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的糊涂哲学
6816400000024

第24章 深藏不露,低调做人(3)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而伏藏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杀身之祸。要懂得适时地“装傻”,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自古将帅在沙场上统领千军万马,可他们事奉君王,从来就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可见其危险之大,稍不注意就要惹来杀身之祸,而有识之士是尽量避免这种结局的。

西汉名将卫青以知礼退让、谦虚谨慎的品德而获得汉武帝的信任,从而能够善始善终,明哲以保身。

卫青受命于武帝,曾多次大败匈奴,使长期侵扰北方疆土的匈奴闻风丧胆,不再有力量入侵汉朝。卫青可谓功高名震。然而在这样的功劳和荣誉面前,卫青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点也不骄傲。

在卫青统领部队大战漠南,重创匈奴右贤王后,卫青对属下有功之将,上报武帝对他们按功行赏。武帝在赐予卫青八千七百户食邑的同时,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列侯。卫青却再三推辞,坚决不受。后来武帝按照卫青的意见,对这次跟随卫青作战有功的将士按功封了爵位。卫青因自己淡泊名利,关怀将士,将士都乐意跟随卫青转战疆场。因此,卫青所率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

卫青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很注意团结同事部属,但是他却不结党营私,培植个人势力。作为一个臣子、将领,其职责就是奉行君王法令,忠于职守,不应该私自招人养才。

卫青此举,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他所以能够长期担任要职而不被皇帝猜疑,是跟他能够明哲以保身有关的。

树大招风。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更要善于“藏巧”,切莫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引火烧身。

“精明”这个词,在上海话中另有一个相应的字眼叫“门槛”,上海人对处事精明过人者往往称之为“门槛精”。反之,则是“门槛不精”。然而,何谓“门槛精”,又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与此同时“精明”而不聪明又是不少外地人对一部分上海人的评价。然而,这种不聪明的“精明”,实在算不上是真正的精明。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精明呢?

外相敦厚,对人处世绝不以精明自居,甚而让人感觉有些傻乎乎,但骨子里却是十分精明者。这种人,往往让人产生一种高度的信任感。这种精明,是最高层次的精明,所谓“精明不外露”,以及“大智若愚”,就是这个意思。

有一个愣头愣脑的流浪汉,常常在一个市场里走动。市场里有很多卖菜的,还有卖水果的,一天人来人往的,有很多人。由于那个流浪汉经常来这里,说起话来总带一些傻气,大家都以为他是傻瓜,因此很喜欢与他开玩笑,并且想出不同的方法捉弄他。

市场里常常有一些人想看他到底傻到什么程度,于是便在手上放了两张钱币,一个五元的和一个十元的,让流浪汉来挑一个拿走。流浪汉对着这两张钱币,思考了半天,最后选择了五元的拿走。

那些捉弄他的人,看到他竟然傻到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的程度,大家都捧腹大笑。从此,那些人只要每次看他经过,都用这个手法来取笑他,而他倒觉得也很开心,能够见到大家笑,他以为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于是,每次让他挑钱币的时候,他从未让大家失望过,每次都会拿走五元的。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善良的老妇人看他可怜,每次都被人欺负,便决定帮他,就叫住他说:“我教你怎样区分五元和十元,以后他们再取笑你,你就拿十元的让他们看看。”

流浪汉露出狡黠的微笑对老妇人说道:“不,谢谢您,我知道怎么区分,我如果拿十元的话,他们下次就不会再让我挑选了。”

老妇人听到他的话才知道:他并不傻,而是那些人傻。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竞争社会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掂量你的利和弊,而不是一昧地以一般的经验办事。

当你新进入一个机关,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这一阶段你最关键的任务并不是创出什么大的成绩来,而是要实现与领导和同事的人际磨合,为其所容纳。你莫要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只有先站得住脚,你才能够谈得上干事业。

要知道,领导往往喜欢谦虚的下属,而不喜欢爱表现自己的下属。下属如果急于表现自己,会让领导觉得你好出风头、有个人主义倾向,不利于机关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因而他肯定不会支持你。此外,急于表现自己,往往会使你得罪同事,由于领导要依靠这些熟悉情况的人干工作,他也会照顾一下他们的情绪,他很可能会批评你,给你一些小的教训,作为警示。

初来乍到,你不要过分表现自己的言行。你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使自己显得比别人更能干、更高明,但这只会增加同事的威胁感,联合起来对付你,使你陷于孤立窘境,甚至是在领导面前说你的坏话。

独立的见解是一个人胆识、经验、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反映,领导决策时很希望下属出谋划策,想出一些“点子”借他参考。当然,这些见解并不一定被采纳,但它至少可以启发领导的思路,帮助领导修正他的决策。你要恰如其分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这样,领导才能重视你。而对有明显缺陷的领导,积极配合其工作是上策。

