结束了打工生涯,扬起了新的风帆。

2003年,在非典那不正常的时期,她的市场份额仍然增长了10%。

她与同学交流毕业感想,她说,命运如何,全凭技术说话呀。

第十九节 炒股关键是找规律

上海彭浦新村的杨怀定,炒股票赚到了100万,被人们称为杨百万,一时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杨百万90年代初股票刚开始的时候,就投身中国股市,跟中国股市一起走过了10年的路程。有人问他,炒股怎样才能赢?他说:“关键是找到股市发展的规律。现在,各种各样的机构都进入了股市,股海波澜起伏,变化不定,散户股民如果不提高素质,掌握规律,很容易翻船沉没。”

10年,杨百万把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股市规律上。而且,把他发现的规律告诉股民。他在《证券市场》周刊上开办了“散户之窗”专栏,依据各时期的特点,认真向散户推荐个股,选择那些基本面良好又开始走上上升通道的股票,让大家买进。结果散户们买了他推荐的股票,耐心地持有,几乎都尝到了甜头。对于那些藏有“陷阱”、“地雷”的股票,在“散户之窗”中随时加以点穿,劝散户朋友千万不要跟进。

他还开讲座,讲授股票专门知识,走遍祖国各地,受到股民欢迎。

他发现,为了研究股市发展规律,必须借助科技先进手段电脑。可是,他不懂电脑,怎么办?他开始自学电脑知识,每天看到凌晨两三点钟,自学了10本电脑书,掌握了电脑专门知识,自己设计了股票分析电脑软件。

他在这个软件中,把慢速KD和慢速威廉两个根本不同的分析方法结合到一个画面上。画面上是大大小小的喇叭形态。凡是个股和大盘只要走到喇叭颈部,以后都会涨;走到喇叭口部,以后都不会跌。经过实验,都很灵验。

利用这个软件炒股,哪有不赢之理。

杨百万懂了电脑之后,买了四台电脑炒股。一台看大盘,一台观察自己选中的股票,一台监察庄家的动向,一台随时上网与外界联系。这4台电脑能帮助他全方位地把握股市与外界的一切瞬间变化,帮助他在扑朔迷离的红绿数字间做出正确判断。

他被沈阳财经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MBA研究生班也邀请他讲授股市理论课。

杨怀定对中国股市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推动他成为杨百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十节 他当上“世纪鸽王”

许强的父亲是个“老顽童”,玩鸡、玩狗、玩猫。许强对这些小动物,比父亲还喜欢,整天和它们玩耍在一起。这样玩下来,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许强6门功课全都不及格。气得父亲“封杀”了所有的鸡猫狗,不许他再碰一下。

许强只得努力用功,总算考上了中学。父亲高兴了,让他到乡下表叔家过暑假。表叔家养了许多鸽子,这一下可把许强吸引住了,就好像当年鸡猫狗培养起来的灵气重又出现,他成天围着鸽子转。小小的鸽子占据了他全部的心灵。

许强回到家就向父母要求养鸽子。经过软磨硬泡,父母总算同意了。鸽子种类很多,有观赏鸽、赛鸽,还有菜鸽。这些,许强都不懂,买回几只羽鸽就开始试飞。飞了几次,自我感觉不错,就去参加区里的比赛。结果大败而归。

许强闷闷不乐。许多天以后他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不懂得鸽子,怎么能养好鸽子呢?

