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碗里江山
6546900000007

第7章 宫廷里吃酒席 (4)

未正(午后 2点),“上至宫门升座,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莲子八宝鸭子热锅一品、肥鸡火熏炖白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莲子猪肚一品、青笋香蕈炖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野鸭子一品”;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摊鸡蛋一品、蒸肥鸡煠羊羔攒盘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荤素馅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咸肉一品”;随送“粳米膳一品、树鸡汤一品,额食六桌:饽饽奶子十二品一桌、内管领炉食八品一桌、盘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上药饽饽二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

酉初(午后 5点),“上至看灯楼,看花炮盒子,放盒子时随送上用:丰登宝盒一副、元宵一品、三号黄碗膳房筋、茶房叉子”;“看花炮毕,还行宫伺候:煠八件鸡一品、醋溜脊髓一品、火熏猪肚一品、小葱拌小虾米一品、涿州饼子一品”。

闰二月十一日,卯初,“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辰初二刻(午前 7点 2刻),“虎跑泉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燕窝火熏鸭丝一品、鸡冠肉炖鸡软觔一品(宋元做)、羊肉丝一品、糊猪肉家鸡卷攒盘一品、孙梨额芬白糕一品、蜂糕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上传摊鸡蛋一品,随送清蒸鸭子烫膳、粳米膳一品、金银豆腐片汤,额食二桌”;未正(午后 2点),“西湖行宫进晚膳,用叠膳桌摆:燕窝烩糟鸭子一品、燕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枣尔糕老米面糕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火熏豆腐馅包子一品、高恒进酥油野鸡爪一品、糟鹿筋糟猪腰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随送“肉丁炒粳米老米膳一品、燕窝芙蓉汤、鸭子豆腐汤一品,额食四桌”。

晚晌伺候“爆肚子一品、燕窝拌鸡一品、青韭鲜虾一品(宋元做)、028拌老虎菜一品”。

按照清宫规矩,皇帝每日只吃两次正餐,一般所谓“早膳”,用餐时间约在早 6点,“晚膳”约在每日下午 2点。清晨或晚上有时增加一顿点心,不作为正餐。从以上膳单上可知,乾隆帝在南巡期间,仍循此例进食。

话说乾隆的午餐时间相对比较晚,一般是在未时(下午 2点 ~4点),相当于下午茶的时间。这在宫廷内部也叫做“熬茶”,一般是供奉点心为主。如猪油到口酥、猪油酥烧饼、猪油酥火烧、猪油澄沙馅儿酥饺子、(清)郎世宁 弘历哨鹿图28 奶酥油光头、香油蹄酱薄饼,以及香油发面麻花一类的炉食。看来,乾隆也是一个猪油茶点的爱好者,这么多茶点中,乾隆最喜欢的一味点心是八珍糕。其具体做法是: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实十二两、建莲二两、糯米面四两,八种材料合在一起磨制成极细的面,然后再加白糖八两,和匀后上笼蒸制而成。

按照规制,乾隆进餐的时候不能与皇后和嫔妃进餐,只能与皇太后一起进餐,但也只是食案摆在一起,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桌——这也直接反映了皇帝唯我独尊的地位。

谈到皇帝和嫔妃的进食规则,我还发现了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规矩。

现代流行的清宫戏中,皇帝晚间召幸妃子侍寝时,一般都被演绎成“翻牌子”的模式。但据我的考证,实际上,至少在乾隆时期,皇帝准备临幸哪个妃子,是采用“赐食”这种更隐晦也更文雅的方式的。

也就是说,皇帝准备到哪个妃子的宫里过夜,就会在用晚餐的时候,派人送一份到那个妃子的宫里,也就是暗示晚上皇帝会来,让其作好接驾准备。比如,史载:“乾隆三十八年年七月六日,顺妃接皇帝赐膳”。

也就是说当天乾隆去了顺妃的寝宫歇宿。

当然,这也是皇帝生活中的一个“小花絮”。

话接上文,由于南北方厨师不遗余力地“融合性”创新,所以,乾隆时期的宫廷菜体系日渐完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到了下一代嘉庆皇帝登基时,很多有名的大厨也都被保留下来。于是,往后到了慈禧、光绪时代,宫廷菜中专门分出了一个品类,也是很大的门类——“乾隆菜”。

