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65762300000008

第8章 创新 开拓与固守——评点喜剧作品

在2011年的电视电影创作中,《虫样年华》《双人床条约》《娱乐是个圈》与《盛糖乐队》四部喜剧影片,可以说是相当引人注目。以下,我们将从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对其加以梳理和评点。

开拓

开拓,是第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四部影片而言,创新与开拓,都是其所追求的主要创作方向。具体而言,大约有三个关键点。

其一是题材。在《虫样年华》中,当下生活中的“啃老族”,成为影片主要的表现对象。而有关这一族群的具体生活状态,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则相当罕见。片中,两位男主人公,差不多没有任何工作收入,几乎完全依赖父辈而生活。同时,两人关于工作的期望,也远离现实:一个向往又体面又收入高的职业;而另外一个则幻想着通过种种投机手段,一夜暴富。于是,这一对年轻的难兄难弟,游走于主流社会的边缘,而大好的青春年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终于,一个女孩的出现以及亲情的力量,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两条虫”决定告别往日的生活。

同样,《娱乐是个圈》,也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因为,与以往的同类影视作品不同,它主要涉及娱乐界里的阴暗面和“潜规则”。片中,原本在酒吧唱歌的男主人公,为了出一张专辑并且打入娱乐圈,不仅女友出走,倾家荡产,而且还欠下一身债务。与此同时,一位有些像黑社会老大的人,则控制着一家有影响的娱乐公司和一位有号召力的歌星。此外,来自外地小报的年轻的女娱乐记者,在领导的不断施压下,正拼命追逐任何来自娱乐圈里的新闻线索。于是,想成为明星的人、明星、老板、媒体和娱记,共同构成了一幅娱乐界的真实图景。

至于《双人床条约》以心理活动的方式来显现中年夫妻的情感危机,《盛糖乐队》用音乐加喜剧来描绘一支业余女子乐队的组建、训练和崛起,都给观者带来了某种不一样的感受。

其二是视点。从总体而言,无论是《虫样年华》《娱乐是个圈》,还是《双人床条约》《盛糖乐队》,其讲述故事的方式,均采用了“平视”的视点。观众与片中人物之间,是平等而非“俯视”或者“仰视”的关系。

在《虫样年华》中,有关“啃老族”的故事,并没有做简单化的处理。片中,尽管他们的确存在如懒惰、虚荣、幻想“一夜暴富”等弱点,却与许多年轻人一样,有正义感和道德观,希望经济上独立,以及过那种有尊严的生活。而这些潜在的优点,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爆发出来,从而改变以往的“虫”一样的生活。

而《娱乐是个圈》里的主人公,也同样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他曾经为了成名,倾家荡产,并几乎失去了宝贵的爱情。其执着与努力,令人同情。而片中的外来妹,在北京苦寻男友,不被都市中种种诱惑所打动,也相当令人感动。至于不择手段捞钱的娱乐公司老板,以及被逼得什么手法都上的女娱乐记者,其生动而鲜活的形象,也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同样,《双人床条约》里的故事,也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的段落中,妻子的强势,令丈夫颇为小心并且不满;而在想象中的段落里,人到中年的摄影师却显示出大丈夫的做派,并享受年轻女性的追逐和崇拜。尽管影片使用了许多夸张的表现手段,但依旧给我们以贴近生活的观感。

此外,作为音乐喜剧的《盛糖乐队》,也有其浓郁的生活色彩。四个性格、职业各异的女孩,组成了一支女子乐队。在克服现实中种种困难的同时,也实现了她们共同的梦想。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励志的色彩。

其三是类型。尽管有三部影片属于喜剧大类型,一部影片属于喜剧加音乐的混合类型,并未形成某种所谓新类型,但它们在类型探索方面,还是有各自不同的贡献。

《盛糖乐队》以散文化的方式,讲述几个平凡女孩追逐梦想的过程。没有刻意安排的戏剧性冲突与戏剧化场面,在似乎平淡如水的叙述中,彰显信念与梦想的力量。这一点与主流的音乐喜剧颇为不同,因为后者往往追求某种轰轰烈烈的戏剧效果。

