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6540500000025

第25章 新疆重要山峰登山及探险指南(1)

博格达峰Peak Bogda

对目标山峰的侦察 要攀登一座处女峰,必须要进行侦察,了解山区的地形地貌、进山线路、气候条件以及营地的选择、攀登战术的拟定等。博格达峰介绍(详见本书中《我的博格达雪山情结》《1998博格达峰——梦开始的地方》等文章)

气候特点 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这里的气候,主要受西北高空气的影响。由于地处亚洲大陆腹地,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山麓地区较为炎热。中、高山区湿润寒冷,四季也不甚分明,一月最为寒冷,月平均气温为-16℃~-19℃。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北坡多于南坡,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9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不宜进山。峰区大风甚少,年平均风速为2.7~2.9米/秒,在一天之内,一般午后风速和云量增大,天气变坏。

登山时节 每年6、7、8月是登山活动时期,最佳时期在7月中旬到8月10日之间。

登山历史 (详见本书中《我的博格达雪山情结》《1998博格达峰——梦开始的地方》等文章)

攀登难度 ★★★★(高手级攀登的山峰)

线路评价 博格达山体陡峭,西坡与南坡坡度达70~80度,只有东北坡坡度稍缓,在登山界普遍将博格达峰作为高手级攀登的对象。

登山周期 通常为10~15天。

进山线路 通常博格达峰进山线路有两条,一条是:乘车从乌鲁木齐出发,沿着213国道行驶50公里到达柴窝堡后,向北驶入便道,沿山路再行驶40多公里抵达三个岔村(天山牧场一队),然后徒步25公里抵达博格达峰登山大本营。另外一条是:乘车65公里抵达天池收费站,换乘电瓶车到天池西岸码头,乘船到天池南岸。徒步或租用马匹沿大冬沟行进28公里,或沿着将军沟行进25公里抵达博格达峰登山大本营。一般建议走第一条线路。

营地建立 营地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安全。建营地前必须对所处的环境进行仔细观察,一定要避开滚石、雪崩,在雪地露营时绝对不能在雪桥、雪檐和有暗裂缝的地方建营。大本营的选址除了以上要求外,一般还要考虑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避风、取水方便等因素。除了大本营外,博格达峰登山必须另设三个营地。

1.大本营BC BC选在三个岔达坂的盆地中,海拔3520米。日本京都登山队遇难的白水小姐的纪念石碑就立在大本营。这里进出山的交通较为方便,但在这个营地无法看到登山全过程。另外由于冰川和山峰的屏蔽作用,造成几处通讯死角,手持对讲机不易和海拔4700米的C2营地连通,使用基地台通联很通畅。另一个大本营设在四工河源头的冰川附近,距白水大本营3公里处,这里视野宽阔,可清楚地看到整个登山过程,并且没有通讯的死角,有利于大本营的指挥。从这个营地出发,沿冰川东侧边缘行军4小时可到达4300米的一号营地。1998年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首攀博格达峰时就将大本营设在此处。

2.一号营地C1 C1海拔4300米,在此附近有两处可以建营。一处可建在一个突出的岩石上,可以扎两顶双人帐篷,另一处位于其上方十几米处,可以扎5~6顶4人帐篷,但在这里建营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其上方有容易脱落的巨石。

3.二号营地C2 C2设在4700米的马鞍处,能扎4顶帐篷。此处是一个风口,天气不好时狂风都有把帐篷撕烂的可能。

4.突击营地C3 C3设在海拔5080米的大雪包上,在山下看它像是通往主峰的一个小台阶,此处风很大,是C2到顶峰唯一可以设营的地方。建营时一定要尽量向下方,千万不能建在雪檐的上方。

攀登队组成及分工

由于博格达峰进山线路较短,交通方便,山体集中,登山周期不长,非常适宜小型登山队伍攀登。要强调的是,博格达峰属于高危山峰,组队时要慎重考虑队员的冰雪攀登能力及队员和向导的比例。参加队员要有较丰富的冰雪作业经验,特别是冰岩混合地带的攀登经验。初次登山的队员最好不要选择这个山峰。

登山队一般由领队、队员、高山协作和服务人员组成。领队的职责是负责整个队伍的对内对外协调;高山协作的任务是铺设绳索、建立高山营地、运送登山物资、带领和保护队员的攀登等;服务人员负责大本营的后勤和医疗工作。

攀登战术

登山运动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项运动,它分为高山探险、健行登山、攀岩等。从登山战术来分,可分为波浪式攀登和阿尔卑斯式攀登。波浪式攀登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攀登战术,特别是攀登高海拔山峰和较为困难的技术型山峰时大都采取这种方式。登山者根据山峰的高度,逐步建立相应的高山营地,登山者在营地之间反复行军,运输登山整备,同时也能达到适应海拔高度的目的。攀登博格达峰属于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峰,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也采用了这种战术。阿尔卑斯式攀登适合于攀登水平较高的队伍,它是从一个营地上升到另一个营地,不再返回,适应后继续上升,不断向顶峰靠近,最后相继登顶。一般都采用波浪式攀登方式。

