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①。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②,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③。”“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④。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⑤,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⑥,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⑦:“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⑧。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⑨,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着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⑩,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注释】
①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②重器:宝器,象征国家政权。
③怨是用希:怨恨因此就少了。希,同“稀”,稀少。
④中子:次子。
⑤爰:于是就。
⑥徂(cú):通“殂”,死亡。
⑦或:有人,某些人。
⑧卒蚤夭:终于早死。
⑨恣(zì)睢(suī):恣意妄为。
⑩徇财:为了达到获得财物的目的而牺牲性命。
施(yì):延续、留传。
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天下诸侯和百姓也都承认周武王的天子地位,但伯夷和叔齐却认为武王的做法可耻。他们认为自己没能阻止周武王这样的行为,非常惭愧,于是决定隐居首阳山,不再当周朝的百姓,而要做殷商的遗民。
同时,为了和周朝彻底划清界限,伯夷和叔齐还决定今后不再吃周朝的粮食。那么,他们用什么来充饥呢?二人只好采集薇菜当饭。薇是山上一种难以下咽的野菜。寒风四起的时候,薇菜越来越少,兄弟二人渐渐瘦成了皮包骨。山下的一个妇女知道这件事后,故意刺激他们说:“你们现在吃的还不是周朝的薇菜吗?”
二人听了,决定连薇菜也不吃了,每天就躺在那里等死。没过几天,他们便一命呜呼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夸他们两个人有骨气。
人活在世上,就要有脸面,有骨气,否则即使你人活着,却与行尸走肉无别。
何谓有骨气?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征服不了,这样的人就是有骨气的大丈夫。
有骨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有骨气、重名节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铿锵之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铮铮铁骨,都足以彪炳史册,千秋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