而《虫样年华》则是用一种喜剧化的手段,来表达一个相对比较沉重的主题。因为“啃老族”不仅习惯上被视为某种负面的社会现象,同时这一群体也似乎给众人以不良印象。但影片却突破了这种天然束缚,以一种平等而幽默的态度,完成了对其内心世界的探索。其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后来者借鉴或者模仿。

同样,《娱乐是个圈》中对“娱乐圈”的讲述,也与以往大为不同。其所感兴趣的,正是种种光环掩饰下,大众所难以窥视到的一个真实世界。在辛辣的讽刺中,这个圈不再神秘,而是充斥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交易。于是,影片揭露式的风格,应该会对后来者产生某种重要影响。

至于《双人床条约》对中年夫妻情感危机的表现,也颇有特点。影片里的男主人公,其意识与感觉,不断地在现实与想象的两种时空内穿插往复。而两个女人:妻子和年轻的追求者,正是这两种时空内的中心内容。于是,在夸张乃至荒诞的叙事中,爱情喜剧有了某种新鲜的表达。

形式

形式,是第二个重要方面,包含三个要点。

其一,喜剧化的叙述方式。从整体来看,四部作品均带有明显的喜剧化叙述的特征,这使影片具有了某种别样的韵味。

在《虫样年华》中,许多重要段落都经过了喜剧化的处理。比如,片头,男主人公去找工作,遭遇骗子。在交了抵押金,正准备离开之际,女主人公闯入,将骗子大骂一通,也将男主人公点醒。再比如,男主人公的“发小”,同为“啃老族”的好友,不仅形体特征上就很“喜剧”,其接二连三的投资行为,更是令人忍俊不禁。从根据“内部消息”买股票,到大量“养虫”,直至最后大批囤积土豆;其屡败屡战,直至最终梦醒。不过,在喜剧化成功地将一个沉重主题变得相对轻松化的同时,也限制了其在思想与情感深度方面的深入拓展。

同样,在《娱乐是个圈》中,也是如此。前半部,男主人公近似疯狂般地企图冲入娱乐圈中的行为,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其不顾一切地冲击与最后的毫无结果,形成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效果。而后半部中,年轻的女娱乐记者,在上司的威逼下,几乎不择手段地抢新闻,也是很有喜剧效果的桥段。此外,一些配角,比如不苟言笑的明星、装成著名经纪人的司机,以及不可一世的娱乐公司老板,都各有其颇具喜感的精彩表现。

而在《双人床条约》里,喜剧式的叙述也随处可见。在想象的段落里,男主人公有时是一副大丈夫的姿态,受到女人的追逐与宠爱;有时又受到她们的欺凌,如同奴仆一般。不过,到了现实的段落里,情况便发生了巨大转变。女人总是有理由骄傲而任性,男人却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选择配合或者服从。于是,二者的对立与对比,形成了丰富的喜剧效果。而两性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在这种夸张和放大之中,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至于《盛糖乐队》,则主要致力于打造细节之中的小幽默。比如,主唱如何用一些小技巧处理乐队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以保持团结而稳定的良好局面。而每个队员也都会有自己的小问题、小麻烦,需要去克服和处理。最终,四个小女生之间,终于形成了温馨而和谐的气氛,为共同的梦想而努力打拼。

其二,多种多样的喜剧技法。在喜剧化叙事的基础之上,几部作品还具备丰富多变的喜剧手法。

先来看黑色幽默。在《虫样年华》里,第二男主人公胖子,用父亲辛苦“裱画”挣来的钱,沉迷于各种发大财的美梦之中。先是根据所谓的“内部消息”来炒股,赔得一干二净。后又从事“养虫”,却因不懂技术,这些昂贵的生物全部死光。再到后来大量储存土豆,又因没有经验而导致腐烂变质。三次投机,三次败北,从信心满满到血本无归,其一夜暴富的美梦,令人可笑、可叹并且可悲。而在该片开头,有关第一男主人公求职时遭遇骗子的段落,也同样带有浓郁的黑色幽默色彩。本以为找到了一份美差,实际上不过是落入了他人的“陷阱”。

