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育,一个比文字还要早的文明。
从广义上看,教育的范围从言传到身教。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是通过语言来交流的。
哪里有满树的果子,咱们赶紧编筐去摘,哪里出没着凶猛的野兽,咱们绝对不能去惹,相信不管是非洲的猩猩,还是北京的猿人,当爹当妈的那些猩猩妈妈和猴子爸爸,摸着小猩猩与小猴子的脑袋,都没少语重心长地叮嘱教育过。
在兄弟看来,咱们的老祖先们为了下一代安全的健康成长,肯定没少在山洞里谆谆教诲过咱们的小祖先们。他们的很多教育方式,即有言传,肯定也有身教。
生物进化当中,教育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当语言被进化出来之后,教与育的使命就来到了人世间。
教,第一步肯定还不是学习技能,而是识别危险。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情形下逃回洞里来。比起其他动物来,人类的幼儿时代,发育成熟得特别慢,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差,相对来讲,保护自己的意识比较迟钝。
育,从生养到抚养,成人之前,育的责任艰巨。特别是进入到这个讲究优生优育的时代里。兄弟曾和一位北京协和医院妇科的专家聊起过养育的问题,她的观点明确,优秀的孩子一多半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
目前这个地球之上的人口总量已近80亿了,但不管他们是在那里成长的,所有人类的祖先最初都是来自一个叫露西的埃塞俄比亚女子。从她开始,几十万年以来,人类一代代地在教育中进化,一代代地在教育中成长。从走出森林,住进山洞开始,然后一代代地从氏族部落渐渐地进化到了民族国家;一代代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开始,然后一代代地进化到了今天的核聚变、量子通讯与人工智能时代;一代代地从手势语言开始、然后一代代地进化到文字与信息的时代。
从进化过程中看,文字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特别是对教育文明的贡献意义积极而巨大。
人类文字最早是由被美国小布什总统推翻了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祖先发明的。那时的伊拉克的巴格达地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如同今天的纽约与上海。那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叫伊拉克的国家,那会儿在那片地面儿上混的人类皆自称为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是公元前3000多年之前的事儿了。那时,咱们东方黄帝炎帝之类的祖先大侠还是黄河上空的空气呢。
有时候想想,这个世界的进化真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几百年前,当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带着一群在梦里都想发财的人,来到今天的美国、巴西所在的美洲时,拿着今天的世界地图,从最上边的加拿大一直到最下边的阿根廷,北美洲、南美洲,加上拉丁美洲,地球之上的两个大洲里,尽管已有人类出没,但人家伊拉克的祖先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把文字给整出来了,而经近4500多年的进化,生活在美洲的人类,依然还停留在用绳子而不是用文字来记录与表达的文明状态之中。
从小亚细亚到南北美洲,人类都在生存与进化,但从教育水平与教育程度来看,拥有文字的社会才算是有了文明与历史,依然停留在靠着壁画与绳子记事的社会,基本上只能算做是野人的族群。
古埃及人于公元前千多年后有了文字,古中国和古印度都是公元前一千多年之前才有了文字,所以说以上四国为文明古国。有意思的是,21世纪的今天,中国古人创造的那些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古文字,不但能够被识别,更有意思的是当今人类科技中心位于美国硅谷的一家著名公司,竟还专门以咱们中国的甲骨文为名,注册了一家公司,并成为了人类信息行业的佼佼者。
按理说,有了文字之后,教育水平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了。可当年中东的两河流域文明,非洲的尼罗河文明,以及印度的哈巴拉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教育水平都远远地落后于其他文明了。关键是他们祖先当年创造的那些文字,后来已经完全没有人类能够识别了。
今天教育水平比较高,教育系统比较完善的还是信奉基督教的新教国家以及推崇东亚儒家文明的国家。
从文字进化看,中国的文明是从篆书、隶书、一路发展到了今天的楷书的;西方文字的进化则是从希腊、拉丁一路进化到了现代的各国文字的。
21世纪的人类文字很多,但从教育水平与教育改革的程度和方向上看,对今天的人类来讲,影响比较大的还是以美国和中国为主。美国文明的前身是英国文明,英国文明的前身是罗马拉丁文明,而罗马文明的前身是希腊文明。中国文明的发展不同,自从两千多年之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以黄河长江为核心的中原文明,基本上是在一种封建集权当中以渐变式的模式发展着的,直到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之后,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中国的文化才开始和西方的文化同步了起来,这当中自然也包括了教育体制的同步。
接下来,兄弟想按照西方与中国各自文明发展的路径,聊一聊有关教育发展史当中的那些事儿。
谈到中国古代教育,有几个字先得交待一下。
上庠、瞽宗、辟雍、泮宫。
八个字,有两个字不认识。
四个词,基本上都不明白是啥意思。
赶紧的,百度加谷歌。
借助于21世纪的科技,几分钟后,几千年前的那些汉字汉词显现在了现代的电脑屏幕上。
上庠——古代的大学。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瞽宗——商代的大学,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作乐于瞽宗。
辟雍——周天子所设大学,天子立辟雍者以行礼乐,教化天下。
泮宫——古代的国家高等学校。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很明显,都跟中国古代教育之类的事情相关。
说起中国古代来,周围的基本观点是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何以中国的历史少了两千年呢?
