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套装共9册)
64912400000029

第29章 粉丝营销:请相信,人人都是自媒体

粉丝营销就是企业通过优秀产品或品牌知名度来吸引众多消费群体成为粉丝,然后通过粉丝之间相互传播的方式,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目的的一种经营理念。如今,粉丝营销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很多企业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来吸引广大消费者,并通过明星粉丝之间的相互传播,达到营销目的。

在进行粉丝营销的过程中,经营者要将用户当作朋友,并通过各种方式让粉丝参与到产品设计或活动等一系列由厂家运营的项目中去,让粉丝体会到参与感、成就感。这样,粉丝会更忠诚于这一品牌。

在粉丝营销过程中,当产品销量呈几何式增长的状态时,若企业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则会导致质量、产量、客服及售后等环节严重地与节奏脱拍,由此而引发的诸多不良连锁反应,会对品牌造成极大伤害,并导致大量粉丝的流失,甚至形成扩散性的“恶”口碑传播。

其实,粉丝营销在粉丝经济时代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或工具。虽然它能够将粉丝的关注度聚合在一起,并促进关注者去购买,但对购买产生决定作用的必然还是产品体验,如果粉丝发现购买的产品没有超出自己的预期,甚至远远达不到自己的需求时,他们就会失望,甚至永远不会再去购买该品牌的产品。

因此说,企业应该重视粉丝营销,但不能盲目地崇拜粉丝经济,在重视粉丝经济的同时,还要花费更多的心思研究用户和产品体验,重视产品创新,有了这些远远超出粉丝预期体验的手段为基础,再加上粉丝营销,产品运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

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快速兴起,“自媒体”逐渐变成网民的焦点。

自媒体是依托于网络应用而出现的,它的核心是消息传递“去中心化”和信息内容“多元化”。特别是在文化传递中,自媒体让文化变得更加“触手可及”,人们通过朋友圈就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获得一些话题的参与讨论权,而受众也可以从中自由选择内容以提升自己的素养。

最近几年,微信公众账号的火热又一次把自媒体带向巅峰。2012年8月,腾讯微信正式推出公众平台应用,专门提供给明星、广告公司和机关单位等机构推广合作业务,实现了各方通过字幕、照片、语音的多角度与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目的。没多久,微信公众账号再次变换成阅读账号和服务账号,其中的阅读账号成为不少微信用户争相占据的“前沿阵地”。

由于微信致力于把握公众需要,做有针对性的推送。因此,它变成不少自媒体人的重要社交工具。微信平台也确实具有很多优势,“它能够多媒体融合、精准定位和快速传播。对于艺术传播而言,还可以通过文字、照片、录音和画面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演示作品。”“微艺术”公众账号创办者张鋆这样说道。

张鋆是一名优秀的无线产品设计师。2012年年底,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她在微信上创建了个人公众账号——“微艺术”。在她自己的定义中,“微艺术”就是一个“发现艺术和分享艺术的草根性自媒体”。她的目标是一周与朋友分享一件展览作品,让更多的人可以有机会接触艺术、了解艺术,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但微信自媒体引来众多粉丝关注的情况并不可能立马就发生,必须为之付出很多努力。张鋆的“微艺术”从创办初期的无人问津到如今已经成长为拥有2万名用户的公众平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岁月。对此她认为,经营微信公众号的重点就是满足公众的需求,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

张鋆说:“平台传播的信息非常重要,必须选择一些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艺术形式。此外,与用户的交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方面大家需要利用文字展开即时沟通,另一方面也需要组织活动邀请广大用户积极参加。”

实际上,每一个公众号都是一个信息筛选器。

据腾讯公司透露消息,微信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规模如此巨大的用户群体让微信公众账号变成宣传文化素养最有效的传播平台。

对于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系的学生张颖而言,每天登录微信,查看朋友圈和公众账号的最新动态是她不可缺少的“消遣”。在她看来,微信公众账号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就是因为它可以进行信息筛选。

