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1日,傅作义在北平中山公园为鲁英麟、李铭鼎召开了追悼大会,为其招魂。******还题写了所谓“浩气长存”的横挽。傅作义在追悼会上慷慨陈词,说,“我们是以0.1倍的兵力打8倍的敌人,而敌人的伤亡则10倍于我们”。并用“胜利是在顿挫不诿,再三再回反复冲杀中得来的,不牺牲就不会有胜利”的话为部队打气。而他“愿踏着鲁英麟、李铭鼎的血踪,在李主任(李宗仁)和各界同胞指导协助之下,悉力所赴”。傅作义的机关报——《平明日报》,2月1日第3版、2月2日第4版特设专刊,大登题词、挽联和悼文,说涞水之战是“孤军制胜的血战”,“鲁将军精神不死”,“成功成仁的李铭鼎将军”等等,妄想借尸还魂。其实,他们非常清楚,这都是凄厉的哀鸣罢了。
敌第35军的这次败绩,无疑是给刚上台的傅作义当头一棒。
他似乎感到非常突然,应该很好地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于是就派高参邓世通和参谋李知非前往涿县一带暂编第3军、第35军驻地检查作战情况。他们到连队问长问短,观察士气,查究问题,及时总结。但是,他们到涿县首先看到的则是车站附近列棺待运的惨景,心里不由得泛起了一种不妙的思绪。
四、出击察南绥东
历史的车轮辗转到了1947年的岁末,战争的天平更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这一年的12月14日,陈毅高兴地提笔写下了一首题为《吟反攻形势》的长诗,形象地叙述了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
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
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
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关陕伐狐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
谭许佼河收上站,苏鲁前线逼两淮。
反攻形势见略远,动员群众赖雄才。
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
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
战争进程发展得如此之快,不仅大大出乎******的意料,就连******对这急骤前进的步伐亦深感兴奋和惊异。
12月的陕北虽然还是寒冷的冬天,但人们的心头已不再感到那么冷了。
25日,平时很安静的杨家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中央的“十二月会议”在这里召开了。
杨家沟是一个只有两百多户的一个小山村。它位于陕西米脂县东南,无定河支流小沟河的西岸。这里四面环山,只有中间一条大道贯通南北,地形比较偏僻。1947年11月22日,******和****中央领导机关迁移到了这里。
参加“十二月会议”的有当时能够到会的中央委员和************、陕甘宁晋绥解放区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几个部、局的负责人。******、******、任弼时主持了会议。
正式开会的第一天,******就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他在谈到中国军事形势时,以激昂的语调说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还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世界的东方,在这里,共有十万万以上人口(占人类的一半)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到进攻,不能不引起这些被压迫民族的欢欣鼓舞。”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国民党军队的士气进一步低落。正如******在12月22日对中央训练团讲话时所说:“我们国民革命军到今天变成这样畏缩不前,懦弱无能,贪生怕死,自私自利”,完全成了一支无用之军队了。
为了挽回颓势,******又玩起了他的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旧花招,提出了什么“总体战”战略。11月4日,******在国防部作战会议上说:“匪军”有四个长处,即宣传、组织、主动、保密,“这四个长处都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决不是单凭武器和物质所能做到。我们要赶上他,压倒他,也要从精神方面努力,也就是先要从政治上做起,我以前在江西剿匪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地方行政与军事相配合,同样也适用于军中政治工作与作战业务相配合。”
然而,“总体战”也救不了国民党军失败的命运。
