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次的政府换届自下而上地进行。在这次换届中,公安局分管治安工作的副局长从一线退了下来,改任调研员。围绕谁接替腾出来的副局长位置,公安局有关方面展开了一场暗暗的角力。
渴望得到这个位置的人很多,其中包括指挥中心主任张成祥、治安支队支队长王强,还有新垦公安局田局长等等。他们各有优势,但张成祥呼声最高。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他工作业绩比较突出,这一点大家都看得到。二是他有年轻和学历的优势。三是他现有的岗位接副局长比较顺茬。但他也有自己的不足,和王强相比,他虽干过治安,但没当过治安支队长;和田局长相比,他又缺乏在基层公安局工作的经验,尤其是当一把手的经验。总之,他们三个人谁干都很正常。
副局长空缺之后,组织部明确表示,接替人选在公安局内部产生,组织部不再委派,他们通知公安局党委尽快拿出意见报组织部。按照邱局长的想法,他想让张成祥接替副局长,然后让陈甸接替张成祥。但是,当他和郭政委商量时,郭政委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郭政委的想法是让王强当副局长,让陈甸接替王强。张成祥原地不动。他的理由是,王强多年从事治安工作,对治安工作最熟悉。
一开始,邱局长想坚持自己的意见,但考虑到上次为了省厅开政治工作会议,两人闹得有些不愉快,而且会议期间,陈甸再次发现老郭和厅长私下里有所接触,因此他便妥协了一步。
邱局长说,要不这样你看好不好,让张成祥接副局长,王强接指挥中心主任,陈甸接治安支队长。这样,三个人的岗位都动一下,而且王强虽然没有提拔,但位置更加重要一些。这是一个较为折中平衡的方案。邱局长既坚持了自己最主要的意见,又考虑了郭政委的意见,让他无话可说。郭政委说,我看就这样报吧。
方案上报后,很快以小道消息的形式在公安局传开,张成祥消息的来源依然是陈甸。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去见邱局长。
邱局长把大体想法给张成祥讲了讲,并说只是咱们局党委的意见,不知道组织部是否认可,另外组织部来考察期间,千万别再发生上次那样的事情了。
邱局长问张成祥,你对王强有什么看法?张成祥说,王强是我的老领导,人很好,能力也很强,对我也很好。论说,论能力和资历,他都应该当副局长。您之所以考虑我,是对我的厚爱。我心里明白。
邱局长听了,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嗯,很好,你有这个认识很好。对王强接替你,要全力支持。我们领导干部,考虑问题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更要特别注意。你们三个的事儿,是一个方案报上去的。组织部来考察,一个人出问题,可能影响其他两个。这个问题,一定要看清楚。
张成祥听出局长的意思,就是提醒他不要在考察期间针对王强搞什么名堂,以免把自己的事儿也耽误了。虽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当年的诬告信是王强干的,但大家对此都是心知肚明。想到这些,张成祥说,请局长放心,我完全赞同您这次的人事安排,也会全力配合组织部门的考察工作,保证不出任何差错。
从局长办公室出来之后,张成祥的脑筋禁不住多转了几个圈儿。想起当年自己当指挥中心主任时遇到的诸多挫折,他便气不打一出来。这一次,复仇的机会来了,他绝对不能放过。在他看来,世上有很多人,不能和他们讲仁义。因为,对有些人来说,你给人家讲仁义,别人认为你是傻蛋,等有了机会,还是会欺负你。
究竟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使王强当指挥中心主任的事儿泡汤,而又不影响自己和陈甸的事儿呢?张成祥想了很久。他不想像当初王强整他时那样,只是起到推迟几年时间的效果,他要让他的事儿彻底泡汤。为此,他采取了一个非同寻常,又冒着一定风险的办法。
回到家里,他以公安局广大干警的名义,偷偷给市委组织部写了一封信,信中强烈举荐由治安支队支队长王强担任副局长。理由是:1、政治可靠;2、业绩一流;3、经验丰富。
接到举荐信后,组织部副部长专门给邱局长打来电话,将此事告诉了他,并问邱局长局党委是否有意调整人选方案。邱局长回答说,是这样啊,我和政委商量一下,形成一致意见后再向您汇报。
放下电话,邱局长那个气啊,就别提了!奶奶的,给我搞这一套,这不是阳奉阴违吗?他认定,这是老郭伙同王强干的。目的是想改变他的意见。想通过这种手段改变我的意见,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要我在这里干一天就没门。
一个小时后,邱局长拿起电话,打给组织部副部长。他说,您刚才说的事情,我和政委商量了一下,并且征求了一下党委其他班子成员的意见,一致同意对人选进行适当调整,副局长仍然由张成祥作为举荐人选,指挥中心主任的举荐人选是陈甸。
那就是说,治安支队的王强不动了?组织部副部长问。
