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方艺术通史
64908600000004

第4章 古希腊艺术的萌芽

这一章我们来讲古风期的希腊艺术。

古风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世纪中期到前5世纪早期希波战争开始的时候。

这个时期的艺术看上去似乎是笨拙的,但它却直接孕育了后面伟大的古希腊艺术,也可以说是伟大的古希腊艺术的萌芽。

公元前1000到前500年之间是西方文明的“黑暗期”,这段时期,迈锡尼人消失了,克里特人也早已消失,他们的文明湮没在萋萋荒草丛中,然而这并不是说整个希腊真的完全成了一片文明的沙漠,相反,新的希腊人又在为一种更伟大的文明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大体在这段时间,另一支希腊人开始了走向文明的漫漫征途,开始创立一种新的文明,这种文明与以前的所有其他文明都不一样,是一种独特而伟大的文明。

这种文明并没有像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一样消失无踪,好像没有存在过一样,而是流芳百世,并且被发扬光大,最后孕育了整个西方文明。

这个新文明就是伟大的古希腊文明。

它的前期就是位于“黑暗期”中的古风期。

古风期指的并不是整个“黑暗期”,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开始于约公元前700年,终止于希腊古典文明开始。在这一时期,艺术已经有了生命,不过,这时的艺术仿佛是重新开始的,它学习的对象并不是同在希腊的迈锡尼人的艺术,而是直接从埃及人那里学习,所以,古风期最初的艺术品,尤其是雕刻,仿佛就是埃及的舶来品。

三尊雕像与三大步 规模庞大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存放着一尊希腊古风期的雕像,它作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是典型的古风期早期雕像。

这是一个成年男子的雕像,他身材高大,超过一米八,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也是个魁梧的家伙,全身一丝不挂,包括生殖器都充分地雕刻出来。身体直立,双手自然放松,垂在两边,双腿微微分开,左腿稍向前迈,双眼紧闭,一副沉思的模样。全身的肌肉虽然轮廓分明,但并不像大力士一样块块凸起。

看这样一座雕像我们能得到的印象应当会有三个:一是这是一座写实的作品,与我们在眼中看到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二是这是一座“没劲”的作品,像一个没怎么锻炼的白面书生一样,显不出多少男子汉的健壮与力度;三是虽然“没劲”,但仍不失为一座漂亮的雕像,它结构匀称,基本符合黄金分割,也眉清目秀,总之像一个真的美男子一样漂亮。它缺乏的只是艺术美,而非真实美。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大家看过古埃及的雕像,就会在二者之间发现惊人的相似。

在一座同样作于公元前7世纪的埃及雕像上,我们可以看到与前面的古希腊雕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是两人同样保持全身直立向前,没有任何身体的扭转、偏斜或弯曲。这样,头部五官与前胸等都直直地面对着欣赏者,显得十分对称,但又显得机械呆板,并且面部都缺乏表情。

二是两座雕像都是双腿略微前后分开,并且都是左脚向前、右脚在后。

最主要的是,当我们将它们并列放在一起时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二者太相似了,从外部结构到表情都极为相似。

当然,二者并不是全然没有区别的,这区别主要是三个:一是尺寸,古希腊雕像高达一米八,而埃及的雕像不及它的三分之一;二是古希腊是绝对写实主义的,把包括生殖器在内的部分都一一仔细地雕刻出来。但埃及的雕像却把那个敏感部位牢牢地盖住了;三是虽然两座雕像都不是太美,但希腊的却比埃及的要美多了。另外一个不那么重要的特点是这希腊雕像长着一头卷发,长长地拖在脑后,颇有点叫人看了不自在,像看到堂堂男子汉留着一头长发,还要将它烫成波浪状一样。

这几个区分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直接预示着后来希腊雕像的发展趋向:尊重人的真实面貌,包括形体大小和生殖器的存在,并且要求雕像具有美感。后来的希腊雕像就是循着这条路发展下去的。这也说明了,古希腊人是一个富于进取的民族,他们总想不断地超越自己,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正是这种进取心使他们能够超越自己,不断升华,才能在古典艺术上几臻完美之境。

这种不断进步趋向完美在古风期向古典期的雕刻技术的发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那些最早的类埃及雕像之后,时光又走过了百年,希腊人的雕刻艺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一方面保持了原来自然主义的风格,尊重人的本来形体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开始超越真实的人,而开始塑造一种理想的人,并让他们的雕像终于“活”了起来!这表现在制作于公元前480年左右的《克雷提奥斯少年》雕像上。

