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作家神秘化,认为写作需要天赋,而作家、诗人就是文字的天才。我不这么看,作家的所谓天赋,其实都来自学习,来自实践,来自不断的尝试和改变。很多人都有相同的读书经历,有些人甚至是同时开始写作的,为什么有的人写得越来越好?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是,会写作的人既爱读书,也爱思考,更有学习能力和改变自己的勇气。有的人写来写去,总不愿意改变,就容易越写越狭隘,写作的路也越走越窄。这一辑里,我主要谈谈自己的读与写,也许对家长和语文老师有帮助,对小读者有启发。
读写童年
——谭旭东帮你抓孩子的阅读与作文
一、读书与趣味
有人问我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读书与写作。”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房里,早上迎着窗外射进来的阳光,晚上借着台灯的光芒,读着喜欢的诗书,写一些自己喜爱写的文字,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读书的快乐很多,收获也很多。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它促使我写了很多书,至今我已经出版的诗集、散文集、童话集与学术批评著作就有80多部,主编、翻译的图书有近200部,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也难以计数。正因如此,我有幸被称为诗人、作家或学者,甚至还被挂上了“翻译家”的美名。而且多次应邀出访波兰、德国、希腊、韩国、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国,去参加国际诗歌节或做文学讲座;也有一些作品在埃及、德国、塞尔维亚、美国和韩国等发表或出版。但读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它培养了我对高雅文化的趣味。尤其是小时候读了诗书,不但培养了较强的审美能力,而且也为我长大后走上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做乡村中学教师的爸爸工资很低,一个月也就十来元,但他会经常给我一两块钱零花,我就去书店买《唐诗选读》,买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买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园丁集》,买歌德、海涅、屠格涅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集和当时最有名的朦胧诗人的作品集……差不多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在爸爸忙着批改作业时,偷偷地读几首诗或一篇小散文,那时候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但它们给了我美好的向往。那时候,我特别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诗人、作家一样写出很美的文字,创造一个又一个精巧的文字世界。也正是因为课外时间都沉醉于书香里,我是从来不去镭射厅看港台武功片的,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去地摊上买一两本消遣的读物。那时候,虽然还没有创作的能力,但我对优美文学世界的敬畏却是真真切切的。今天看来,少年的读书经历其实也培育了我坚韧而倔强的性格。能够安安静静地读书的孩子,怎能没有耐心和毅力做其他有意义的事呢!上大学后,我读的是英语专业,后来读了中文专业的研究生,再后来又从事艺术学博士后研究,如此变化着自己的专业方向,换了几个单位,跑了几个城市,最大的动力还是源于对审美世界的热切追求。此时我还在想,要不是少年时代就涉猎那些中外名著,怎么会有一个今天勤奋而快乐的我!
美学家朱光潜就认为读诗能够培养高雅的趣味,他说:“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要严谨,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而且朱光潜还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少年儿童多读一些诗书,接受书香的熏陶,我想,他们的视野会更开阔、人格会更完善;对我们这些已经成长的大人来说,甚至已经颇有功名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提升呢?
二、书香伴我行
写了很多文章,出了很多书,诗歌、散文、童话、理论和翻译等著作足以与身齐高。但我的心里明白,虽然作品很多,但离伟大的作家距离还很远;而理论上的探索,虽然也得过大奖,受到过很多关注,但自己认为穿透力还不够,还要继续探索与创新。不过,我一直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这是一点不假的。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有很好的读书环境。村里的小学很简陋,四排平房围成一个四合院,中间的空地,就算是操场。学校没有图书室,也没有很好的师资,教我课的老师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是小学毕业生,更谈不上有很精彩的校园文艺活动。不过,幸运的是,识字不久,就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中外名著。父亲买过《水浒传》《三国演义》和一些如今已记不清名字的图书,而且大姨父家也有不少好书。小学三年级就读过的《红楼梦》,就是我从大姨父家拿的,而且在他家里还能读到《当代》《十月》《收获》等文学期刊,记得泰戈尔的《园丁集》和冰心的《繁星》《春水》也是在他家里读到的。所以那时候,最喜欢走的亲戚家就是大姨父家了。因为学习很好,每次考试都会名列第一,父亲会适当地奖给我一点零花钱,因此,到了假期我可以步行十多里路,到小镇的书店里去买几本小人书和冰心、艾青等一些当代作家的小集子。可以说,我的文学启蒙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清贫的家庭虽然不能给我富足的物质生活,却让我早早地品尝了读书的乐趣。