类似的技法,在《娱乐是个圈》等影片中,均被大量使用。

再来看夸张与放大。以《双人床条约》为例,一对中年夫妻之间的情感冲突,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某种夸张和放大的讲述之中,却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喜剧感。男主人公的生存状态,被分割为想象和现实两种大的方面,并交替讲述。在想象的状态中,其本身的价值,要么被极端放大,要么便被极端缩小。于是,在感觉强大的状态里,其受到年轻女子的崇拜与追捧;而在自卑的状态里,他又似乎处于妻子的鄙视与虐待之中。两种状态,均非其正常或者客观的处境,因而在夸张与放大下,呈现出丰富的喜感。同时,影片里想象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反复对比,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强化着因此而出现的喜剧效果。

至于《虫样年华》等作品,也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喜剧手法。

最后是诸如讽刺、误会、偶然性等其他一些技法。比如,在《娱乐是个圈》里,男主人公不惜花光全部积蓄、得罪众多亲友、背负一身债务、抛弃多年女友,只为了出一张专辑,以打入娱乐圈。但就在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之后,其所投靠的音乐公司却已经关门大吉,这是典型而尖锐的讽刺。

而在《盛糖乐队》里,女主人公与其母亲之间,由于观念不同、难以沟通,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场面,这是明显的误会手法的使用。

同样,用偶然性来产生喜剧效果,也相当常见。在《虫样年华》的片头,男主人公求职时,偶遇女主人公,随即产生一段引人发笑的喜剧故事。这种偶遇不仅是为了产生“笑”的结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构成影片大的结构,并为其后的情节进展与男主人公的最后转变埋下伏笔。

于是,最终,多种喜剧技法的综合使用,实际上为四部影片喜剧效果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三,平民化的主人公。四部作品中,可以说是无一例外,均以平民式的人物作为影片主人公,并且主要讲述发生在普通人世界里的种种故事。

在《虫样年华》中,出身于铁路司机家庭里的男主人公,不可能凭借家庭关系去谋得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又使其百无聊赖的生活,显得更加没有价值。为此,他曾在楼顶徘徊,却不甘心就这样死去。此时,一个女孩的出现,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生存,这个女孩做了许多份的兼职。而父亲由于痛恨儿子的无所事事突发脑溢血,也对身为“啃老族”的儿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这个小人物,终于认真地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开始了人生的重大转变。

同样,在《娱乐是个圈》里,主人公也有一个巨大转变。开始时是疯狂投入,不顾一切,甚至在倾家荡产之后,还借遍了亲戚朋友的钱。连深爱他的女友,也因此而离开。不过,当梦想终于破灭,他在失败中也领悟到世上有许多事情,比成为明星更加宝贵。此外,片中其他一些人物,也被塑造得相当精彩。比如,刚入行的女娱乐记者、被操纵的明星、飞扬跋扈只知赚钱的娱乐公司老板以及冒充著名经纪人的老板司机,乃至一对来自农村却在城市里难以相见的情侣,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至于《双人床条约》,其男主人公也只是一名普通的摄影师。而他在中年夫妻情感危机中的种种感受,尽管被夸张和放大,也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同时,与其关系密切的三位女性——妻子、女儿和年轻的追求者,也都是现实中“中年危机”酝酿或爆发期内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因而,这场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会给观者带来一些强烈的感受。

而人物关系最简单的影片,大概要数《盛糖乐队》了。片中,四个普通的女生,加一位平凡的中年母亲,再加一位稍大点的热爱音乐的男生,便构成了人物的基本阵容。由于影片属于音乐喜剧的电影类型,这种相对单纯的人物谱系,更有利于音乐元素与励志主题的发挥和演绎。

