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男人要懂经济学
6542300000037

第37章 信息经济学,帮你抓住财富脉络(2)

在商品竞争中,明星代言的电视广告,只有明星的表演,没有关于此商品的价格信息,没有售货地点的信息,这样的广告就是为了引导消费。

在人们的普遍认识里,会认为产品进行广告宣传的目的就是向消费者介绍该产品的功用、特点,同时传递出相关的购物信息,例如价格、销售地点等。但是现代广告的目的远远不止于此,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从而制造出一种新的消费主张和理念。这一点在进行新产品推广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广告中,通常采用明星代言的方法,由当红影视明星使用产品进行表演,同时会显示产品商标,这种做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传递产品信息的广告,而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受众的“追星”心理,尽快地开拓市场。

商家请当红明星做产品代言人,向消费者传递了两个信号:第一,明星使用这种产品,因此产品质量不错,不需要过多地介绍产品的功用,“粉丝”一定会蜂拥而至进行抢购;第二,聘请当红明星的代言费价格不菲,这就给消费者一种暗示,企业实力雄厚,因此产品质量一定信得过,而那些未能请当红明星做代言的同质产品质量一定不如此产品。所以,此类商品广告,商家并不关心明星在广告中说了什么,更不在乎广告中是否对产品的价格等信息进行介绍。

从个人的方面来讲,找工作是首次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的一件大事,但是在人才市场中,在求职者与招聘方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信息了解的不对称,而这直接影响了双方是否能够达成合作。

虽然招聘方向求职者提供了有关自身企业的宣传介绍,而求职者也向招聘方提供了有关个人情况的简历,但是这两者所包含的信息通常都是一些双方都非常容易获得的公开信息,例如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规模,求职者的基本概况、学历背景、专业、毕业院校等。

而招聘方与求职者都想了解对方的私人信息并不容易获得,比如用人单位的人性化、财务状况等,求职者的个人能力、性格与敬业程度等,这些信息通常是很难通过简历或宣传手册获得的。

在求职的过程中,通常的情况是求职者向招聘方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个人资料信息,而招聘方却对自身的具体情况鲜少透露,甚至是一概不透露。

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迫切的应聘者因为对招聘方的信息了解不够而很难做出选择,甚至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样的状况实际上有悖于人才市场双向选择的初衷。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求职过程中,求职者需要努力地向招聘方传递自己的信息,使对方通过这些信息相信求职者是值得雇用并且不容错过的好员工。

信息不对称还体现在经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相关商品的各方面信息。一般情况下,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常常处于有利地位,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非真实的信息从而在市场中获益;而信息贫乏的一方则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他们会想方设法地从另一方获取信息。信息不对称会损害信息相对缺失的一方的利益,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当参与,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力的调控作用,从而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公正。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此普遍,其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

因此,纠正以上问题,减少信息暴利,维护资源分配的效率及相对公平应该成为信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逆向选择:劣品驱逐良品

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按照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有一则趣闻:

有一位大龄男青年在婚姻介绍所征婚多次未果,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久而久之,慢慢地对征婚失去了信心。出乎意料的是,婚姻介绍所再次为他推荐了一位女士,声称对方楚楚动人、温柔贤惠,但是这位大龄男青年并不相信,于是,婚姻介绍所就给了他一段关于这位女士的视频,以此证明他们所言非虚。另外,婚介所的大加夸赞,使这位男青年终于心动了,向婚介所支付了费用。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这位男青年发现自己再次上当了,因为这位女士有口吃病。于是,男青年气愤地去婚介所索要费用,但是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而理由非常简单,婚介所声称:我们开始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她的确长得不错——而我们也并没有说谎。

这位男青年到底吃亏在什么地方?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在市场上(例如这则趣闻中所提到的婚介所),任何一方都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同时怎样传递信息也非常重要。婚介所提供那位女士的信息时,一定非常了解“商品”(也就是这位女士)的确切信息,但是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这名男青年却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他不了解那位女士的一些不好的特点,即口吃,而这样直接导致了他在支付费用之后才发现上当。

由此可见,如果买卖双方对商品的相关信息的了解处于一种不对称的状态时,信息更充分的那一方将处于有利地位,反之,不充分的那一方则处于不利地位。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因为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并因此蒙受损失,这种情况就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拥有神奇疗效的医药广告,商家在广告宣传中大多都是包治包好,而有些还在广告中通过所谓的“医学权威”进行宣传。消费者的心态自然都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康复,但是往往由于对相关的医药知识以及医疗知识了解的缺乏,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容易相信这些虚假广告。

信息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原理:“一个人掌握的信息达到何种程度,就会采取相应的选择。”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哪一方处于信息的劣势,就会处于博弈的劣势。消费者因虚假广告而上当,表面上看是由于他们一时冲动,眼光不准,花了冤枉钱,但是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因为消费者手中所掌握的信息不充分,只能根据有限的信息做出选择。

消费者们总希望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但现实往往是,消费者在买回的东西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质量差的情况,这就是由于他们当初在购买该商品时掌握的信息不充分,属于一种劣势的地位,因此不能够及时发现真相。