因为有了小学的读书之乐,中学自然而然地钟爱文学了。那时候,语文课并不非常有趣,不怎么爱听,但语文考试是从来不害怕的,因为有比较宽的阅读面,所以每次写起作文来,考起试来,就不太胆怯。记得初中时,学校里就开始有了简陋的图书室,书虽然不多,但有几十本世界文学经典和当代作家作品,有一些名人传奇、战争小说和红色读物,我是教师子弟,每次借书都格外受到图书室老师的照顾,能多借一本,所以那时候的课外阅读还是比较丰富。暑假和寒假在家干农活,有些空闲时间,就读《基度山伯爵》《红与黑》《复活》《少年维特之烦恼》《大地之子》《雷锋叔叔的故事》等图书。我一直记得在初中阶段偷偷读书的一幕幕场景,父亲看我老喜欢读课外书,有点担心会影响学习,到了晚上就不允许我读课外读物,要我早点睡觉,于是,我就趁他在备课批改作业时,打开手电筒,躲在蚊帐里和被窝里读,从大姨父家借来的繁体字版、竖排的《三国志》就是在被窝里读完的,所以今天还认识很多繁体字也得益于那时候的“夜晚偷读”。
不过,小时候爱读文学类的图书,并不影响学习,也不意味着高考就要考文科。读高中时,我的数学、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功课都挺不错的,语文学得尤其好,写作能力也突出,老师们都建议我考中文系,我却报考了外语系,学的是英语专业。当然,后来大学毕业做了多年英语老师后,还是进了中文系做博士,再到中文系任教,这又是后话了。
记得刚上大学那一阵,从乡村中学考进来,一下子看到大学图书馆这么大,里面藏了上百万册书,真是非常惊喜,于是,一头扎进书海,就再也不愿意回头。大学里人家说学理工科的学生很累,因为要做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其实在英语系读书才是最累的,因为不背英语单词的话,根本学不好英语,所以大学四年,经常早读,白天基本上都用在了读课文、读英文原著和记单词上了,不过,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差不多都泡图书馆了。图书馆的期刊阅读室,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当代》《十月》《收获》等文学期刊,了解最新的文学动态,还尝试着写诗,写散文,给一些报刊投稿。记得第一次公开发表小诗,是在校报,后来陆续在《飞天》《东海》这样的省级文学刊物上露面了,每一次收到稿费和样刊样报的激动情形,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大学里读书真是有一股狠劲,如果下午没课,吃中餐时,就买一个大馒头,塞进书包里,然后就进了图书馆,一般一坐就是到晚上十点钟。现在很怀念大学那一段时光,尤其怀念坐在图书馆里读书的情景,从学生宿舍到图书馆那一条林荫路,可以说占满了我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时光。
大学毕业后,进了一所大学任教,有了工资,可以自己买书了。那时候,一方面到学校的图书馆读书,另一方面也喜欢去逛书店。我所居住的城市不大,但市中心就有一个很大的新华书店,一般的文学书和学术书都可以买到。如米兰·昆德拉、博尔赫斯、米斯特拉尔、夸西莫多、聂鲁达、普鲁斯特和沈从文等作家的名字与作品,就是那时候走进我心里的。还有其他中外作家的著作和一些学者文丛,都是可以买到的。于是,书架上,就多了一层新书。在单身宿舍,很多同事都忙着打80分、斗地主和搓麻将的时候,我一般在宿舍里读书,沉浸在审美与思考的愉悦里。
读书读得多,生活充实,也不感到孤独寂寞。而且读书让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来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所处的世界。从大学生活开始,我的写作生涯,几乎是与读书同步的,我一边贪婪地阅读中外名家的作品,一边忘情地在文字的世界里舞蹈。读呀读,写呀写,当我读了博士,当了大学教授,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才发现原来书不但成了我精神上的寄托,也给了我创造财富的能力。
现在,我真正发现,生命里有了书的滋养才是最大的幸福!
三、读书的快乐
读书是很快乐的。可能有些人看了,会觉得我说这话矫情。但对一个把读书当作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人来说,享受读书之乐恐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读书的,因为童年的记忆已经不十分清晰了。只记得读小学时,还没认识多少字,我就开始读家里收藏的《水浒传》《西游记》《童年》《普希金诗选》等中外名著了,到了初中,我几乎接触到了当时能够在书店见到的所有世界名著。所以,我是很幸运的,小时候家里虽然清贫,但不缺少书香。有书陪伴的童年,别有一番滋味。
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报道讲述以色列人爱读书的事,说以色列的家庭,差不多都要给孩子订阅报纸和刊物,父母也很愿意给孩子买书。小学时,我就能读到《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小溪流》等报刊,它们对我的影响也很大。现在想一想,要是童年时没读到那些书报,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呢?有一次,《儿童文学》杂志社邀请我到山东邹城给两所小学做讲座,就有学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自己也难以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童年的阅读给了我莫大的快乐,给了我想象的翅膀。
说起我的人生指路人,当然最早就是我的父母。父亲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他教数学,虽然从来没有指导过我一道数学题,但他勤劳、诚实,对我小时候读课外书并不反对。母亲,是一位赤脚医生,她曾经在长沙工作,也做过乡村卫生员,但辛苦的劳动并没有让她对读书失去信心,她希望我努力读书,走出贫困闭塞的乡村,母亲朴素的期待一直是我前进的力量。还有我的大姨父,他是一位小学校长,很支持孩子读课外书,所以我很早就能和表哥一起阅读他家订阅的书报。后来,我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终于考上了大学,读到博士,也做了博士后研究,在京城也算有了名声,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算是回报了父母和大姨父。
读书很快乐,不只是因为它改变了我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读书让我的视野得到了开阔,精神世界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遇到了很多老师。
记得小时候,刚刚走进书籍世界时,总是怀着些好奇,也带着猎奇的心理。那时候读名著,更多的可能是读故事,感受情节,把作品里的生活趣味看成是最好的。后来,书读多了,慢慢地开始迷恋文字,尤其是对那些优美的文字充满了敬畏感,甚至也产生了创作美妙的文字世界的欲望和冲动。所以,中学时我就开始模仿一些名家,写点小诗、小散文,甚至也开始编点故事,那时候虽然很幼稚,但的确是对文学怀着憧憬,也很崇拜那些优秀的作家。
