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含冤入狱
****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事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圣水峪,距京城百余里,地处群山之中,居民不多,都加起来不到三百人。地方偏僻,自然穷困,只有两家大户,一家是本地捕头,另一家姓万,有个儿子在京里做官。县衙设在三十里外镇上,这里只有一个捕头,两个捕快维持秩序。此地居民大半姓万,也有几家外姓,都被挤到山脚居住。其中有一家姓秦,父母早亡,只有姐弟两人,姐姐名叫秦玉娥,十七岁,生得花容月貌,早有人提亲,只因割舍不下十四岁的兄弟秦三郎,以致耽搁下来。全家只有七间瓦房,祖辈置下百亩山林,这姐弟二人却看护不住,当地人随意樵采耕种,放羊放牛,好好的良田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也不敢理论。秦玉娥心灵手巧,精于刺绣,本地婚嫁都请她绣嫁衣,兄弟三郎每日上山打柴,勉强糊口。这一日秦玉娥正在屋中绣一件嫁衣,三日后本地首户万员外家二小姐出嫁,下了一两定银请秦玉娥绣嫁衣。秦玉娥熬了两个晚上终于绣完了,盘算着用这一两银子买上两斗米,再请个泥瓦匠修理一下北房,省得雨季来时漏雨。
辰时刚过,忽听门响,却是兄弟三郎回来了。秦玉娥脸色一沉,走出屋门,果然是兄弟三郎挑着柴进门。这秦三郎刚满十四岁,虎头虎脑,一脸忠厚。秦玉娥斥道:“兄弟,时辰这么早,不到街上卖柴,回家做甚?”秦三郎关上街门小声道:“姐姐,不是我偷懒,街上出大事了。”秦玉娥忙问:“出什么事了?”秦三郎一边擦汗一边道:“万员外一家昨晚被强人打劫了,听说还死了人。”秦玉娥大吃一惊,思想片刻问道:“外面情形如何?”秦三郎道:“县太爷都来了,外面有好多官差。”秦玉娥未读过书,遇到大事也没什么主意,对兄弟道:“你先在家呆着,等过两天再出去打听一下,看万家还有什么人。”
两天后得知,万家老少数十口无一活命,家财被洗劫一空。万家京里做官的儿子立逼县令破案,县令带全县捕快四方寻访,没有一毫踪影。明眼人都看出,这是积年大盗所为,下手干净利落,得手后马上远走高飞,不留一点痕迹。县令命人挨家搜查,秦玉娥慌了神,对兄弟三郎道:“你把这嫁衣送到官府去,说清楚来路,万一被查到家里当作贼赃可不得了。”秦三郎答应道:“姐姐不用担心,这嫁衣是万家送来的,街坊都知道,不会有事。”一边说着一边收拾出门,秦玉娥送兄弟出门,千叮咛万嘱咐,心里始终有些不踏实。
眼看就过午时了,秦三郎还没回来,秦玉娥有些着忙。兄弟自小忠厚,从不与人争执,每日必定回家吃饭,今日过午不回,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要出门问一问邻居,忽听门响,隔壁李大娘走进来,急匆匆道:“玉娥,你兄弟叫官府抓了。”秦玉娥大吃一惊,忙问:“到底怎么回事?”李大娘叹气道:“你们姐弟太过老实,就算要还嫁衣,也等个十天半月,急个什么。你兄弟到堂上刚拿出嫁衣,万捕头就说是贼赃,马上过堂,打了四十板,已经画了押了。”秦玉娥只觉天旋地转,泪如雨下,叫一声:“兄弟,姐姐害了你了。”李大娘安慰几句匆匆回家,秦玉娥一边抹泪一边收拾家中值钱之物,哪里寻得出一样?勉强凑两件拿到当铺,只给了五钱银子,也没功夫争执,急匆匆买几样吃食到牢房看兄弟。虽然是乡里乡亲的守门狱卒也不肯放过,百般刁难,榨去五钱银子方让秦玉娥进门。
来到牢中,里面罪人不多,还算干净。秦玉娥四下寻找,见一堆乱草上趴着自己兄弟,蓬头垢面,满身血迹。不由一阵心酸,唤道:“三郎,姐姐来了。”秦三郎一动不动,秦玉娥取出带来清水伏下身为兄弟擦洗,好半晌才见秦三郎睁开眼,欲哭无泪,勉强道:“姐,你走吧,兄弟活不了了。”秦玉娥更是伤心,劝道:“兄弟,姐姐求邻居给你作证,很快就会放你回家。”姐弟俩相对垂泪。刚喂秦三郎两口饭,狱卒就过来催,无奈起身离开牢房,准备的吃食都落到狱卒嘴里。
秦玉娥回到家中,赶紧求左邻右舍帮忙作证,但没一个人出头。消息传来,三日后就要将秦三郎解往京城,秦玉娥慌了手脚,四处求告无用,只好将家产卖掉。却又遇不上好人,百亩山林,加上七间房舍,只卖了一百二十两,扣去成色,只剩一百一十两。无奈之下,打点行装,随兄弟上京。四名解差押解秦三郎,打了一辆囚车动身。秦玉娥跟在囚车后照顾兄弟,四名解差借故拖延,一百多里路倒走了五日,从秦玉娥身上榨去三十两银子。进京后押到刑部大牢,打点狱卒又花了十两,秦玉娥在客栈安顿下来,每日到牢中探望兄弟。一月后方过堂,堂官看了卷宗冷笑道:“三十五条人命,让一个十四岁的娃娃顶罪,就算我准了,上官岂是瞎子?”当堂驳回。半个月后,又解来五名犯人并几件赃物,刑部下批文,五名正犯凌迟,秦三郎定为从犯,绞监候。秦玉娥大惊,请人写了状纸,到街上喊冤。刑部定下的案子,没人接手,有人指点,当朝驸马好管闲事,于是秦玉娥想方设法等到驸马车驾,当街喊冤,驸马正闲得无聊,听有人喊冤,吩咐侍从接状。秦玉娥递上状纸,驸马看后笑道:“一个十四岁的娃娃,没什么真凭实据,岂能定成绞刑?这些刑部官员太过胡闹。”命人持自己名帖送到刑部。刑部官员知晓驸马脾气,只是一时高兴,不会认真过问。于是改判,秦三郎年幼无知,从轻发落,监禁十年。