与国民党军士气进一步低落相反,人民解放军则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新发展,我军各战略区先后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其基本内容,一是“诉苦”,即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二是“三查”,即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是“三整”,即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1948年1月下旬,庄疃作战结束后,晋察冀野战军即转入休整,正式开始了新式整军运动,在干部中进行“三查”。营、团以上干部一般在党委扩大会议上进行;连、排干部在支委扩大会议上进行。采取个人检查与群众揭发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批判相结合的方法。至2月上旬,“三查”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把“三查”运动引向深入,晋察冀野战军前委又于2月12日在河北定县召开了扩大会议。杨成武在会上作了关于整顿纪律、整顿制度、整顿作风的报告,罗瑞卿作了总结。会议最后作出了《关于深入三查展开三整的决定》。决定指出:目前全军中心整顿纪律,就是要强调服从命令和更加提高军队的集中性、统一性、组织性,以适应今后更大规模的作战要求。杨成武明确提出了12条纪律,其中6条军事纪律是:战场纪律;内务纪律;管理教育纪律;革命军人道德纪律;爱护公物武器纪律;遵守军事机密纪律。因此,“目前部队中所一再发生过的违抗命令,或执行命令不坚决、不彻底,贪生怕死、临阵不打、打滑头仗、遇急不救、延误时间、谎报情况、欺骗上级、遗失机密、泄露军情、贪污腐化、侵犯群众利益、违反俘虏政策、丢失或损坏武器、变卖或破坏公物、殴打漫骂战友、破坏政府法令等等违反纪律行为,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整顿制度,晋察冀部队制定了供给制度;民工运输力使用制度;处理俘虏制度;战地救护工作制度;报告与汇报制度;军械工作制度;收旧工作制度;人员调动制度;干部工作制度;点名与点验制度等十项制度。要求全部队上下必须仔细研究,无条件遵守并认真执行。
整顿作风,要求在查思想中深入查作风,反过来又从作风中追查思想。经过查作风之后,要求全部队必须广泛地确立与发扬一种优良的作风,这就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切实深入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进行“三查”、“三整”的过程中,晋察冀部队广泛开展了诉苦运动。整个诉苦运动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是充分的动员酝酿,打破诉苦的思想障碍。”“第二,是发现和培养诉苦典型,用以带动一般。”“第三,是全面开展诉苦运动。”其顺序:一是吐苦水,挖苦根;二是吐甜水,抓甜根;三是吐脏物,扔脏物。“第四,是把运动引向一定的政治目的,把阶级仇恨变成有生力量,发动拟订计划,组织宣誓竞赛,与当前中心工作密切衔接”。
1948年3月初,晋察冀部队的新式整军运动结束了。通过这次新式整军运动,晋察冀部队的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积极性空前提高,求战的情绪十分高涨。但是,下一步的作战任务是什么?整军后的第一仗在哪里打?这是部队中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
当时,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上连遭失败。与此同时,在东北战场上,我军冬季攻势不断发展,在东北我军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处境更加不利。华北、东北两战场局势的恶化,迫使******于1948年1月10日从南京飞到沈阳,并把傅作义也召到沈阳。11日又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东北、华北作战与两区协同配合问题。对于华北战场,******、傅作义经过研究,依然决定集中主力确保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与经济政治中心城市,实行由点、线扩大到面的控制,以求稳定华北,支援东北。
根据这一战略,敌第35军在庄疃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后,傅作义便把他的主力部队调集平、津、保三角地带及平汉、平绥、北宁等铁路沿线,并继续实行“以主力对主力”,“以集中对集中”的作战方针,这就使得晋察冀野战军很难在上述地区求得打歼灭战的机会。与此相反,在察哈尔省南部、绥远省东部广大地区,傅作义部署的兵力相对薄弱,其正规军、非正规军总数不超过5万人。
为了继续削弱、歼灭傅作义集团有生力量,配合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冬季攻势,1948年1月10日,中央军委致电中央工委并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野战军,同意晋察冀野战军一个时期内执行一个纵队向大清河北行动,主力围攻保定并打援的计划,然后休整若干天后,“以主力展开于平绥路大同、北平线,大举破击该路,并准备向路北和冀东机动,以一部在三角地区机动。”
1月17日13时,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致电中央军委、中央工委并****、罗荣桓、刘亚楼,提出再围保定,然后出察哈尔的作战设想。电报提出:因傅作义以四个主力军集结保定、涞水、涿县三角地区,“我不便继续在平、保北段作战,拟再南下围保定,将主力置于保定东南及西南地区,又拖敌南援,求得寻机歼敌一部,并配合东北”。“我(们)预定战役继续到下旬末即停止,休整若干天,并进行各种准备,尔后则进入察哈尔作战。”