到了大学,书读多了,文字也写得多了。突然发现,自己也可以发表作品了,而且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和一些过去在书本里才能见到的作家的名字列在一起了,于是,读书的乐趣又更多、更不一样了,读书的动力更大了。最值得的是,青春期时,是读书让我走出了孤独,走出了困惑,走出了迷惘。那时候,上了大学,包分配,很多同学只要“60分万岁”,并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甚至无所适从。但爱上读书的我,从文字里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美。每当我坐在图书馆里,在灯下翻阅着各种文学期刊和各种文学名著,我觉得心里特别充实,对前途也充满了信心。后来,大学毕业,我进大学教书,工作很顺利,而且也一直在努力坚持读书和写作,那是一段难忘的写诗的岁月,是青春最闪亮的年华。
当然,从大学校园走进社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受到了很多打击,但每当心里有些颓丧,甚至悲观时,总有一本本的好书激励了我,引领了我,让我变得宽容,变得更有韧性。
再后来,因为读了不少书,写了不少作品,渐渐地进入了文学领域,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我也交了不少朋友,认识了很多良师。记得在我最初写作时,就有幸得到了“七月派”老诗人曾卓的鼓励,他给我写过信,寄过书。著名诗人李瑛也给我写过信,寄过书,鼓励过我的写作。还有柯岩前辈,曾经给予过我长者的关怀。在京城里学习、工作,遭遇到了很多问题,甚至曾受到各方面的刁难和陷害,但此时我的心灵已经非常柔软,沉浸在美好的文字里,任何流言蜚语都难以把我击垮。
现在,我自己编的书、译的书、写的书已经足以装满一个大书架,也算是一个著作等身的人了,但读书依然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什么昂贵的物质能替代一本好书,读书本身就是我生活最大的快乐。
四、读书的秘密
写作有写作的秘密,读书也有读书的秘密。
读书的秘密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你的独特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比如,你是怎么爱上一本书的,这本书如何成为你的最爱,这本书是如何让你感动,这本书如何激发你的想象的?二是你对书的独特理解和你的独特的读书收获。比如,你读了一本书,它让你学到了什么,而且你从中理解了别人难以理解的东西,你有自己新的发现,你有新的思考,你有新的解读方式。
经常看到有些人晒自己读了什么书,读了多少书,也经常读到一些自诩为“读书人”的文章。我有一些感觉,真正的读书人其实很少。因为,第一,他们的读书虽然算是博览群书,甚至有些人的确也读了不少名著,但其实他们的读书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因为他们的读书,其实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并没有领悟到什么深刻的东西。我读过一些所谓名家的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有的好像只是浏览了一下作家简介,看了看前言后记,就写出了一篇“读书随笔”。还有的人写读后感,他的感受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他并没有真正读懂,没有真正进入作家的文字世界,他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篇好的作品,一本好的书,只有读懂了,读透了,读出了别人难以发现的,才是有效的阅读。如果你没有读懂最值得你读懂的内涵,这本书或者这篇作品,还不如不读,因为你完全可以用更安静的心去理解,你完全可以用更智慧的方式去剖析。但你做不到,你只是一个浏览者,勉强算是一个读者吧,离“读书人”的名号还差得远。所以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是“读书人”——它是一个崇高的名字,令人肃然起敬的名词。你收藏了很多书,你收集了很多作家的手稿,你拥有了很大的书房,甚至开了一家书店,你都不一定是“读书人”。
不过,在浮躁的时代,人们都不太爱读书,只喜欢娱乐,喜欢电子媒体和音像制品。有人能够多买一些书,能够收藏很多书,也是很了不起的,也值得尊敬。因为至少他对文字是有信任感的,他对书籍还有一定的依赖和迷恋。这也是一种好的生活,是一种文化的追求。因此,做读者,很可爱,也很可赞。读书人一定是读者,是一个优秀的读者,是一个有文化品位的读者。读书人配得上任何一个时代的荣誉,即使他不是将军,也不是一个高官。没有读书人的时代和社会,是可以想象的;有很多读书人的时代和社会,是无法想象的。因为读书人的文明是可以启发与带动一切的可能的。
小时候接触到了很多名著,也接触到了一些经典。但不知道名著和经典有什么区别。后来,读多了,就知道了:名著不一定是经典,经典也不一定是名著。经典是经得起反复阅读,且常读常新的作品。比如,中学时,我读了大量的红色经典、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朦胧诗、先锋派文学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都很有名,但现在能够记住的却很少。随着对文字的理解力的增强,逐渐知道了名著通常是某一个时期很有名的作品,或者让作家成名的作品,但经典可能在当时并不出名,甚至在作家在世时都不算名著名篇,但经典一定是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而且无论什么时代,都会被读者认可的。比如惠特曼的《草叶集》和爱默生的《论自然》,比如沈从文的小说,当时都没有什么名气,但若干年后,却成了经典。所以当我成为老师时,有比较多的机会能够跟学生谈读书,推荐图书时,我总会告诉他们,从经典起步,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会节省很多钱。读书从经典开始,是最好的自我学习和教育,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读流行的文字,读一时的名作,赶了时髦,却很难培养高尚的趣味、优雅的品性。
现在文坛,很多人热衷于写名篇、名著,做名人,甚至不惜炒作自己,但很少想到要让自己的文字更美,更有爱,更有智慧,更有韧性,更有张力,更有魅力。如果这些写作者是真正的读书人,他就知道应该如何创作,才对得起那些痴情的读者,才能经得住无数读书人的品位。我想,由亲近名著,到亲近经典;由做名家,到创造经典,是一种莫大的进步与超越,这也是一个读书的秘密。