有些领导原来基础就较差,专业知识不精。这样的领导,在下属心目中的位置并不高,但对下属的反映却格外敏感。你不妨抓住领导的这一弱点,借鉴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以你的才干弥补其专业知识的不足,在服从其决定的同时,主动献计献策,既积极配合领导工作,表现出对领导的尊重,又能适当展现自己的才华。

一般情况下,领导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才华出众的“精英”型下属身上,他们服从与否,直接决定领导的决策执行水平和质量。所以,如果你真有能力,正确的方法不是无视领导,而应认真去执行领导交办的任务,妥善地弥补领导的失误,在服从中显示你不凡的才智,这样,你就获得了优于他人的优势。

刚走上岗位,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许多事情还不知道、不明白或看不破、看不准,因此,你急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只能显示自己的不成熟,并不能产生慑服众人的效果。甚至你的某些自鸣得意的小花招也逃不过领导的眼睛。

记住,必须把处理好人际关系放在一个十分优先的地位,而对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即可。这是做人的哲学。

糊涂哲学:

善于藏巧是致胜的关键。不懂得藏巧,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人若有这样的手段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

7.一半多于全部,隐藏胜于尽显

密藏不露是一种高层次的谋略,也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更是糊涂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法则。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口若悬河好出风头,心中藏不住半点秘密的人一定是非常浅薄的。时间长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厌恶。相反,那些看来口讷笨拙或者总是隐藏自己才干的人,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更容易成功。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他以这样高的学历,这样简直是最“吃香”的专业竟然找不到一个职位,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无可奈何之中,他想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简直是最愚蠢的办法: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人员,这当然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但他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所能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向他询问,这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博士成功的秘决是:“忍智藏锋,以退为进”。公司是私人的,老板不会惧其“震主”,但底下的人未必和老板同一心情所以当他过早地亮出博士证时,连工作都找不到。那么,找到工作后又为何不马上亮出来呢?因为这时他已经学乖了,一是难保同事对他不会嫉妒,二是老板没有发现他的才干,如何用他仍在两说,直到老板对他完全信任,他才亮出证来,这时无论别人对他怎样都已不能动摇老板对他的信任了。

这个博士的办法是聪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形象慢慢变得高大。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是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失误,相反,如果人家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总会容易被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懂得这种心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势之后,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人家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学历高,理应本领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样,有什么了不起的?心理定势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刚走上岗位或新的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如果交给你一项工作,你说“我保证能够作好!”几乎和说“我不会”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你应当说:“让我试试看。”结果你同样做得很好,可得到的评价会大不相同。

某高校,一个系里有两位成果颇丰的青年教师,一个爱吹嘘自己的成就,逢人便说又发表了几篇几篇文章,学术成就多高多高,另一个人几乎总是回避关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不多不怎么样。其实两个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里都已崭露头角,而后边的那个人的文章更经常成为学术界评议的对象,但他始终不吹嘘炫耀自己。结果,两个人都抱着一摞杂志到系里申报职称,别人却说:“你整天吹嘘炫耀自己发表了多少多少文章,按数目早就远远超过这些了,怎么才这么多。看看人家,平日一声不响,谁能想到他会发表这么多文章呢?”尽管两人数量差不多,但后来还是第二个人先晋升了。

待人坦诚,心直口快并非不好,但事实证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往往容易暴露自己,得罪别人,既没能很好地把握自我,也不易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样的人实在不太聪明。你无意中说了别人什么,但别人常常会记忆一辈子,到适当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或有意识的进行报复。因此我们说“口无遮拦”,坦荡如底,是一个人的好处,也是一个人的致命的弱点。

密藏不露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会减少遭到别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或准备干什么,别人怎么攻击你呢?如果你不说让人讨厌的话,别人怎么会报复你呢?古人说:“三缄其口”,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妄言乱语。“祸从口出”,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干大事业的人怎么会没有秘密,怎么能不守秘密,随便相信人,授人以口实,受制于别人呢?很多情况下,不装糊涂就办不成事,更办不成大事。实际上,越是大事,糊涂越要装得彻底,须知你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

我们知道有些动物在不断进化中,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发展成种种保护色,即能在不同环境中使自己变换不同颜色,同周围的色彩一致,从而达到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并攻击弱者的目的。动物尚知如此,人,怎么能在人面前完全暴露自己,成为“不设防城市”呢?

糊涂哲学: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即若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适时救助比全力以赴更值得珍贵。深谋远虑的人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亦可以相信这一辛辣的谬误:一半多于全部,隐藏胜于尽显。

8.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不形于色,变成一个无逢的“蛋”,是为了免受苍蝇的叮咬。此种人并非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是为了奉承上级,强露笑齿,而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刚进入社会,还不成熟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