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09期:贪婪与恐惧
6655700000009

第9章 悲观是一种远见

B座12楼,创业投资关注者,发布于2013/05/27,原文链接http://xueqiu.com/3495536609/23968933

《一将功成万古枯》发出后,收到不少回复,普遍觉得我把创业说得太苦逼悲观了一点。

我承认有不少顺风顺水的创业者,也有不少资源无限的富二代\官二代创业者,一开始就起点很高,再加上自己悟性还不错,很快就可以把企业带上正轨。但绝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造化机遇,很少的启动资金,有限的社会资源,不经历几次跌倒失败还真不容易成功。

我2007年投资过一家企业,创始人原来是电视台一个记者,那时候江南春的分众传媒正火,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类分众的模式,有把广告屏做到厕所的、做到街头小店的、做到小区楼道的、做到地下车库的,我这位兄弟是把屏做到酒店客房,当然他的屏是电脑屏,以给酒店建数码房的名义,在客人开机时植入广告。

现在想想这个创意是真够狗血的,但那时候新媒体正热火朝天,酒店也有为客人提供上网服务的需求,于是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我朋友的公司给酒店免费提供电脑,酒店5年内分期支付设备款。这个模式听起来还不错,但最大的问题是,创业公司如何来承担这笔庞大的设备款项,一台电脑少说也要三四千块成本,理论上两年多可以收回设备款,但漫长的回收期根本支撑不了企业的现金流,而装机数量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量也根本谈不上广告价值。

照理,这样的企业是根本没有可能活下来的。但我这位兄弟最大的优点是有韧劲、胆子大、人仗义。二话没说,自己就把唯一的房子卖了,再加上平时为人爽快,身边的一干朋友都愿意解囊相助,几年下来硬是和大陆最大的连锁酒店签订了全面的合作,还和台湾最大的主机厂商签订了融资租赁的供货协议,到今年,大陆酒店行业有40000个客房已经铺上了他的终端。更重要的是,随着对酒店业态的深入了解,公司也从简单的数码房建设者变成了酒店行业的IT外包服务商。

公司运营了6年多,我是看着它几度跌倒起伏,无数个生死存亡的关口,就算到今天,别人看起来它已经顺风满帆,但还是有不少的考验等着他们去克服。

之所以讲这个案例,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公司是我从头到尾参与和见证的;另一方面,这个企业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哪个现在看起来光鲜的成功故事,背后没有九死一生的经历呢。

我另外一位朋友,已经有两家上市公司了,但他儿子总是对他老爸的成功不以为然,觉得那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时势使然而已。企业的成功当然离不开时势,但同样的时势,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呢?于是,我就和他儿子讲,你去查查和你爸同时注册的企业有多少家,少说也有十万家吧,但能做成上市公司的又有多少家,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又有多少家?

我们的传统企业家也许在知识结构上是有不少的欠缺,但是绝对不缺少披肝沥胆、众横捭阖的企业家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是可以弥补商业模式的缺陷和技术的缺陷的。

我们投资人总是爱讲投资就是投人这句话,虽然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是很多专业能力不足的投资者的一个托辞,还有不少人真的试图在风水看相堪舆中去找到依据。但投资过程中,人的重要性无论怎么拔高都不算过分,很多创业项目,最后的商业模式往往和最初的计划有很大的不同,前面说的那个酒店行业外包服务企业也是这样,最初是类分众模式,后来是客房信息化,最后是酒店行业的IT外包服务商,谁说将来它就不会变成连锁行业的IT外包服务商呢?

商业模式的这种演变方式,考量的就是企业家的能力。我们当然都希望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能够跟着计划不变形,但是现实的发展经常会超出你的想象,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这样的商业环境中,先不说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光政策的朝令夕改就足以让人晕头转向,大政府主义的干预机制,使得经济的周期被人为地改变,市场经济国家五年的经济周期,我们这里很有可能变成三年,甚至更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失败是最正常不过的了,那些只会跟着模型走的创业者,投资人看了还难免会发毛。所以就有国外经济学家调侃,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应该加上对企业家的溢价。

可能因为我是一个专业投资人,所以对企业的要求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也有可能投资人天然是要以保守主义为基础哲学的,所以,看问题会显得悲观一些。但悲观其实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是不可能悲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