“如今来自众多账号的信息多如牛毛,而每一个账号都可以看作一个甄别机器,我可以在其中快速地找到感兴趣的信息播报、艺术作品和艺术见解等,只利用碎片化时间便可以获得许多有效信息,这样既不会被互联网上的诸多信息‘淹没’,又能及时在朋友圈中对好的信息内容进行转载和分享。通过转载,不仅能够让更多人看到相关内容,同时我转发的内容,也代表着我对某些艺术的欣赏与赞同。”刘怡说。

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董静说:“我们属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必须保持对艺术动态的积极关注,而微信公众账号可以最快地告知我们最新消息,这是我们获取信息主要的渠道之一。很多账号会介绍一些非常有名气的艺术学者,这对我们扩展艺术视野有很大帮助。”

北京大学教授王杨说:“我非常关注一个有关画展的微信公众账号,上面经常会介绍一些知名画家,而且信息也比较准确。目前大多数学生都用微信,通过向学生转发这些信息,使得传播绘画艺术变得更便捷。”

尽管微信公众账号发展的势头很猛,但它仍然存在着众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因为转发频率非常高,导致微信中经常出现很多不正确,甚至骗人的信息。“微信上刊载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未经审核便直接发布的,这就导致一些文章的准确性无人监管的情况,而这很容易对阅读者造成误导,所以这方面还需要改善。”王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创建微信公众账号将近一年的王敏,了解到微信运营的种种难处:“现在越来越多同类型账号的出现令用户越来越分散,这导致获取用户变得愈加困难。从一些数据就可以分析出,用户打开账号查看相关内容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少。”怎样在众多公众号中成为亮点,并为用户提供具有价值的内容,也成为自媒体人开始思索的问题之一。

其实,腾讯新闻、微博、钛媒体和创事纪,以及微信公众账号等平台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对于这些平台来说,作者才是最核心的资源,这并不是表现在数量上的优势,而指的是独家签约的作者。唯有独家签约,才能获得独家内容,唯有独家内容才可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口碑。

如今,在作者群体高度重合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平台可以在内容上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特征。在众多平台上,自媒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类,另一种是机构类,如一些传统媒体或者政府机构运营的自媒体账号。

人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媒体当作一门生意来运营。除了创业公司和已有的公司外,还形成了众多联盟。其实这些联盟最初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联合一些自媒体账号帮助他人进行广告销售。然而这一想法并没有成为现实,因为大多数自媒体并不具备广告价值,而那些具有广告价值的自媒体,广告公司则会直接找到自媒体人。

自媒体联盟何去何从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在自媒体上链接广告的效果受到了众多广告主的质疑。当越来越多的厂商将广告投放从展示类广告逐渐向效果类广告转移时,自媒体展示类广告还有多大的价值呢?而对于客户来说,自媒体最具价值的效果是软文传播,但是软文传播却需要与自媒体人进行点对点式的深度沟通,而是没有办法通过联盟批量定制的。

一些浏览量比较大的自媒体的确具有广告价值,但这必须有成熟的广告平台才能够实现广告售卖。搜狐CEO张朝阳曾表示,搜狐可以依靠成熟的广告平台帮助那些机构自媒体和个人自媒体去实现广告售卖。

张朝阳举了一个例子:互联网媒体人“三表”利用搜狐广告平台把整年的宣传位置出售给了微软,全年价格是13万元。而对于这份广告收入,搜狐没有任何分成。

在盈利模式上,搜狐无疑要比微信先行一步,因为在联盟模式失效的情况下,自媒体必须与广告主进行沟通和交流,沟通成本自媒体根本就承担不起。搜狐所提供的广告平台无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与搜狐类似,百度百家有着比较成功的广告平台作为支撑。微信自媒体上的程苓峰转发的数据显示,仅半个月的时间,文章的点击量达到了150万次,平均每篇文章16万次,而广告总点击量达到3万次,平均每篇文章挂的广告有5个左右,单个广告的平均点击率为0.4%,广告总收入3万元,而每个点击的广告费正好是1元钱。这些统计都是基于百度系统完成的。

至于腾讯,虽然有人年分成过百万,但那并不是商业模式,只是赞助。

在互联网巨头的门户之争中,新浪之所以能在最后胜出,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博客策略的成功。随后,新浪又成功地抓住了微博这一机遇,在学术性很强的媒体内容之外再次创建出一个全新的内容节点。

