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个性化诉求:传统办学模式的突围之路
6874100000039

第39章 管理个性化:刚柔相济,走向自觉(4)

第二阶段是以梅奥、马斯洛等为代表的人本管理理论时期,他们集中研究了生产组织中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了人的需要、动机、内驱力、个性、情绪、思想和人际关系等的管理价值。该阶段主要是基于Y理论提出管理思想。Y理论认为,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愿意,而且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个人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与组织需要没有矛盾,人对于自己新参与的工作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与自我控制,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管理就是要通过有效地综合运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来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岗位上工作,重视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鼓励人们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要用信任取代监督,以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总之,管理过程主要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的帮助引导的过程。

第三阶段被称为“管理丛林”时期,分化出如人际关系学派、权变理论学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等诸多学派。该时期的指导理论称为超Y理论,该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是X理论和Y理论,是一种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其实质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

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Z理论,将日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加以归纳。

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根据这种理论,管理者要对员工表示信任,而信任可以激励员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企业、对待同事,为企业而忠心耿耿地工作。微妙性是指企业对员工的不同个性的了解,以便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增强劳动率。而亲密性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提倡在员工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纵观三种假设,每一种理论都部分地回答了管理的理论问题。我们可以将Z理论看作是对X理论和Y理论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管理中根据组织的实际状况灵活掌握制度与人性、管制与自觉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实施最符合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以此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的管理方法。

一种理论的提出往往是建立在对前一个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发展的,超Y理论的提出是对Y理论的批判而提出的。管理自觉的提出实质上是我们对刚性管理、弹性管理批判与反思基础上的提升。

3.管理自觉的价值

自觉,是对人主体地位的觉醒。管理自觉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双方的尊重、信任和手段的激励,所以它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幸福、学生幸福。管理自觉有助于激发师生的内在价值,有助于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

我们提倡管理自觉,主要价值在于:

(1)管理自觉是为教育自觉服务的。管理自觉的价值直接指向教育自觉。如果我们教育上做到自觉,而管理上不能自觉,那么这个管理就是反目的的。任何手段都不能脱离目的,我们通常所说“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管理育人”,管理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如果我们的管理手段与教育目的相背离,那么这种管理是注定要失败的。

(2)管理自觉的价值是对人性向真、向善、向美的肯定。管理自觉是对人的精神、道德、价值本身的一种肯定,在这种肯定中使人的精神、道德、价值得到提升。通过触及人性深处的善良,从而使人向着更美好的高度发展,所以,管理自觉依赖于精神、价值、道德的引领,同时这也是对人性道德、价值、道德的提升。

(3)管理自觉的价值在于为管理实践提供指导。管理自觉的价值涵盖学校的各个领域,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强调管理育人,用什么样的管理就培育什么样的人,为我们在学校的具体管理实践的操作提供指导。

(三)管理自觉的初步实践

如果把当代镇中的管理形态看作一个灵动的生命体的话,那么由一系列制度规范所形成的刚性管理就像人的骨架,灵活运用制度规范所形成的弹性管理就像人的血肉。我们追求超越制度规范的管理风格,其实质就是走向自觉,而自觉就是镇中学校管理的灵魂,我们通过管理的自觉使管理更好地为人的自觉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1.当代镇中管理自觉的要义

(1)注重精神追求。著名教育专家陈玉琨教授提出:“要提升一所学校,首先要提升这个学校的校园精神;提升一个教师,首先要提升他的价值追求;要提升一个学生,首先要提升其人生期望。”我们凝练了“敬业奉献,博雅沉静,创新卓越,和谐自主,开放合作”的镇中精神,“梓材荫泽·止于至善”的教师形象语,“志存高远、明德至真、敏思笃行、璞玉大成”的学生形象语,我们倡导“充实+快乐+意义”的镇中教师幸福观,努力做到“学生在、教师在”、“不做有偿家教,不搞第二职业,全身心服务学生成长”。

(2)强调价值引领。价值观决定了教育行为的强度、高度、持久性和品位,我们通过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追求等的制定、宣传和内化来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自觉。如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明确提出了以“尊重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差异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品质教育办学思想体系,制订了“具备高度核心发展力、鲜明特色、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全国名校”的组织愿景,提出了“校长的价值体现在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成长”的行动口号,倡导“充实+快乐+意义”的镇中教师幸福观,等等。

(3)尊重个体差异。在强调学校教育功利效用的同时始终将人的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尊重广大师生的多种需要和多元选择,充分实现学生的多种发展可能性,通过促进人的更高水平的差异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的高品位。我们将其作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发展新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超越“同质化教育”,实现学校整体办学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个性化、差异化、丰富多样、可选择性强的学校教育的越来越强烈的要求。