这是个大约十八九岁的少年的雕像,他的两条胳膊断了,只留下短短一截,右脚也没有了。

与以前的希腊雕像相比,它依然保持着自然主义的特色,全身一丝不挂,并且基本上保持着直身向前的姿势。更重要的它体现出了进步,主要表现在少年的双腿,虽然他的右腿已残,但仍看得出来原来是稍微提起的,可能是脚尖着地。左脚则直立着,看得出来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这样,雕像的重心不再是均匀地放在两腿上,而是放在靠后的左腿上。并且它的臀部下稍微提起,以代替两腿平分重量的站立姿势。

从这小小的一步起,古希腊的雕像就有了一个质变,它不再把万年不变的埃及法则当作自己的律令,不再坚持任何僵硬的教条,而是走向生活,师法自然,再创造出艺术之美来。

这不由令我想起了美国宇航员、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的话,当他轻轻地踏在月球上时,说:“对于一个人,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它是巨大的一步。”

我也要这样说:“对于一座雕像,《克雷提斯少年》只是走了小小的一步,但对于希腊的雕刻艺术,这是巨大的一步。”

绘画与陶器的奇妙融合 在古风期的希腊,陶器开始大行其道,陶器主要有三个用途:

一是盛东西,人们用陶器来盛水、储存粮食、装酒甚至女士们用的化妆品。

二是搞装饰。人们喜欢在屋子里放些制作得非常精致的陶器,给屋子增添一点美感。

第三则是一些特殊的用途。例如在祭祀神明时,人们会把精美的陶器作祭品,或者在人死后,就放一个在死者的坟墓里作陪葬。这种风俗在全世界都流行得很。

正因为有了这许多用途,陶器也便有了各式各样的形状,有长颈的水瓶,也许是所有陶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有阔口的酒缸,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水缸;有酒杯,像我们现在用的葡萄酒杯,只是两边多了两个小耳朵;还有圆溜溜的女士们化妆用的小瓶子,有点像鼻烟壶,等等。

聪明的希腊人在这些陶器上作了无数的画,这些画通通被称为陶瓶画。

较早的陶瓶像所谓荷马时期的陶瓶,它的画还是比较简单的,与其说这是一些画,不如说是花纹更合适一些。我们不妨拿个瓶子来看吧!

这是一个制于公元前8世纪的陶瓶,下面是个大肚子,上面是个细长颈子,与很多陶瓶比起来,身材还是较为苗条的。它还一边长着只小耳朵,称为提耳。

它身上的图案不是一整块,而是被分成了一圈一圈,每一圈都很窄,互相平行,中间有空隙。

这些圈中有一圈比较特别,它最宽而且所绘的不是常见的几何图案似的符号而是一些人形图案。它们细长的、小小的,并且只有一个剪影似的轮廓,完全没有五官,排成两队,一队向左,一队向右。这瓶子几乎与人一样大,高达一米五以上。这圈人位于两只提耳之间,大约同提耳一样高。

这是古风期最早的陶瓶,它还说不上有“绘画”,有真正的绘画的陶瓶要过近百年才有,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这样的陶瓶。

它制作于公元前7世纪,是早期的科林斯陶瓶,它的画已经与上面那个陶瓶完全不一样了。

它的画共两层,上层画着两只怪兽,有点儿像狮子,但瘦瘦的,脚很长,怪兽中间是一条长蛇,扭成了“M”形,似乎正在张口向右边的狮子咬去。

下面画着三头怪兽,右边两个是同类,长着两条腿,不知像什么东西——有点儿像只母鸡,它们两个的脑袋并在一起,在亲吻或者咬架。左边则是条像狗的家伙,大张着口,快碰到一头怪兽的尾巴了,像要一口把它咬下来。

这些画是淡黄色、红色和黑色的混合,并有一些雕刻的线条衬托出了它们的质感。

除了上面这个由图案到画的进步之外,公元前7世纪还取得了另一个大进步,就是绘画内容的进步,画的不再只是些图案,而是一个故事了。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吧!