但无论是博客还是微博,都不可以说是生态链:参与内容创作的个人或者机构无法普遍盈利,尽管也有一些人赚得盆满钵满,例如,博客时代的徐静蕾,但这种现象毕竟不是普遍的。

随着自媒体人程苓峰和搜狐新闻“三表”,以及百度百家信海光等人的出现和成功,一种可能似乎开始出现:即使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媒体赚大钱,但倘若用心经营,大多数自媒体人还是有钱可赚的,甚至一些人还可以专职自媒体。

即使这只是一种可能,却也让互联网公司万分激动:在互联网领域,资讯内容在商业上或许不能算是制高点,但是在整个互联网领域却是名副其实的制高点,因为它可以使互联网公司拥有最广泛的用户,还可以获得极高的影响力。

如此看来,自媒体的存在价值还是相当高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无论是个人自媒体还是机构自媒体,都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粉丝营销,首先是口碑营销

产品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产品,也没有“正确”的产品,有的只是不断完善和迭代的过程。产品因用户需求而产生,也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成长。也就是说,产品的真正主人是用户,而运营者只是循着用户需求的线索去还原产品。

虽然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很玄乎,但是当企业的所作所为全都以用户为中心,时刻关注用户想法时,这样的感受就会变得自然而然。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会抱怨。而用户抱怨正是企业创新的源头,什么样的人才会对你产生抱怨呢?有句话叫作爱之深恨之切,也就是说,会对你抱怨的就是你的忠实用户,你的粉丝。因此,一个产品的成长,就是粉丝参与的过程,而运营者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倾听、洞察、实现和完善。乔布斯从来没有做过市场调查,也没有为自己的产品聘请过任何咨询公司,但是苹果向来重视用户的反馈,所以几乎每向市场投放一款产品时,它都会向用户发送调查网页。

在产品的成长过程中,粉丝不仅仅帮助企业一起完善产品,还推动企业的产品走向大众市场。

如今粉丝所代表的是一种用户潮流,就是参与化、尊重化及圈子化的用户集群。对营销者而言,如果想要使自己的产品拥有广大“粉丝”市场,就必须理解它所面对的消费群体,并且需要与这个群体建立长久的供求关系。

想要做好粉丝营销要先从口碑营销入手。口碑营销最早的形式是通过朋友口耳相传的方式来进行的,后来随着媒体业的快速发展,口碑营销也开始发生变化,但其优势却没有改变,依旧是成本低廉、效果显著。

口碑营销的成本只是媒体的十分之一或者五十分之一,甚至没有成本。优秀的口碑营销大部分都是利用比较完善的策略来以小博大,但所收获的效果却比其他广告方式高出很多。谈到口碑营销,很多企业在认识上都是错误的——这些企业认为制造优质的商品,让消费者满意,树立良好的口碑,令消费者口口相传就是口碑营销。实际上,制造优质的商品、让消费者满意只是优秀口碑营销的最低要求。口碑营销作为一种营销形式,其中自然包含一些市场营销的战术和技巧,对此,一些企业又产生了一种极端认识:口碑营销就是制造出一个噱头进行大肆炒作。其实,这些都是对口碑营销的错误认知和判断。企业不应只将口碑营销当作营销战术,而应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真对待。在当今信息传播渠道众多,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中,一个影响恶劣的口碑营销事件很可能毁灭掉一个企业或者品牌,所以企业必须将口碑营销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利用战略的思维方式和谨慎的态度来操作口碑营销。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操作口碑营销呢?

