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甘肃金融年鉴
6865600000034

第34章 金融改革与发展(21)

二、进一步完善业务岗位管理。及时开展业务岗位聘任工作,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省分行机关8名同志被聘任到上一级业务岗位。在资深业务岗位、高级业务岗位竞聘中向多年来在管理岗位作出贡献的老同志及在业务岗位即将退休的老员工倾斜。开展高级业务岗位空岗竞聘和任县级支行行长满10年人员聘任上一级业务岗位工作。

三、不断完善用工管理制度。继续委托中华英才网完成对122名新招聘员工的资格审查、组织笔试、面试和体检工作。重点安排到县级支行工作,有效缓解基层行人员不足的矛盾。

(李宁)

【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及中间业务】

一、改进信贷计划管理,有效保证业务发展。按季组织测算购销储贷款计划需求,对其他短期贷款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对中长期贷款计划严格实行收放“两条线”管理,逐项目匹配下达计划。全年购销储、其他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计划满足率分别为100%、97.90%和93.20%,计划执行率分别为100%、98.50%和99.90%,中长期贷款收回计划完成率为100.70%。

二、严格资金调度和财补管理,不断提高营运效益。细化资金营运调度,实行借款额度日报制和大额资金汇划报批制度,有效减少头寸占用。全年累计下拨资金931笔、233.40亿元。全年旬度综合偏差率为17%,比上年下降3.40个百分点。平均头寸占用资金比上年减少0.34亿元,下降18%。全年共到位各级财补资金41.80亿元,综合拨付率95.50%。代理拨付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军粮差价等补贴资金31亿元。从补贴资金中收息5.56亿元,占全行利息收入的21%。

三、加大存款组织力度,努力探索长效机制。积极营销关联客户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加强对开户企业存款账户、信贷资金支付和销售货款归行监督管理。加强同业沟通合作,成功营销白银城投债资金存款2亿元,吸收同业定期存款6.90亿元。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5.70亿元,比上年减少2.91亿元。

四、规范中间业务管理,实现总量适度增长。统一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制定下达中间业务增长指导性计划,完成2012年度全行中介合作机构资格准入工作,落实小微企业免收信息咨询和财务顾问服务费政策。为全辖42家机构、105人申请换发保险兼业和从业代理资格证,获准开办现金管理业务。推广咨询顾问、代理保险业务台账管理系统。全年共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91万元,比上年增加52万元。

五、加强条线建设,基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和总行各项制度。举办、承办全行性资金计划条线培训班四期,累计培训400余人次。制定统计工作部门协作、统计重大事项报备、非现场监管报表报送管理、非现场监管报表系统应急预案、国际业务考核奖励办法以及外汇业务个性化服务指引等制度办法。开展信贷计划、中间业务、平台贷款、存款以及投资业务专项调研。推广资金借款计划日报、外汇台账等系统,组织开展统计、现金、利率、中间业务、国际业务、存款风险等专项检查,条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付连顺)

【粮油客户营销管理】全年累放粮油类贷款83.6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58.20亿元,比上年增加14.80亿元,增长10.30%。

一、全面做好收购资金供应管理。会同省粮食局下发文件,实施区分企业和粮食品种的差异化信贷政策,较好地满足了重点骨干企业收购信贷资金需求。加大政策性收购支持力度。全年累放贷款24.60亿元,支持企业储备、轮换粮油102万吨。其中,中央、省级、市县级储备粮贷款分别新增2.65亿元、3.50亿元和2.40亿元,省级储备粮规模达到7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积极支持以小麦、玉米、油菜子为主的多渠道市场化收购。全年累放收购贷款63.40亿元,收购小麦136.50万吨、玉米52万吨、油菜子4.50万吨。按期实现粮油收购贷款“双结零”。全年累计销售粮油263万吨,累计收回贷款54.70亿元,粮油收购贷款周转率达到124%。

二、大力优化业务发展结构。切实做好粮油战略性客户和重大项目的支持维护工作。全年累计向60户战略性客户发放贷款39.7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58.10亿元,比上年增加9.50亿元;向138户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6.4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36.70亿元,增长3%。年末省级以上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3户,增长4%,AA-级以上龙头企业占比达到25%。加大对农业科技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科技类贷款比重。全年累放农业科技贷款7.24亿元,比上年增加5.04亿元,增长229%。年末贷款余额7.99亿元,比上年增加4.76亿元,增长147%。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全年累放贷款23.90亿元,比上年增加4亿元,支持企业收购马铃薯65万吨、啤酒大麦49万吨,比上年分别多收7.50万吨、8万吨。支持规模以上畜牧养殖企业18户,发放贷款5.10亿元。审慎做好风险客户退出工作。退出A-级以下粮油企业50户。

三、切实强化信贷基础管理。制定中储粮直属企业、省粮食局直属企业金融服务办法和省以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管理意见,初步建立起差异化金融服务管理体系。对255户、22.30亿元的地方储备粮油贷款建立专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完成地方储备粮贷款情况、夏秋粮收购情况及粮油类客户他行融资情况等调查报告,为决策管理提供依据。推广贷款风险度管理、贷款风险诊断及信贷评价工作,提升粮油信贷管理水平。

(付平)

【棉花、生资及非粮棉油产业化客户营销管理】

一、研判形势积极应对,全力做好棉花收购信贷工作。依托国家临储政策大力促销。采取召开会议、重点约谈、现场督导、专项检查等多种措施,加大棉花促销收贷力度。2011年发放的12.31亿元棉花收购贷款全部收回,提前3个月实现“双结零”。认真落实政策,指导企业理性收购。2012年共认定棉花收购贷款资格企业26户,核准贷款额度15.36亿元,发放铺底资金4.27亿元。及时与中储棉总公司、省发改委及各临储库点沟通协调,新增入储库点2个、库容4万吨,有效解决甘肃省棉花入储难问题。截至年末,累放棉花贷款11.06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籽棉11.51万吨,加工皮棉4.12万吨。