用20多年前中国科技界的一位领导话讲,因为断代了。这位领导是科学家出身,他说断代的原因是,公元前841年以后,中国才有了所谓的信史,那之前的一切都是半信不信,甚至是基本不能信。
为了让中华文明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历史,在这位中国科技界领导的关照下,当时中国的七大国家机关,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与国家文物局联合签署文件,有专家的派专家,有资料的献资料,总之大家共同努力,从历史学的角度,让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文明,再向前延展个两千年。为此这七大官方机构还给这项工作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夏商周断代工程。
请注意,为了那两千多年的事儿,20多年之前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用于工程攻关。
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著名专家也出动了,为了获得成果,国家共集中了9个学科12个专业,设置了9个课题,下边套着44个专题,先是碳-14数据,接下来又是什么OxCal程序系列样品算法,在多达170名教授、科学家多年的联合攻关中,最终证明了当年咱们中国第一历史学家司马迁同志所说的夏商周之类的事儿还是靠谱的。
二、
说到夏商周那两千多年的教育,咱们历史当中的三大圣人尧舜禹当中的那个给天下治了水的大禹,大概是对权力的滋味爱到深处了,于是从他开始就不想再玩禅让了,也不知道他具体是怎么教育自己儿子启的,总之从启先生开始,国家的权利不再是以往的天下为公了,而是老爸传儿子,儿子传孙子地玩起了家天下的那一套来。
要知道一个王朝一代代地向下边传位,很多事情可以不做,但教育后代如何执政,如何治理的事儿,从语言到文字,一定是少不了的。
夏朝时代很原始,语言肯定是有了,至于什么黄帝宠臣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之类的传说,基本上也只能当神话传说,听完笑笑而已。在殷商的甲骨文出来之前,一千多年里,咱们的老祖先们想要记事,基本上还是得靠艺术家的画板和祭司手中的绳子来帮助回忆与陈述。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使夏商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各位的祖先没有文字,但为了江山与社稷,一代代之间,教育与教导是断断少不了的。
老百姓之间的教育,无非是老爸教育孩子如何尊重长辈、处好邻里、喂好禽畜与种好庄稼等等,可在皇上大臣那里,其教育将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社会地位越往上,之间的社会关系与利益分配也就越复杂,当中的礼仪与礼数也就越复杂,自然其中的叮嘱与教育也就越复杂。
原始时期的教育,通常只存在于皇家与贵族的家庭里。
由谁来担任教师,通过什么教育方式,去传授这些基本的礼仪与礼数给下一代呢?通常这种活就得由朝廷与族群中见识极广,知识极多的祭司或学者来干。事儿多了,就得有一家专门的机构来做好这件事。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上庠。古籍有云: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教育史学家认为,上古时期,社会之上完全不可能有什么大学之类,所谓上庠其实就是那个时候,皇家子弟能够有机会去学习礼仪与治国之术,接受祭司与长辈之类教诲的地方。那个时候莫说教材了,应该是连文字都不存在。
中国历史之上,真正有了文字的时代已是殷商时期了。从后来被现代人识别的甲骨文中推断,商朝教育机构有两种称呼,一种称谓叫瞽宗,再一种称谓叫右学。
《礼记》云: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注意三千多年之前的大学与小学和五四运动之后,从西方教育制度当中的大学与小学不是一码事。那时节,咱们的祖先刚刚把象形字甲骨文给整出来,顺着黄河两岸打听,估计没俩人能识文断字。
所谓瞽宗,就是当时黄河流域周围那些贵族子弟,上午学习礼乐,下午玩耍打闹的地方。
毕竟从商朝起,华夏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字,所以从教育范围来看,早先夏朝时只是皇族的孩子们有机会到上庠之类的地方接受教育。随着文明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到了商朝,不但皇族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贵族子弟们也有了出入于瞽宗之类学堂的机会。
历史再往前走,商朝的末代领导殷纣王太过荒淫无道,结果把老姬家的人给逼反了,随着义旗高举,殷商王朝轰然而倒。
周武王命短,江山没坐几天就挂了。接下来他弟弟周公开始摄政,延续周朝社稷。周公最是看重礼制,自然教育这种事儿格外重视,为此他定下了规矩,以后中央政府这边的教育大事,皆在辟雍而办,地方政府开展教育活动,皆于泮宫周围开展。
所谓辟雍,就是由国家出资,在城外选定校址,挖出一片四面有水的教育中心来,老师讲学,学生上课都需要经过正门的一座便桥,进入辟雍之内开展教学活动。
如果哪天好为人师的天子来了兴致,也可以前来辟雍给全国人民宣讲他的治国理念。
古云:天子立辟雍,行礼乐,宣德化,璧圆内法天,教化民间。
总之,按周公的想法,璧雍为集中学习礼制与知识的地方,不光皇家子弟,贵族人的孩子也要定期地来这里接受思想与文化的教育。在这种族学校里,孩子们不但要学习礼仪、文学、算术与音乐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舞蹈、射箭、骑马、驾车等方面的技艺。
根据周公的规划,辟雍四周有水,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正门有桥进出,学子们学习时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作息要求也是严格的。
教育是大事,地方政府也要学习中央政府,投资办学。不过从规格上来看,要与中央有所区别。中央的学府名为辟雍,地方政府就不能用这个名字,而要叫泮宫。所谓泮者,意为半圆形之水。因此地方政府学舍只能是三面有水,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
总之,教育事大,但规矩之类的事情更重要。
这是官学。
后来到了东周的春秋之际,天下大乱,各地方政府眼中早没了中央。诸侯们开始争权夺利,争霸天下。结果由于各个公国都缺少训练有素的年轻干部,都在尽可能多地争抢人才,随后为了帮助各地诸侯培养更多的青年干部,人类第一所私立的学校就在最初的孔老师,后来的孔校长谋划之下,于他的家乡鲁国曲阜成立了。
自此,从东方到西方,人类的教育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那是距今两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往事了。
三、
历史地讲,中国的教育常会陷于两种状态之中,一种是大一统环境之下的教育,另一种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下的教育。
总的来讲,周朝前半部西周的故事,基本上是处于周天子说话有人听的状态,在相对统一的情形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教育问题还是有规则与标准的;不幸的是,当历史进入到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礼乐崩坏的年代里,军阀混战,各自为政。在这种状态下,周天子变成了摆设,实权尽落诸侯之手。
大一统失控之后,反而在先秦的这段历史时期里,从思想到文化,整个中国从上到下出现了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盛景。