口碑传播首先要懂得借势。口碑营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小博大,因此在操作时要善于利用众多强大的势能。企业可以借助自然规律、政策法规和突发事件,甚至借助强大竞争对手的势能。美国的瑞克影音唱片公司由于侵犯了一家行业巨头的著作权,被对方起诉。而这家唱片公司发现,与行业巨头扯上关系对自己的好处是非常大的,于是,这家唱片公司决定与这家行业中的领导企业对簿公堂并大肆宣扬,虽然两次败诉,却仍然坚持上诉。虽然最终以败诉告终,但这次蚂蚁与大象的对决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唱片公司也因此一举成为美国的知名公司。

美国高地的苹果味道非常甜美,而且口感清脆。虽然这在美国是众所周知的,但当地气候无常,时不时地会下冰雹,将苹果打得面目全非。虽然苹果的销售价格被降得很低,却依然无人问津,最后当地商人想出一个点子,然后开始对外大肆宣扬:“正宗高地苹果都带有冰雹打过的疤痕,没有疤痕的肯定不是正宗高地苹果。”经过这样的宣传之后,带有疤痕的高地苹果马上被销售一空。显然,这就是利用自然势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经典案例。

其次,口碑传播应该注重利益的连接。生活中,人们关注和谈论的基本都是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各种事情。如2008年百姓议论次数最多的内容就是民生问题。所以,口碑营销应该利用传播内容当中的利益与目标受众紧密地联系起来。

美国一家生产饼干的企业为了迅速击败竞争对手,举办了海量饼干派送活动。竞争对手因此指控其不正当竞争,随后工商部门对此介入调查。因为饼干派送与消费者的利益相关,所以众多消费者对此事件的发展极为关注。于是,这家企业便发动消费者,并博取大家的同情和支持。此举果然见效,甚至有人还用游行的方式支持该企业。虽然最终赠送活动被叫停,但该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产品销量也随之大幅提升。

此外,口碑营销的内容一定要新颖。口碑营销又称病毒式营销,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能“传染”受众的病毒性事件,而且病毒威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营销传播的效果。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媒体泛滥的时代,消费者对广告和新闻都具有极强的免疫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地制造内容惊奇的口碑传播才可以将大众关注与议论吸引过来。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砸冰箱事件就在当时引起了大众热烈的议论,海尔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美誉。但之后又传出其他企业也有类似的行为,却没什么人再去关注。因为大家只对新奇、偶发和第一次发生的事情感兴趣,所以,口碑营销的内容必须要新颖奇特。

如今,对于买赠式的促销方式,大家已经司空见惯,所以促销的效果并不怎么明显。但最早的买赠促销形式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16世纪时,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由于果农们种植了大量葡萄并且获得了丰收,造成葡萄价格的降低,而尽管当时的价格已经很低了还是有很多葡萄卖不掉,甚至有些葡萄直接烂在了果园里。后来,一个庄园主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从外地购进了一批苹果,并宣布顾客每购买3千克葡萄便可以获赠2个苹果。当时,苹果是很昂贵的水果,这个小镇又不是苹果产地,加上运输困难,所以当地人几乎见不到苹果。庄园主的这个举动很快引发了镇民的抢购,葡萄最后被销售一空,他还从中大赚了一笔。这便是最早的买赠式销售。后来,由于大家都开始采用这样的促销方式,使得消费者习以为常了,买赠促销方式也失去了当初强大的威力。由此可见,新颖、奇特是口碑营销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社会化营销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众多媒体推广产品、观察产品所形成的口碑,对老用户进行维护及发掘新用户。

到了粉丝经济时代,内容已经变得十分碎片化,所以企业必须准备大量内容不停地在网络上发布才可以满足大众的期望。

传统媒体一般都会选择优秀的媒体来进行推广宣传,但社交媒体则讲究的是“社交”,它的出发点是引发用户的讨论。社交媒体宣传和推广的内容是由产品与用户一起打造出来的,发布内容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共鸣,进而进行分享产生更多内容,其目的不仅仅是将文章写好,更重要的是引起“社交”。

产生内容还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怎样对产品的性格特征进行定位,这有利于产品推广;二是怎样进行产品推广,应该从哪里下手。

在做微博营销时应注意,发布的内容要做到图文并茂,这样用户才会更喜欢,用户喜欢自然会帮你宣传。

产品如果得到了用户的正面宣传,无疑胜过企业自己的宣传。正如徐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一样——“观众的口碑抵得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

社会化营销产生了粉丝,粉丝则促进了社会化营销工具的升级,而且粉丝能够使信息再次传播,这就是口碑传播。因此,想要做好粉丝营销,首先要做的就是口碑营销。

3.微信时代,如何做粉丝营销

微信具有零资费、拍照发好友和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并且可以显示对方实际所处的状态。现在微信朋友圈越来越火,很多人都开始在朋友圈里分享文章,这也让微信成了一个不错的宣传阵地。