二、落实国家调控政策,大力支持重要物资吞吐调节。及时足额供应信贷资金,增强国家调控市场的物资保证能力。全年投放各类商业储备贷款5.21亿元,支持企业储备肉7700吨,储备化肥21万吨。投放经营性农资贷款4.57亿元,支持企业购入化肥14.05万吨,农药、农膜等1.75万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农业生产需要,督促企业向市场投放储备肉3700吨、化肥16万吨,销售经营性化肥12.90万吨、农药和农膜1.40万吨,在保价稳市、保障春耕秋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立足区域优势,择优支持特色产业和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紧紧围绕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六大行动”,以中药材、苹果、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全年累放贷款25.60亿元,比上年增加5.80亿元,支持中药材、果蔬等龙头企业87家,支持企业实现收入38.90亿元,增加就业机会12270个,带动辐射农户13.70万户。围绕冷链物流市场建设,全年累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4亿元,重点支持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部中药材配送中心、东部果蔬冷链物流等项目。

四、加强基础管理,防控信贷风险。严把贷款准入关,认真执行贷款备案审批。全年上报总行客户准入备案9笔,金额5.06亿元;核准二级行已审议贷款备案160笔,金额26.10亿元;批复龙头企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小企业新客户15户。全力做好贷后监测分析。针对个别客户风险信号显现、个别行管理薄弱等问题,通过下发工作提示、建立风险贷款台账及督导清收等方式,防范和控制风险。

(宋芝仙)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客户营销管理】

一、坚持有效发展,信贷支农取得新成效。紧紧围绕“三农”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加大支农力度,优化发展结构。全年累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54.30亿元,净增40.90亿元,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21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0%,占全行贷款总额的50%。累计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7个,支持收储整理土地1101.40公顷,解决88万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田灌溉面积8866.67公顷,修建农村道路4019公里,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88万千瓦,集中供热面积242万平方米。

二、突出支持重点,贷款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优先支持甘肃交通运输厅、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入疆入藏”通道等全省骨干路网项目,大力支持兰州新区和各市(州)所在地土地整理储备项目,提高重点贷款项目占比,年末单笔1亿元以上项目贷款占比达76.10%。实施优质客户发展战略,优先支持省级平台客户,择优支持地市级平台客户,审慎支持一般县级平台客户。截至年末,省市级平台贷款111.79亿元,占全行平台贷款余额的71.1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加大对甘南、陇南地区支持力度,全年向藏区和地震灾区重点项目投放贷款16.60亿元,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投放总量的32.70%。

三、强化风险防控,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根据区域差异和资源调动能力,对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融资客户实施贷款资本金比例和抵押品折价率量化准入管理。为防止贷款集中度过高风险,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实行“二率一额度”控制。根据农村土地类贷款管理特点,加强土地指标、土地市场饱和度等方面的准入管理。进一步强化平台贷款管理。加强平台贷款收贷收息管理,建立平台贷款到期管理统计台账,按月监测提示,全年平台贷款未发生拖欠贷款本息情况。严格新增平台贷款管理,对存量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制定全年管理目标措施,全年共收清退出平台客户3户。大力推进中长期贷款规范化管理。年末全省有5个二级分行、37个县级支行实现贷款管理“六无目标”,分别占二级分行的35.70%和县级支行的84.90%。

(王文武)

【信贷管理】

一、加强信贷制度执行力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执行总行和监管部门的各项制度办法,着力提高信贷制度执行力。所有信贷投向保证粮棉油收储资金需求和水利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不打“擦边球”,不超范围审批贷款。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优先支持节能减排技改和循环经济项目,严控“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准入。

二、圆满完成CM2006系统升级工作。认真制定上线方案,切实抓好培训、借据清理、数据移行、系统参数设置等工作,CM2006二期系统于9月24日成功上线运行。

三、着力加强贷款审查审议工作。适应总行贷款会商审核制度要求,坚持贷审委周例会、限时办贷、项目跟踪督导等措施,严格执行报备审查制度,建立贷审委委员贷后回访制度。全年组织召开贷审会27次,审议贷款62笔、45.73亿元,审批贷款796笔、152.17亿元,对2个二级分行8户企业开展贷后回访。

四、认真做好客户评级授信工作。全年共完成863户企业评级工作。其中AAA级企业31户,占评级企业的3.60%;AA+、AA、AA-级企业202户,占比23.42%;A+、A、A-级企业559户,占比64.87%;A-级以下企业71户,占比8.11%。对834个客户核定授信额度453亿元。

五、做好信贷监测分析。认真开展贷款客户风险排查工作,共排查企业580户,涉及贷款金额159亿元,参加分类排队的企业727户,涉及贷款金额335亿元,针对排查发现的风险点提出具体的风险化解措施。根据总行和监管部门要求,及时调整信贷监测重点,组织开展评级授信、作业监督专项检查和贷款后评价工作。强化对贷前条件落实、合同签订和贷款资金支付的监督。

六、推进信贷管理条线建设。以争创信贷管理“四强四优”评比竞赛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有2个部门、3名个人获得总行信贷管理“四强四优”称号。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办贷十不准”。组织开展信贷政策执行情况、银团贷款、集团客户、评级授信等调研工作,增强信贷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