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第二卷)
67054600000052

第52章 改革,不得不行!

完成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之后,赵雍觉得终于可以安心去做自己的那个伟大创举了。为了能让大臣们领悟到自己这个想法的重要性,赵雍特变安排了三个步骤来引导。

第一步,就是开座谈会。

公元前307年的正月,赵国所有的军事要员和重臣谋士们都被召集了起来,在赵王宫参加了一场由肥义主持的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个人推测无非就是“关于如何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打赢中山国的进攻”之类的议题。

议题一开,赵国的文武百官纷纷各抒己见,文官说用赵国的中原文化来感召中山国的野蛮人;谋臣说等封锁孤立中山国,等中山国内乱之时偷袭;车兵将领说要大力发展战车部队,多开发新式战车;步兵将领则说要多给些军费,给士兵们改善一下装备。

赵雍在座位上认真听着,他没有说出自己的观点。他开这次会议,一是想听听自己的大臣们会不会说出些真知灼见,二是让大家明白如今的赵国是多么迷惘,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所有人仍然是从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出发想问题,对国家富强之路并无帮助。

这个座谈会一开就是五天,与会人员的吃住都在王宫里。虽然有人提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议,但整场会议仍然是争论不休,没有一个人能提出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想法。会议最终以没有实质成果收场了,大臣们都垂头丧气。这个时候赵雍采取自己的第二个步骤了。

第二步,就是实际操作。

会议结束后不久,赵雍亲自带兵,向中山国的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发起了一场小规模的进攻。中山国反应迅速,立刻派出精锐将赵军击退了。赵雍用这场房子之战的失利告诉了臣民,赵国现在的处境是多么尴尬,连中山国都不能取胜。

第三步,就是实地考察。

房子之战后,赵雍带着一干大臣沿着赵国的北方边境进行视察,他们自东向西,从代地出发,一路途径赵国与中山国边境、赵燕边境以及赵国与北方异族林胡人、楼烦人的交界地,最后达到了黄河岸边的秦赵边界。这一路走下来,赵雍君臣们都看到了赵国北方边境的地形和人民风貌。赵雍让将领们都见识到了赵国严峻的边境形势,明白不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连自保都是要成问题的。

在黄河岸边的一处高台之上,赵雍当着众臣的面,终于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对身边的楼缓(当时还未去秦国)说道:

“赵国的先王趁世事变化,作了这里的主人,依靠漳水、滏水的天险,修筑长城,打败了四邻强敌,扩大了版图,但没有完成大的功业。现在我国中间有中山国,北有燕国,东有东胡,西有林胡、楼烦和秦国。强敌窥伺,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保卫,肯定是要亡国的。寡人认为要有高于世俗的目标,就一定不能受到旧习俗的拖累。寡人想要在全国推广胡服骑射。”

赵雍说的“胡服骑射”是什么意思呢?我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让赵国的士兵放弃原来中原华夏族的军服,改穿异民族的服装,军队则重点发展骑兵,训练骑兵的骑射技术。

赵雍是在仔细研究了中山国以及其他六国的军队配置,再根据赵军的弱点,经过综合考虑之后提出的构想。

当时的赵军士兵仍然穿着春秋时代的军服,这种军服袖子很大,正面和背面都有很重的甲片,活动起来很不方便。赵军士兵穿着它就好比穿着戏服上战场,碍手碍脚,当然就在肉搏中吃亏了。而赵军的骑兵则很弱小,骑射技术不过关,打起仗来射不死几个敌人。他们平常也就几百号人,只能干点简单的侦察活动,一遇到中山国的骑兵就只能躲着跑了——赵军骑兵在战场上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推行胡服骑射,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了。胡服轻便,袖口短窄,士兵穿上它几乎就是穿上了紧身运动装,肢体更加灵活,战斗力自然就上了一个台阶。而赵军的骑兵强大起来,就能对抗中山国骑兵的骚扰,在之后的战场上也能大大发挥出奇兵的作用,帮助赵军出奇制胜。

赵雍的“胡服骑射”用名句来总结,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通俗话来说,就是“学敌人的本事干掉敌人”。

赵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圆滑的楼缓立马赞成道:

“君上圣明!”

然而,现场也就只有楼缓在那儿逢迎,其余的大臣们个个皱着眉头,窃窃私语,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响应。

赵国的大臣们为什么不愿支持胡服骑射呢?这一点我们非常好理解,大袖口的军服是华夏族的民族服装,随便丢弃它而使用异族的服饰,那华夏族与野蛮人没有区别了。自古以来,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周边的异民族,赵军穿上胡服等于是承认异族的文化优于中原文化,这岂不是让中原的华夏民族非常丢人?

见众臣们如此反应,赵雍知道还需要一些时间让他们去理解体会,便没再多说什么,而是带着众臣重新回到了邯郸。

回到邯郸之后,赵雍叫来了肥义。因为肥义是朝中的元老,如果能说服他支持胡服骑射,那么会大大减少朝臣对改革的阻力。

赵雍对肥义说:

“寡人想继承简襄之烈,推行胡服骑射,使国家强大,征服胡人和狄人。但寡人担心没有人能理解我的用心,有些小人还会非议我。您对此怎么看?”

肥义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老臣,他对赵雍有改革之心一百个赞成,他说:

“成大事者,不能做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君上既然有决心去改革,使国家强大,就不要去在意世俗的偏见。臣定当支持君上的决定。”

赵雍高兴道:

“太好了。只要人民支持寡人的改革,就算天下人都耻笑我们赵国人穿胡服,寡人也不在意。”

几天之后,赵雍就在全国颁布了“胡服骑射”的改革条例,要求军队将士一律穿胡人的服装作战,提倡赵国的臣民平常也穿胡服。同时,国家拨出特别经费建设训练基地,用于发展和培养骑兵。而骑兵的招募对象无论民族和出身,只要骑射技术优秀、体质合格的青壮年,就可以加入骑兵队伍。

改革令一出,果然遭到了许多老顽固的反对,这当中还包括不少王室成员和边关大将。赵雍顶着巨大的压力,一面派出督查组到各地监督改革的施行,一面继续苦口婆心地与这些反对者展开论战。赵雍用各种先贤还有赵国先王的事迹来举例子,将反对的言论一一驳斥。最终经过漫长的说服和磨合,反对改革的人渐渐少了,胡服骑射得以顺利地开展了。

赵国发展骑兵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代地盛产良马,马匹的质量上乘。赵国的国内异民族人口众多,赵雍不避民族差别,招募这些天生的骑射手来为赵国服务,使得赵国骑兵的战斗力迅速得到了提升。有观点认为,当时赵国的骑兵有一半左右都是由异族人组成的,他们作战顽强,箭法高超,后来与秦军作战,连秦国人都经常吃他们的亏。

改革进行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赵军已基本换上了胡服军装,第一批培训的骑兵部队也毕业了。赵雍迫不及待地想检验一下改革的成果,便在公元前306年发动了一场对中山国的大规模进攻。历时十年的赵灭中山之战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