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①,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②,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着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③,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④。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⑤。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缪西王。”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着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⑥,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注释】
①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此处用来比喻居家教书。
②容止:形貌举动。
③疾之:指嫉妒董仲舒。疾:同“嫉”。
④下愚:最愚蠢。
⑤从谀:逢迎取悦。
⑥节:符节,朝廷官员出使时作为凭证的信物。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着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千年。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理等方面的文化。
这篇列传中,司马迁没有过多地介绍相关的思想学说,而是重点言及其美德、治学态度和授业弟子如何众多、如何有成就,目的就是表彰他们以言传身教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司马迁对“人”的关注超过了对其成就的关注,这种以人为本的记述风格更能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是《史记》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