他买来了许多本养鸽子的书籍,昼夜研读。

书中写道:“老鸽的训练飞翔程序,先是放三回短距离10公里的单鸽放飞,幼鸽的路训则要加强,多做短距离放飞,直到30公里的这一个转折点为止……欲让鸽子获巅峰作战状态,在它出赛之前,起码要有五个星期的调整期,特别是幼鸽,在这一时期内要加强训练……”

他豁然开朗。那些被鸽友们藏着掖着的“宝贵经验”原来书里都写得明明白白。

按照科学知识养鸽,他逐渐上路了。从1979年开始,到2001年,历经22载,他成了赢得许多冠军的世纪鸽王。

第二十一节 国内“第一”色彩顾问

色彩顾问,这可是个新行业。许多人还不知道它的任务和宗旨是什么。就在国内人士几乎无人知晓的这一领域,于西蔓女士从日本学成回国,到2003年夏天,已经执业五年多,成为国内“第一”色彩顾问。

色彩顾问,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个人或企业的形象设计顾问。只不过它与一般的形象设计有所不同。一般的形象设计只能使人美一时,而经过色彩分析后的形象设计可以使人美一生。色彩顾问帮助人们进行色彩分析,使顾客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出自己与色彩之间的规律,建立具有个人风格特点的色彩档案和款式风格档案,使每个人把握自己的形象审美,做自己的形象设计师,不被潮流所左右。

色彩顾问在进行色彩分析时,不能凭主观爱好决定,而是以“色彩季节理论”为指导,找出每个人身上所特有的东西。

“色彩季节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才诞生于欧洲,80年代才被引入日本的最新的美学理论。于西蔓女士13年前赴日本留学,学习研究了这一理论,取得了日本文部省及日本全国服饰教育者联合会认定的色彩配套师资格证书;同时,取得了世界最大的色彩咨询机构——美国CMB色彩咨询公司的色彩顾问资格。

于西蔓女士作为美国CMB公司日本代表处的专业色彩顾问,将“色彩季节理论”体系引人中国,把过去只有政治家、歌星、影星才能享受到的色彩诊断介绍给了中国的普通老百姓。

于西蔓女士说,在国外给人家做色彩顾问是锦上添花,而真正的需求是在国内。尤其是近几年,追求品位、讲究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色彩顾问应运而生。而且,美化公众、美化社会的事业很有意义。如果一个城市中一半的人能穿得和谐,四分之一的人能穿出品位,整个城市看上去就会整洁得多。色彩分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于西蔓说:“色彩季节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人的色彩分析,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色彩形象设计和城市的色彩策划。但是国内尚未认识和接受这一理论,我目前还只能做一些个人色彩分析。

于西蔓说,我的最大愿望是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使个人和环境都处在与大自然和谐的美之中。

于西蔓靠“色彩季节理论”这一新兴的专业知识,将自己融入为社会增加美的高尚追求之中。她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第二十二节 考古学家贾兰坡

在古人类学界,贾兰坡的名字与周口店是密不可分的。贾兰坡是周口店遗址的当家人。

1931年贾兰坡参加了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1936年11月,当时年仅28岁的贾兰坡在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3个北京猿人的头盖骨,轰动了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近代在科学上取得的第一块金牌。

贾兰坡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刻苦钻研。他花了大量的功夫,终于掌握了古人类学的专业知识。

在70年的考古生涯中,贾兰坡不知爬过了多少荒山,进过多少人迹罕见的山洞。贾兰坡说,仅在广西,他就钻了300多个洞穴。野外考察经常在野地里,一块干粮、一壶水就是一天的粮食。

在青年时代,贾兰坡的老师杨忠健就告诉他,要搞好考古科学,就要四条腿走路。贾兰坡说,怎么要四条腿走路呢?杨忠健说:“第一条腿是地质,你得了解;第二条腿是人类学,你得了解;第三条腿是哺乳动物学,你得了解;第四条腿,石器,你还得了解。这四条腿在一块走,才完整,才有成功的希望。”为了搞好考古科学,贾兰坡把这四门专业知识一一攻克了。

贾兰坡一生勤奋工作,刻苦钻研。

在百万年非常复杂的沉积物中,独具慧眼、准确地识别出具有考古价值的化石,这是贾兰坡多年修炼的绝活。为此,他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人身上的骨头,他要一块一块去熟悉。贾兰坡说:“比如这个手腕子,虽然很小,却有七块骨头。我要一块一块记住它们的形状。我练习在黑暗中用手摸,到最后,不用看,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哪一块骨头。”