正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在东周时代中,从大的学术门派上归纳,主要有儒家的孔子、孟子与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与鬼谷子,法家的商鞅子、韩非子与李斯,墨家的墨子以及兵家的孙子等等。
从教育的视角观察,不管学派有着怎么的区分,总的来讲,有两种方式存在其中,一种是身体力行地教书面授式的直接教育,另一种是著书立说的间接影响。
在上述的流派大师中,儒家的孔子自己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个人的专著,但在教书育人方面,他的成就最大,影响也最深远。
儒家的孟子一生既教书又写作,不过他的那些诸如什么乐正子、公孙丑与万章等弟子,基本上谁也没有听说过,倒是他的著作流传于千古,影响无边。
儒家的荀子从文学到哲学著作写了不少,但他最为后人称道的还是他教出来的两个弟子,韩非与李斯,最终先后都成为了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人物。
道家的老子与庄子都是以著作而传世的,在教书育人方面,老庄学派的贡献并不大;
道家出身鬼谷子,从教书育人到著书写作,皆有奇迹。这位被后人称之为身怀绝学,精通百家的纵横家鼻祖,从思想、谋略、兵法、阴阳、外交、语言、司法、创新、医学,一直到教育,皆有大成,可谓一代奇才。更牛的是,经他面授,跟着他学习的弟子,前后都成了东周时代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其门生从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到毛遂,都是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里,一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仅次于儒家的就是墨家了。主张消除贵贱远近差异的兼爱,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非攻,令墨家在民间的老百姓中得到广泛的认同,此外墨家的科学精神最为后人所推崇,墨子本人在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方面的造诣,绝对高于同时代的所有教育家。遗憾的是,随着后来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墨家的传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的科学活动由此沉寂。
所谓百家争鸣,当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学派,如以李悝、商鞅与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以孙武为代表的兵家,以邓析为代表的名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加之什么农家、小说家与方技家等等,你宣传你的思想,我教育我的弟子,失去了大一统的时代,确实令各路思想获得了一次空前的解放,文化进入了一次空前的繁荣,教育进入了一次空前的改革。最富有历史意义的是,东周时代各国接受教育的对象,已经完全从一开始的只有皇家子弟才能接受教育,后来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渐渐地变成了只要你期待学习,你热爱学习,即使你出身草根寒门,依然有机会争得受教育的机会。中国的教育肯定是人类所有民族中第一个走向平民化的民族。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孔校长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但教育的范围被扩大了,教育的人才被提升了,教育的氛围被活跃了。
有点可惜的是,随着秦始皇的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很快的活跃在中国教育界的那些名流大师们,纷纷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而影响其中的一个核心人物就是孔校长学生的学生李斯,两百多年之前,孔校长手中高举的儒家大旗,到了李斯手中,随风飘扬的旗帜已然变成了法家的底色。
经过无数个世纪之后,当年生活在东亚平原之上的炎黄子孙,今天依然一代代地进化了过来,更关键的是他们依然活跃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中央。
四、
数年之前,兄弟曾和两家人一起,在捷克布拉格租了两辆车游览东欧。由于当地的车多还是手动档,结果同行的几家人,很多司机只会开自动挡,这下就苦了兄弟,整个一路之上,基本上都是兄弟把舵,累得要命。我们一行人先是到了奥地利,游览了维也纳森林,随后又开到了匈牙利,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发生在1956年布达佩斯起义的那些往事。然后换乘欧洲的廉价航班一行人又飞到了罗马。在罗马呆了一段时间后,又前往爱琴海的圣托里尼岛,观赏了一下独特的蓝顶白瓦的东正教建筑。有别于其他旅伴,兄弟此行的重要目的,还是想研究一下当年的罗马分裂以后的那些情况。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罗马分裂后,欧洲基本上就再也没有统一到一起。西边的这片后来又分裂为罗马天主教与马丁·路德的新教,东边东正教这一块由于默斯林的扩张,后来就被从当年的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给赶到了捷克的布拉格,再后来去了莫斯科。以前为了研究基督教,从基督教发源地的耶路撒冷,到后来被穆斯林攻占的拜占庭即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一直到今天东正教的圣地莫斯科,兄弟都曾考察过。兄弟一直对东正教有着深厚的兴趣,因为那是人类最早希腊文明的延续,严格地讲,应该说是希腊文明与耶稣会后来在精神上做了某种融合之后的一支教派。
尽管现在不少人总是张口闭口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除了中国之外,另外那三个古国早就被历史淘汰了,那些文明孕育出的生命,他们当年说的语言已经没人听得懂了,他们当年创造的文字已经没人看得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当年那些活跃的生命,其子孙早已经断代消失,血脉无存了。
四大文明古国之后,接下就得聊聊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了。和那几个文明古国不同,两千多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不但一路延续了下来,关键是其文明的核心,从文化到教育,从艺术到哲学,至今还对当代人类产生着种种影响。
从教育传承的观点看,对今天人类仍然产生影响的古希腊文明,主要就是两对师生,三位学者,即老师苏格拉底与学生柏拉图,老师柏拉图与学生亚里士多德。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希腊文明当中的那些事儿,兄弟和家人及朋友又从圣托里尼飞到了古城雅典。
卫城、奥林匹克遗址、宪法广场自是必去的,但兄弟更感兴趣的还是市中心的雅典大学、雅典科学院与希腊国家图书馆。
从市中心的地铁里钻出来后,兄弟远远地就看到了路边两尊气势宏伟的雕像。围着雕像转了一圈后知道,托着下巴的那位是苏格拉底,膝盖上放着书的那位是柏拉图。
不是说古希腊三贤吗,那位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怎么没在希腊科学院的门前矗立着令世人景仰呢?
