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全鉴
6846700000059

第59章 平原君列传第十六

【原典】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①,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②:“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③,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④,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⑤,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⑥,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⑦。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注释】

①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以口微吸盘中牲畜之血,以表示诚意。

②自赞:自我推荐。

③颖:原指禾穗的芒,这里指锥锋。

④历阶:不停足地连续登阶,形容急速。

⑤次者吾君:其次是我的主人平原君。

⑥录录:通“碌碌”。平庸,无特殊能力。

⑦九鼎大吕:形容极贵重的宝物。

这篇传记脍炙人口,但其亮点并不在平原君赵胜身上,而是因为毛遂自荐的故事。

毛遂是战国末期大梁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崭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与平原君一同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震,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若不是毛遂在关键时刻主动挺身而出,那么平原君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手下还有这样出众的人才。看来,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不能光靠明主的赏识,毕竟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在必要的时候自我推荐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