贾兰坡一生著书20余种,发表论文4000余篇。在考古学的诸多领域里都很有建树。

到90多岁时,贾兰坡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的视力障碍,但是他每天仍然坚持写500字的文章。

2000年7月8日,贾兰坡在病了三个多月以后,不幸病逝,享年93岁。

贾老生前有五大心愿:一是重建遗失的北京人头盖骨馆;二是周口店恢复到50万年前的风貌;三是周口店留给后人开掘;四是死后葬在周口店;五是找到续梦的人。

周口店是贾兰坡一生的梦。

第二十三节 成功不必从基层开始

有人可能会问:“何必这么大费周折去找工作?”

答案是:把一件事做好,绝不算大费周折!这位女士为她儿子撰述的这本计划书,使她儿子在第一次面试时马上就获得录用,薪水还是他自己订的价码呢!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职位并不要求这个年轻人从基层做起。他一开始就当上了经理,拿的是行政人员的薪水。

要是这个年轻人一开始就“从基层工做起,一步步往上爬”,可能要花上10年才爬得到这个位子。他这份求职企划思虑之周密妥善,省下了他少说也有10年的光阴。

这种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观念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反对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是,太多从基层做起的人,从没有抬头露脸,让机会看得见他们的脸孔,于是便一直停留在基层了。还有一点要记得的是:从基层做起的展望并不那么乐观,反而有扼杀雄心斗志的趋向。我们称之为“因循苟且”,也就是说,因为习惯于得过且过,乃至终将无力挣脱。惟其如此,起步的时候,最好从起点以上的一两阶的位置开始。如此便容易养成观望的习惯,观察别人的进展如何,一旦有机会。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敞怀接纳。

当你产生自信时,你的心灵就和成功意识相通,这时,你可以一步到位,而不必从基层开始。

现在我们有的朋友不知从哪里学习到了一个观点,一个人的进步要从基层干起,一步一步爬梯子,从20岁爬起,达到较高职位时已是20年后或30年后,四五十岁的年纪了。

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哲学认为,要破除这种由传统习惯形成的观点。他认为,这样做,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一是消磨意志,二是贻误生命。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时,刘备是卖草鞋和席子的;张飞是卖肉的;关羽是打抱不平杀了人逃亡在外的。他们做那么大的事,也没有从什么基层做起。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绝大多数私营企业家都是成立公司,自任经理,几年十几年就成了亿万富翁,也没有从什么基层做起。

搞科学当作家更不必爬梯子。科学家都是心中出现思考的目标,抓住不放研究下去而成为科学家。作家也是如此。原苏联的高尔基,我国50年代的高玉宝都是“没有文化”的作家。现在也一样。上海的杜冰蟾12岁开始研究汉字全息码,15岁研究成功,震惊世界。石家庄的王小平15岁退学研究成功学,到20岁就写出了两本书。看看他们的经历,很少有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爬梯子的。

毛主席也说,好多事情不是学好再干,而是边干边学,没有机会进学校的人,就在实践中学习。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只要心中有了这种感悟,有了这种自信,不管你当时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种低微的逆境,都可以立即起步按照心灵的召唤起而奋斗。

不要给自己设下限制,想干什么立即去干。目标意识和潜意识能帮助你成就你自己都会惊讶的大业。你不必从基层开始去爬梯子,首要的是确立目标,这是头等大事。你要干什么,你要得到什么,为这个去努力,把时间全都花在这个上面,你的事业就开始了。只要不停止,取得成就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十四节 有感悟就去做

39岁的哈尔滨女企业家洪伟虽然经历了太多的坎坷,曾经出过家、自杀过、被解职过、也下岗过,却攀上了三个人生高峰。洪伟曾经从事过16种职业,开过商店,经营过酒店,投资过工厂,办过教育,有成功有失败。