“微信营销运营如何提高粉丝数量”是微信营销运营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微信5.0将微信菜单接口完全开放,用户直接申请就可以使用,因此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微信营销运营如何吸引更多的粉丝了。

我们都知道,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利用后台用户社区和园地控制实现精确的消息推送,而普通公众账号只能群发文字、图片和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认证之后的账号则有更高权限,其不仅可以推送单条图文信息,还可以推送专题信息。企业微信公众平台是为了给予目标人群信赖和依赖,那应该如何去做呢?微信营销运营有着自己的规律,而微信时代下的粉丝营销也有着与微信营销一样的规律。

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微信营销当然是首先申请账号,然后取得认证,接下来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来吸引人群关注,从而与之建立关系。但是,单凭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对做好微信营销来说还过于单薄。运营者可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开发。比如,定制接口开发、微网站等。这样做有利于让整个公众平台看起来别具一格,带给粉丝独一无二的感觉,从而使微信营销的公众账号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一些学校的微信账号便具有很多功能,如可以进行在线翻译。很多企业的微信账号则具有股票查询功能,还有一些美容院可以通过账号查看星座运势及皮肤指数,这些都是一些小功能。招商银行的余额查询功能、星巴克的自然醒功能等就显得个性化多了,这些都是有针对性地对用户量身定制的功能。当然这些还只是在功能方面,内容方面更要以粉丝的需求为主。粉丝想看什么内容就给他们发送什么内容,其只需要输入命令便可以得到相应内容。比如粉丝输入“你好”,就可以看到相关的介绍;输入“联系方式”,就可以查看准确的联系方式和地址。这些功能与内容的关注重点就是目标人群的需要,运营者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能让他们更加依赖企业。

另外,微信营销还要分孰轻孰重,尤其是要做到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微信公众平台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在维护老客户的同时开发新客户。但企业在进行微信营销运营时,必须清楚首先是维护老客户还是开发新客户。

此外,微信内容一定要让人产生看不够的感觉,而且要使粉丝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其体验到其中无穷的韵味和精彩纷呈的情节。毕竟“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好内容才能够让粉丝爱不释手。很多企业的微信号都会为新老客户推送新奇、有吸引力的内容,因此这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些内容是否能引人入胜,使客户按捺不住地去浏览你的微信内容。企业公众账号只有产生更鲜活和更接地气的内容,才会显得更真实、更具亲和力。

推送的内容还要有主题性和策略性,不能今天是论坛营销,明天是微博营销,后天又变成微信营销,一定要系统性地推送。当然,特殊行业可以每周推送的次数稍微多一些。

此外,活动也是微信营销最具人气的一种售卖方式,因为无论是送奖品还是共同参与话题的探讨,都可以大大地提升粉丝的增长速度。通常营销领域都是以书籍赠送为主,这样即使分享到朋友圈,起到的推广意义也不会太明显,但可以增加粉丝活跃度。快销品和餐饮行业通过活动增加粉丝的速度明显比其他行业要快得多,免费试吃活动便可以推动粉丝将其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假如朋友圈的粉丝一同到店照样免单,那就更疯狂了。

活动营销最重要的是符合受众的需求,而人群效应则是口碑爆发的前提。这同企业的微信营销运营模式也是大同小异的。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提高自己在粉丝心目中的地位。

无论是为了跟风还是为了声势浩大的活动,企业必须引起粉丝的关注。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利用位置签名和推销企业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对企业的微信内容进行推广。

企业可以加大相关活动的展示,在能够进行推荐的地方大力推荐,做到活动要丰富多彩,展示要不拘一格,这样才可以引起粉丝的关注。目前主要的操作手法是立体式推广,即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其意义就是可以与粉丝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做更容易加强粉丝的忠诚度。

在微信营销运营过程中,企业要不停地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企业目前拥有的最好机会就是微信营销,而合理发布营销信息才能够使服务与营销并行。企业微信营销要合理地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做好持续营销和口碑营销。另外,还可以通过互动沟通和精细化管理粉丝,使企业的客户数据库得到不断更新和丰富,使得目标客户群不断清晰和目标化,让推广和广告都能够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投放,最终实现良性循环,这样也可以使粉丝的分类更加完善。