对,是这个意思。邱局长非常肯定地回答。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
是这样的。我们考虑,那封信,很可能是王强让人干的。至少,说明这人政治上很不成熟。我们的意见是先放一放,等看看情况再考虑他的调整问题。
那好吧。你们把最后的意见重新写一写,报上来。
好的。我马上安排人去办。
邱局长把政治部主任找来,对他进行了特别交代,要他重新起草举荐人选报告,盖上党委的章后,亲自送到市委组织部。他特别叮嘱,此事涉及人员变动,一定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组织部考察时,照例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先宣布考察人选,后进行民主测评,然后分组进行逐人谈话。大家都以为是考察张成祥、王强和陈甸,但副部长宣布的只有张成祥和陈甸,根本没有王强,并且说是根据公安局党委的举荐,经组织部研究,调整之后形成的意见。
起初,郭政委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当他确认考察人选里确实没有王强后,不知道市委组织部为何要改变公安局党委的意见,他怀疑这其中很肯能是老邱倒的鬼。因为,这个方案是老邱最初的意见。
组织部宣布的考察人选,本来就在邱局长的掌控之中,邱局长担心的是结果宣布后,会不会引起老郭的过度反应。等副部长介绍完情况后,他把心放了下来。真是太好了,副部长介绍的情况太有学问,也太巧了。“根据公安局党委的举荐,经组织部研究,调整之后形成的意见”这三句话太有利于自己了,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副部长本意可能是为了强调组织部的权威性,却歪打正着帮他解了套。
王强听到考察人选名单后,立即愣了,他远远地望着郭政委,却发现郭政委也一脸茫然地望着自己。不过,很快他便低下头,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在那里听组织部领导讲话。旁边一个人推了他一把问,不是说有你吗?怎么没了?王强苦笑着说,那都是些小道消息,这才是最准确的。
张成祥听到考察人选名单后,露出了一丝不经意的微笑,整个会场谁也没有看见。
测评表填好之后,郭政委直接跟邱局长来到办公室,进门就问,怎么回事儿?怎么没王强了?
邱局长假装很生气的样子,我也不知道啊,他们组织部权力就是大啊,事先也不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就给变了。
两人正说着,政治部主任领着副部长进来,他要先和局长谈话,郭政委见状,只好回办公室等着。
轮到副部长和郭政委谈话时,郭政委虽然对这次变动有些意见,考虑到以后自己的晋升还需要组织部关照,也就没敢多说什么。对张成祥和陈甸两人,郭政委说,提拔他们是公安局党委的意见,自己完全赞同,然后分别先说了他们的几条优点,又提了两点不足,无非是需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啊,正确看待个人取得的成绩啊之类的。
考察组走后,王强去了郭政委办公室,问他为何变了,没他了。郭政委说,是组织部变的,具体原因他也不清楚。郭政委告诉他,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也不要闹情绪,以前怎么干,今后还要怎么干。几年之后,局班子将面临大调整,以后还有晋升的机会。郭政委一番安慰,让王强也没什么话说,只能闷闷不乐地回来。
组织部给变了?组织部认识谁?还不是局里的意见?对于郭政委的说法,王强回来之后越想越不对劲。他认为是老郭没说实话,在骗他。不行,我要了解真实情况。这时候,他想到了大曾。以前他曾听大曾说,有个同学在组织部,不过没什么权力,只是一个科员。科员虽然办不了什么大事儿,了解打听个情况总还是可以的吧。想到这里,他便把电话打给大曾,让他通过同学了解一下组织部为何把他给拿掉了。
三天之后,大曾约王强喝酒。这次喝酒,不同于往常约很多人,只是他们两个大男人。他们要了一个小单间,为了便于说话。
王强一直愁眉不展的样子,一个劲地抽闷烟。大曾说,多大点事儿啊,不就是个指挥中心主任吗,又不提级。我告诉你,在官场上你还真不行,我教你一些办法,肯定以后能得到提拔。
王强说:“你先别说什么办法了,我让你打听的事儿,打听清楚了吗?”
“打听清楚了,这事儿,全怪你,一点政治经验也没有。”
“什么?怨我?我怎么了?”王强如坠云雾。
“我问你,你是不是让人给组织部写过一封信,举荐你当副局长,说你能力强,素质高什么的?”
“没有啊!”
“没有?真没有?”
“绝对没有!”
“这就怪了。实话告诉你,组织部因为收到这封信,改变了对你的看法。不是你写的,谁写的?这封信是为你说话的。”
大曾纳闷,王强更纳闷。
“这是谁写的呢?难道是郭政委,不会啊,他不应该用这种手法啊!”王强自言自语。
大曾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我知道了,是你的对手干的。”
“对手,对手为何写这样的信啊?”
