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全鉴
6846700000082

第82章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原典】

汉五年①,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②。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③。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

汉七年,长乐宫成④,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⑤,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⑥;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⑦。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注释】

①汉五年: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

②节文:节制修饰。

③蕞(zuì):用结扎的茅草表示习仪的尊卑位次。

④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东南隅。

⑤侠:通“夹”。

⑥乡:通“向”。

⑦欢哗:喧哗。

楚汉争霸之际,叔孙通以一介儒生,而能游刃于秦二世的残暴昏庸、项羽的喜怒无常、刘邦的粗鲁无赖之间,实不能不让人叹服其机敏圆滑。其中的秘诀,司马迁借叔孙通弟子之口全盘托出:“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诚然,“面谀”是叔孙通百试不爽的一个护身符。之后,叔孙通又利用自己善于见风使舵的看家本领,在刘邦的支持下,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

处在相同历史情境中的司马迁也许正是看出了叔孙通迂回委曲之中暗含着忍耐和执着,所以才会评他“大直若曲”。如果我们今天纯以理想化的标准来指责叔孙通的“小人行径”,而忽视当时的历史环境,应该说是不够客观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