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悠悠回乡情
6888400000003

第3章 清香甘甜盖碗茶

我国回族的先民古时多居西北,从事游牧业,以牛羊肉、乳酪为主食。元代回族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其民饮食皆重茶。”《明史·食货志》中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之说,又说:“西北多乳酪,乳酪滞膈,而茶性通利,能荡涤之。”“盖西北人嗜茶,有自来矣。”其实唐代诗人顾况早就指出,回人“以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可谓把茶的作用说得精辟而透彻。

回族史书《******青年》中有“缘回民以牛羊常食,非佐以茶茗不易消化”之说,又说:“穆民不饮酒,以茶代酒更甚。”至今宁夏回族民间茶俗甚多,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中饮茶最盛之民族,民间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文化,兴旺发达,经久不衰。

长期以来,宁夏回族从选茶、赠茶、用茶、点茶、配茶、煎茶、冲茶、递茶、加水、品饮、宴请等诸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事礼俗。它与日本的茶道、浙江金山寺的茶宴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回族民间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宁夏回族民间有谚语云:“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晌盖碗。”每个回族家庭至少有两套盖碗盅子,有的多达十几套,他们喜用盖碗子饮茶,不用缸子或杯子饮。饮茶是他们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族茶谚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那些上了年纪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早礼完“邦布达”(晨礼)乃玛孜,有喝早茶的习惯。他们围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总是要“刮”一碗子的。这碗子也叫“盅子”,是一种陶瓷器皿,古代叫“茶盏”,底小口大,它是由茶碗、茶盖、茶托(长方形叫盅船、茶船)配套,俗称“三炮台”(恰似战地碉堡),南方叫“三件头”、“三件套”。有的茶盖上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还有的绘有绿色或黑色阿拉伯文“清真”字样,既精巧美观,又方便耐用。喝茶先备一壶滚烫的开水,把茶、糖等原料放入盅内,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再喝。

用盖碗盅子喝茶有很多好处,民谚云:“一防灰(清洁),二防冷(保温),三防茶叶卡喉咙(安全)。”择茶、泡茶、配茶种类甚多,都依经济条件、茶宴大小、宾客身分、生活需要而定。一般常见的有红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糖、枣、茶)、红四品(红茶、红枣、红糖、枸杞)、白四品(白毛尖茶、白糖、白芝麻、白葡萄),还有开胃化食的五味茶,即绿茶(苦)、山楂(酸)、芝麻(香)、白糖(甜)、姜(辣),健脾强肾、提神明目的五珍茶(龙眼、枸杞、葡萄干、杏脯、祁门红茶),生津养胃、健身美容的元宝茶(珠茶、红枣、枸杞、圆肉、葡萄干),提气补虚、强身健骨的八宝盖碗茶(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圆肉、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等。一般回族家庭除山区喝罐罐茶以外,川区回民多喝“三香茶”和“白四品”,所选茶叶有茉莉花茶、毛尖茶、陕青茶、红茶、砖茶、珠茶等。家庭条件好的喝龙井茶、乌龙茶、碧螺春茶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族还根据需要和条件,自制了明目清心的枸杞袋泡茶、止咳化痰的锁阳膏茶、滋阴补肾的羊骨髓茶和八宝甜面茶等。

“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家里来了客人多用盖碗茶来招待,先将盖碗擦洗干净,盛上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掩,将沸腾的开水注入盅碗内,冲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开花。泡约5分钟,双手递给客人,并说“请喝茶”。客人边饮茶边“刮”,不得用嘴吹或吸出声响。否则被视为不懂茶礼、没有教养之人。喝茶时要留茶汁,不得一次喝干,要边喝边添。左手擎着托盘,右手大拇指和二拇指抓住盖顶,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下,茶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绵不断。这一套茶事活动,就贯穿了“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确,一次沏妥当,似“蜻蜓点水”,不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凝神品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喝茶全在于“刮”,不会“刮”就等于不会喝茶。俗话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茶要刮呢!”回族吃油香要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禁忌囫囵吞咬,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节之人。喝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又不会烫嘴。使用茶盖不仅可以防尘、防灰、保温,而且还可起到搅拌茶叶的作用。民谚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那意思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完全散发出来了,这时的味道最佳。“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只能起到解渴的作用。日常饮茶以糕点、果糖、瓜籽伴之,叙谈友谊,洽谈生意,吟诗作赋,说古论今,清雅文静,其乐无穷。所以说茶有修身养性,升华人格,净化心灵,增进友谊的功能。唐诗中有“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散,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之句。回族在三大节日(开斋、古尔邦、圣纪)聚众茶宴,老幼品茗,更富情趣,油香、馓子金黄亮润,盖碗茶水清甜爽口,大家谈笑风生,说长道短,共享天伦之乐。