“傻瓜,当然是为了坏你的好事啊!这你还不明白。不过,这是一个高人,用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高招,如此看来,你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这时候,王强才略有所悟的样子:“哦,你是说,对手故意这样做,引起组织部门对我的反感,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对,正是这个意思。会是谁呢?”
“难道是他?”王强心里想起一个人。
“谁?”
“张成祥!”
“你是说原来咱们为了他家大槐树一起喝酒的那个?”
“对,就是他,除了他,没有别人。”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出于什么动机?”
王强只说了几个字:“因为我们是对手。”
“好了,不说了,不说了,咱们继续喝酒。”两人端起酒杯,一饮而荆
大曾说,如果你真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我可以给你讲些官场竞争的故事,你从中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官场是一门学问,要想在官场混,不能净玩一些小儿科的东西。
随后,大曾给王强上了生动的一课,王强边听边喝,并不插话。
大曾忽然把话题扯远说:“我平时喜欢看书,关于‘文革’期间的政治斗争故事,看了不少。最近,我看了有关张春桥的两个故事,感到很有意思。”
大曾说,那年,周恩来总理身体不好,毛主席有一次找他谈话,问他:恩来啊,万一你身体不行了,你看谁接你当总理好?周总理想了想说:我看春桥不错。主席一听他举荐的人选,也是自己心目中的人选,非常高兴:春桥是不错。咱们想法很一致。但总理话锋一转说:说实话,春桥不如我。主席听了,想想也是:嗯,春桥的确有很多地方赶不上你。总理紧接着说:但是,我赶不上小平。这最后一句话,是谜底,总理说了这么多,原来是拐弯抹角地举荐邓小平。真是太让人佩服了。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大曾接着说,我还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总理重病期间,张春桥的根据地上海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张大字报,大字报张贴在市政广场,上面写着:“坚决支持张春桥当总理!”张春桥在北京得知这一消息后,吓得脸都白了,我的天,这是谁在害我啊!赶忙打电话,让手下的上海人把大字报给揭掉了。事后,张春桥还暗自庆幸,这事儿亏了没传到主席耳朵里,不然的话,可就完蛋了。我想,你这次败在对手手里,人家使用的就是类似的办法。
大曾还给王强讲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职场竞争故事。他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朋友身上,朋友名叫春上。
春上所在的部门调走了一位主任,面对空缺的主任位置,很多人跃跃欲试。按照惯例,新主任一般应该由上级任命,也许是那次主管领导没有了自己需要特别照顾的人选,也许是领导有其他特别的想法,这一次领导决定打破常规,搞个民主选举。
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以及工作能力,部门内部最有竞争力的有两个人,其中包括春上。但是,综合起来考虑,无论是资历,还是工作能力,春上都要比另一位稍感逊色。但是,春上特别希望自己能在民主选举中胜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冥思苦想,试图能寻找多得几票的好办法。想了几天,也没想出什么高招。因为,他知道,除了能力和水平与对方有差距外,自己的为人处事也不是很好,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显然作用不大。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找到了一位以前混在官场,因经济问题事发出狱后干算命先生的同学。同学先让他介绍了他们单位准备进行民主选举的有关情况,以及部门内部的人际关系,然后告诉他,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办,不出意外的话,一定能当眩同学告诉他,你要向大家公开表明,自己绝对没有竞争这个位置的想法,而且要公开声明,自己坚决支持那位最有可能当选的人。平时注意,千万不要说他的坏话,而是尽量说他的好。
春上当时非常不解,但还是按照同学的说法做了。这其间,对方很活跃,想尽千方百计拉拢选票。看到春上退出竞争,为失去一个竞争对手感到高兴,甚至有些“炸毛”和“得瑟”。
半月之后,选举如期举行。结果,春上以绝对多数当眩事后,春上请客答谢算命先生,并向他请教这其中的道理:这叫什么招术啊?怎么如此管用?算命先生告诉他:这叫隐身术,利用的是人的嫉妒心理。其实道理很简单,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人一出头,别人就会嫉妒。
这些东西,你以后要学着点。大曾告诉王强。
王强喝得有点多了,反过来问大曾,你他妈懂这么多,咋没提起来呢?
大曾咋咋舌说,人往往就是这样,道理都懂,教导别人也一套一套的,可放到自己身上却不行。我是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没办法,再说,我也不是特别热衷于当官。在我看来,与其挣着命去当官,不如多喝几杯酒。实话告诉你,我这几杯酒下肚,感觉比当局长还舒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