当然,随着微信多样价值逐渐展露出来,为了更好地使粉丝分类多样化,企业不能再只是针对性别和地域等分类,还要挖掘其他便于分类和营销的东西。

4.粉丝营销,左右品牌的中坚力量

过去,一个产品要想和它的用户建立起连接十分困难。虽然一些产品不缺少深度热爱者,但还是很难将这些热爱者称为粉丝,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建立起直接联系。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都是单向的,就算基于VIP会员的服务,其交流方式也依然是非常单调的,消费者对品牌只有印象而没有表达。但是如今社交网络无处不在,品牌的建立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的价值更是直接取决于粉丝的多寡。因此,品牌和粉丝之间的互动能力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甚至达到了无粉丝便无品牌的地步。

“粉丝”不是一般的爱好者,是狂热的痴迷者。粉丝的理念就是“因为喜欢,所以喜欢”,不需要理由。一旦被注入了感情因素,就算略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粉丝接受。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粉丝们都可以参与到品牌文化的创建、传播及演进过程中。广大的粉丝群体更是通过互联网紧密相连,同时也被他们共同创建的品牌文化紧紧地吸附在一起。

各种品牌的粉丝价值也是大不一样的,如宝马粉丝的平均价值是1613美元,星巴克是177美元,可口可乐是70美元。截至2013年,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上,拥有粉丝最多的品牌是可口可乐,已经超过了3500万人,星巴克位列第二,达到了3300万人。

由于社交网络上的粉丝数量逐渐成为衡量品牌价值的重要指标,所以一些不太重视社交网络的传统品牌也纷纷加入社交网络,开始尝试用网络的方式与粉丝建立长期关系。以耐克为例,过去耐克的品牌价值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但是最近3年它却连续把用在广告和纸质媒体上的投放费用逐渐降低了40%,不仅把原来外包给其他广告公司的社会网络业务收回,由公司自己经营,还通过发行移动硬件设备Fuelband和Nick+Running、Nick+Basketball等APP应用,很快拥有了上千万的铁杆粉丝用户。

在国内,将粉丝营销做得最成功的无疑是小米公司。仅在QQ空间上,小米的粉丝数量就达到了1500万人,新浪微博粉丝数量达到了540万人,微信粉丝达到了140万人。正是基于如此庞大的粉丝群体,小米手机才得以在2014年淘宝“双11”那天,创造出3分钟内单店销售额过亿元的奇迹。

2013年,小米集团的销售额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产品发布会上明确提出了“因为米粉,所以小米”的口号。小米论坛和粉丝圈的构建奠定了其产品一经发布就马上销售一空的局面,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中是不可想象的。小米主动邀请用户参与到工作中去的方式,使得用户主动参与到小米品牌代表的生活中去。在小米体系中,粉丝在产品中所起到的角色作用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明星粉丝,这批人可以参与公司新产品的开发、试用及决策;狂热米粉,他们是中坚成员,大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也是小米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众多普通用户。这三层用户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之间形成了中层仰慕顶层,底层追随中层的良性循环,最终使所有用户都拥有共同边界特征——“米粉”。

很多人奇怪,小米的销售利润也就4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为什么投资商对它的估值却高达100亿美元呢?事实上,投资商们看重的不是小米的利润,而是小米的粉丝价值。就像Facebook在上市的时候只有10亿美元的利润,但资本市场却给它估值1000亿美元一样。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获得粉丝,得到粉丝的追捧呢?这当然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其为用户可以带来怎样的价值。传统营销理论认为品牌价值取决于传播能力——传播得越广,品牌就越知名。传播固然重要,但一切传播必须以品牌的自身魅力为依托。品牌的魅力越大,粉丝的认同度就越高,传播的效果才会更好。而没有粉丝的口碑做依托,传播得越广,浪费便越多。

既然已经将产品的功能分化为各种不同的价值,那么,“品牌魅力人格体”的建立,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物用方面,实现卓越的性能;在表达方面,赋予产品令人无法割舍的情感共鸣。

