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间谍心理战
64910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间谍原本是一种极为秘密的工作,而对于神秘、未知的东西,人们往往更好奇。美国好莱坞近些年将间谍们的故事搬上银幕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也使得间谍这一特殊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赢得了人们的喜欢。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尽管那些间谍往往都有着很多特权,比如外交豁免权或是在某一地区拥有特殊权利等,但事实上,那些间谍极少使用,因为他们的身份一旦暴露,极有可能就意味着他们将从此告别间谍工作了。

对于观众而言,影视剧中的间谍形象往往会左右他们对间谍的认识。事实上,间谍所从事的工作远远不像影视剧讲述的那样,只是为了获得一份情报或是去实施暗杀、绑架等任务,因为他们身上还肩负着收集情报的使命,比如对某一地区或政权的颠覆、破坏,或是为国家对这一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做好铺垫,比如先对这一地区开展心理战术,以施加压力或进行打击破坏。所以,对于一名间谍而言,他们和那些一般特工人员不同,因为他们更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实施自己的战略。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间谍也早已不再是国家情报机构的专属职位,而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种商业活动中。比如同一个行业中的两家公司,一家为了超过另一家,经常会派一些间谍混入该公司,这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因此,这些间谍往往又被称为“卧底”或是“边缘人”,他们名义上是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却在为另一家公司秘密做事。

这种工作性质上的不同也使得这些间谍根本无法和敌对方展开正面交锋,而只能采取心理战术。比如二战时期英国军情六处的维吉尼亚·霍尔和克里斯蒂娜等著名间谍,她们虽然看上去都是弱不禁风的年轻女性,但是多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维吉尼亚·霍尔,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在被德国纳粹秘密警察四处悬赏捉拿的情况下,依然深入战区,为英国军情六处搜集到很多重要的情报。为此,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多次向其颁发勋章,却都由于维吉尼亚·霍尔在战后依然做着间谍工作而未能当面将勋章戴在她的胸前。

从这些著名的间谍身上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完成每一次任务,并不是他们个人身上有着多么大的能力,而是他们都具备了一名专业间谍的心理素质和技能,因此他们才能在很多不同的场合战胜敌人。比如维吉尼亚·霍尔,她有一条腿是假肢,所以她的形象可以说很好辨认,但是秘密警察四处重金悬赏搜捕非但没能抓住她,反而让维吉尼亚·霍尔不断获得了对方的很多重要情报,并成功地利用人们对战争的憎恨而在后方策反了很多人。

作为间谍这一特殊人群,由于工作性质和长期训练以及深入敌人内部长期卧底,必须具有十分顽强的心理素质。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敏锐观察和判断,以及对那些和自己打交道的人的准确判断。比如,如果想让一支驻军瓦解,他们并不会直接去军中散播某些信息,而是先从这支驻军的周围入手,因为战争的痛苦只有那些身居战区的人民才会更加感同身受,如果能够成功抓住这些当地人民对战争的厌恶情绪,那么他们一旦决定站出来,就势必会将这种对战争的怨气传染给那些军队的士兵,如此一来,自然就能成功地将敌军的士气瓦解了。

其实,无论是那些国家情报机构的情报间谍,还是经济时代之下的商业间谍,还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的那些特工人员,甚至是那些联邦警察,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原本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不止一次地转败为胜,以小搏大取得成功,是因为这些间谍、特工或警察等身上都具备着良好的间谍素质,通过长期训练和实践,他们能够通过对手表现出的某些细微的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洞悉对手的心理,然后做出准确的应对策略。尤其是那些有着多重身份的间谍,他们更是有着高超的“读心”本领,他们不仅要揣摩一个普通人的心理,还要揣摩一名间谍的心理,这样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同样,现代社会的人如果能够了解一些间谍心理学,即使自己不会去从事间谍工作,也能够在商场或是职场中及时捕捉那些相对立场的一方的一举一动,明了对方的心理。俗话说得好:“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商场如战场,多学一点间谍心理学,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