这是一个制作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的陶缸,高约36厘米,形状像现在的葡萄酒杯,只是一边多了一只提耳。

这陶缸上面有图画,画上除了缸口与缸脚外,主要有三层,下面是一些几何图形,最上面一层则是一排人像,相当高,比另外两层加起来还要高。这些人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所画的都是同一个人;二就是脑袋已经用线条清楚地描出来了眼睛和鼻子,但头部以下则是纯黑色的轮廓,完全像一个剪影。

这画就画技来说并不比前面那个陶瓶上的画精彩,但在另一个方面它就精彩多了,因为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图案,还是一个优美的故事,就是奥德修斯与独眼巨人的故事。

据《奥德赛》第九卷记载,奥德修斯在从特洛伊回希腊的途中不幸落入了一个独眼巨人所住的山洞里。这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家伙有个不好的饮食习惯:别的不爱吃,只爱吃人。他看到了奥德修斯一群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来吃了两个,巨人睡觉之前又抱起一块大石头堵住大门。这样奥德修斯就陷入了一个困境:逃,逃不掉,因为巨人虽说只有一只眼睛,但力气大得很呢,那么先把巨人杀了再逃吧?也不行。因为他们没有力气搬开那么大的石头,就是杀死了巨人也只能待在他的洞里等死。怎么办呢?聪明的奥德修斯想出了一个法子。他给巨人献上美酒,让他醉个一塌糊涂,然后抓一根尖木棒,捅瞎了巨人唯一的眼睛。巨人剧痛之下,自己拿开了堵住门口的巨石,奥德修斯便乘乱溜之大吉。

这陶瓶上描述的就是这个故事,只见瓶上的一排小奥德修斯右手握着一根木棒,往躺在地上的巨人眼中刺去。不过这巨人就有点委屈了,不但被弄瞎了眼睛,而且被画得比奥德修斯还小得多,大大地辜负了巨人之名。

走到这一步后,希腊人的陶瓶画,从内容到技术都已经走向成熟了:就内容而言,现在开始陶瓶画就有了一个统一的内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内容就是古希腊神话传说,尤其是荷马史诗里的神话传说;就技术而言,标志就是产生了绘画的定则,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技法的流派。这就是所谓的黑像画技法,或称黑绘式。

黑绘式陶瓶画 黑绘式就是用黑色的釉彩在红色的底子上作画,这样画出来的图像就是黑色的,所以叫黑绘。我们还是通过介绍一幅代表性的黑绘作品来说明什么是黑绘式陶瓶画吧,它也许是所有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陶瓶画中最了不起的一幅了。

它的作者是伟大的陶瓶画艺术家欧克塞基,这个双耳陶瓶高约60厘米,形状非常古朴端庄,就像一位高贵的夫人。陶瓶的上下两端是漆黑的原色,画就在中间凸出的一块。画上只有两个人,他们面对面、都弓着腰,中间有一张长方形样的桌子,两人都是一只手指着桌面,极像是在下棋的样子,所以有人干脆说他们在下棋,其实这是个误会,因为那时候棋还没有产生呢。他们都披着非常精致的斗篷,戴着头盔,一人肩扛两支长矛,身后放着盾牌。两人的区别是右边那个人身躯要大了不少,头盔上有长缨,显然地位较高。

这幅画所描述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埃杰克斯与阿喀琉斯,他们此时正在前往特洛伊的途中,因为遇上了暴风雨,正在帐篷里干什么,也许是在做某种游戏,也许是在看一幅地图,看距离可恶的特洛伊还有多远。那个身体大的人是阿喀琉斯,身体小的当然就是埃杰克斯了,但这并不能说明埃杰克斯个子真的就比阿喀琉斯小那么多,身体的大小在陶瓶画中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权威与地位的高低,身体大的自然地位就更高。不单在陶瓶画中如此,在古希腊的雕刻或者绘画中同样如此。

欧克塞基在陶瓶画上取得的技法之进步可以分两点来说:一是他的精心设计绘制所取得的极佳的装饰效果。在陶瓶上,我们看到画的每一个部分几乎都是“因瓶制宜”画出来的,例如两面盾牌,因为搁到了画的边缘,为了与瓶的凸面相协调,就被画成了弓形。同时,人物的背面也是曲线的,这样,就与瓶的凸面互相平行,显得十分和谐。加上他们精致的衣着与专注的眼神,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之美。

第二个技法上的进步是透视上的。请看看画面上阿喀琉斯的左手,只露出了握着长矛的几根指头,其他整个手都被身躯遮盖住了。这说明欧克塞基先生已经基本上把握了透视法,我们知道,西方绘画最大的特色与优势就是符合透视规则,而不讲究透视正是我们中国画的一个主要缺陷。因此,欧克塞基所取得的这一进步怎么称赞也不过分,它说明,欧洲人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绘画的真谛。

黑绘法在欧克塞基那里达到了几乎尽善尽美的境界。那么别人该怎么办呢?都甘心像他绝大部分的同时代模仿者一样,只制作些即使不是东施效颦,也是相对拙劣的作品吗?