有一次,和朋友在微信群里开玩笑,我说自己十年前好似虚荣的“华威先生”,现在则似乎变成了“莫泊桑”。的确,不少从事文学写作的人,年轻时特想做一个“华威先生”,一天到晚在文坛各种热闹的会议里穿梭,显示自己是名家。到了成熟的中年,却希望自己是莫泊桑——年轻时虽然寂寞,但沉默而坚韧地写出了好作品,一经慧眼,就跻身于优秀之列。爱读书且会读书的人,是会逐渐懂得这一点的,这何尝不是一个读书的秘密。
写作有美妙的秘密,读书也有美妙的秘密。都来做读书人吧,我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秘密。文字养心,书籍怡情,读书启智,读好书的经历就是一种心灵的历险与精神的探秘。
五、谈谈读与写
我特别喜爱和小朋友交流写作、学习的经验与体会,所以每当有中小学校邀请我去做讲座,我都会欣然前往。十多年前,在深圳南山区一所小学做讲座时,收到了一个小朋友的纸条,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看什么样的书可以写出好作文?当时因为安排的时间很紧,就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一直保留着这张小纸条,我想这样的问题很多小朋友一定都问过。记得自己小时候,也向老师问过这样的问题,那时候多么想通过读几本书,就能解决写作文的问题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心理。问这样问题的人,我想都有一种想走作文捷径的愿望。作文有没有捷径呢?肯定没有。是不是读了几本教你写作文的书就会写好作文呢?也不是。你也许会反问:如果读几本书也解决不了写作文的问题,那作文书有什么用呢?如果你这样问的话,也就有点急躁了。作文有方法,比如多读书,尤其是课外的文学阅读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读书,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你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对文学内涵的感悟能力肯定难以一下子提高。不会感受,不能感悟,无法感动,更没有想象,哪有什么创造力,又怎么谈得上用文字表达呢!当然,多读书,也不是说你读书的数量多了,写作能力就提高了;多读书,不但指的是你要经常读书,把课外阅读变成你的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把课外阅读当成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还需要你在读书时专注、思考,如果你不能专注,不认真思考,那么读得再多,你也不能消化书中的精华,也就无法吸收书中的营养。小时候,我特别爱读书,尤其喜欢读《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一些少儿报纸上的精短文章,读的时候一边领会文章里的思想内涵,一边在想:要是我也能写出好文章并能够在报刊上发表就好了!这样的想法驱使我模仿着去写作,我记得自己曾经模仿过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写过一篇歌颂小溪流的小短文,还投给了长沙的《小溪流》杂志。因为读了一些名家的作品,在作文里,我总想写得比别的同学好一些,总希望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这种羡慕的心理,鼓舞了我,激励了我,让我每一次写作文时,都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力争写得好一点。由于每次我都很认真地对待作文,而且总想写出达到发表水平的文章,后来终于获得了语文老师的肯定,我的作文经常被点名表扬,还被当作范文在作文辅导课上朗读。
我讲这些,其实是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想想看,作文怎么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变好。说到读书,我对少儿朋友有个建议,那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当然这些好书也包括一些优秀的少儿刊物。我不赞成少儿去读很多大部头的名著,尤其是那些厚达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小学、初中里的课程和活动很多,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细心阅读,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厚厚的书中耐心地寻找你需要的营养。很多人读长篇小说都是为了消遣,而且长篇小说那么长,要写得引人入胜,就要在情节上下功夫,因此这就意味着你可能在读长篇小说时,仅仅是跟着情节走,而不是跟着美与思想走。当然,写好作文,还有必要读读别人写的好作文,比如一些作文杂志上刊登的同龄人的作文,比如少儿报刊上刊登的同龄人的习作,都值得去读读,去学习。学一学别人是怎么表达内心感受的,学一学别人是怎样描述事物的,学一学别人是怎样描绘景色的,学一学别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这些对你来说,都是必要的。如果你想写好作文,又不想去读别人的文章,又不想去学习别人,除非你是天才。
但你要知道,天才生下来的时候,和你一样都是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小婴儿!天才也需要学习,才能把天才的成分放大,才能真正变成天才式的优秀人才呀!
说了这么多,我都在强调一点:写作文是需要读书的,需要读一些适合你读的文学作品,也需要读一些你的同龄人写的作文。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读别人的作品,至少可以发现自己写作还存在哪些不足。读也好,写也好,最终要落实到写上面来。如果你不常动笔,你不多练笔,你怎么能写好呢?你说你阅读量很大,你说你写作水平很高,如果你不写,也写不出来,别人也会不相信你的。
六、写作的价值
每一次谈论写作的时候,写作其实变成了文学写作的代名词。
的确,写作好像只是作家的事。其他的人写的文字,好像不算写作。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写诗歌、小说、散文、童话、戏剧等,才算是写作。
可见,人们对文字的敬畏,对作家的尊敬,他们把写作当成特殊的创造。
众所周知,人们敬畏文字的时代,作家才是一个有光环的荣誉。但今天,信息繁复,人们普遍接受学校的教育。敬畏文字的人似乎反而渐渐少了,也对作家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些人鄙视文学,对作家熟视无睹。以写作者自居的人,心里很失落,即使出了书,成了所谓的作家,也不再有那种炫目的光环。这到底是为什么?
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写作到底有什么价值?