中华民族在古代就有“三茶六礼”之说,即:定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时的“合茶”;“六礼”中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都离不开茶。特别是婚礼中的三道茶仪式,极为讲究,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方是茶。其寓意表示吉祥幸福,婚姻白头偕老。回族先民用茶消食,以茶代药,以茶代酒,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茶文化传统,而汉族的饮茶习俗在民间逐渐被酒俗所代替了。明代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子之意也。”而今圊族婚礼中的提亲裹包,以茶包为主,定婚时亲邻喝“定亲茶”,结婚时喝“喜宴茶”,婚后与老人喝“阖家茶”,都有古代“三道茶”的特点。回族民间某人干事业决心很大,用“下茶”来形容,表示坚决、坚贞,与古代“茶不移本”同出一辙。

回族人喜喝盖碗茶历史悠久,相传从元代就已有之。在云南做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有一年夏天,率领******在九华山盖清真寺时,因天气炎热中暑,昏晕过去。教民十分着急,有一位名叫尤努斯的老人,连忙跑回家去用瓷碗放上茶叶、果干、葡萄干、甜叶菊花,泡了一碗香喷喷的药茶,端来后,赡思丁未醒,他怕弄脏了茶水,急忙找了个瓷器盖在上面,过了半个时辰,赡思丁稍稍清醒,尤努斯急忙把药茶递给他,他喝了一H,顿觉清甜香郁,暑气全消,连声称赞:“美哉,盖碗茶,美哉,盖碗茶!”

因为盖碗茶营养丰富,能健脾生津,强身健骨,亦茶亦药;盖碗盅子,精巧美观,防尘保温,所以云南的回回都兴喝盖碗茶。后来赡思丁的儿子纳速拉丁到陕西做官,又把喝盖碗茶的风俗传到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至今西北的******除了平时喝盖碗茶以外,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要拿最好的糖茶来馈赠亲友,用盖碗茶招待客人,以表示最高的礼节。

800年前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就盛赞中国茶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回族早就认识到了饮茶的益处。民谚说:“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断茶饭。”“饭后一碗茶,闲了医药家。”“一天不喝浑身乏,两天不喝眼发花,三天不喝把病加。”生动具体地强调了茶与人身健康的密切关系。

“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的盖碗茶”这句谚语含有两重意思:其一,强调了盖碗茶的贵重,不可多得。其二,金茶、银茶、甘露茶,确实比不上盖碗茶。据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家庭保健茶霜谱》记载:金银花茶是用金银花5—10克用开水泡15分钟再放清水中煮开即可饮用。“甘露茶”是用茶叶30克、陈皮4克、厚朴O。8克、炒芽1克、精曲15克、枳壳O。8克、少山楂0.8克、乌梅0.8克放入锅中,水煮开后熬10分钟即可饮用。用以行气、解表、预防感冒。就药性和营养成分说,显然金银茶、甘露茶比不上盖碗茶。因为盖碗茶多有糖、红枣、核桃仁、枸杞、圆肉等配成,本身就是“长寿果”、“益寿果”,营养价值高得多。所以各类盖碗茶对强身健体,大有裨益。

“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不吸烟不喝酒,盖碗子不离手”,“戒烟戒酒,定能长寿”,这是回族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宁夏的百岁男女老人分别为:22人、33人,其中回族分别为:21人、27人,从而可以看出,回族长寿老人居多。这些老人的共同特点是:早起礼拜,戒绝烟酒,嗜饮茶,讲卫生。难怪中宁县新堡乡102岁的回族老人马云汉在97岁时,还长出了一嘴新牙,在宁夏成为趣闻罕事。宁夏海原县兴隆乡老阿訇田树旺一生嗜茶如命,坚持早起礼拜,活了120岁,如今他的长子90岁,大孙女70岁了,堪称长寿之家。