当然不是这样,另一个与他同时代人开始干脆采用一种崭新的技法来创作陶瓶画,并且得到了新的,在许多方面更佳的效果。这种新的陶瓶画就是红绘式陶瓶画。

红绘式陶瓶画 红绘式陶瓶画是陶瓶画艺术的巅峰。

红绘式陶瓶画说起来很简单,它就是把原来的黑绘式陶瓶画倒转过来作。我们知道,原来的黑绘式陶瓶画是在橘红色的底子上做黑色的画,红绘式陶瓶画则反过来,在黑色的底子上做红色的画。具体的创作过程是陶瓶画家先把所要画的图像用布或者大树叶之类的东西剪出轮廓来,就像我们现在的剪纸一样,再把它贴在要画画的地方,然后在其他地方涂上黑釉,这样,那张贴上去的东西揭下来后,就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剪影。画家的下一步就是在这个剪影上用软软的画笔来进行加工,例如画出眉毛、鼻子、衣褶或者腿上的筋骨。

这种红绘式陶瓶画的创造者据说名叫阿恩道特斯,他在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创立了这种画法,不久其他陶瓶画家纷纷效仿,到下一个世纪,几乎全部陶工兼画家们都采用这种画法了。

用红绘式画出来的陶瓶画有两大好处:

一是具有更强烈的装饰效果,原因很简单:红色是一种远比黑色要醒目的颜色,用它来作装饰画当然可以起到更强装饰作用的效果。

二是在用黑绘式时,人物身上的红色细线是用雕刻刀刻出来的,由于黑釉下面就是红色的陶土,所以用刀一刮,黑釉去掉之后就是红了。这样固然是可行的,但有一个缺点,就是用刀不大方便,动作也相对要慢。现在用红绘式后,那些细线就好办了——用笔画就行,不但容易画,画出来的人体、衣服的曲线也更有韵味。

我们现在来介绍一幅由尤泰米德斯制作的红绘式陶瓶画。

这个陶瓶与上面画着阿喀琉斯与埃杰克斯的陶瓶大小形状几乎完全一样。画面上有三个人,左边一个抬起左腿、举起右手、弓着腰,好像在跳舞。中间一个往左偏着头,左手抓着快要掉到地上的衣服,右手握着根像旱烟杆一样的棍子,双腿一前一后叉开,一副站不稳的样子。右边的一个则金鸡独立,全身歪歪扭扭,衣服几乎全没了,右手捏着像小酒杯似的东西。

这幅画画的又是何方神明哪路英雄呢?都不是,它所画的只是三个喝得酩酊大醉的家伙,他们是普通人,至于他们的醉,那是无须加以文字说明的,尤泰米德斯用形象说明得太生动了。他还在他的画上加了一句:“尤弗罗尼奥斯绝不能画出这样好的画。”这尤弗罗尼奥斯大家可以猜猜是什么人。

这副陶瓶画也有两个优越之处:一是内容上它没有囿于神话传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生活本身,投向了活生生的人,把艺术家视野中的芸芸众生作为艺术的对象——就像凡·高与毕加索这些画家们所做的一样,尤泰米德斯就是他们的伟大先驱。

这幅画的另一项成就也与透视有关,从画上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人物的画法相当合乎透视法则,该挡住的挡住,该显现的就显现,使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画家开始运用了近大远小的原则。以前的陶瓶画是从不考虑距离的远近会造成图像大小的差异的,无论远近都是一样大,如果图像有大小也只是用来表达人物地位的高低,就像阿喀琉斯大而埃杰克斯小一样。但现在,从尤泰米德斯的这副陶瓶画上,我们看到左右两边的人物都要稍微小一些,而他们跟我们这些观众的距离,也似乎更远一些,这就是所谓透视缩形产生的效果。

尤泰米德斯生活在古风期的后期,他的红绘式陶瓶画可以说是陶瓶画的顶峰。在他之后,有才华的艺术家们纷纷转向雕刻或者建筑这些古典时代巨大辉煌的艺术形式,于是陶瓶画便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到这里,伟大的古希腊艺术的第一个时期——古风期便讲完了,实际上,古风期与古典期是可以看作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艺术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古希腊艺术。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古希腊艺术的第二个时期——古典时期,我们将从这里攀上古希腊艺术的奥林匹斯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