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所有漂泊迷茫的心靠岸:懂得一点糊涂
6767000000011

第11章 社交糊涂经(1)

——装糊涂营造和谐,犯糊涂招人诟病

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极其复杂的,情感的纠葛,利益的纷争,关系的错综,使交际陷入僵局的情况并不少见。无谓的小事斤斤计较得多了、思维的偏差导致了误会、他人的牵连致使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等等,都是产生纠葛和纷争的原因。而究其实,这种种情况大多缘起于一些无关原则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当事人能够装装糊涂,吃点小亏,忍让一下,时过境迁,这些小矛盾也就自然消失了,根本没必要与人勾心斗角。人际交往是一种缘分,很多时候,装装糊涂就能和谐友好,小题大做就是犯糊涂了。

1.改改你爱挑毛病的不善装糊涂的习惯

有古语说,人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我们在对人的态度上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己的修养,同时不要对别人太苛责,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确,在实际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爱挑毛病,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对,只有自己才是完美无缺的,自己做事的标准别人也应做到才符合自己的要求,习惯以教训人的语气指责别人。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别人去做。要是做得不好,就会横挑鼻子竖挑眼,指责他人一点小事也做不好。这种人其实是很招人厌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德,教导人们要对他人有爱心,要宽厚,但对自己却要很严格,这样的人,他的人格才是健全的,才容易受到人们的尊敬。孔子曾说,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很多怨恨。孟子说,要求别人很多,而自己做得甚少,就像不锄自己田里的草,却跑去挑别人田里的草,这种人是很讨厌的。

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胡适就是一个能自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人,他很有长者风范。有一段时间,他的家里总有客人。有人写文章说,无论谁,学生、共产青年、安福余孽、同乡商客、强盗乞丐都进得去,也都可以满载而归。穷苦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当面教训;求差者,他肯修书介绍;问学者,他肯指导门路;无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随口谈几句俗话。到了夜阑人静的时候,胡适才执笔做他的考证或写他的日记。当时的很多学者,在女子面前道貌岸然,但是胡适不是那样的,他很有人情味,到别人家里,必定与其太太打招呼,上课见女生穿的单薄,必亲自下讲台来关教室的门窗,由此可见,胡适对别人是很宽容很随和的。但他对自己在私德立身上又是很严格的。当时很多学者在留洋以后都把家里包办的乡下媳妇抛弃了,但胡适对母亲包办给他的发妻却始终如一。

有一句话叫“从自己做起”,意思是告诫人们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事事走在别人前面,以行动成为其他人效仿的榜样。这样在要求别人做什么事情或不要做什么事情时,你的话你的要求就显得有分量。有时即使我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能苛求别人一定要做到,因为人和人毕竟是有这样那样的差别的,你能做到的事情,他人不一定能做到。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你体谅别人的难处,容忍别人的弱点,宽于待人,才能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为人讨厌,反讨人喜欢。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在生活的细节当中要注意不要使自己成为挑人毛病的人。别人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你是否就没有呢?别人犯了错误你那么不满,难道你自己就不犯错误吗?你不原谅别人犯的小错误,当你自己犯错的时候,你能够要求别人原谅你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

2.与人斗气,生气的常常是自己

在生活中,难免要与他人磕磕碰碰。可能为这样的事情与人斗气,是人们很自然的反应。但是,与人斗气,最后苦的却是自己。

敏的老总对他很欣赏,因此滋长了他的虚容心。

因为有了一些成绩,被大家所认同接受,敏慢慢地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对同事对领导都摆出一副鼻孔朝天的架势来。渐渐地,大家都对他颇有微词,再发展到明显的不满,到最后只要是他做的事情,大家便来个彻底的不认同。

这一现象反映到了老总那里,老总起初并不在意,因为老总很了解他。后来,人们对他议论多了,老总也迷糊了,觉得敏的确问题很多。从前,老总过于欣赏他,掩盖了一些问题,时间长了,问题便暴露了,老总对他也颇为不满。于是,老总在某次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他。

在老总看来,这种批评无伤大雅,也有某种保护他、想让他上进的意思。但是敏在这段时间里,自以为谁都都和他过不去。他没有反省一下自身存在的缺陷,反而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觉得这些人纯粹是嫉妒他,在打击报复他。

于是,在老总批评他的第二天,敏便上交了辞职书。看到辞职书时,老总惊讶于它怎么那么快就摆在他的案头了。老总摇摇头,心想如果不对他进行打击教育,任凭年轻人如此下去,必定没有职场前途。主意打定,老总便象征性地劝说他几句,同意了他的辞职请求,叮嘱道,随时欢迎他回来。

敏上交辞职书的行为只是打算吓唬一下老总,因为他觉得公司离开了他就不能运转,所以用辞职来威慑老总,使之明白他在公司的位置。但没想到,老总竟这么轻率地同意了。

他再次大感委屈,而且认为他自己被这只老狐狸耍弄了,他要报复。离职后,他只要有机会就大放厥词,丑化原本欣赏他的老总,闹到后来,他还到公司主管部门告老总的状。

老总起先又好气又好笑,见他闹成这样,实在是感到自己看走眼了。当上级单位调查老总时,发现全是子虚乌有。最后,老总谈了对这位年轻人的做法的看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理解。

后来,老总依然表示欢迎他回来,但闹到这种地步,他已经无颜见同事了,所以,敏因为自己的一时赌气失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可见,与人斗气是对自己很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因为斗气会使你所追求的目标变得模糊。例如夫妻斗气,会妨碍家庭幸福;二人斗气,会荒废事业;两个公司斗气,会相互毁灭;两个国家斗气,会发生战争而导致民不聊生。而且斗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智者不为。

此外,有时别人故意与你斗气,却是一种策略。或许他知道其他方法不能令你妥协,所以故意刺激你,把你引入歧路,让你因此自我折损;或许他不知道你是否容易动气,便激一激你,从而探知你的底细,而他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损害你的利益,甚至是彻底毁了你!