另一方面,乾隆数次下江南无意中也促进了江南菜,特别是淮扬菜的发展。如今的很多江南名菜一说起制作背景,大抵都会有一个乾隆下江南的故事。虽然具体情节很多已无法考证,但大的背景却是没有错的。

比如松鼠鳜鱼、铺雪黄鱼、大煮干丝、油泼豆听、鱼头豆腐、虾仁锅巴、叫花鸡等名菜,都属于与乾隆有关的“典故菜”。

说起叫花鸡,大多数人就算没吃过也会听说过。传说,这道菜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大才子钱谦益让家厨发掘的,而之后变得天下皆知,其实也与乾隆有特别的联系。传说,有一次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巡狩,一天,他微服出外游玩,临近中午时分经过一个叫做“求翠楼”的酒楼。看到里头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于是乾隆就迈步来到楼上的雅间。一看菜单,乾隆发现其中一个名为叫花子鸡的菜居然要十两银子。他顿时来了兴致,030说道:“叫花子吃的鸡也值十两银子,上来一个看看。”很快菜上来了,只见店伙计先端上来一个精美的青花瓷盘和一个大铜盘,然后又送上来一个大泥蛋子。眼见此景,乾隆惊诧万分,但见跑堂的把泥蛋子在铜盘上用力一摔,泥块碎裂,霎时香味四溢,里头露出一只白里透黄的肥鸡。吃时鸡肉肥而不腻,五味俱全,入口软烂,令人称奇。乾隆登时食欲大开,几乎把整只鸡吃完。

待到酒足饭饱要付账时,乾隆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带银子出来。

身为皇帝的他从来没遇到这等尴尬之事,又不好与小民纠缠,于是抬腿就走,跑堂的自然拦住不让走。争执之下,乾隆答应写一幅字送给店里,算作餐费,还说这幅字至少值一千两银子。

乾隆所题的对子气派十足,更将店里的菜品大大夸赞了一番,叫做:“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这副楹联据说现在还在被使用着。

现在,叫花鸡成为了杭州名菜。其起源传说各异、版本不一,却都有一个相似之处:最初的叫花鸡根本没什么讲究,不过是叫花子捡到冻死的野山鸡,用树叶和泥巴把鸡糊上,烧到泥巴开裂,再摔开食用。只不过日后经过饭店和文人雅士的开发后,才成为传统名菜之一。

乾隆时期的宫廷菜很有些特色,首先就是菜名风雅。乾隆酷爱汉文化,一生以风雅自诩,身边的司膳太监和御用文人为了迎合乾隆的喜好,就给菜式创造了许多吉祥华丽的名字,比如凤凰卧雪、龙凤呈祥、宫门献余、雪度寒秋、龙凤赏月、玉狮青松、雪月桃花等,非常有诗意。

第二个特点是原料珍贵,多数食材都是贡品,包括各种山珍海味,可能有些一般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比如清汤虎丹这道菜,就是用小兴安岭东北虎的睾丸为主料做成的。具体做法是,先将虎丹用鸡汤炖煨三小时以上,再经过复杂处理,然后切成薄如纸一般的片,摆成牡丹花状装盘。

30 而明月照金凤也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名菜,其原料是梅花鹿的眼睛(清代美其名曰“明月”,又叫“鸳鸯月”)。具体做法是;去掉鹿眼周围的睫毛和杂物,用手帕包起来,再以六根细竹签顶起,放到上好的鸡汤中煨炖——要求是眼珠不能破,同时又要熟透。待鹿眼蒸熟后取出并改刀,再放入凉鸡汤和鸡蛋羹中蒸制,成形后装盘,用鹅蛋围绕着摆放。

这道菜的特点是补血壮阳,味道清透,同时也是清宫著名的养生菜之一。

第三个特点是讲究图案造型,菜品中的食材一般都讲究多种搭配,或者附上各种酿菜。按照清宫的规矩,皇帝是不能吃由单一食材烹制的“寡妇菜”的。所以,御膳所需食材一定要拼合起来制作。