(4)保障自主选择。最大努力吃透并落实新课程的精神理念和操作要求,想方设法创造有利条件,及早统筹规划,整合、开拓各种必要的资源,确保新课程下学生的各种选择自由,同时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构建新课程质量体系,制订严谨科学的标准规范,深化学校特色创建,努力创设师生个性化成长成材的平台、载体。

(5)倡导和谐生态。和谐本身是一种价值追求,“和”的本质是“人人有饭吃,强调生存权”;“谐”的本质是“人人有话语权,强调民主权”。和谐的本质就是“和而不同”,就是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就是充分尊重某人某事某时某地的特殊性。学校要创造丰富的、高质量的、高品位的校园生活,将学校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各种资源置于一种符合规律的、爽心悦目的、和谐共生的平衡状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的校园生活背景,使校园成为一个内和外顺、丰富多彩、多元开放、书香满园、情趣四溢、智慧充盈、内蕴深厚、诗心回荡、韵味十足的成长园地和精神家园。

(6)承受积极的孤独。在功利色彩浓重的社会,人容易被物欲所驾驭,容易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放纵自我,或有意追求享受,或随波逐流不约束自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事业,教育也具有这种共性,难易独善其身,也会沾染追赶“潮流”的习气。但教育肩负着明确人的“类”本质的方向性,确立独立的人格意识,追求自我实现等重大责任,容不得这份轻狂与浮躁,它需要一份孤傲,一份与众不同,它要求在静处中反思、体悟和提升,但不是在孤独中萎靡和消沉,而是在孤独中排除杂念和干扰,在孤独中积蓄力量,向发展人的终极目标靠拢,是一种积极的孤独。教育自觉需要承受这份积极的孤独。

(7)学会漫长的等待。自觉与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伴随,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轻松,有时还很痛苦,需要长期的等待和磨炼。教育的“等待”,就是在呼唤对“灵魂塑造”的那份从容、执著——不慌不忙,坦然自若。人的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信念的确定,需要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帮助,包括相互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适当的提醒。这些都要求教育自觉做好长期的准备。

概言之,追求教育自觉的管理文化对管理者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要具备积极孤独,耐心等待,生命在场(关爱、尊重生命)的特点;它形成的内外有利条件是天赋欲望的正确引导、精英分子的榜样作用,公众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

2.当代镇中管理自觉的形式

管理自觉是一种内在的追求,还必须有外在的载体来使之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是注重如下的形式来彰显我们对管理自觉的追求:

(1)自我管理。最好的学校是自主发展的学校,最好的学生是自主发展的学生,最好的教师是自主发展的教师。而这种自主往往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自主的。自觉很重要的外显就是能够善于自己管理自己。可以说,无论是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还是社团管理,我们都积极倡导自我管理的方式。这是管理自觉在具体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方式。

(2)弹性管理。管理自觉并不是一种乌托邦,它不是要否定教育管理的客观存在。管理自觉总是建立在反思刚性、弹性管理优缺点基础上的。在学校管理中有一些必须是刚性的,如安全管理、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是我们达到管理自觉高境界的底线,同时在刚性与自觉之间还存在一些需要弹性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规范性的管理,对教师指导新课程的一些做法,只有在适当的弹性中才能让其有选择的空间,从而在选择中学会选择,直指其走向自主选择,走向自觉的高度。

(3)价值共同体建设。在当今领导理论中,存在被称之为交易型领导与转换型领导的两种主要领导方式。交易型领导的人性假设是基于X理论,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相互满足的交易过程,即领导者藉由明确的任务及角色的需求来引导与激励部属完成组织目标。转换型领导是强调一种共同价值追求的领导方式,是近年来人们所提倡的一种领导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有关组织建设中,强调对组织目标、组织价值追求的认同。这就是我们强调价值共同体建设的原因。如“人人自强,镇中自强;人人发展,镇中发展。”

(4)和谐教育生态的营造。我们认为“生态”即是指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就学校教育生态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学校教育的外环境(学校可资利用的各种外部资源,学校与社会、政府、社区、家长等交流沟通,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系统等)与内环境(结构、程序、关系、形式、内容等要素)之间以及内环境各要素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自然的、健康的、合规律的、相互支持、互促互进的和谐关系,这种系统拥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自我净化的功能,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产生病态、畸形、生硬、机械、相互损害的各种消极因子,使系统能够保持足够的活力和张力,有利于广大师生个性的充分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