最后,斗气会使人的气度变小,忘了生气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更广阔的天地。一个有智慧的人从不会与人斗气,而善于与人斗志。这里的“志”是指对未来的规划,换句话说,不管别人对你如何,也不管自己心理感受如何,坚定地奔赴自己的目标才是硬道理。

我们要记住,智者只斗志而不斗气,甚至根本不与人斗,他们只跟自己斗。所以,在不顺心的时候,把倔气、脾气和傲气这些令自己生气的因素都收敛起来,鼓足勇气去争气,这样,朋友看你的眼光又会是另一个样子。

3.别在小人物身上犯糊涂

俗话说得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句话不难理解,是说尊重是建立在相互的基础之上的,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只要你时时处处尊重别人,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看起来,这原本是一件无须多费口舌的事情,然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却总有些人不能做到尊重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往往只对那些位高权重、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影响的人表示敬意,而对一些小人物则不屑一顾,甚至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在那些所谓的小人物身上寻找作威作福的感觉。比如见到比自己地位低的职员或扫地烧水的勤杂工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嗓门提高一个八度,露出一副可憎的面目来……

贾约翰刚参加工作一年,就成为老板眼中的红人。在总经理办公室工作的这段日子里,他勤奋工作,同时暗暗琢磨总经理的性格和工作习惯,总经理准备做什么事,还没发话,他往往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抢在前头准备去了,这一点自然很受总经理的赏识。可遗憾的是,贾约翰有个习性:对人两副嘴脸。在总经理面前,他的每一言行都表现万分尊重。对公司别的高级主管,他也非常尊重,因为他知道总经理最信赖这些高级主管。即使对公司的那些地位不是很重要的基层小主管,贾约翰也表现出了恰如其分的尊重,因为他明白这些人说不定哪一天就要晋升,成为对自己有影响的人。对和自已同等地位的普通职员,贾约翰可没有那么好的耐性,经常对同事爱理不理的,甚至对同事冷嘲热讽,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同事们渐渐也不屑搭理他,有的还在背后说他的坏话。

一年后,传出贾约翰将被破格提拔为总经理助理的消息。贾约翰心中不免暗喜,连那些在背后说他坏话的同事,也认为这次他可能要如愿以偿了。

然而,随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贾约翰不但与晋升失之交臂,还丢掉了自己的工作,被公司炒了鱿鱼。

公司传达室有一位长相平平的姑娘,左臂还有点残疾,贾约翰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当他听说那位姑娘竟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薪水时,简直就有些气愤了。一天,那位姑娘到总经理办公室送报纸,正巧总经理不在,贾约翰就以极其不屑的神态说了几句风凉话。那位姑娘被气哭了,夺门而去。

同事们暗中窃喜,他们都知道那位姑娘是总经理的表妹,但谁也不告诉贾约翰。

面对自己的下场,贾约翰伤感之余也若有所悟;自己周围的所有人都是应该尊重的,而并非只有一部分人可以享受这种权利。

这个故事中被贾约翰羞辱的女孩是总经理的表妹,他被炒的直接原因似乎正在于此。其实,不管那个女孩子是谁,贾约翰的结局都好不到哪里去。任何一个明智的管理者都不会放任这种严重缺乏平等意识、有损他人人格的人待在自己身边。他们知道,这样的人不是一个好的员工,更不是一个好的团队成员,有朝一日,他会把所有在他尊重的标界之下的人踩上一脚,包括那些他曾经尊重得近乎阿谀的上司。

尊重我们周围所有的人,我们才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职员,更应该值得尊重,因为你敬他一尺,他会敬你一丈。况且,说不定他们之中有藏龙卧虎之人,不知哪天就会晋升到你的头上。如果你平时尊重他,自然会有好报;如果你像贾约翰那样做,就只有吞食自己种下的苦果。而且除了这种功利的考虑之外,我们还不应该忘记“人人平等”那面大旗,如果谁吝于把尊重给那些平凡的小人物,那他就永远是一个不值得尊重的人。

4.让人非我弱,退步自然宽

俗话说:“让人非我弱,退步自然宽。”此话不无道理。人生一世,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纠葛。自己得理之时,若能对别人的过失糊涂一些,不做计较,宽容大度待人,以理相让,消除隔阂,既利人又利己,可谓各得其宜。

我们的先圣前贤从来都倡导以和为贵。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孔子则十分推崇“恕”的精神,告诫人们要学会理解、换位思考、宽容别人。

富弼是北宋宋仁宗时的宰相,因其在任上办事既端正仁德,又宽怀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无缘无故地诋毁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才,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是有意刁难,但也想伺机表明一下自己的心态,就停下来听他的问话。

众人见富弼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撇嘴说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弼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你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你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笑道:“此人乃轻狂之徒,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弼乃一乌龟耳!”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