另外,清代宫廷菜十分强调菜品的配色和造型,荤菜都是用素菜做围边配饰,这样不仅看上去色彩斑斓,营养上也能够保证均衡。例如,有道菜叫乌龙追月,其实就是海参围绕着中间的一枚鸡蛋,这“乌龙”就是海参,“明月”则指鸡蛋,看起来爽心悦目,听起来也确实够雅致。

第四个特点是刀工精细,量菜下刀。在刀工上,乾隆时期的宫廷菜十分讲究“量口下刀”,即食材改刀的标准以每一口能吞下为宜。比如,做红烧鱼就用让指刀法,干烧鱼用兰草刀法,酱汁鱼就用菱形花刀,清蒸鱼就用箭头刀法……种种刀法适用于不同的食材,可说是非常讲究。

第五个特点是调味细致,多味复合而层次分明。比如干烧鱼的口味,在清宫档案记载中,其味道要求是“梯子口”——先甜、中咸、后辣,把味道分得非常细。

总体来说,自乾隆以后,宫廷菜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正规的体系,也为后人的再创新作了很多尝试和积累。

西膳房里花样多

古往今来,宫廷菜可以说是历史最久、规格最高、风味特色最独特的菜系,而在宫廷菜中,尤以清朝的御膳著称,但是在我看来,慈禧太后的西膳房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以秀女身份被选入宫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幸,生下了皇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话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之时,任命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朝政,年号“祺祥”。

但是,同年慈禧就与小叔子恭亲王奕.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实行垂帘听政,控制了国家大权。同治病死之后,慈禧立养子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但仍牢牢掌握着朝政大权。

在慈禧太后掌权的 48年期间,生活可说是非常奢华。当时给皇帝做饭的地方叫做御膳房,御膳房分为五局,分别是荤局、素局、饭局、挂炉局和点心局,每一局都有一个局长,规模非常庞大。

慈禧以太后身份临朝,还不能称为皇帝,于是,热爱美食讲究排场的她另辟了一个私厨,叫西膳房,规格远远超过了御膳房,不仅能制作4000余种菜肴,还能做 400余种点心。

仅从一道菜就能看出慈禧是多么精于美食,这菜上文已有一些介绍。

慈禧是中原人,她很喜欢的一道菜叫做清汤虎丹,原料就是小兴安岭东32 慈禧太后出行照片北虎的睾丸,大约有小茶碗那么大,做时把虎丹放在煨开的鸡汤里炖煮三个小时,然后捞出来剥皮,放在调料里浸二小时,用刀切成非常薄的片。东北虎的睾丸上有天然的花纹,这样就能在盘中摆出一个牡丹花的形状,然后蘸碟吃。由于虎丹有很大的膻气,就需要用葱、姜、蒜、醋等调汁来去除这种味道。

现在这个菜已经失传了,主要就是原材料的独特性很值得一说。

任何菜的创意都是传承,我从这道菜中受到了启发,创制了一道清汤牛丹,使用材料为牛的睾丸,做法也完全一样,用鸡汤煮后剥皮切片蘸碟吃,但是我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牛本身有膻味,所以,我在调汁的时候就加入了蒜、花椒、辣椒、香菜、酱油、醋等调料,这样就完全变成了一道川式菜肴,但吃起来还是非常美味的。

这里面放的辣椒也很不一般,是将干辣椒在一个炭火盆里炮制、烤焦后搓成的,带一点炭火的糊辣香。因为我觉得相比虎而言,牛还是一种比较粗糙的动物,蘸着调料汁大嚼一番也更加粗犷。

话说慈禧这个美食家喜欢吃的菜有很多道,清炖肥鸭、烧猪肉皮、樱桃肉和西瓜盅都是她的最爱,这些菜中除了烧猪肉皮以外,都成为了清朝的宫廷名菜。

清炖肥鸭的烹调手段和我们现在炖鸭子的方法差别不大,做法就是把野生的鸭子洗干净,装在一个放满调料的瓦罐里,然后密封,封好之后再将瓦罐放在一个盛有一半水的铁锅里,再将铁锅密封,文火慢煨三天——因为野鸭的肉质非常紧凑,必须炖煮很长时间。三天之后,鸭肉被煨得酥软,入口即化,这时才盛出来供慈禧享用。而盛装肥鸭的器皿也是层层密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鸭肉的甘美——这种美味确实是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