移动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成了关注与传播的世界,因此,“粉丝”营销不能自说自话,更不能单向传播,应该双向互动。社区便是营造用户参与感的基础,而话题和活动则是主要的互动手段。小米就非常注重场景化的设计,并在之初就考虑到用户的参与感。有了这种思维,与用户互动的效率和深度也会截然不同。从本质上看,这是对于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人群话语体系和心理需求以及互联网传播特性的深度理解。以往所有的营销大多都是一种强制性和教育式的营销,完全是一种单向通道,即我要改变你的观念,给你洗脑。但如今需要的是体验式营销,因此应该让用户感觉到你的形象很亲切,你的产品原来有如此的品质,你的做事态度原来是这样。如此才能得到粉丝的支持,使自己的品牌更加有影响力。

5.互联网时代,粉丝强大的扭曲力场

微博营销联系着各个方面,其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粉丝。小米吸引粉丝所采用的手段就是事件营销。小米在微博上发起了“我是手机控”的营销事件,从小米创始人雷军开始,发动手机控将玩过的手机全部晒出来,这一“玩法”吸引了80万人的参与。其中“小米手机2开始发售”的转发量最高,成为新浪微博2012年最高转发量——转发次数达到265万,粉丝增长37万。

但其中“小米手机青春版”的案例最有影响力。2012年5月,小米简配版手机上市,定价1499元,实行限量销售,共15万台,专供校园人群。为了实现这个销售目标,微博营销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预热,小米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叫“150克青春”,使用的素材都是校园插画,如打篮球、翻墙、考试作弊等,这样一系列的内容,做了长达一个月的传播。而在一开始,小米的很多用户对此都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们都不理解这个主题为什么叫“150克青春”。其实,150克就是小米青春版手机的重量,包装盒表面写的是“里面装着150克青春”,可谓噱头十足。

依靠这种吸引粉丝的手段,小米在微信上做得也是有模有样,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做到了100多万粉丝。但是对于微信的定位,小米在早期也有过迷茫,后来才将之明确定位为客服。这实际上和微信的产品形态有着一定的关系,微信的关键词回复模式很适合客服平台的自助服务。小米微信每天都会接收到大约3万条信息,后台可以自动回复的大约是2.8万条,这样每天需要人工处理的消息量就变为2000条,大大地降低了人工的工作量。而小米还专门开发了一个技术后台,重要问题会自动反馈到人工客服。

小米还构建了一个粉丝矩阵——小米论坛的粉丝量达到了700多万,小米手机和小米公司等产品的微博粉丝量则达到了550万,小米合伙人与员工的微博粉丝量加起来有770万,微信粉丝量有100万。正是这些粉丝帮助小米实现了营销神话。比如,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上市后,小米的百度指数迅速攀升到28万。

小米式营销的操盘人黎万强认为,这种粉丝的力量用“粉丝扭曲力场”来形容非常恰当。“扭曲力场”最早是《星际迷航》里的一个术语,形容的是外星人通过极致的精神力量重新构建了世界。苹果员工曾经就用“现实扭曲力场”来形容过乔布斯。

事实上,米粉也正是利用这种极致的、超强的精神力量构建起小米世界的。小米内部的调研工作,不管是产品、技术和营销或是运营,都将米粉当作第一原动力。

小米构建的是一个用户扭曲力场组成的塔状体,塔基就是众多普通用户,他们从微博、微信和事件营销等参与到小米的活动中来,虽然介入不深,但他们却是一个强大的跟随者群体。

金字塔中间就是米粉,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群体。小米之所以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强悍又忠诚的米粉的鼎力支持。在小米成立之初,雷军制定出三条铁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米粉交朋友”。

那如何才能让“要与米粉交朋友”不是一句空话呢?