在我看来,写作是一件文明人应该做的事。在蒙昧时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人们依靠口头交流,那时候的歌谣、故事,虽然带着文学的印痕,但那不是写作,也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文学。随着人类的进化,很多丰富的情感需要更好的倾诉,还有很多经验和智慧需要很准确的传达,于是,文字符号就出现了。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寂寞的,写作是一个孤独的人寻找对话的方式。写作是用文字与他人的心灵对话,写作也是用文字与自我对话。每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内心都是孤独的,或者说,写作的时候,人是在孤独寂寞的情境下,用文字来理解世界,认识生活,来判断与重建自我的。优秀的文字,优美的诗、散文、小说、童话和戏剧等,都是写作者建构自我,建构世界与生活的方式。写作者必须要对文字心怀敬畏,并学会使用好文字,让好的文字传播得更广。这是写作者的艺术追求,也是写作的价值所在。
因此,我要说,写作是需要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写作,是不称职的,也很可怕。
写作的理想,不一定那么高大上,但写作一定要讲究文字之美。不美的文字,写作者也不会令人敬重,更难以获得读者的信任。读者追求美的文字,是因为他相信美的文字是有力量的,且只有美的文字才能更好地表达内在的世界,才能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力量,才能震撼人心。
文字之美,我以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朴素之美,它看似简单,但内涵很深;一类是优美,讲究辞藻,善用修辞,体现写作者的智慧。能够用第二类美的文字写作的人,是很会玩文字游戏的。大部分了不起的作家,都从第一类文字起步,树立写作的信心,然后逐渐用第二类文字来赢得读者的尊敬。
经典的文字,是很讲究美,很能展示写作智慧的。我一直对经典怀有敬畏,最喜爱的就是经典,最喜欢的就是那些能够创造美的文字世界的写作者。
写作,与阅读一样,要向经典致敬。即使自己的写作一时不能成为经典的文字,那也要有这个理想和追求。在向经典致敬并靠拢的道路上,写作将变得更有价值。
七、写作的秘密
写作有秘密吗?当然有。种地有秘密,做菜有秘密,读书有秘密,写作当然也有秘密。
秘密,通常是指别人不知道的事与信息。写作有没有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呢?肯定有。只要你经历了写作,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那你就有别人不知道的写法与技巧,也有别人难以体验甚至难以理解的快乐与收获。
只是我们很多人的写作,只是模仿。有的人写作,不读经典,不以经典为坐标。只是在刊物上读了几篇别人的文章,就极力模仿。这在初学写作时,是有一定效果的,我也经历过这种模仿。因为通过这样的模仿,你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写法。比如,你在《儿童文学》或者《童话世界》上读一篇别人写的短篇童话,你也模仿着写一篇类似题材和主题的童话,这样,可以让你找到一些基本方法。但如果你所有的写作都来自这种模仿,那你就不可能写出很好的作品。因此,真正的写作,是要超越别人的,超越你的阅读,超越你的模仿的。写作是一种文字游戏。一位真正的作家,他的文字游戏,是别人难以模仿的,或者说,是别人很难学到的。事实上,如果你要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你就不要玩别人的文字游戏,而应该按照你自己的方式来建造一个美丽迷人的文字城堡。
在一所小学给孩子们做讲座时,有孩子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您能说说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区别吗?”虽然我觉得这个问题对大人来说,完全不算什么问题,但孩子问了,就是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那一次,我想了想,这样回答了孩子:读书,好比爸爸从商店买来了一桶积木,给你玩。你按照积木桶里提供的积木图案,拼好了积木。也就是说,当你按照积木桶里给的图案拼好了积木,就好比你读了一本书。而写作,就是虽然你按照积木桶里给的图案拼好了积木,但觉得没劲,你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拼积木。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拼出了自己的图案,就像你写了一篇作品一样。孩子们听了,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当然,我们之所以能够拼出属于自己的积木图案,是因为想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总是按照别人的图案拼积木,可以消磨时光,但培养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这个角度讲,读书读得再多,不会写,不爱写,也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人。或者说,只会读、不会写的人,文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我很佩服那些爱写会写的读书人,而不佩服那些总炫耀自己收藏了多少书的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按照习惯去生活,别人怎么样,他也怎么样;别人怎么说,他也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按照习惯去生活,对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读过书的人,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读过书、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来说,就不太合适了。读书,受教育,是要充分发展个性,充分培养自己创造力的。如果按照习惯去生活,去写作,怎么会有新的生活、新的文字?
我很庆幸,小时候当同班同学只能读课本的时候,我已经读到了名著,读到了经典。从名著和经典里,我发现了与课文不一样的文字。所以,当我读书和写作的时候,总是尽量寻找不同,选择那些有个性有风格的作家和作品。那些优秀的作家,他们的文字是不一样的。而我们身边有不少作者,他们只满足于发表,他们总在认真地写与别人一样的作品,写特别符合刊物标准的文字。结果,发表了很多,但却没有几篇好作品。
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平庸的作品,很多甚至是文字垃圾。但爱读书的人,会写作的人,是有辨别力的。他们知道该怎么选择,该怎么取舍。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会写作,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杰出的作家。关键是,你得知道,什么是写作的秘密,而且你掌握了写作的秘密。
八、我的写作之路
几年前,编校报的老师约我写一个专栏,到底该写什么呢?想了近一周,我们决定就和大学生谈一谈写作吧。
我想,与大学生谈写作,和与中学生、小学生谈写作是差不多的,写作的基本道理是一样的。这里,还是先说说自己的写作经历吧,也许这会对他们有点启发。
2009年4月底,我去德国做有关文学阅读的讲座时,德国读者听了德语艺术家朗诵我的诗歌后,也问过我关于写作的问题。比如,在维尔茨堡做讲座时,就有一位德国听众问我为什么爱写作。我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现在回顾自己的少年时代,总想找一找自己为什么热爱文学的原因,找来找去,觉得还是和少年时代的阅读有关。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但还是读了不少的书。爸爸总会想办法给我们一点零花钱,这样一来,我和弟弟就可以隔一段时间去镇上的新华书店,买几本冰心、巴金、朱自清、艾青、普希金等名家的诗歌、散文集回来,还可以买一些国内的文学期刊。所以少年时代,我就读了很多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记得初中时,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对古典文学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也非常迷恋。初二时,因为学习任务比较紧,爸爸一般晚上不让我读课外书,于是我就拿手电筒躲在蚊帐里,偷偷地读完了《三侠五义》《封神榜》等演义章回小说和线装繁体的《三国志》。
初三的时候,尽管升学的压力很大,但我还读了《基度山伯爵》《悲惨世界》《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诸多外国文学名著。结果,我只考上了县里的二中,爸爸妈妈有些不满意,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后悔。上高中时,我不但大量地阅读了当时的《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收获》《当代》《湖南文学》等文学刊物,对那些写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朦胧诗的刘心武、张贤亮、王蒙、蒋子龙、舒婷和顾城等作家比较了解,而且我还阅读了马尔克斯和卡夫卡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作品。不过,高中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叶赛宁、海涅的诗和威廉·萨克雷、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小说,还有泰戈尔的散文诗,以及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它们,但自己的确受到了感动或震撼。
现在想来,可能就是这些阅读的体验,培养了我对文学的情感,也在我的心灵世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所以,高中时数学、化学和生物这几门功课都比较擅长的我,最后竟然进了大学外语系,而且最终又走上文学之路,可能是缪斯女神早在少年时代就对我有所指引。书读多了,就觉得有话要说,而且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够像那些作家一样用文字来征服世界啊!