这16种职业,她从来都没做过。先学习一下再去做,不可能。想做就去做了,就这么简单。

她7岁时,参加了速滑运动,根本没想什么,想滑就去滑了。滑着滑着,就滑进了专业队,就不断地得冠军,直至全国速滑冠军。这是第一个高峰。

她23岁结婚,在针织厂干几年,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自己创业,就主动辞职下岗了。那时还没有下岗这个词。丈夫嗜赌成瘾,为了孩子,她成了单身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闯荡,难度倍增。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资金,到了哈尔滨又举目无亲,只好去打工,先要生存抚养孩子,再慢慢寻找机会。

经过一系列的苦难之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立发展的机会,1992年初建立了自己的鞋帽批发部。年底又注册了物资公司。她很快就挣到了钱,随后谋求更大的发展,在香港、澳大利亚、俄罗斯注册了自己的境外公司。仅两年多,她已成为在境外拥有千万资产的商人。

所有这一切,她都不是学好了再干的,想干就去干了。

她有了钱,想回报一下社会,钱往哪里投呢?她开始琢磨这个问题。正在这时,t999年经国际友人介绍,她认识了一位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士。她想,教育对一个民族发展很重要,就支援教育吧。于是,她赞助了教育研究机构和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附属小学。这时,有人动员她:“你来当校长吧!”她也没多想,只是推辞不过,就当了。她说,她当时根本不懂教育。

不懂就学,她读了不少书,吸纳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皮亚杰的“认识论”、赞可夫的五大教育原则、王玉林现代教育理论等,把西方对人格的尊重、师生互动、引导探究与严谨教育等结合起来,以扩大孩子知识面为主。专门搞教育几十年的人也没有取得她的成果,她把教育真就办起来了。从当时只有35人的学校,4年后,发展到拥有一所小学、一个研究机构、两个幼儿园。现代化、人性化的办学模式引起了关注,香港教育学会来考察,大力推荐她到海外去办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教育同行也慕名来访,寻求合作。

她才39岁,就取得了教育的丰硕成果,登上了她的第三个人生高峰。

在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时,她说,在坎坷来临时,靠谁呢?只有自己拯救自己。没有路怎么办?路是靠感悟才有的。无论你想做什么事,只要心中有所悟,就去做。有了感悟,就有了路。她说,我原来不懂做生意,我有了感悟,想去做,就做成了。我原来也不懂教育,现在,我的最大愿望却是当一个教育家。

第二十五节 跟着感觉走

王维嘉对创业的见解颇具独创性。他的见解是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他1958年生于西安,1978年考人中国科技大学。1985年赴美读博士。1994年在美国硅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任总经理。当时只有36岁。

王维嘉说,从我个人来讲,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在中国和美国所受的学科方面的教育都不起多大作用,起作用的是见识和思维方式。

王维嘉说,博士创业的成功率也并不比其他人高。在美国硅谷成功者的学历参差不齐,智力水平也没有惊人之处,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思想特别活跃,敢想而且敢干。

王维嘉说,上山下乡可以磨炼意志,但决不是创业者的必经之路。硅谷的创业者主要是受到硅谷文化和精神的熏陶。

王维嘉说,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获得心理上的自信。在这一点上,我和比尔·盖茨差别很大。我是循规蹈矩,把博士读完再去创业,而比尔·盖茨敢在大学二年级就退学创业。因为比尔·盖茨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下,从小就有了自信,而我则获得了高学历后,才获得自信。

王维嘉说,我从上小学直到博士毕业,差不多用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太浪费了。其实读博士期间的知识中有60%~80%硕士已经学了。读博士的最大收获是获得自信。如果已经获得了自信,读博士的用处并不大。就像比尔·盖茨并不是博士,也很自信。我是中国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我最想呼吁的是,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知识压迫人的现象再也不能出现了。