价值观

四部影片的内容均蕴含两大文化内涵。

其一,趋近于主流意识形态。尽管四部影片在题材、内容与形式表达上都各有其不同之处,但在贴近主流意识形态这一要点上,却大致相同。

在《虫样年华》中,对于“啃老族”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但其重点却不在于如何揭露或者批判这一社会现象。实际上,影片的核心思想,主要还在于他们的转变——从寄生于家庭到有益于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磨难,付出了代价,直至最终的觉醒。从以个人为中心,到能兼顾家人的感受,以及对社会职责的担当,也体现了他们在走入成人世界之后有波折的成长。于是,在主人公回归主流社会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影片所秉持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

在《娱乐是个圈》里,尽管娱乐圈鱼龙混杂,具有某些阴暗面,但还是有许多的相关人物和情节,显现出人性的美好。男主人公最终拒绝了娱乐公司老板签约的邀请,也不再追逐一夜成名的梦想,并与深爱他的女友再度携手,重新成为一对幸福的情侣。而来自农村的一对恋人,也终于在大都市里重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也有在潜规则下越走越远的人物,比如,女娱乐记者和娱乐公司的老板。于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影片在意识形态方面,完全符合主流的标准和评判。

而《双人床条约》,基本上也具有如是特点。男主人公的那些所谓冲破世俗思想的冲动,大致停留于想象或者白日梦的阶段,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而其在现实生活里的举动,则大体上遵从主流意识形态的法则。

《盛糖乐队》所要展示的内容,主要是四个女生如何克服各自的困难,去共同完成一个梦想。因而,她们的行为,尽管有时会有些小小的“越轨”,但都处于主流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其二,与大众保持基本相同的道德理念。在趋近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其核心是固守那些大众所能接受的道德评判,从而与普通观众达成某种相互理解或者默契。

在《虫样年华》中,无论是从影片还是观众来说,“啃老族”都是某种负面的社会现象。在这一点上的共识,成为整部影片接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评判的基础。而片中所有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进展,也都没有脱离这一基础。此外,男主人公及其“发小”,尽管具有“啃老”的事实,但在个人品质方面,却没有大的污点。于是,他们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的转变,就成为既符合逻辑也符合观众心理的事情。因为至少从公众道德的角度来讲,错而能改,是应该受到支持与鼓励的。

在《娱乐是个圈》里,娱乐圈的阴暗面与潜规则,始终处于被讽刺、受调侃以及遭质疑的地位。这与大众的道德观是十分接近的。而男主人公后来的觉醒与觉悟,也同样属于所谓“迷途知返”的典范,因而其之前的行为,便成为可以谅解的“过错”。至于片中一对农村情侣,在大都市里未曾改变的坚贞恋情,无论其真实性如何,至少符合许多观众的心理预期。于是,美好与丑陋之间对比,在创作者的精心演绎下,重新印证了大众的道德想象与道德理想。

在《双人床条约》中,男主人公虽然对妻子不满、对年轻的追求者心动,但并没有越过所谓“性”的底线。其更多的出轨,只在于想象或者“白日梦”之中。这样,影片就成功地避免了在道德方面所可能会出现的负面评判,并为最终的“破镜重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最极端的例子,还是《盛糖乐队》。片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几乎都没有什么大的道德瑕疵,其行为也缺乏大的变化和转折。实际上,这种过于“干净”的道德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影响影片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于观众的吸引力。这一点,应该引起创作者们的高度关注。

如上所述,有创意的类型电影的基本条件,抛去明星因素不谈,无外乎创新、开拓和固守。前者涉及题材、形式和表现内容,而后者则主要是保持与主流价值观的高度一致。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成就,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它就应该是一部优质的类型电影。

(原载王人殷主编:《电视电影纵览(2011)》,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