在兄弟的印象里,苏格拉底大部分时间研究的是哲学,柏拉图研究的是数学与文学,他们三人里惟有亚里士多德毕生花精力最多的是在科学方面,可希腊人为什么不把他放在希腊科学院之前的一个显著位置上呢。
带着这样一个疑问,兄弟问了一个当地人。
那个当地人耸耸肩道:这是雅典科学院,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可都是我们雅典人,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亚历山大是他们马其顿人。
想一想,也有一定的道理。换成咱北京人的思维想,人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咱们北京人,而那位亚里士多德是个内蒙古人,尽管他们三人都是中国人,可如果在北京长安街上建一个北京科学院,雕两座北京的学者竖在那儿,天经地义,再立个内蒙古的学者放在那儿,让全球游客来纪念,外边人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可咱北京人心里边总还是有点异样。虽说堂堂56个民族的大中华里包括了他们蒙古人,可毕竟当年元朝人把咱们汉人放在什么位置上,至今仍让一些汉民族的人回想起来,不太愉快。
不知道这是不是雅典科学院前边没有在明显的地方立起亚里士多德雕像的真正原因。兄弟一路胡思乱想中,手里高举着华为手机,用那个仿生的双眼镜头,四下里拍起了照片。
提起苏格拉底,兄弟常常会想起当年巴西足球队济科那茬的那个白人牙科医生来。在兄弟的印象中,那个叫苏格拉底的人,大概是人类开展现代足球运动以来,学历最高,学问最大的超级明星了。
后来坐在图书馆的灯下阅读人类历史,特别是欧洲古代文明史时,东边的咱们孔子自不必说了,好像整个西方的最早的学者哲人,第一个能让普通世人提及的大概就要算雅典奇人苏格拉底了。和东方的孔子一样,他们都被称之为学问最好的人。
小时候兄弟对学问两字理解不深,总觉得学习好是最重要的,凡班里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基本上是属于老师喜欢,家长喜爱,自我感觉还特别好的那些人。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在应试教育中那些学习好的人,往往最后也不过尔尔。真正能在社会和大学当中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多是些学养深厚、学识渊博的人。一路走到今天,图书馆的书读多了,世界各国的城市走多了,渐渐地发现,真正牛的人,还是那些学问大,学问好的人,这当中关键的一个字就是问。
通过孔子学生创作的《论语》及苏格拉底学生们留下的《对话录》,后人发现,这两位东西方的教育大师,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能以一种不耻下问的态度,不断地向周围人提问,进而达到循循善诱的效果。
从年代上看,虽然西边的苏格拉底比东方这边的孔子晚出生了80年,但终其一生,两个人的寿命差不多,一个73,一个71,不过前者死于自然衰老,后者则死于无奈中的自尽。
两个人类的大教育家死前,都对他们生前的政治环境极其不满。中国的孔子终生致力于克己复礼,对春秋之际的礼崩乐坏悲愤不已;而希腊的苏格拉底则对当时的所谓民主制度深恶痛绝,他出生的时代正是希腊军政府强人伯里克利(Pericles)的统治时期,那时的雅典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不管是西边的斯巴达、北边的马其顿还是东方的波斯,皆敬服于治理有序、国力强大的雅典,而随着最终整个雅典进入到了所谓的民主时代之后,国家政出多头,政客推诿职责,为了逃避责任,宣扬所谓的公平,事关国家的要务,凡事皆依赖投票决定,甚至最后发展到了决定一些重要的人事与预算时,竟然靠抽签来决定凶吉与去留,一切似同儿戏。
民主的好处在于体现公平,但它的问题是由此也牺牲了效率。分权与集权的优劣权衡,关键在于程度的选择与把握。
最终,苏格拉底在一场所谓的民主审判中,因两项罪名而被判处了死刑,一是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必须找到了一个替罪羊,按照审判者们的想法,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正是由于受到某些人的质疑,进而未能成功地保护我们的国家,这当中一向对神灵不敬的苏格拉底是要承担相关责任的;二是作为学者,你苏格拉底成天在校园内外,街头前后向青年人灌输不正确的思想,由此腐化了他们的思想与心灵。
尽管已经年过七十的苏格拉底为自己做了辩护,但经过一个众达五百人的委员会经过充分民主的商议、辩论与表决后,法庭以民主的名义判处了苏格拉底的死刑。
随后苏格拉底被投入了监狱。
为了搭救老师的生命,很多他的学生,开始想办法帮助老师从监狱中逃生,并且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苏格拉底本人愿意配合,即可逃生。
然而面对着死亡,苏格拉底的态度是,尽管民主法庭对自己的两项指控出奇的荒唐,仅仅因为观点与言论的不同,就致自己于死地,是完全错误的,但自己依然不能选择越狱。因为这样将伤害雅典城邦法律的严肃性,破坏了国家的司法程序与契约精神。一句话,尽管本次判决是一个巨大的冤案,但不能因为自己就破坏整个国家的法律与制度。
最终,这位整个雅典公认最聪明的学者服毒自尽了。由此给号称人类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抹上了一笔重重的阴影。
老先生终其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但临终之前他的对法律的尊重,对契约的敬重,以自身生命为代价,深深地教育了整个人类。
和孔子一样,随着生命的逝去,苏格拉底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最终他成为了古希腊文明的三贤之首,开创一代灿烂文化的先师。
苏格拉底生前有一点与孔子也很相像,那就是在他们各自的教学生涯当中,两位万世师表都和同时代的佛祖释迦牟尼及几个世纪之后的耶稣耶老师一样,生前基本上都是述而不著。他们所有的言论与思想都是由他们的弟子与学生记录传播而成。耶稣有彼得、佛祖有阿难、孔子有子贡、而苏格拉底有柏拉图。
五、
普天之下,人类的传承皆依两大关系,或父子,或师生。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优秀子女的话,那就努力培养好自己的学生吧。
有关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的关系,有一种说法在雅典流传甚广:
公元前407年,也就是咱们中国这边周威烈王十九年,孔子他们鲁国鲁穆公三年那会儿,出身富贵的柏拉图那年20岁,之前他曾师从克拉底鲁学习哲学,而此刻的他,更大的梦想是想成为像索福克勒斯(Sophocles)那样伟大的戏剧家。经人推荐,他来到了当时号称雅典最有学问的苏格拉底的前面,将自己创作的作品给苏老师看。
结果,令柏拉图略感迷惑的是,苏老师在问了他一些问题后,笑道:我常常让人在快乐的猪与痛苦的人当中选择,那是一种极端的说法,关于青年人对未来的选择,我倒是更愿意给他提供一个建议,艺术到底是当食品吃去奋斗,还是当饮料喝去享受呢?
柏拉图何等睿智,听完老师的这个问题后,他马上决定以一种更坦然更轻松的心态去把握未来。于是他当场决定做苏老师的学生。
令柏拉图完全没有料到的是,在开学的第一天里,年已六十多岁的苏老师并没有和学生们一起坐在教室里,而是直接带着学生们来到了室外的一片树林里,然后苏老师说道:请你们跟我一样,把手臂上下前后地甩起来,说着苏老师自己一边示范着一边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在场的学生们皆一边兴奋地模仿着苏老师前后甩臂的动作一边笑道: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
一年以后,年已64岁的苏老师又一次把年轻的学子们带到了那片树林里,然后他笑着问:你们还记得一年前我带你们来这里时,让你们坚持做的一件事情吗?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一个同学大声说道:老师,我记得你让我们每个同学每天手臂前后上下甩三百下。
苏老师接着问:你回答的很好,接下来我想问的是,你们当中的哪个同学做到了这一点?
同学们又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过了好一会儿,有个同学指着班中那个身材高大的柏拉图说:好像每天早晚,只有柏拉图一个人还在坚持做三百下的甩臂动作。
苏老师笑道:是吗?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让你们这样做吗?
众人哑然。
苏老师又问:你们知道,一个人成功的机会更多的是来自于智力还是来自于毅力?
苏老师在教学当中,很少对事情或现象做出结论,而是通过不断地发问,让听者获得启悟。
跟着苏老师学习的人都知道,当时在雅典教学生知识与学问的老师通常都会收取学费,惟有这位整个雅典最聪明的学者上课不收学费。所以苏老师的生活过得很苦,一年到头,很少见他穿过新衣服,很多时候都是赤脚走路,饮食质量也很低。平时他的日常开销都是由一位名叫基瑞顿(Kriton)的雅典富商资助的。苏老师与基瑞顿从童年起即是老乡又是发小,后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苏老师治学,基瑞顿经商。成人后,基瑞顿将自己的儿子送给苏老师作弟子,时不时的基老板还会去广场或大街上听苏老师讲学。听说苏老师被民主法庭判处死刑后,基老板随即花大钱搭救老友,不曾想固执的苏老师非要舍身取义,资助了苏老师半生的基老板惟有仰天长叹。
和普通的教师不同,苏老师是个把物质看得很淡的人,生活当中的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思索哲学方面的问题上。苏老师相信人们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擅长之处,而不是去追求物质的富裕。
在教学实践中,苏老师坚持认为,哲学与智慧的美德代表了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在他的教育中,他认为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尽量地掌握与提高思辨能力,极为重要。
当时雅典城内有两种教育,一种是由官方支持的用以训练青年人作战打仗的课程,其中以体育课与军事训练课为主,辅以道德、伦理与音乐等方面的课程;再有一种就是苏老师开办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讲演与哲学方面能力的课程。用苏老师的话讲,他教学的目的全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政治人才。
学富五车的苏老师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不断地发问,来让听者和自己产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进而使学生们得到更多的感悟。他特别的谦虚,平时总是对别人说:他知道自己其实什么也不知道,是个很无知的人。
在很多场合下,面对那些雅典的官员,苏老师依然总是自称自己是个孤陋寡闻且相当无知的人,搞得那些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官员们极不自在。很多官员在心里骂道:好你个苏格拉底,整个雅典谁不知道你的学问最好,可你当众总是说自己无知,你总是这样讲,我们这些学识不如你的人,在周围人看来,岂不都成了白痴和骗子了吗?你越谦虚,我们的公众形象越差,这当中的逻辑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总之,正是由于苏老师的低调,反而把很多虚荣心很强的雅典官员,搞得很不舒服。尽管他们嘴上不说什么,但内心深处,总在想找机会收拾一下那个老东西。
雅典的很多官员对苏老师的很多课程设置也很有意见,当时雅典四周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为了更好的保家卫国,老师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教育学生掌握军事、经济与建筑等方面更实用的知识,可你苏格拉底没事儿竟给学生们讲授什么哲学、数学、和声、天体、逻辑与辩证法之类的知识,学了这些,对国家的安全与霸业何用之有?打着学习哲学的旗号,把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一个个地培养成上了舞台能说会道,却不愿冲向沙场征战的人,这不是坏了国家大事吗?这种老师留他何用?你再看看离雅典不远的斯巴达,人家是怎么从事教育活动的,从一开始就是要把所有的男孩经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后,变成一个个挑战与攻击雅典的战士。
到底是勇气重要呢,还是智慧更重要。希腊到底是要培养更多夸夸其谈的知识分子呢,还是那些敢于征战沙场的军人战士?对于当时的民主政权来讲,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与民主政府持不同政治观点的苏老师,依旧我行我素讲他的课,教他的学生。