王维嘉说,中国的教育拼命灌输,不可理喻地让小孩陷身题海,使学生认为自己心里想的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书本上写的才是正确的。这就将人的个性、创造性、心灵的呼唤全部压抑了,将人异化了。等于是,人体之外有个框架科学,科学是万能的、可信的,而自己内心的隐秘想法、冲动都是不可信的。这样相信外部力量,否定自己,是最可怕的。

王维嘉说,我经常用来激励自己与合伙人的一句话就是“跟着感觉走”。其实,对于一个素质好的年轻人,没有危险。因为干这个垮了,可以再去干别的。我认为,这就是自信。跟着感觉走,就是自信。当你感觉你可以创业的时候,你就去创业。从基层做起,爬梯子,都是用不着的。自信永远比经验更重要。硅谷的人没有学好了再干的,都是干起来再学。比尔·盖茨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只有中国的文化提倡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还是那句话,跟着感觉走。你没有产生创业的愿望,就不要创业。你产生创业的愿望了,就勇敢地去做。加拿大的基思·佩里斯,只有12岁,不是也创办公司了吗。

第二十六节 20岁当经理

王志东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子学系。当时,实行学分制,大三结束后,王志东的学分就够了,只差毕业论文了。王志东请王楚老师指路。王楚老师说:“你别待在学校了,到社会上去转转吧。你如果要把一件事干好,一定要从头到尾经历整个过程,如果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是成不了事的。”

这时是1987年,王志东20岁。王志东上街了。那时中关村叫电子一条街。王志东转着转着,很快看出门道。1987年8月份,就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当起小老板来。他并没有经过工人、班组长、车间主任这些环节,而是一步到位了。在当经理期间,他熟悉了客户、同行,接触了许多技术,也体验到市场是怎么回事。小公司办得挺红火。

做了几年,王志东想出国,在等待办手续期间,他开发了中文之星1.0。北大的一个同学知道了这件事,动员他留下来,共同办公司。“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留下来了。成立了新天地公司,推广中文之星1.0。他同学任总经理,王志东任副总经理。这是1992年4月,王志东25岁。

一年多以后,王志东因故离开新天地。

许多人来找王志东。王志东选择了四通利方公司,担任了总经理。这是1993年底。王志东26岁。

四通利方做得有声有色。到1996年,开始实施因特网战略。王志东多次跑到美国去找风险投资。1997年10月,美国3家风险投资公司对四通利方投资650万美元。接着,王志东又收购了台北姜丰年的互联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推出了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王志东掩饰不住对自己“成功之作”的欣喜。

1999年是王志东迈向人生巅峰的一年。媒体报道他时却在前面加了三个否定词——没有留过学、没有管理国际公司经验、连英语都讲得不很利落,然而IT世界却为这个厚嘴唇的广东人惊叹!

这一年,王志东的新浪网又得到了6000万美元的投资,并且网罗了更多的人才。这一年,王志东已经32岁。他已经当了12年CEO。他已经成熟了。

他并没有从基层开始。一出世就当CEO。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干什么直接去干就行。实践会教会你一切。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十七节 边干边创业

中国金轮集团公司总裁陆汉振在五年前就已经成为亿万富翁。总结他的成功道路,也不是学好了再干,而是在干中学的。

陆汉振1955年生于浙江省慈溪县。小时家境贫寒,勉强读完小学。青年时代,他曾走街串巷靠卖爆米花为生。改革开放以后,他心里日益燃起了创业的欲望。可是,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怎么创业呢?他并不死心,东奔西跑,整天寻找和探讨创业的门路。他发现了加工锦纶废丝可以赚钱。没有资金,也没有富亲戚,连借钱都没有门路。他还是不死心,整天思考这个问题。一天,他想,找乡政府试试吧。他就整天跑乡政府,不管人家怎么给冷脸看,不理他,他都不在乎。天长日久,人家看他这么坚决,沟通的渠道终于建立起来。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和美好前景,终于感动了乡政府领导,为他贷款建起了一个乡镇小厂,加工锦纶废丝。

