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6845900000027

第27章 元载

元载,宇公辅,凤翔岐山(今属陕西)人。曾先后任唐肃宗、代宗时期宰相。本姓景,其父景升。当时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的妃子元氏,在扶风县有一片赐田,景升在此主管田租收缴事宜,因为管理有功,经请示元妃,遂赐赏改姓为元氏。元载虽然自幼丧父,家道十分艰难,但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十分擅长文章写作,尤其对道家学说用功犹勤。天宝初年,玄宗十分崇奉道教,下诏在全国搜求精通庄、老、文、列四子学问的学者,元载即以道学入试,“策入高第”,被授予新平(今陕西彬县)尉官,从此踏上了仕途。不久,监察御史韦镒充使监选黔中期间,引荐元载为判官,后来又升迁至大理评事。唐肃宗即位之后,苏州刺史李希言又举荐元载为副手,拜祠部员外郎(掌礼制),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安禄山、史思明叛乱被平息之后,元载入朝为度支郎中,掌管全国租赋、物产冰陆交通等。数月后,再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为达到在官场上继续升迁的目的,元栽利用与当时权倾四海的大宦官李辅国妻子也姓元氏的同宗关系,攀附上了亲戚关系,“因是相昵狎”(《旧唐书·元载传》)。宝应元年(762年),京兆尹一职空缺,李辅国就极力推荐了元载,但是元载有更大的野心,就故意一再辞谢。李辅国清楚了元载的真实意图后,通过上下活动,第二天,朝廷就任命了元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之一),并继续兼任度支转运使。元载入朝为相不足十天后,唐肃宗因病死去,代宗李豫即位。元栽为固宠保值,迎合代宗,便暗中委托中书省主书卓英情向当时颇得宠的内宫宦官董秀厚贿重金,“使刺取密旨”。得到董秀的内部情报后,不论代宗有什么想法和举动,元载都能事先知道。朝廷议政时,元栽极力探微揣端,无不迎合代宗的意愿,由此,代宗越发对元载另眼相看,宠信不疑。

元栽本性贪婪嗜财,猥锁险狠。当政擅权之后,便勾结中书省主书卓英倩、李待荣,利用手中权势,鬻官卖爵。大肆受贿,中饱私囊。当时民间盛传“天下官爵,大者出(元)载,小者自(卓英)倩、(李待)荣”,“四方携金帛求官者,道路相属”。凡是贿赂丰厚者都能得到满意的官位。陈少游被朝廷任命为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但迟迟不肯前去赴任,希望重新派遣到一个比较富裕而距离京城不远的郡州任职。于是陈少游以重金帛宝向董秀和元载行贿。董秀受贿后答应帮助解决,但是要求陈少游每年“献钱五万贯”。陈少游拜谒元载时,元载却让儿子元仲武出面接待谈条件,要求陈少游每年“献钱十万贯”(《旧唐书·陈少游传》)。按当时朝廷俸禄的标准,董秀、元载年俸仅为一千余贯,而二人竟索贿五十倍乃至百倍于自己的年俸,其贪婪之心由此可见。

元载把持朝政之后,不仅利欲熏心,贪赃卖官,而且徇情枉法,包纵贪猥之徒,险狠奸邪使朝廷正直之士隐忍不敢言。大历二年(767年)崔宁行贿于元栽之后被授予西川(今四川西部)节度使。崔宁到任后,自恃西川地势险要、物产丰饶,遂横征暴敛,厚积财货,让尚留在京师的弟弟崔宽继续交结行贿于权贵。元载及其儿子无论有什么欲望要求,崔宽都能奉上厚金,阿谀迎合。由于行贿有方,不久崔宽便被元载提拔为御史知杂事,后迁御史中丞。而崔宁在西川任节度使十余年,奢侈穷欲,浊秽军民,其手下许多官吏的妻妾为其淫污。消息传到朝廷,大家都深恶痛绝。但是由于元载从中百般庇护,崔宁兄弟不但没有受到任何贬黜,反而继续升官,后来崔宁竟累至尚书左仆射。

岭南节度使徐浩,贪婪奸佞,特别善于巴结行贿,谄媚权贵,作为自己向上爬的阶梯。他利用职务之便,在当地极力搜剥奇货珍宝,曾携带“瑰货数十万”进京贿赂当朝宰相元载。元载受贿之后不久就授任徐浩为吏部侍郎,而原任吏部侍郎杨绾正直无私、清廉俭约,只是因为没有巴结行贿于元载而被无辜撤职,调任毫无实权的国子监祭酒。

元栽为相日久,权势愈重,越发恣意妄为,不仅专权徇私,而且放纵子弟,内听妇言,肆意聚敛。元载之妻王氏骄悍暴戾,不讲妇德,有时连元栽也拿她没办法。在元载及其悍妻的影响和放纵下,他们的儿子伯和、仲武、季能等,虽然都是朝廷命官,但是依仗元栽的熏熏权势,无不公开纳贿索贿,搜括民脂民膏。

