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父母必读:自然养育宝宝的幸福成长课
63264900000001

第1章 奔跑吧!宝贝!

在地球村效应越来越凸显的今天,当我们选择在自己时间和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带孩子去户外走走,去听鸟鸣林响、去看星辰大海、去观察一片树叶伸展的姿态、去留意一滴露水的掉落……谁说不是一次次看似寻常,却时时刻刻掷地有声的幸福反馈呢?

世界那么大,一起带着孩子去野吧!

不得不说,当下我们的孩子正在被一种空前的“丰富”包围着,这种“丰富”不仅仅来自所处世界的多元和物质层面的超额满足,更来自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在各种方面都有着诸多的选择:选幼儿园、选兴趣班、选夏令营……抛开其他,就单从“玩儿”这件事儿来讲,他们能玩儿的种类就比我们自己儿时多得多。

但是,就在这样的丰富之下,大自然缺失症、电子产品依赖症……等这样的“症状”,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时刻提醒着父母们,在日常钢筋水泥的裹挟之下,不妨适当回归自然,以天地为课堂,交予孩子奔跑起来的自由、赋予孩子在户外探索自己和自然的机会、放飞孩子更多可能被忽略或隐藏的自然属性。

数据链接1:关于孩子在外出游玩时,更愿意去什么样的地方?

这样的一个问题(多选),在南方周末联手新浪做的《城市中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问卷》中,我们可以发现,选择游乐场和主题公园的高达58.98%,自然风景旅游区占比49.07%,展览馆和博物馆占比32.09%,郊野、湿地、森林占比30.96%。自然体验项目选择靠后。

数据来源:《城市中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问卷》(

户外教育的体验仍存进步空间

早在2011年,南方周末联手新浪,做了一项主题为“城市中儿童与自然亲密度”的网络调查,此次调查背景是基于欧美等国家,由于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的断裂,形成了“自然缺失症”。而当时国外的研究表明,这种关系的断裂导致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症状,包括儿童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等。那么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迅猛的中国,是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时,南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多方探寻,调查结论是自然缺失症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系统也尚未足够重视儿童的户外教育和环境教育。

7年过去了,就目前的户外教育现状来看,校内自然、户外课程全面铺设,校外营地教育、户外冬夏令营如火如荼。可以说,目前在我国的主流教育里从来都不缺失环境和户外教育的内容,只是孩子们户外和自然的直接体验,依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孩子需要真正的进入自然,调动五感,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自带的和谐和平行。而不仅仅是参与一次夏令营或者亲近自然的活动。

数据链接2:家长对于孩子户外活动的态度如何?

家长对孩子户外活动的支持随孩子年龄增加而下降。大部分家长对儿童户外活动持支持态度(79%),但却有4.4%的家长明确表示反对。家长对户外活动的支持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小学三年级是家长对户外活动态度的转折点。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年级增加,家长对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的支持也有所下降,从一年级时的平均支持88%下降到六年级时的71%,下降了超过15%的比例。持“无所谓”态度却上升,从9.3%增加到23.9%。在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比例有更明显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

从户外养育到户外成长

虽然当下现代城市建设去自然化的情况依旧存在,在城市中奋力打拼、生活的我们,回归自然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但父母作为孩子的主要养育者,我们的养育态度依旧主要决定着孩子接触自然、撒丫奔跑的可能性。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对孩子户外活动的支持,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学业的压力而逐渐下降,但如何在竞争压力和学业重围中杀出一条自然路径来,真的时刻考验着我们父母对户外教育的认可和重视程度。

家长是孩子户外活动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的第一梯队,从户外养育到户外成长,我们不仅要全力配合校方和孩子的各种户外活动,更要时刻抱持着充盈丰富生活体验、用自然疗愈自己的态度,真正和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将户外教育真正落地。

首先,在认知上我们需要一致的是:户外教育和学科教育从来都不冲突,两者一直都是相辅相成、互为补给的。学科教育中的任何内容其实都可以户外教育中得以实践和应用。其次,在行动上我们需要统一的是,户外教育的前提是,我们父母需要在孩子一起收起手机、迈开腿,走向户外、走进自然,并愿意躬身真正为孩子创造各种亲近自然的可能性,并切实能和孩子一起心无旁骛、全情投入。

数据链接3:孩子们更倾向于哪一种户外活动形式?

就目前中国儿童户外活动现状来讲,寒暑假中儿童的户外活动较平时更多样。在寒暑假儿童户外活动内容的调查中,选择郊游、登山、夏令营的人数比例大幅度上升,分别达到8.5%、6.1%、5.4%。其他活动项目的选择更加分散。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渴望在假期时自由地玩,对野外大自然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在对周末或寒暑假期望玩的地点或场所选择上,公共场所(37%)和野外(23.4%)成为孩子最向往的假期场所。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

世界那么大,带孩子去看看

早年间,美国知名儿童权益宣导人查理·洛夫创造了“大自然缺失症”一词,来描述在成长过程中被剥夺了在泥泞的溪流中涉水玩耍权利的儿童。一时间,引起世界各国人士的响应,数千万美国人参与签署法案,敦促美国国会通过了“让儿童走向户外”法案。全球各地也积极推动“户外教育”和“生态教养”运动,呼吁更多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去全情拥抱大自然。

然而,世界那么大,拥抱自然的方式也有千千万万种。此时此刻,孩子们在固定假期内户外活动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当我们在拥有了带孩子时常出门的自驱力后,如何带孩子拥抱大自然再一次考验着父母们的想象力。

好在有很多在户外教育上走在前方的父母们,能时时带给我们灵感。好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孩子户外教育的热情有增无减,可以让我们抱团进阶。好在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和资讯,让我们给孩子寻找一个生态完善的大自然已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