陆汉振没有文化,没有管理经验,只有创业的强烈愿望,他却干起来了。当年就实现产值150万元,获利润30万元,得到了乡政府领导的称赞。

陆汉振头脑灵活,他很快发现用作汽车轮胎骨架的锦纶帘子线十分紧缺,40%靠进口,而且缺口越来越大。他决定建一座锦纶厂。

刚刚干了一年就有这么大的气魄,陆汉振并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培训啊。说干就干。陆汉振出师就赢,又讲信誉,所以资金很快就解决了。1987年锦纶一厂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产品立即成为抢手货,当年就盈利298万元。

陆汉振的信心更足了,气魄也更大了。这时,许多人说,见好就收吧,不能再扩大生产,看看市场再说。陆汉振说,不能等,等你看清楚了,市场就是别人的了。他力排众议,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锦纶二厂、三厂、四厂相继建成。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帘子布生产基地,产品占全国47%的市场份额,并出口韩国、科威特、土耳其、香港等地。

几年的时间,陆汉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了。

6年之后,即1992年,陆汉振又制订了一个投资5亿元,涉及5大行业包括十几种产品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1993年建厂的金轮摩托车有限公司。而这些,陆汉振既没有经过学习,也没有经过培训。更没有事先取得过什么经验。所以,不必从基层干起,强烈的愿望就是最好的老师。

陆汉振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自1987年以来,经过10多年的努力,金轮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工贸、金融、科教、信息、服务于一体,拥有成员企业30余家,1万余名职工,30亿元总资产,占地千余亩的国家大型一档优秀企业。

第二十八节 玩网创“雅虎”

杨致远在读博士的时候,每天都抽出几个小时玩互联网。玩来玩去,玩出了名堂,博士学位不读了,创办了“雅虎”国际网络索引公司。两年成为亿万富翁;四年,到他30岁的时候,已拥有财富30。5亿美元,在当年世界40岁以下的富翁中排名第6位。

1994年,杨致远和同伴大卫·菲罗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工程博士学位,这时,他们却沉溺在互联网中。他俩都设计了自己的网址。杨致远觉,得什么好玩,就将什么收入到自己的网址里。开始时,他将自己的网址命名为“杰里环球网络向导”。

后来,他们觉得应该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就查字典。因为杨字的第一个字母是Y,他们就从Y查起。当看到Yahoo,即雅虎时,他们觉得很好玩。因为雅虎是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著的《格列佛游记》中,格列夫遇到的一群“野人”的名字。他们将自己也自嘲为“野人”,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Yahoo后面还加了一个惊叹号,表示吃惊之意。

有了正式的名字,他们开始收集大量的网址,并分门别类地输入自己的网站里。他们的网站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络向导。每天点击的人数超过了100万。这使他们很受鼓舞,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长达20个小时。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地的网迷和网络公司不仅传来了他们的网址,还致电祝贺。

这时,杨致远认真起来,不能再凭兴趣玩了。他连博士学位都不去攻读了,全力以赴投入这个“玩”出来的事业。他们注册了雅虎公司,成立了董事会,塞阔亚投资公司为他们投资了100万美元,雅虎事业就这样开始了。

他们连博士的功课都没有学完,更没有实际的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没有等学好了再干,而是听从命运之神的召唤,就这么干起来了。到2003年,雅席每天的点击数达到了2.35亿,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相当于全美国的人上网雅虎一次。

杨致远1968年11月6日出生在台北,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山东人。他2岁时父亲去世,10岁时随母亲到美国加州圣河塞定居,曾边上学边做报童。

杨致远说,当心灵召唤你时,不要错过机会。这时,任何传统的规矩都可以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