上述所讲的是个体接受外界的信息时所发生的情况,那么,反过来看,个体也会有向外界传递自身信息的时候,求职就是这种情况之一。

在这种时候,状况就会反转过来,招聘单位处在了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招聘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应聘者(也就是个体)的能力、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时,招聘企业在“信息选择”时,应聘者所提供的文凭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通常情况,文凭不容易造假,尽管有时候也会出现“文凭高、能力低”的状况,但是总体而言,在对应聘者个人信息掌握不够完全时,企业借助文凭信息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选择。

对市场而言,信息不对称是不利的,它会限制市场的能力,二手汽车市场是一个最常见的例子。

假设有一辆保养的非常不错的旧车,车主对此很了解,然而顾客却无法在短期内对车的状况保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通常他会从最坏的情况联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很低的价格,无论车主如何强调车子的状况良好都无济于事,此时,车主除了不断地表述外,缺乏更多的向顾客提供值得信赖的信息的方法,导致双方的交易很难达成。那么结果很可能是顾客低价购买了其他质量很差的二手车。

在质量好的商品面前,最后却选择了质量差的,这正是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产物:逆向选择。

在经济学中,“逆向选择”的含义是多样的,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交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称时所产生的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的现象。如果逆向选择长期存在,必然将促使市场中的产品质量整体下降,因为质量好的都被质量差的挤掉了。

比如,保险公司对司机的投保。投放车险时,保险公司当然会希望顾客都是稳重可靠又经验丰富的司机,因为这些司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低。同时大家也很了解,差一点的司机实际上更需要购买保险,以便应对各种突发性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但是这种时候,保险公司面对的正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分辨司机的好与差并不容易。

显然保险公司并没有“火眼金睛”的本事,否则他们就可以向好的司机提供比较低的保费率,而差一点的司机则加倍提升。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在这种时候,保险公司将面临两种情况:假如顾客都是好司机,那么对每个司机都索取相同的低保费率,但是如果这样,保险公司面临的将会是巨大的破产风险,因为保险公司将很难筹措到足够的费用来赔付差的司机所带来的损失,于是,保险公司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假定顾客都是差的司机,向他们索取相同的高保费率。

可是如此一来,好的司机将会不愿意购买保险,他们明明拥有很低的事故发生率,可是却要支付过高的保费率。最终的结果是,车险市场上产生了“逆向选择”的现象:差的司机(劣质商品)驱逐了好的司机(优质商品)。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果对市场是不利的,除非保险公司能寻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将好的司机与差的司机区分开,摆脱自身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否则将会使市场利润产生巨大的损失。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在生产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虚假的信息是无法长久的,它能获取的仅仅是一时的利益;其次就是要健全社会和经济秩序,建立长久有效的合作机制,减少短期投机的行为,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以及诚信的效用,这样必定会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造成的伤害。

信息决策:信息时代的司令部

信息决策是从可供挑选的信息中做出选择。

信息决策的目的是建立并实现一个机构的目标和目的。之所以要信息决策是因为有问题存在,即目标或目的不适当,或者有某种东西妨碍了目标或目的的实现。

1962年,英法航空公司开始合作研制“协和”超音速民航客机,这种超音速民航客机的特点是豪华、快速以及舒适。耗费上亿英镑,经过十多年的研制,1975年,“协和”终于研制成功了,但是,却有了新的问题。整个航空市场在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与乘客在能源危机与生态危机的威胁下,纷纷改变了对客机的要求。航空公司需要节能型的飞机,可以容纳更多的乘客,并且要噪音小,绝大部分的乘客则只需要票价不要太贵即可,可是,“协和”则与这种要求不相符。在研制的过程中,“协和”考虑的是如何豪华、舒适与快速,并没有将噪音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它的噪音还是保持在与普通飞机相同的分贝,这样的噪音在飞机飞行时会有非常大的声响,甚至可能会震碎玻璃。另外,燃料价格的急速增长,使飞机的运行费用也随之大幅度提高,这对航空公司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威胁因素。

这两个“协和”的关键弱点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它的消费前景则令人堪忧,所以,不大批量的投入生产是投资方最好的选择。但是,当时的公司并没有信息决策运行控制计划,而且也没有进行重新评审,飞机是由两国合作共同研制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参与研发制作,此时如果停止,就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员工面临失业的威胁。

各方面的原因促使飞机的研发制作无法轻易中断,虽然之后两国对于是否要继续合作研发产生了争论,但是决策运行控制机制的缺乏,使得两国只能继续将决策勉强进行下去。可想而知,生产出来的飞机无法赢得市场的青睐,而“宠儿”也变成了“弃儿”。

英法航空公司耗费巨资合力制造飞机,却因为消费环境改变,而导致了无人问津的下场,这是一件很可悲的商业案例,而他们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对信息做出了错误的决策。第一,两国航空公司没有长远地看待航空市场的需求变化,就做出了决策信息,他们缺乏对航空市场未来信息的准确预判,导致了最终的无人问津;第二,他们没有制订良好的信息决策运行控制计划来应对消费环境的改变,只能将错就错勉强维持下去,使“宠儿”变“弃儿”。

英法航空公司的失败案例令人扼腕,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事实上,在生意场上,信息决策的正确与否将决定着所做的事情成功与否。科学而正确的经营信息决策可以使企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错误的经营信息决策则会将企业置入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