南非小说家阿迈德·埃索谈到自己为什么写作时,说道:“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我有兴趣拜读世界各国作家的作品,并从中得到教益和启发,还因为文字排列与组合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享受。”我写作的动机或者说最初的写作冲动,好像就如埃索说的一样。现在我很喜爱写作,喜爱这种创作语言的过程,也很享受这种以新的语言与人和世界对话的状态。
我还感受到,一旦真正学会了写作,文学世界就变得更加神圣了。而且我也发现,写作就是人生经历的总结,它也会促使我思考生活,战胜各种挫折和坎坷。
九、爱孩子,开心写作
《亲子》杂志编辑部约我写专栏文章,谈谈关于写作的感受。在《亲子》杂志开了三年“微童话”专栏了,得到了编辑老师和读者的喜爱,我感到很荣幸!
我喜爱写作,尤其喜爱给孩子写小诗,写童话,写散文,写小说,写寓言,还研究儿童文学、儿童阅读和儿童教育,算是一个多面手。已经出版了80多本书了,还翻译和主编了很多童书。在《亲子》杂志开“微童话”专栏之前,我就在它上面发过童话呢。写微童话,说起来话长,2011年,我尝试在新浪微博里写小童话,因为当时最多只能写140字,又是发表在微博里,所以称之为“微童话”。在我的带动下,很多人在微博里写小童话,没想到很受妈妈们的欢迎,因为这些小童话可以做睡前故事,而且妈妈们拿着手机,开通微博,就可以读上面的微童话。写微童话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要滴水见阳光,写得像小露珠、小珍珠一样,对写作者是一个考验。跟着我写微童话的人,有的没有坚持下来,但我一直坚持着写,已经出版了10多部微童话书啦。
除了写微童话,我也很关注儿童教育、儿童阅读和语文教育。可能有读者会问,为什么我这么专注于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是什么力量促使我为孩子写作,并关注儿童教育?其实,这与我女儿有关。13年前,女儿出生,我做了爸爸,非常高兴,就想学习如何做父亲,学习如何做亲子教育,但当时我对这一块并不熟悉,读的书有限,于是,我就开始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做相关研究,并经常带女儿玩,和她一起做游戏,玩玩具……就这样,我一边读书、研究,一边实践,很快就进入了儿童教育的领域,不但打通了儿童文学、儿童阅读、语文教育和儿童教育之间的界限,还亲自参与亲子教育,指导一些幼儿园办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女儿上完小学,我就写了20多本适合孩子读的童书和指导家长进行儿童阅读的书。所以,有时候我会对读者说,之所以能出版很多童书,能够在儿童教育方面有些成绩,是因为做了爸爸。父爱的力量是蛮大的。真是:有爱,就有了一切。想做一位好父亲,就要学习,就要实践,就要坚持不懈地探索。
这几年,我在写作研究之余,也经常应邀到一些幼儿园、亲子机构和社区,给家长做关于“如何营造家庭亲子阅读环境”“如何做智慧父母”等的讲座,告诉家长如何做好早期教育,尤其是不要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学会做智慧的父母,用爱与智慧来陪伴、引领孩子的成长。我也经常应邀到小学做讲座,教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他们讲一些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也给语文老师讲如何上好语文课和阅读课。还亲自到班级,与孩子们见面,给他们讲故事,讲自己的成长与读书,等等。这些都让我更加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当然,通过与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接触,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摸索并设计出了一套如何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案。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二孩政策实施以后,会有不少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新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对父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大家都要继续学习,提高素养,不然的话,就难以胜任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我想,《亲子》杂志会成为大家的好帮手,我们也要感谢《亲子》杂志的编辑老师们!她们用心办刊,也是为了孩子。
我想说的是,能在《亲子》杂志开专栏,真的很荣幸,很开心!我也希望家长和语文老师订阅一些适合自己的刊物,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指导自己的生活。
十、写作有什么理由
写作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是有理由的。为什么写作,写什么,怎么写,都是有理由或技巧的。不要以为这一切都是靠天赋,那种认为只有天才才会写作,认为作家、艺术家都是疯子的说法,其实都是无稽之谈,而且也是对写作者的一种偏见。
为什么写作呢?不同作家的经验不一样,给出的答案也会有差异。如创作《百年孤独》的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说:“我写作,为了使我的朋友们更加爱我。”阿根廷女作家西尔维亚·奥坎波写作的理由也有类似之处,她说:“写作是为了使他人爱我,爱我认为应该热爱的东西,不忘记世上之要事——友谊、爱情、智慧和艺术。”但我更推崇美国作家迈克尔·赫尔说过的理由:“我从事写作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出风头,而是觉得语言很重要。文字可以概括整个世界,事实上人们正用语言来建设一个理想的世界。天堂和语言相连,地狱就是它的糟粕。当我在童年时代,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强有力之人,我就渴望写作,渴望成为一名海明威式的作家。”
