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四卷)
6432600000040

第40章 克里斯蒂娜呼吁和平

17世纪初期,瑞典是欧洲的一个强国。当时的欧洲正在进行“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把很多国家都卷了进去,其中也包括瑞典。

在瑞典的一次会议上,国王吉斯塔夫·阿道弗斯抱着自己仅有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公主,正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们瑞典才击败过俄国斯,并占领了波兰,现在就看我们如何去打眼前的这场战争了。但不管怎么样,老规矩不能变。”瑞典的老规矩就是只能在邻国的土地上打仗,而不能在本土上兴兵作战。

克里斯蒂娜好奇地听着父亲的话。她只觉得父亲特别威武,并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要做个像父亲这样的人。

1630年7月,阿道弗斯率领13000名将士,从德意志东北部的奥德河口登陆。他的军队在德意志的领土上屡战屡胜。然而,国王却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身亡。

12月8日,噩耗传到瑞典首都,玛里亚王后和克里斯蒂娜公主都为之痛哭。但人死不能复生,众大臣把克里斯蒂娜扶上了国王的宝座。由于克里斯蒂娜的年龄太小,还不能掌管国家事务,一批老臣便主动出来辅佐朝政,代行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克里斯蒂娜渐渐长大成人。她学会了不少国家的语言。但当皇宫里的大臣们向她灌输国教路德教教义时,却遭到了她的拒绝。1644年12月8日,18岁的克里斯蒂娜正式亲政。在她的脑海里,始终浮现着父亲的身影,她明白是那场可恶的战争把父亲送上了黄泉之路,所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终止持续多年的战争。大臣们和克里斯蒂娜的想法根本不一样,他们只想进行新的战争,以巩固瑞典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于是君臣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帕汀王极力主张打仗,他把自己的儿子查理·奥古斯塔都送到了战场上。查理凭着他的勇猛在战争中所向披靡,而被瑞典人誉为民族英雄。

一天,查理又载誉归来,可克里斯蒂娜却对他态度冷淡。她在接见查理时说:“虽然你为瑞典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可战争的耗费太大了。”旁边的一位老臣插话说:“不大,不大!照这样打下去,我们瑞典的国旗将要飘扬在欧洲的每个角落。到那时,瑞典人就和现在大不一样了,成为人上人了。”

“人上人?”克里斯蒂娜冷笑了一声,她的脑海中闪现出父亲满脸血污的样子。为了战争多少家庭变得支离破粹,克里斯蒂娜再也不愿看见这样了。

面对好战的声浪,女王异常冷静,她几乎是一字一顿地驳斥了主战者的狂言,宣布了自己的决断:“你们为了战争,谁想过百姓的生活?固然那些战利品、军功章是光彩夺目的,可是这要用多大代价?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不过是用死亡、毁灭、家破人亡来铸造的。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战争将要离我们而去,我要让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和平多么伟大!”

克里斯蒂娜立刻签署了议和公文,委派各大臣分头前往欧洲各国,呼吁终止战争。经过克里斯蒂娜几年中的尽心尽力,国际和谈会议终于签订了和约,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作为战胜国的瑞典获得了德意志北部的西波美拉尼亚、吕根岛、维斯马城、不来梅等大片土地以及一批相当可观的赔款。此外,和约还承认瑞典国王有干预德意志重大事务的权利。在克里斯蒂娜的治理下,瑞典这一时期国泰民安,连那些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也对克里斯蒂娜的管理竖起了大拇指。瑞典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强国。

克里斯蒂娜在历史上是个奇女子,她一辈子没有婚嫁,在管理国家的前提下,她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读书和收集美术作品。她还对野生动物有浓厚的兴趣,在宫中养了许多动物。克里斯蒂娜如此关心文化事业,而受到瑞典人的普遍赞扬。在她的热心支持下,瑞典第一张报纸和第一所学校先后问世。

克里斯蒂娜在同文化艺术界的交往中,逐渐对天主教义和天主教徒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兴趣。她开始向往罗马天主教廷,同时对王位越来越讨厌,她在1651年向国会表明了退位的意向,遭到拒绝。1654年,克里斯蒂娜再次提出,国会只好批准女王退位,其堂弟查理十世即位。

1655年12月,克里斯蒂娜在教皇隆重的欢迎仪式中来到教皇国。1689年,克里斯蒂娜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