得到此信,秦玉娥还要谢恩,总算保住兄弟性命,于是每日到牢中照顾秦三郎饮食。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仅有的几十两银子又被人偷走,秦玉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早有媒婆留心,劝秦玉娥嫁入官宦之家,秦玉娥走投无路,只好应允。京城官员根本看不上贫家女,刚好有一总兵到京公干,偶见秦玉娥颇有姿色,愿意出五百两纳为小妾。秦玉娥为保兄弟性命无奈答应,总兵将五百两银子交付刑部官员,照应秦三郎,准备回任上。秦玉娥千叮咛,万嘱咐,姐弟俩洒泪分别。秦三郎在牢中,开始几日还好,狱卒多少照应一些,不到一月就没人过问了,饥一顿饱一顿,挨打受骂更是家常便饭。几番想寻死都怕姐姐回来寻找,只好咬牙忍耐。好不容易撑到一年,太子登基,大赦天下,秦三郎也在被赦之列,差官销了罪案,将秦三郎放出大牢。虽然离开牢房,但举目无亲,孑然一身,难以谋生,只好乞讨度日。京里官差颇多,不好存身,无奈离开京城向南走。
风餐露宿自不必说,能有个破庙安身就要谢天谢地,可怜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受诸般苦楚。这一日走到一个村口,迎面跑来一个老年乞丐,三郎想问问这村里风俗如何,老丐满面堆笑道:“这里人好得不得了,家家都给我吃食,怀里还有四个烧饼吃不下,给你吃了吧。”说着果真取出四个烧饼递过来,三郎喜出望外,连连道谢,老丐一溜烟跑到一棵树后。三郎饥肠辘辘,拿起一个烧饼就吃,刚吃两口忽然有一群人跑到近前,看到烧饼不由分说,围住就打。三郎在牢里别的没学会,挨打倒有些经验,当下抱住头,蜷起身子,众人打了半晌,也怕出人命,一边骂着小偷一边离去。三郎才明白这四个烧饼是老丐偷的,自己替老丐挨了打。只觉浑身酸痛,还好怀里剩了两个烧饼,哆哆嗦嗦取出一个刚要吃,不料那老丐竟跑回来,抢走两个烧饼,笑嘻嘻道:“多亏你替我挨打,下次多长个心眼,天下没有一个好心人。”吃着烧饼,扬长而去。
三郎满腔怒火却无计可施,好半天才爬起来,不远处有一条河,三郎口渴难耐,到河边喝水,喝完洗脸,忽觉头晕目眩,一头栽到河里。人事不省,顺流而下,半浮半沉,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觉出身上有一丝暖意,睁眼一看,见身在一间静室中,盖着厚厚的棉被,一位长髯老者笑眯眯看着自己。三郎知道被好心人救了,想开口道谢,但张了几下嘴却发不出声。老者开言:“你伤势不轻,好生调养要紧,不要急着说话。”有丫鬟给三郎喂药,饮食也甚为周到,三郎如在梦中。两日后三郎已能讲话,老者到房中坐下问道:“孩子,你叫什么?为什么落水?”三郎就将含冤入狱,出狱后乞讨为生,又被恶丐欺凌的经过一一讲明。老者连连叹息,听完点头道:“老夫也姓秦,名鸿雁,久居此地,颇有些家财,你放心住着,养好伤再说。”三郎甚为感激,盼着自己早点好,不再拖累恩人。
调养月余,三郎基本复原,再不肯受人伺候,每日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不管吃什么都不计较。秦鸿雁乃是昆仑派高手,隐居此地,膝下有五子三女,每日教儿女习武,也不十分上心。一是因为自己不是掌门,有些精妙武功没学到,儿女学全了也不会有多大出息。二是因为五个儿子生来养尊处优,不肯吃苦,自己又狠不下心严加督促。有这两个原因,秦家五子只学了一些花拳绣腿,徒具架势。三郎每日起得很早,打扫庭院时总看到秦鸿雁练武,心里萌生了拜秦鸿雁为师的念头,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忍了十几日,终于下定决心,鼓足勇气对秦鸿雁道:“恩公,三郎命苦,多亏恩公搭救,今生不忘大恩。”秦鸿雁问道:“你是不是有事?”三郎见四下无人跪倒开言:“三郎想拜恩公为师,学几路武艺防身。”秦鸿雁笑道:“学武可不容易,第一要根骨好,第二要不怕吃苦。”三郎道:“根骨三郎不懂,不过三郎不怕吃苦。”秦鸿雁一时兴起,点头道:“我先教你入门摩云掌,一月后你练给我看,如果你真的肯吃苦我再教你下一路,至于拜师先不忙。”三郎大喜,秦鸿雁只是一时高兴,就走了一遍摩云掌,三郎学了一遍,秦鸿雁又纠正一下就把此事放下了。三郎却上了心,生怕忘了一招半式,偷偷苦练,每日只睡两个时辰,除去干活就苦练掌法。一月后秦鸿雁早忘记此事,三郎也不敢提,埋头苦练。这一日秦鸿雁比平日早起了半个时辰,来到练武场看到有人练功,还以为是哪个儿子下工夫习武,细看却是三郎,看了片刻不由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