赫尔的写作理由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尤其对孩子们来说,更有启示。从事写作十多年,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和寓言我都写过,也写过很多文学评论,出版过很多本书,也主编过不少文学图书。我小时候渴望写作,就是因为很羡慕那些作家,能够用文字创作一个个非常美妙而深邃的语言世界。上大学后随着自己对文学写作理解的加深,就领悟到,写作也就是玩文字魔方,写作的工具不仅仅是钢笔、电脑、纸张,而且也是一个个文字。业余作者也好,作家也好,他的写作都是用文字建造一个语言世界。说白了,写作就要学会运用文字,然后用文字排列组合出各种文体、各种风格、各种内容的文学作品。而且语言实践越多,技巧就越娴熟,创造的语言世界就越奇妙。
因此,要写出好的作品,成为真正的作家,或者成为具有较强语言能力的人,他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比如说,学习一些修辞,学习一些语法,掌握一些叙述技巧,学会陈述、描绘与抒情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缺乏基本的叙述技巧,那你就不会编故事;如果你缺乏基本的描绘能力,你就不能把一个人的外貌写得活灵活现,你就不能把一个人的行为摹拟得绘声绘色,你就不能把一个景物的特点呈现得清清楚楚;如果你缺乏抒情的技法,你就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你就无法把内心的愿望倾诉出来。所以,我总是对中文系的学生说,你们一定要学好“现代汉语”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告诉你现代汉语的用法,告诉你组装文字魔方的技巧。我也总是对中文系的学生说,你们一定要爱读会写,如果你们不能做文字的魔法师,那么学一门语言就有点亏了!对那些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我总是会说,你们最好多品读一些文学经典,看看人家的文字功夫,体会一下作品中写人、绘景、状物和抒情等手法,这些都是语言的能力,如果你掌握了它们,你就拥有了创造新的话语的资质。将来你做技术员也好,科学家也好,还是行政人员也好,都需要语言能力,都需要用语言来总结概括你的知识、你的想法、你的技艺、你的新发现和新感受。
文学是人文学科中最具有弹性的一门学科,之所以说它最具有弹性,是因为它所建构的语言世界就是人的思维和思想的世界,是把人与人、人与世界连接一起的语言殿堂。理解了这一点,你会更加意识到写作应该是什么了,或者说,你一定会理解自己写作的理由到底为何。
十一、生命中幸有读诗的经历
前年,北京一所小学的老师请我给学生讲讲诗,我选了几首自己写的小诗,让孩子们读一读,没想到,孩子们很喜欢,而且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还有的孩子现场就写出了小诗。在场的语文老师也很惊讶,她们对我说:“没想到他们这么喜欢诗!”
去年初夏,我到广州去,给几百位语文老师讲了一次儿童诗欣赏与写作课,我选了几首英美儿童诗,还选了自己写的几首儿童诗,在课堂上展示、讲解,与老师们一起分享读诗的快乐,同时,也谈了谈自己写诗的体会,没想到,老师们听得特别认真,而且都觉得没听够。有几位语文老师对我说:“我们只读过课本上的诗,诗读得太少了!”
这使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物质贫困,但精神很充实,因为除了读了大量小人书和四大名著,我还读了一些诗。我在一些儿童报刊上读过诗,也在书店里买过诗集,小小的年纪就知道了泰戈尔、纪伯伦、冰心和艾青,就知道了叶芝、拜伦、雪莱和普希金,而且在中学和大学时,还读了莎士比亚、弥尔顿和惠特曼等的诗作。小时候读诗,给我的印象很深。在煤油灯下,曾经被故事吸引的我,开始对字数很少,只有几行或几十行的特殊的文字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小小的我,常常被短短的诗所感动,所震撼。我对诗人产生了莫大的好感、信任与敬畏,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语言创造者——能用这么少的文字表现语言的奇妙,反映世界的真相,揭示社会的本质,征服人的内心,提升人的精神。所以,从小时候起,我一直有读诗的习惯。尤其是在少年时期,几乎每天都要读一两首,直到今天,我还常在睡前读唐诗宋词,读外国名诗,也常在孤独、安静时写点小诗。我也有幸出版了6本儿童诗集,其中,《夏天的水果梦》和《跳格格的日子》还再版过好多次,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位诗歌的忠实读者。
我不能说读诗多么有用,多么了不起,但我总觉得写诗是一种能力,读诗是一种追求。生命中有一段读诗的经历,一定是蛮有味的,一定是很值得回想和珍惜的。
十二、诗是这样来的
给中文系和英语系的学生讲阅读与写作课,刚开始时,老怕他们写不好,尤其是怕他们不喜欢写诗。而且自己讲诗歌写作时,心里也是特别没有底气,因为很多人认为诗是不可教的,更是不可以教写诗的。但事实上,不但诗是可以教的,而且诗的确也有一些可以学习的技巧。
不过,要写好诗,首先你得培养一种诗心。什么是诗心?可能你会觉得这是个故弄玄虚的词。我觉得诗心就是那种能够从普通日常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感觉,这意味着你能够用日常所见的事物来寄托你的美好情感和理想心趣。比如说,当你在校园里散步,你看到某一棵树、某一片草、某一朵花,或听到某一种小鸟的啼唱时,你突然觉得很喜爱,并且由这些事物产生美的联想与想象的情趣,这时,如果你用笔把自己这种美好的感觉记录下来,可能就是诗,或诗句。记得自己第一次学会写小诗时,是初二的时候,读了一份刊物上一篇题为《小溪流》的小诗,其主题是咏赞小溪流从山上跳跃着奔向大海,突出小溪流勇往直前的精神。当时,我学习上正遇到挫折,读了这首诗,联想到家门前流淌的小溪流,觉得原来小溪流也有人一样美好的品格,我也应该向小溪流一样勇敢向前。从那以后,自己也开始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真的找到了很多趣味。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性格,都是有情感的;而且那些小动物,那些周围的村舍和楼房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这种心态,就是诗心的开始。