元栽及其家人贪纵受贿,通过明取豪夺聚敛起了巨大财富。他在京城大宁里、安仁里建有两处上等豪宅,其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华丽,冠绝当时。在京师的近郊,还专门建造了供平时游玩的楼台亭榭,帏帐什器精美齐备。在京师城南,元载还拥有数十所庄园,那里土地肥美,连疆接畛,在庄园里有成群的奴仆。元载及其家人在其中过着荒淫无度的奢侈生活。

元载贪婪奸佞,僭侈无度,不断引起朝野公愤,得到一些正直之士的坚决反对、并多次上书奏劾。元载对于揭发他的人则予以打击迫害。华原县(今西安市郊)县令顾繇上书朝廷,揭发了元栽之子元伯和、元仲武等依仗父势,弄权纳贿,肆掠民财的不法行径。代宗由于昏庸闭听,非但没有严厉制裁元载,反而听从了元载的百般狡辩,将顾繇罢官为民,流放到锦州(今湖南麻阳)。

大历元年(766年),元载为防止朝中大臣上书揭露其丑恶行为,便上奏代宗,借口文武百官奏章过于繁多,而且所奏内容多挟谗毁“谬舛”,因而建议设立新的奏章制度,对朝廷官员的上书言事进行严格限制,规定六品以下的吏部、兵部等部官员,凡欲论事,“不须检勘”,一律由宰相决定其可否,然后再奏闻代宗。元载变更先朝的言事制度,企图闭塞视听,压制言论的举措,毫无疑问遭到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抵制和反对。著名书法家、刑部尚书颜真卿立即上书予以驳斥,指出元载变更言事制度的真实目的在于遮挡皇帝的耳目,使上意不能下逮,下情不能上达,以便操纵朝廷,以售其奸。元载如此的擅权,压制言论,比李林甫、杨国忠有过之而无不及。天宝以后,李林甫虽权重势大,但对于群臣直接启奏皇上的奏折也不敢明约禁止,只是托故辩说中伤而已,尚未达到像元载公然要求百官奏章须经他同意的程度。对此元载既恨又怕,寻机上奏代宗,诬告颜真卿犯有诽谤朝廷的罪行。不久,颜真卿被逐出京师,贬为峡州(今湖北宣昌)别驾、抚州(今江西抚州)、湖州(今浙江湖州)刺史。

元载权势炙手可热,奸邪佞险。对于朝中正直无私之士,视为自己擅权徇私障碍的,无不予以排挤打击。崔纵、关播、裴谮、杨绾、颜真卿等先后被逐出京师。在元载的授意下,李少良等人竟被活活打死。李泌在唐玄宗朝时就已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为肃宗、代宗朝中重要大臣,常居禁中,参与许多机密要事。元载忌恨李泌有耿直不谀之风。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恰在此时,江西观察使魏少游上书朝廷,请求派任一名参佐赴江西。唐代宗趁此机会委任李泌为江西判官,以躲避是非。直到元载被诛,李泌才重新回到朝廷。代宗感叹说:“与卿别八年,乃能诛此贼《指元载》。赖太子发其阴谋,不然,几不见卿。”(《资治通鉴》卷二二五)。可见元栽一时嚣张到什么程度。

元载在相位多年,理政无术,纳赃受贿,蠹政败国。为了掩盖自己的劣迹,达到惑主乱政、以佛敛财的目的,以道学起家的元载,在朝中勾结另外两名宰相王缙、杜鸿渐,崇尚并推行起了佛教。他们广建佛寺,大肆宣扬佛教学说,并把佛教引入政治,诱主佞佛,残民害政。唐代宗原本不重佛,但在元载等人的惑说下,也慢慢对佛教深信不疑。元载为代宗讲解因果报应,说国家的祸福治乱,均非人力所为,都是由佛界的因果报应所决定的。并举例说明安禄山、史思明叛逆而被其子所杀,仆国怀恩反叛而病死等等,皆由于因果报应的存在。由此劝说引导代宗崇佛祈福。在元载等人的影响蛊惑下,代宗在宫中也养起了百余僧徒,他们在宫中设道场,陈设佛像,诵经唱佛,把一个宫殿搞得乌烟瘴气。更为荒唐的是,当边境遇有吐番、回纥入侵时,不是想办法出兵退敌,而是命众僧围座讲诵《护国仁王经》以攘敌寇。当敌人退去之后,代宗还以为众僧讲经十分有效,护国有功,而大加赏赐,却置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于不顾。在元裁、王缙等人的推波助澜下,朝野上下都奉事佛教而废人事,造成政务废弛、刑纲目紊的腐败风气。

元载长期弄权自恣质污受贿,激起朝廷上下公愤,揭露元载罪恶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唐代宗对元载专权乱政、排斥忠良、引用奸佞的所作所为也表示了不满。多行不义必自毙。大历十二年(777年)二月,怙恶不悛的宰相元载获罪下狱,随后被赐自尽于永年县。元载的长子伯和在此之前就已被贬到扬州为兵曹参军,也被赐死。次子仲武、三子季能与元载之妻王氏一并赐死。代宗还专门派宦官赶到元载家族的祖坟所在地万年县黄台乡,毁掉元载祖父及父母的坟墓。将元载在大宁里、安仁里的两处豪宅没收充公,改建成百司的办公和居住用房。其党羽董秀、卓英倩、李待荣等,因与元载同恶,皆处以极刑,落得了一个可悲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