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糊涂读史
6556000000026

第26章 外篇一 (7)

子业有个亲姐姐,叫山阴公主。山阴公主长得不赖,子业就把已出嫁的姐姐叫回宫中,陪自己睡觉。谁知这姐姐在陪睡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男女平等思想,认为皇上一个人拥有恁多美女,可以随便淫乱,而她只有一个驸马,太不公平了。弟弟一听,立马赏给姐姐30个面首(男子貌美称面,黑发称首,面首当是小白脸啦)。山阴公主有了这30个小白脸,自然就冷淡了刘子业。子业遂相中了自己早已嫁人的姑姑新蔡公主。新蔡公主被刘子业提入宫中,封作了娘娘。

刘子业的叔辈中,有一个湘东王刘彧,长得贼胖,刘子业封他为“猪王”,并且命人在地上挖坑,坑里以水和泥,坑沿以木槽盛饭,拌以野菜,令刘彧裸体站于坑里作猪状舔食。465年,刘子业被“猪王”手下干掉,年仅17岁,由于做皇上不到一年,所以时人称之为前废帝(后来还有一个废帝,故以前后区别之。

27岁的刘彧继位,是为明帝。明帝做过猪王,了解基层,所以继位后善于巩固新生的政权,大封将帅,基本上能做到分赃均匀。同时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对于农村中的鳏、寡、孤、独和丧失劳动能力者,政府逢年过节,送其一袋粮食,几块布。明帝还提倡艰苦奋斗不吃牛肉的作风,全国上下,衣饰朴素,不尚华丽。问题是五六年之后,明帝就由俭入奢了。明帝第一爱好是贪酒,其原则是,喝酒看工作。也就是说,酒量与工作能力是成正比的。明帝每次宴会群臣,派有专门的官员监察,若有一个不喝醉的,必遭弹劾。

明帝第二爱好是贪色,见谁家的媳妇儿漂亮了,就掠为己有。明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能把三陪业务做到有声有色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帝王之一:宴会群臣时,召集皇家公主、妃嫔都来参加,大家坐定后,音乐响起,宫女们集体大跳裸体艳舞。舞毕,裸体宫女要到官员们的席位前劝酒,客人若不饮,宫女就决不起身。王皇后看不惯,以袖遮面。明帝就给她做思想工作:“你看你这个小娘们,朕觉得你们都是出自寒门,没见过世面,平日里只顾温饱问题,从无乐趣可言。如此这般正是为了让你们开心呢,你倒把脸遮起,成什么体统!”如此看来,这门阀世族与寒门士家区别大了,前者特有乐趣,后者无甚乐趣,怪不得现代的男女都喜欢攀个末代贵族或名门闺媛的名头呢!

明帝最大的爱好是贪吃,据《南齐书·刘休传》载,明帝吃饭,常常吃到上吐下泄的地步才罢休。明帝特别爱吃一种叫作“逐夷”的鱼,用银钵盛上蜜,鱼蘸蜜吃,明帝一吃就是几银钵。有一次恰逢小舅子(王皇后的哥哥)王景文在座,明帝一边吃一边说味道好极了,并问小舅子是否常吃这种鱼。小舅子流着哈拉子说:我喜欢吃,可是家穷,这鱼太贵,一年难得吃上一回。明帝一听,高兴坏了,吃得更多,差点撑死,厨师赶紧灌他几升醋酒,才算把他抢救过来。明帝生病时,都能喝几升肉羹。越喝越胖,胖到无法医治,公元472年,一代猪王终于撑死了,终年34岁。明帝死后,10岁的刘昱即位,是为后废帝。

后废帝的娘,是个屠户的女儿。而后废帝呢,若让孟子看见了,肯定会惊呼“望之不似人君”!小刘昱贵为皇上,却不喜穿黄袍,每日里穿着短裤短衫到处乱窜,有时干脆睡在路旁,跟现在的民工似的。刘昱还喜欢地痞流氓,若有小流氓骂他,他竟然嘻呵待之。刘昱喜作“低贱”的事情,比如缝衣服、制帽子之类的,他看一遍就会做,可惜了一个这么好的服装设计师!刘昱最拿手的,还是他姥姥家的专业——屠宰!刘昱每次出门,身后的随从都是刀不离身,钳、锥、锯、凿皆备,路上逢鸡宰鸡,逢鸭宰鸭,男女老幼被撞上,当场杀、解、剖。皇太后劝他,他就想毒死太后,左右劝说:“那可不行,她一死,你就得守孝,一守孝,咱们怎么玩儿啊?”刘昱一听,对啊,太后不能死,叫她好好的活着吧!

公元477年,后废帝也17岁了。听说有人谋反后,刘昱亲自操家伙攻入其家,谋反者身上的肉被刘昱一块块地割下,这时候的刘昱,做屠夫已很老练了。

刘昱一次去领军府,却看见禁卫军统领萧道成全裸着身子正在消暑,刘昱大怒,让统领裸体站好,在他小肚子上划个箭靶子,引弓就射。旁边有人劝说:这么好的靶子,一次性利用太可惜了,皇上可不能把他射死。刘昱最后换了箭头,萧道成得以不死。刘昱这个小屠户可能想不到,箭头一换,等于换下了自己的脑袋。就在这个夏天,萧道成谋反成功,杀了刘昱,并以皇太后名义,追封刘昱为苍梧王,历史上把他称为后废帝。

后废帝死,萧道成立11岁的安成王刘准为帝。两年后,萧道成干脆取而代之,建国号为齐,是谓南齐。

刘宋家的历史文本演绎完毕,这是一个经典文本。后来的齐、梁、陈大致如是,这就是南朝历史。与此同时,北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这就是南北朝历史。南北朝结束后,隋大一统,仍是如此演绎。比如杨广虽不是好东西,但是他那哥哥杨勇若做了皇帝,可能比弟弟还要不堪,杨广做殿下,好歹人模人样装了几年好人,而杨勇做太子,一开始就不打算做好人,明目张胆地贪色,连他娘身边的侍女都要,逢人就埋怨:“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

这就是历史!历史文本的演绎经常大倒我们后人的胃口。于是我们就经常在历史的三岔口“张皇”:如果公子扶苏做了皇上,那么秦就不会二世而亡;如果杨勇做了皇上,那么隋也不会二代即亡。呵呵,这就是后世人的多情了。与其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倒不如说,历史在很长的时刻里经常处于停滞!

历史之假设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导致诸多国人对历史心生更多的期望,具体表现便是:面对历史,不住地假设!这种假设,导致在历史与现实、东半球与西半球的时空中,架起一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左不到东右不到西的秋千,好多人在秋千上作“前程荡悠悠”状。

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