对此,小米是向海底捞学习的——将这条规定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普遍行为,甚至将一部分权限赋予一线人员。比如,小米就给一线客服下放了很大权限,在用户投诉或不高兴的时候,客服有权通过自己的判断自行赠送用户贴膜或者其他的小配件。另外,小米对人性化服务也是十分重视的。曾经有用户反馈,自己买小米手机是为了送给公司的客户,客户在拿到手机后还要自己贴膜,这是非常麻烦的。于是在配送之前,小米客服就为用户免费贴膜,这样便可以使用户感受到小米的用心。

很难想象,在小米达到将近800万台的累计销售量中,3~5台的重复购买用户所占比例达到了42%。小米销售总监黎万强说:“帮朋友处理事情的心理就是,如果你的朋友来找你解决问题,你会怎么做?当然就是你能解决肯定会立刻帮其解决,就算解决不了,也会想办法帮其解决。小米就是这样一路走下去的,只要能认认真真地维护好一两百万的用户,并且这些用户也是真心认可我们,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可度很强,就足够了,不要去想太多其他的。”

处在组织最上层的则是可以参与到决策之中的小米发烧友。在小米之家或者小米论坛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组织,就是荣誉开发组,可以将其简称为“荣组儿”(这是小米粉丝群体中的最高级别)。“荣组儿”可提前试用小米未公布的开发版,然后对新做出的系统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对版本进行鉴定,鉴别其优劣,甚至还可以跟整个社区说:“荣组儿”认为这是一个烂版,大家都不要进行升级。当“荣组儿”认定这些问题不改掉就必然是烂版时,小米的工程师们便会十分紧张,然后尽快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

众多米粉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制造出一个异常强大的扭曲力场的。只不过,这个扭曲力场的源头还是产品。

曾经在娱乐行业出现的“迷”组织,到如今已形成超大形态的粉丝经济。这不仅让明星们的身份呈现出几何式上涨,他们的代言合约也越来越多(明星的收入和粉丝数量是成正比的)。这种新市场基本面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营销模式,即粉丝营销。

粉丝其实就是明星或明星产品的拥护群体,而营销只是它的附属产品而已。尽管如此,消费者自愿上门的营销,还是使得包括苹果和小米在内的众多明星产品感受到了粉丝所发挥出的巨大力量。苹果新款iPhone上市时,国内多次出现高达数千人排队购买几百部手机的盛况。无论那些营销专家怎样提醒,这是苹果的饥饿营销策略,但粉丝们仍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因为苹果的“攻心计”而生气。即便有些粉丝对此产生不满,也仅仅是一种新式的撒娇,并没有想过放弃。

粉丝营销是与传统的4P和4C营销理论完全不一样的营销模式。4P营销的原点就是产品。它所对应的市场形态是鲜明的卖方市场时代。而4C营销关注的是消费者需求对销售产生的影响。它所对应的市场形态具备这样的特征:随着竞争的加剧,买方市场出现;媒介传播速度已经加快,但市场渠道还是保持着规模化。

粉丝营销的关键是顾客的精神需求,如情感、态度、忠诚及价值观。它对应的市场形态为:市场明显碎片化,生产商不知道主流消费者在哪里;营销产品透明化以及渠道虚拟化;在这个时代,产品就与没穿衣服的贵族一样,无法再保持尊严和傲慢,如果有傲慢,那必然是粉丝集体对它的神化;自媒体越来越多,粉丝组织没有边界;消费者的消费满足已经严重泛滥,因此,对全新的价值观或情感的消费需求也变得更大,如果不动心、不动情他们就不会消费。

雷军说,小米与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都大不相同——小米的营销并不仅仅是从销售开始的,在消费者还没有见到手机时,小米就已经将产品定型这一内部工作社会化了。小米向消费者征集意见,使得潜在消费者主动投入精力和时间关注小米手机的进展,将小米手机看作自己倾注了一定心血的作品,由此使小米从一款手机产品变身为消费者的心血设计。小米从企业产品变成发烧友的作品,这种积累与情感转换可以通过互联网施行。小米实行的产品公众化启动了消费弹性,也获得了情感积累和忠诚承诺。

其实,小米创建粉丝社群是一种价值观的互换。与传统消费者不同的是,现在的主流消费人群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没有精打细算的习惯,却有着很高的被尊重诉求,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自作主张。在与粉丝的高度互动中,小米清楚地感受到了消费者的这种行为变化,并认定只有顺势而为,才能确定最合适的营销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