于教育,苏老师内心始终有一种的使命感,别人设馆收费,他却超然不取。为此他的夫人显西培(Xanthippe)对他特别的不满,要知道作为一个大男人,家中除了夫人还有三个儿子兰姆普罗莱斯(Lamprocles),索佛罗尼斯库斯(Sophroniscus)及曼奈塞努斯(Menexenus)需要抚育培养。每当丈夫沉迷于他的哲学而不管家中的财务时,妻子显西培就会当众羞辱苏老师。
对着夫人的坏脾气,深感无奈的苏老师只好当众一边擦着夫人吐到自己脸上的口水,一边自嘲道:这很正常,雷声过后,常会有雨水的。
等夫人骂够离开后,看着妻子的背影,苏老师常对着朋友以一种幽默口气说道: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听完这个雅典最有智慧的学者自嘲,众人皆大笑。
由于没有很好的教室,苏老师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常常会独自一人来到公众聚焦的街头、商店与运动场等处与各色人等聊天侃山。与别人沟通中,苏格拉底更多的不是宣讲,而是不断的提问,从神灵问到世俗,从民主问到集权,从美德问到真理,在听到各色答案后,他才最终表明自己的观点。
在学堂里苏老师也是问的多,说的少。用他自己的话讲,他的母亲法娜莱特(Phaenarete)是一名助产医,她的工作就是帮助孕妇顺利生产,同样在教育理念上,苏老师总是强调,受自己母亲工作的启发,他相信每个来到他母亲面前的产妇肚子都有孩子,母亲的工作只是通过专业技能帮助她们顺利地把孩子生出来。同理,每个站在自己面前的人他们的脑子里其实都是有思想有观点的,只是缺少被人引导出来的技巧,因此在教育方面,自己的作用更像是一个帮助众人产生思想的助产妇。
21世纪的今天回头观望2500多年之前的人类教育理念,真的不得不感谢苏老师的母亲,是她的工作催生了人类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的诞生:好的教育不是靠灌输的,而是靠引导的。
苏老师常对自己的学生说:我要追随我母亲的脚步,成为一个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何尝不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方法呢。
面对官员,苏格拉底总是说,我是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让自己出现在雅典,就是要让自己像一只牛虻那样地刺激这个国家;我常常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其实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正是那些无谓的虚荣心阻止了我们的进步;哲学研究更重要的标的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哲学研究更聪明的方法不是去研究他人,而是解剖自我;与其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不同在探明事物中去寻求定义。
苏老师活着的时候,并不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个智慧高深的教育大师孔校长,但在教育理念上,他和东方大师在有教无类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不管是谁来到自己面前,苏老师都会一种绝对无私的态度,热情地与之交流与探讨。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不论是老人还是青年、不论是富翁还是穷人、不论是农夫还是工匠,只要来者有求于自己,有惑于世间,他都会热情地施教。
与比自己更现实的东方孔校长相比,苏老师从来不会向自己面前的人收取任何费用,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免费的。关键是苏老师生前根本没有自己的学校,这一点和远在东方的孔校长完全不同。在这方面,苏老师内心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浓一些。
作为中国第一家培训辅导学校的孔校长,从颜回的爸开始,前来就学的人通常都是知道春秋干部培训学校规矩的,有钱交学费者,比如子贡之流,那是一定要走收费程序才能入校的;无钱缴费者,比如颜回之类,再怎么困难,一学期里,几束肉条还是送到孔校长的办公室里意思意思的。
西方的苏老师不然,他就是要活在一种超现实的境界中,学费一分不收,教学质量一点不降,尽管在更多的时候,委托自己帮助提高孩子智能的多是些富有的雅典贵族。
苏老师生前没有正式建立自己的学校,真正在雅典开办私人学校的是他的得意门生柏拉图。
六、
尽管中国人了解柏拉图多是通过他的精神恋爱理论开始的,但事实上柏拉图还是要比自己的老师现实得多。比如,当听说民主政府的几百个委员在争议辩论以及投票表决中判处了雅典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后,自己的老师义无返顾,慷慨赴死,而年近30岁的柏拉图却逃出了国内,流亡他乡。
作为雅典科学院前边的两尊雕像之一的柏拉图也是人类历史当中的一个神奇的人物。
两千多年以来,在他的名字后面常会被冠以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学派、柏拉图认识论与柏拉图式爱情等等,令后人景仰不已。
与出生于平民家庭的苏老师不同,柏拉图是含着银勺来到世间的。他的父亲是亚里斯东(Ariston)号称是古雅典国王的后裔。继承了贵族的基因,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长大之后他才改名为柏拉图,原因是由于他不但人生得高大,额头也十分宽广。在雅典当地人的语言中,Platus一词为平坦与宽阔的意思,由于他长着宽广的前额,同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旁征博引、思路开阔,因而崇拜他的人干脆叫他柏拉图(Plato)。
苏格拉底去世之后,全雅典都公认,除了苏老师外,柏拉图的思辨能力与创作才华无人可及,以至于后来雅典的人们开始称他为阿波罗之子。
四十岁那年,从海外归来的柏拉图回到了雅典,决定在城外西北方向创立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育机构柏拉图学院。
