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第二卷)
67054600000048

第48章 赵国初立

第四节:大英雄赵武灵王

三晋正式成为了诸侯国,意味着天下真正进入了极其残酷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战争与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同,春秋时代追求“争霸”,不少战斗还遵循着军礼的原则,打起仗来像在竞技场比武似的;战国时代则追求“统一”,为了消灭敌国,什么战争手段都可以使用。一场战役动辄就杀敌几万、几十万,打起仗来真的是血海拼杀,死人堆里求生。

要应付这种战争,诸侯国要是没有一定的国力是万万吃不消的。所以,郑、卫、鲁、宋、越等小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七个强大的雄国开始了将近二百年的大厮杀。这七个雄国便是“战国七雄”。

身为七雄之一的赵国,国土广大,人口上百万。但它的国力在战国初期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赵烈侯赵籍为赵国争取到了诸侯名号,并在一干得力大臣的帮助下,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时代变化的改革。但改革的成效并没有邻国魏国那么大,同为三晋的魏国在那个时候任用李悝、吴起等优秀人才,对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战国七雄之首。赵国只能屈居魏国之下,并多次遭到它的进攻。

赵籍在公元前400年去世,留下了还在襁褓中的儿子赵章。因为赵章年幼,国政便由他的叔叔代为管理。他的叔叔姓名不详,史书上记载他为赵武公。赵武公摄政13年,虽然没有国君的名分,但却是这段时间赵国实际的统治者。后世的史家为了突显他的实际地位而追尊他为“公”,并列入了赵国的君王世系中。

赵武公在公元前387年去世,此时的赵章已长大成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君,史称赵敬侯。但在赵章即位亲政之初,赵武公的儿子发动了政变,企图夺取君位。赵章在国人的帮助下挫败了这场政变,但这场内乱也使国都中牟受到了严重破坏。赵章便迁都邯郸,使之成为此后100多年的赵国首都。

然而在公元前380年,魏国干涉赵国内政,为赵武公的儿子起兵讨伐赵国。两国在清丰(今河南省清丰县)交战,魏军凭借优秀的战斗力击败了赵军,占领了清丰。

赵章在位期间,国际上发生了一大事,那就是郑国被韩国灭亡。公元前375年郑国内乱,韩国遵从段规遗计,趁机从成皋出兵一举灭亡了郑国,并将郑国首都新郑作为自己的新首都。至此延续400多年,在春秋舞台上风云一时的郑国不复存在。

赵章在韩国灭郑的当年去世,传位给儿子赵种。赵种就是赵成侯,赵种在位期间,依仗前人积累下来的国力,打算与魏国争雄,攻打魏国的附属国卫国,结果引来魏国的激烈报复。魏国派大将庞涓率重兵围攻邯郸。赵国不敌,邯郸被攻陷。赵种不得不求救于齐国,齐军派田忌和孙膑带兵围魏救赵,在桂陵击败了魏军。虽然齐军获胜,但赵国仍然是魏国的战败国,此后签订的和平条约中,赵国接受了丧权辱国的条款。

赵种在公元前350年去世,传位给儿子赵语,赵语就是赵肃侯。赵语在位期间天下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件。先是公元前349年韩国人杀死晋静公,晋国完全灭亡;然后是公元前342年魏齐爆发马陵之战,魏军惨败,主将庞涓自杀,魏国的实力因此一落千丈,赵国借此机会摆脱了魏国的压制;而在西方的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强大。公元前333年,魏齐两国在徐州相王,两国互相承认对方的王号,这引来其余诸侯的谴责和讨伐。赵语也有意争雄,发兵报复魏国,无奈自己能力平庸,国力也不强,最终只能失败撤兵。为了防备列强的进攻,赵语不思进取,当了缩头乌龟,在边境线上大造长城。这让赵国沦为了天下人嘲笑和欺负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