1月18日l时,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你们十七日十三时电所提作战计划。”1月31日,又致电杨、罗、杨、耿等,指出:
你们部队是否正在作出击平绥路的准备,何时开始行动,作战计划如何。我们意见除冀中地方兵团外,野战主力及五台、察北一切部队,同时对北平、大同线举行攻势。但主力先打北平、张家口段,得手后向西再打张家口、大同段。此战役时间估计为一个月至四十天,然后休整一个月向冀东出动。
中央军委的这一电报,明确规定了晋察冀野战军今后作战的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平绥路,二是冀东。
2月7日,杨得志、罗瑞卿等报告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军委三十一日指示”电悉,“我们正在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便下一步进入平绥东段作战。战役具体步骤候我们研究确定后再报告”。
这一电报发出以后,晋察冀野战军对作战方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察南、绥东地处平绥线东段,是华北敌占地区的腰部。
我军出击这一地区,不仅可断敌重要兵粮来源,而且可以威胁平绥线,还可以威胁傅作义的老巢绥远。同时,这一地区敌人的兵力薄弱,只驻扎着傅作义部的二、三等部队,大部为补训师,数量不多,战斗力不强,配置分散,便于我迅速达成战役目的。察南一旦为我军攻占,便成为我军新的根据地,对于尔后向冀东、热西转战,配合东北我军作战,就会有了可靠的前进基地。我军出击察南,敌军必然来援,这样就可以分散敌人,造成歼敌之机。
2月22日17时,晋察冀军区和晋察野战军领导人就共同研究讨论后确定的下一步作战方向与计划,向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作了报告:
经讨论,下一战役方向,如先出怀来、南口段,不能速决,敌主力增援快,我军运动道路受限,有陷被动之虑。
拟以二、三、四纵队(缺一个旅),首先歼灭蔚县、西河营、桃花堡守敌。尔后依情况向北、向东扩张战果。一、六纵队全部经浑(源)、涞(源)向阳高、天镇线进击,歼灭守敌,破坏铁路,求得吸引敌一个至两个军援兵,造成主力机动有利的条件。如敌以主力(三至四个军)寻我主力决战,则野战军主力转向平绥路东段,或乘虚回师保北,一、六纵队继续向柴沟堡或大同外围扩张战果。野战军主力抽出一个旅,配合冀热察独二师及地方军各独立团向沙城、南口段破击铁路及公路交通,迟滞敌向察南增援,保证主力方面作战计划成功。七纵队位于大清河以南,相机再出大清河北收复地区。
为与东北行动协同,各部定于三月上旬开动。三月十五日以后开始攻击。一、六纵队提早一天至两天动作。
2月23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你们的作战计划”,并强调指出:“此次行动是一年多以来你们主力部队第一次远出行动。你们必须克服干部中怕远出,怕山地战,怕到人稀粮少地区作战,以及怕傅作义等项错误思想。干部中如果现在尚存有这类思想,你们必须坚决地加以克服。”同时,中央军委要求晋察冀野战军学习刘邓、陈粟、陈谢诸军敢于在江淮河汊之间远离后方,而能与强大敌人作战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学习东北我军敢于在零下30度气候条件下,在完全敌占区与强敌作战的精神,保证远出机动作战的胜利。
根据当时的敌情,晋察冀野战军还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我军在察南发起攻击后,扫除平绥铁路以南敌各据点并占领一段铁路是有把握的。但是,敌人在平、津、保地区的主力必然会迅速来援,这样,敌我双方就会形成对峙。因此,他们主张组成两个作战兵团,东击察南,西出绥东,以调动敌人,分割歼灭。3月10日15时,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了他们的这一想法。指出:“在作战上,我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即我集中敌亦集中,敌常以三十个团左右的兵力堆在一起,我割他不开,咬他不烂,总是不好下手。在此情况下,往往不是打不成就是打不好。故此次在战役指导上,我们有意识地组成两个‘拳头’,好打时就集中全力打,否则以两个纵队引敌西去,主力则乘胜出击平张线。敌如以主力出察南,不好打时,第一纵队和第六纵队(必要时再加一个纵队)则一直向绥远挺进,歼灭分散、孤立之敌,切实截断平绥西段,并收复广大地区。如此做法,目的在于迫敌分散,使我各个击破。”
3月14日,中央军委致电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并告中央工委、晋绥分局等,认为:“你们拟派两个纵队出绥远的计划很好,在攻克柴沟堡一线之后,不要停留太久,迅速出绥远,以全绥远为活动范围。”并明确指出战胜傅作义“以主力对主力”、“以集中对集中”战法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实行宽大机动的作战方针:“你们只有在宽大机动中大量歼灭敌人,迫使敌人分散配备,才能克服你们遇到的敌人大量集中不利我军歼灭的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