攀登线路

1.BC~C1 穿过5公里长的博格达峰北坡的扇形冰川,3个多小时后可达扇形冰川上端,海拔接近4000米。再往上是40~50度的冰坡,坡上盖了厚厚的一层积雪,坡长有300米左右,再用2小时可到达4300米的一号营地。穿越冰川时要注意冰河和裂缝,当年日本队员白水小姐就是在穿越冰川时坠入冰缝。在7~8月冰川上的积雪都融化了,大小裂缝都暴露出来,行进时最好做好路标,不然,在天气不好时能见度很低,很容易迷路。

2.C1~C2 C1以上是“V”型谷,谷的左侧是通向4800米角峰的山脊,脊上布满了刀刃般的岩石,谷的右侧是通往主峰的山体。山体顶部基岩裸露,中部则为冰雪覆盖,常年不化。谷底则是冰川陡谷,地势险要,巨大的冰瀑区一直向上沿伸到4700米的鞍部,冰瀑上冰裂缝犬牙交错,深不可测。一般保守的路线是沿着“V”型谷东侧的山坡向上斜切过去,斜切坡度为50度的冰坡。在7月底,冰上的积雪融化,坡面冰光闪闪,对攀登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这段线路需要用500米绳索、岩锥、冰锥修路,同时要防止雪崩和滚石。从4300米到4700米的C2营地距离不足1000米,一般攀登时间是4个小时。

3.C2~C3 C2以上是坡度达60度的大雪坡(如果遇上高温少雨的年份也会是大冰坡),结组向上攀登时,前方队员踏下来的积雪会形成雪流,其冲击力给后面的队员带来很大的危险,也有引起雪崩的危险。攀登这个大雪壁要尽量靠右侧,这一点很重要。2005年7月,北京的一支4人结组队伍在雪壁顶端发生滑坠,一直滑至300米下的“V”型谷底。如果他们靠雪壁左侧攀登,滑坠后将直接沿着雪壁下方的漏斗掉入南坡的万丈深渊。

在接近4900米处有一段宽30余米的冰槽,坡度达70度,攀登者必须向左横切过去,难度较大。再往上是岩石和冰雪混合地带,其局部坡度甚至达到80~90度,攀登极为困难,滑坠的可能性也极大,整个路段须用8毫米的绳索铺设线路。在接近5080米的C3时,有一处冰槽,坡度近80度,冰槽的下方是近千米的悬崖,上方是一块较平坦、坡度在50度的大岩石板,岩板上附了一层薄冰,几乎没有支点,通过时极为困难和危险。

5080米的C3营地实际上是一个只能扎几顶帐篷、像馒头一样的小雪包。从C2到C3,垂直高度不足400米,但要攀登8~10小时。

4.C3~顶峰 从5080米到顶峰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沿雪坡上行,然后沿山脊攀登。此线路平均坡度在60~70度,局部达80~90度。在攀登到山脊顶部时可发现山脊与主峰中间有3米左右的断崖,之间有一个板凳大小突出的岩石,攀登者需有足够的勇气和胆略踏上这块岩石跳跃过断崖。1998年8月4日,我和张东首次沿这条线路,用了9个半小时登上顶峰。此线路极其危险,不宜采用。

另一条线路是沿雪坡上攀到岩石部,再向右横切80米,有一条坡度达70度的冰槽,顺槽而上,攀过冰岩混合地带就可登上主峰前面的大雪包,翻过雪包,再向南继续攀登150米可登达顶峰。这条路最危险处是横切雪坡、攀登雪槽和上方的冰岩混合地带,如发生滑坠就会坠入1000米下的“V”型谷的谷底。1998年8月15号,香港攀石会三名队员就有可能是在这条线路上失踪的。

博格达顶峰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大雪檐,雪檐东高西低长约50米。

特别提示 博格达峰是典型的技术型山峰,对登山者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初学者不易攀登。天气不好时,顶峰浓雾弥漫,站在主峰前的大雪包上也看不到近在咫尺的主峰,往往会误把脚下的大雪包当成顶峰。

慕士塔格峰Peak Mushtag

山峰介绍 (详见本书中《在慕士塔格峰度过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夜》一文)

气候特点 由于有众多山系阻隔着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的进入,因而慕士塔格峰区域气候十分干燥,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在海拔7500米左右的地区,平均气温在-20℃,最低可达-30℃,最大风力9~11级,通常风力是7级左右。

登山时节 天气频繁变化是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即使在夏日,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气温可下降到-20℃。因此,登山活动一般安排在6~8月。

攀登历史 (详见本书中《在慕士塔格峰度过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夜》一文)

攀登难度 ★★★(高海拔入门级山峰)

线路评价 对于第一次攀登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爱好者来说,慕士塔格峰是最佳的选择,也是为准备攀登8000米以上山峰的最佳适应性山峰。其登山难度较小,安全系数相对较高。高山营地选择余地大,登山者可以根据体力状况建营地。攀登线路长,海拔高,对登山者体力和高海拔适应性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登山内容 雪山攀登(途中要经过冰瀑区)

登山时间 10~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