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走不完的日月 过不完的河
6434000000043

第43章 严谨·深沉·和谐——评赵越的诗

评介文章 选

曲润海

赵越从1961年在《人民日报》发表第一首诗《黄河夜渡》起,他的诗就以坚实的思想内容、强烈而深沉的诗情为主要特点,正如他发表在诗刊的《诗的沉思》中写到的:“让笔管与血管相通,让琴弦与心弦相连;愿诗歌与真诚结伴,向一切虚假挑战!”

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和灵感。生长在湘西江边,听惯了沅江的号子;深入到黄河岸畔,亲历过黄河摆渡,他曾观东海、登太行,也多次走到乡间和农民一起劳动,辅导他们写作、演唱……他在生活中泡的时光比他写作的时间更多。他总是“像蚕咀嚼桑叶那样咀嚼生活”。如诗作《故乡雨》就熔铸了诗人多年的生活,就连成诗的过程,也近一年的时间。正因为如此,诗中才会有那样丰富多样的环境:橘园的雨、竹林的雨、江面的雨、远山的雨、小溪的雨、草坪的雨、迷蒙的雨、飞扬的雨、石板路上的花雨、碾米坊漫出的热雨、炊烟弥漫的雨、情韵依依的雨……这绝不是卖弄自己横溢的才华,显示自己词汇的丰富,而是对生活的多方面的细腻的观察所得。他尤其不追逐诗行的数量,而是尽量使诗凝缩。久而炼,少而精,是他的一贯态度。一首五十多行的《故乡雨》压为八十多行,而《橄榄》仅有短短八行,却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对“十年内乱”苦痛与教训的思考,对多彩多姿的生活火花的掬取,饱含于赵越的诗中。而所有的怀念、景仰、忠诚、热爱、思考,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沉。读赵越的诗绝无轻飘的感觉。他不哗众取宠,不故弄玄虚,不借人物和故事。当我们读《献给周总理》时,周总理那“刀丛剑树——万难不辞;龙潭虎穴——临危不惧;风云变幻——坚贞不移”的博大胸怀,雄伟气魄,周总理那“风风雨雨——甘苦相共;山山水水——悲欢相知;朝朝夕夕——心心相依”的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都真实地被我们所感受,而当我们读着《太行情》《红军磨刀石》《黄河夜渡》时,朱总司令、红军班长、黄河艄公的形象也都久久令人难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赵越基本不写叙事诗,他的诗中的人物形象不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塑造,也没有对于人物肖像的描摹,而是通过写人物的精神、品德、情操来体现人物个性的。他在抒情诗中写人物时,不仅省略了许多客观的实的东西,而且涂上了主观的虚的感情色彩,在褒贬抑扬之间,实现他塑造人物形象的创作意图。那“风吹杨树飒飒响”的王家峪村头,那敌众我寡的情势下红军犹在磨刀和凿字的月黑夜,那“一船当先万船发”的黄河夜渡场面,那杏花村八槐街上的纷纷清明雨,那渐去渐远的驼铃声,那城市新楼窗口的朦胧灯光,无不给人以美的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赵越诗中,歌颂人物和创造意境,总是融为一体的。读他的不少诗既为他的人物所鼓舞,又为他的意境所陶醉,这固然是被他的真情所打动,但他诗中那深沉的哲理对人的启迪,也未尝不是重要的原因。比如《橄榄》:

严峻的历史,

曾赐给我们一枚橄榄,

咀嚼了多少苦涩,

才尝到如许甘甜……

切莫把核扔掉,

让橄榄树在心头长得高高;

倔强的记忆之鸟,

要在这树上结巢。

这是赵越诗中最为短小精干的一首,然而却是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一首。他不直言,只是把“**********”比做一枚苦涩的橄榄。他又不是单纯地写伤痕,而是在用诗的语言总结这场内乱的教训,他是向前看的,因而他从苦涩中品尝出了一点甘甜。

赵越诗中的哲理,出自对生活的细嚼烂咽,因而某些诗读后颇有余味:

因为经历过——

巨大的心潮的澎湃,

和在长夜里

深沉的思索与酝酿,

大海,才喷吐出

一轮灿烂的朝阳!

光明、希望、真理和一切新生事物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热烈地欢迎它,支持它,珍惜它,爱护它,这是《大海》给予我们的启示。《杏花村酒歌》:

……

为我洗尘,洗我心上尘,

邀我品酒,实为品人生。

人生之酒,有甘有苦,

只可沉醉,不可沉沦……

人间有不朽的创造,

世上有不灭的真诚;

人心都像你的酒一般纯美洁净,

生活必定会百倍于酒的芬芳!

整首诗中哲理性的诗句甚多,再加上八仙、杜牧、李自成的典故和民间传说的运用,使得这首较长的抒情诗颇为耐读。由于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言流畅,读时就像品尝汾酒一样,越品越有味。

赵越长期做群众文化工作,懂得民歌,知道诗怎样写才能被群众接受,他又是一个有成就的歌词作者,因此他的诗音乐性强、易记,不少篇章能唱。他早期的诗作《红军磨刀石》《沅江放排》《春夜》《晨送菜》等多用短语,词意清楚,不拖泥带水。“风追来、雨打来,白浪如山当头盖”(《沅江放排》),“蓝天宽,青山高,白云飞,红旗飘,大江东去浪滔滔”(《红军磨刀石》),都铿锵和鸣,干脆有力。

赵越懂得古体诗,但他从不仿古,而是加以吸收借鉴,扬长避短。他的诗是讲究对仗的。一种是句子内部词语相对,如“人生有聚也有别”“相思有苦也有甜”“月儿有缺也有圆”等等,相反相成,自然得体。更多的对仗,是句与句之间。如“月上茅津口,人下古渡头”“一江滔天浪,万头拦路虎”等等,虽然不像律诗那样讲究平仄,但词性词意的对称是工整的,可以收到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

赵越非常喜欢在诗中运用排比句,即把若干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放在一起,一气呵成地吟诵。如:

无事不感到——你亲切目光的关注;

无处不感到——你有力手臂的扶持;

无时不感到——你热情言谈的鼓励!

形象地展示出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情,自然而然地喊出:“你——我们亲人中的亲人!”

他还擅长反复咏叹。《太行情》中反复出现“风吹杨树飒飒响”的句子,而后是“声声动心肠”“叩山冈”“暖心房”“情意长”等等,不仅渲染出了一幅优美的意境图,面且牵动了人民对于朱总司令深深的怀念之情。《啊,太阳》则用“已经”造成三个诗句,并把这三个诗句冠于三个诗节之首,完全适合于谱曲歌唱,无怪乎发表之后,好些作曲家争相为它谱曲。《新楼的灯光》全诗共三段九节,除了每段开头是“新楼的灯光,搬迁户的灯光”之外,中间又有“灯光和心一起,像花一样开放”,“灯光像人一样,变得神采飞扬”格式的若干个句子,节拍是那样清晰,读着,我们仿佛置身于灯光闪烁、乐曲飘扬的境界,享受到了那朦胧之美。

赵越的诗也仍有需要更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形式和布局还可更新颖和活泛。不过,他最近创作的三首新作《脚手架》《故乡雨》《杏花村酒歌》已显现出他更为宽泛和多样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