后有人类教育史方面的学者认为,这所成立于公元前387年的教学组织,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座高考教学机构,有人甚至称它为人类的第一所大学。
要知道早在一百年前,在中国的鲁国里,孔子就已经成立了中国的第一所私学机构。可很多人类教育史的专家声称,从教育水平与教育程度上看,当年孔校长兴办的那个教学机构只能算是个干部培训学校,专科学校而已,和人家西立的柏拉图学院是不能相比的。人家用的学校名称是Academy。
今天人类娱乐界里排名第一的奖项就是每个春天由美国电影学会组织的奥斯卡奖了。从事学术的人都知道,奥斯卡奖只是一个俗称而已,其真正的学名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s),这个奖项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的什么金棕榈、金狮、金熊、金马与金鸡之类的金人奖,就是因为这个奖项是个带着很强学术性的学院奖。
而这个每年都在人类艺术界盛大庆典活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颁奖中,关键的词是阿凯德米(Academy)。而这个词恰恰是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给自己教育机构起的名字。
被柏拉图看中的教学地点,原名为赫卡得姆思的丛林(Grove of Hecademus),后来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后就成了Academy了。总之,任谁也想不到的是,当年柏拉图一个很随意的选择,二十多个世纪之后,竟成了人类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代名词,同时成为了人类综合艺术方面最大奖项的代名词了。
柏拉图学院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克菲索河边,两岸林木茂密,婀娜多姿,学校的建筑和雕塑就掩映在一丛丛绿色林阴深处。学院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数学、哲学、伦理、政治、法律、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与东方孔校长课堂里所学的怎么当官,如何从政的教学内容不同,柏拉图学院特别重视自然科学,老师们在讲台上讲述更多的是关于真理与规律的内容,不像东方这边的教育,把太多的教学任务放在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从柏拉图时代开始,西方教育从一开始就比较重视原则、程序与分析,倡导的是公平与正义;东方的教育,受易经文明的影响,从一开始就着重于对灵活的理解与对变通的感悟,东方教育一直不太看重程序与公正,更关注的是效率与结果。
由于极其崇拜古希腊早期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所以根据柏拉图的要求,学院的入口处悬挂着醒目的大字: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报考柏拉图学院的学生,首先要求在数学方面必须拥有相当好的基础,否则很难被录取。令柏拉图感到欣慰的是,学院成立两年后,雅典新的执政者一纸法令贴满街头广场的周围,政府决定为14年前冤死于民主法庭的著名学者苏格拉底平反。
闻讯后,对苏老师无限怀念的柏拉图随即将一尊苏格拉底的雕像立于校园的中心。
柏拉图学院办学前后有几个世纪,当中为国家培养了不少的精英,当然从校园里走出最牛的学生中,自然非亚里士多德莫属了。
很不幸,公元前87年时,在野蛮的军事首领苏拉(L.Sulla)的带领之下,罗马人将这所雅典著名的柏拉图学院给摧毁了。那一刻里,世界教育史中另外一位著名的宗教家耶稣基督耶老师尚未来到人世间。
从东方人的角度观察,西方的教育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两位师生所创造的雅典文明时代,使欧洲的世俗教育达到了一个顶峰,数百年之后耶稣基督一系的神学教育体系使欧洲走向了一条漫长的黑暗之路。一直到十五世纪之后,随着后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欧洲的教育才逐渐地走向了一条光明大道。
回望历史,野蛮常常会在短时期里征服文明,但最终文明终将战胜野蛮,科学终将战胜玄学,人权终将击败神权。
今天的人类回顾教育发展史时,当年柏拉图所建的这所教育机构,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学院成立前后,西边的罗马城被高卢军队攻入,胜利者布棱那斯用剑指着战败者说:规则与历史永远是由胜者制定与书写的。这个罗马新的统治者说出的是一个远比柏拉图心目中的哲学、数学与艺术更为残酷而真实的铁律。
那些年代里,雅典东边的波斯人开始与西边的斯巴达人商定和约,图谋雅典;在更远的东方一个叫庄子的安徽人正在研究他的清静与逍遥,而那个叫孟子的另一位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学者尚未出生。
柏拉图终生反对暴力,提倡教育,他不断地向雅典执政者呼吁,抓好教育是统治者的头等大事。柏拉图学院只是一所私学机构,教育还是应该由国家统管,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材应由国家审定。作为2400多年前的一代宗师,柏拉图强调的很多教育理念,甚至比当今的一些仍固守原教旨主义的宗教国家还要开放先进。柏拉图主张雅典之内的所有公民,不分男女,除奴隶外,任何阶层里的家庭子女都应从小受到强制性的教育。要知道,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个地球之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已实行了义务教育。
在教育方针上,柏拉图是人类历史之上第一个提出受教育者应该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小时候,兄弟在清华校园里上学时,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耳朵已经听出了膙子,长大之后才知道,原来这种说法的首倡者竟是远在爱琴海的柏拉图。
在家庭教育方面,又是这位希腊的先贤一向提倡教育活动开展得越早越好,他甚至提出母亲怀孕时最好就开展有关的胎教活动,与今天的教育理念相近的是,柏拉图始终强调,孩子的学前教育应从学习手工和游戏入手,阅读与计算等学习活动不宜过早开展。
