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第二卷)
67054600000050

第50章 新式兵种

中山国在90年前被魏国攻下,但它实际上并没有灭亡。当时的国君中山桓公(姓氏名字不详)带着族人逃到了太行山躲了起来,密谋复国。公元前380年,赵魏两国间爆战争,因为中山国故地在赵国境内,魏国对这块飞地失去了控制力。中山桓公便趁赵魏两国自顾不暇的时机,重新杀了回来,成功复国。

重新建国后的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附近),中山桓公利用赵国与中原列强混战的机会,大举扩张,连北方的燕国都遭到了他们的侵略。赵国曾经派大军两次攻打这个心腹之患,竟全部被击退,尔后又被中山国反击丢失了不少城池。中山国的国土因此比原来更加广大。到了赵雍即位之时,这个小国已经拥有一千多辆战车,接近十万的军力。

中山国当时在燕赵之地所向披靡,除了鲜虞人打起仗来不要命以外,它还有一个制胜的法宝——骑兵。

骑兵是草原民族的首创。当时的大漠草原上的胡人、狄人、戎人和匈奴人没有足够的木材和金属制造战车,他们就骑着马作战。而中原地区何时有了骑兵,已经不可考了,有观点认为在商朝时期就有了。但是,中原地带的人民没有在马背上生活的习惯,骑术远不如这些异民族,加上战车的攻击力远比骑兵高,骑兵的发展便一直受限制。所以在战国以前,中原的华夏民族一直没有形成有战斗力的骑兵部队,骑兵只是作为仪仗队出现。

但是随着战争形式的发展,骑兵的重要性忽然显现了出来。春秋时代打仗,用战车一板一眼地冲击、打转,没有多少创意留给指挥官们去构想。但战国时代打仗,奇谋诡计层出不穷,迂回包抄,断绝粮道那是常有的事情。战车虽然冲击力强,但它实在太笨重了,吃不消去做长途奔袭的工作。而一人一马的骑兵就没有这种问题了,马儿们没有战车的负担,一溜儿小跑就赶到目的地了。

骑兵还有一个比战车好的优点就是越野性能好。战车那么个大家伙,对地形的要求太高,离开了大马路大平原就只好抛锚了。而骑兵单人单马,除非路况实在恶劣,什么地形都能跑,什么丛林、浅滩、山路全部不在话下。

而促使骑兵大规模发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战争的成本问题。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你打造一支战车部队,除了战马还需要很多木头和金属原材料,再加上工匠们的人工费,再算上兵器制造费、车兵的训练费、战车的维护费、马匹饲料费、兵器损耗费……没有点本钱还真下不来。而组建骑兵呢,弄些战马,再弄些皮革粗布做马鞍和缰绳,再招募一些士兵训练一下骑术,最后算上一些马的饲料钱和弓箭的制作费,最后的成本比战车不知省了多少。

还用得着我说吗。除非这个国家的国君钱太多烧的,没有哪个国家不愿意发展骑兵。笨重的战车便渐渐地被打入冷宫了。

这里我还要再说明一下的是,战国时代的骑兵是没有马镫的。没有马镫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一是你想要爬上马背,得跳上去(跳跃能力差的就别在那个时代当骑兵了);

二是你骑马的时候,两腿一定夹稳马肚子,保持住平衡,不然摔下来下半辈子就交给轮椅了(腿力不够的、小脑不发达的,也不要在那个时代当骑兵了);

三是你只能在马背上射箭。想挥舞马刀冲入敌阵砍杀的自由主义作风是不行的,因为你一侧下身子,就不易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更何况,当时的兵器大多是青铜的,比铁器容易断,根本就不适合在马背上砍杀(想耍酷的同样不要在那个时代当骑兵了)。

所以,那个时代的骑兵基本上是弓骑兵,也就是骑着马射箭那种,而不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用杆子戳、用大刀砍的骑兵(这种骑兵直到马镫出现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因为是弓骑兵,战国时代的骑兵就不适合用来正面冲锋了。又大又笨的战车因而还没法解甲归田,战场上正面冲击的重任还得让它来做。

那么,这些弓骑兵能用来干什么呢?

作为特种部队使用。

前面说了,骑兵速度快,越野性能佳,他们完全可以当做奇兵,在战场执行特殊任务,比如深入敌后烧烧粮仓、拆拆桥梁。他们还可以当尖兵,在大部队接敌之前侦察敌情,顺手抓几个俘虏,干掉几个先锋官。

除了到敌后战场搞破坏之外,这些骑兵到了正面战场也是大有用处。他们可以去骚扰敌方的阵营。敌人不动的时候,几千弓骑兵一上去,就像打野鸡一样嗖嗖放箭;当敌人被激怒出击时,弓骑兵又调转马头跑了,耍流氓让敌人抓不着。仗打胜了,敌人溃败了,骑兵又可以快速追击,把那些落单的溃兵们干掉,运气好还能抓到敌将。仗打败了,自己军队撤退,骑兵们又可以殿后,纠缠追击的敌人。

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你要是和中山国的这帮老粗们打仗该有多痛苦,前面是鲜虞人不要命的冲锋,后面是鲜虞人骑兵把你的部下当箭靶子玩,这哪是打仗,欺负人嘛不是。所以,这便是中山国一个弹丸之国,能够百战百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