诗心来自一种美好的情感。有了它,当我看见小草尖上的露珠时,我会觉得那是小草流下的眼泪;当我看见欲绽的花蕾时,我会觉得那是春天藏着一肚子的笑话;当我听到小鸟的啼唱时,我会觉得那是小鸟儿为它的妈妈唱一首早晨的赞歌;当我听到小雨淅淅沥沥时,我会觉得那是云妈妈垂下那么多的线,是想和大地打电话吧;当我坐在图书馆,面对着一位捧着书在认真阅读的美丽女孩时,我会觉得她是一个从书的世界里跑来的小天使;当我和朋友们一起逛大街时,我会觉得在都市的水泥森林里,也有着很多美丽的童话……有了这些诗意的想法,有了这些看似稀奇古怪的念头,回到宿舍,坐在家里,在安安静静的时候,把它们回忆出来,记录下来,列成分行的文字,它们就差不多是诗了!如果你再读一读那些优秀诗人的诗,然后看看你的这些文字,再将它们修改一下,把那些太直白的话删掉,用清新的语言描绘它们,加上一些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的修辞,你就创作出诗作来了!你就是一个诗人啦!
记得自己是这样写《花蕾》的:春天的一天,我在校园里散步,看到校园里的桃树都结满了花苞,当时想,这些花苞快要爆开了,春天就要桃花灿烂了。于是就想,这些花苞不就是肚子里藏着笑花的人吗?她们要是一开口说话,那春天就会笑死啦。回到宿舍,我把这种感觉写下来,最后又修改了一下,一首有情趣的诗就形成了:
你藏着一肚子的笑话,
只要你一开口,
整个春天就会发笑。
后来我把这首诗寄给一家刊物,没多久就刊登出来了。不过,编辑来信说,你这首诗可以说是儿童诗,很适合孩子阅读。我很受鼓舞,原来我还可以为孩子写作,那以后就多写写吧。
十三、散文可以这样写
初学写作,可以从散文开始,家长、语文老师尝试写点散文,很容易获得写作的快乐。当然,指导孩子作文也就容易多了。如何写散文,先讲一点小经历。
有一个学期,教研室主任让我接替一位老教师,来给中文系的学生上写作课,到底从哪里上起,是很费脑筋的。你看,学生多难教呀!老教师都给换了,我这位新教师还能上好吗?
记得第一个学期接写作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讲的是个人的创作体会。不过,我讲得认真,但效果不好,学生好像不买账,虽然我的确出了不少书,发表了很多文章,但学生们以为你是在自吹自擂呢。我还给学生朗读了曹文轩的一篇谈文学写作的文章,学生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应。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几个人看得起名家呀!后来我换了一种教法,还是从散文开始讲吧。因为通过几次写作课的作业,我觉得学生最容易入手的还是散文。
的确,相对诗歌来说,散文在语言上要求不太高,而且散文是比较随意的文体,一般人都可以说写过散文。比如说,平常写的日记,记一点心得,甚至写一些观后感、游记之类,都可以说是在写散文。甚至我们写工作总结,交流学习经验,都有散文的成分。因此,学会写散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把平常这些比较随意的文字,用文学性、抒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用心润色一下,就可以感受到散文写作的乐趣了。
从2008年开始,我给大学生上写作课就从讲散文开始了。记得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了郭沫若的散文《山茶花》: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过了五分钟,我叫了两三位同学讲一讲读这篇散文的感受,没想到几位同学都非常喜爱,而且很准确地把这篇小散文的美感讲出来了。
然后,我也给他们谈了谈自己的看法,我说,《山茶花》是一篇优美的小散文。它叙述的是作家一个生活细节,作家从秋天的山上采来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山茶的蓓蕾,然后插在家里一个铁壶里。第二天早晨醒来,闻到了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清香。原来,是山茶花开了。但就这么简单的叙述里,作家展现了秋天的优美意境。鲜红的楂子、嫩黄的茨实和碧绿的山茶叶,再加上白白的山茶花,构成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画,而且还有山茶花的清香,使小小的居室有了秋天的斑斓和丰腴,也有了秋天的气息。更有意味的是,这篇小散文里有诗人的情致,有微妙的感应,有清雅的生活情趣,有对美的发现和创造。
我告诉学生,郭沫若写秋天之美,是从几枝山茶花来写的,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就是从小的景物着眼,窥一斑而见全豹。我还对学生说,我们校园里处处有美好的景物,大家能不能以某一个小景点来折射某个季节的美,或以某一个小花园来描绘出整个校园的美来呢?过了两天,我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十几篇小散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写散文就可以模仿郭沫若,由几棵树,或一片草坪,或一块绿地,或一个园子,就可以表现季节的变化,表达生命的感悟,就可以表现世界的美好与生活的灿烂。
朱光潜在一篇谈作文的文章里说过:“学文如作画,学画可以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而且他还认为:“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朱光潜的话正好印证了我写散文的感受,从模仿优秀作家的散文入手,是比较容易掌握散文的写作技法,从而进入散文审美世界。从写作课中,我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已经品尝到了模仿的乐趣了,我心里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