和东方的孔校长有相像的地方是,历经种种政治方面的磨难之后,70岁时,晚年的柏拉图开始放弃了所有的政治活动,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著述。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不同的是,苏格拉底终生也没有去过远的地方。在外出阅历方面,柏拉图显然要比自己的老师丰富得多。此外,苏格拉底终其一生,基本上述而不作,而在写作方面,学生柏拉图要比老师勤奋得多,在学院教学的几十年岁月中,他前后写作了大量的文字作品,主要著作包括《会饮篇》、《斐多篇》、《斐里布篇》、《理想国》、《蒂迈欧篇》、《对话录》、《克力锡亚斯篇》和《法律篇》,其中最著名的为后人一直关注的主要是三部作品,即影响了人类意识形态近两千多年的《理想国》(The Republic)、《对话录》(The Dialogue)和《法律篇》(The Laws)。
和老师苏格拉底相似,柏拉图把一生的重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哲学方面,通过理念论与回忆说的方法,他将哲学与教育联系在了一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柏拉图极其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长影响深远。他认为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受教育者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灵魂中固有的知识理念。
除了关键的胎教阶段之外,柏拉图主张儿童从幼年起就要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从少年开始,孩子们需要进行简单的读、写、算、唱歌与体操等方面的训练;青年时期,受教育者则需要接受军事教育,同时参与内容更深的文化课程,如算学、几何学与天文学等;成年之后再进一步地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最终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辩证法等哲学方面的知识,以便最终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希腊的栋梁之才。
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柏拉图首次在人类教育史上提出了以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为主的四科教育框架,由此奠定了欧洲在其后近千年的教育体系。
教学方面,柏拉图主张通过启发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的回忆,调动他们的想像,尽可能避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继承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式的良好传统,尽可能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通过不断的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中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柏拉图特别强调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理性训练,尤其注重提升学生的学思结合能力,不断通过点悟与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经过冥想与苦思,最终进入顿开茅塞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柏拉图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尝试着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推动教育的大师。因才施教也是他在教学当中的重要理念。
在女子教育方面,柏拉图特别提出,应让雅典的女子从小就接受各种音乐与舞蹈方面的课程,雅典的女子即使成家之后,也应参加有关体育方面的训练,并学会使用武器,以便一旦国家进入战事之际,她们能够留下来保卫儿童与家乡。
总之,从儿童、少年、青年、成年到妇女,教育大师柏拉图在其生前总结出的种种教学经验与方法,对后世的人类,特别是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过,需要特别提起的是,在历史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古希腊的文明,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长时间地完全消失在了人类的视野之中。
有意思的是,当年几位希腊大师所撰写的著作,最终还是在千年之后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佛罗伦萨与威尼斯的学者们通过阅读与翻译阿拉伯文与波斯文,再将他们当年用希腊文创作的作品翻译成了拉丁文,由此才震惊了无数的欧洲读者,原来古罗马之前,欧洲还曾有过如此灿烂的教育与文明。
更有意思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当全球的游客与学者们来到了当年催生欧洲文明的两大古城雅典与罗马时,他们失望地发现,这两个曾经诞生过无数历史伟人的城市,包括他们国家现在怎么变得如此的不堪?
经济上除了欠下无数的债务之外,毫无作为;科技上毫无创新的意识与精神;教育上,无论是当年伟大的雅典还是辉煌的罗马,现如今在全球教育界的评价中,皆可忽略。常说风水轮流转,然而今天的情形是,从希腊到意大利,正在一天天地成为世人嘴中的笑料。
历史真是奇怪,两千多年前,雅典的智者们为我们解开了有关哲学与教育的种种谜团,而如今的希腊与意大利的国民,在一片毫无创新的挣扎中,借用着先贤们的品牌,消费着先人们的名望,令无数前来拜望的旅客们,不得不以一种疑惑的目光打量这里的人类,在心里悄悄地问道,早期在文化与教育上如此发达的国家,怎么今天竟然沦落到了这种地步?
常说风水轮流转,可令人难以想像的是,今天的希腊与意大利怎么竟转到了这种地步?
愧对先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